小舌閃音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小舌閃音
ɢ̆
ʀ̆
IPA編號112 505
編碼
HTML碼(十進制)ɢ​̆
Unicode碼(十六進制)U+0262 U+0306

小舌閃音是一種輔音,使用於一些口語中。

國際音標(IPA)中並沒有直接給出小舌閃音的符號,但可以將小舌塞音加上超短音修飾符來表示,如⟨ɢ̆⟩。又因尚無發現任何語言有分別小舌閃音與小舌顫音,故可以直接借用後者的音標⟨ʀ⟩來表示前者[1];若要特別註明它是閃音,則可以寫成⟨ʀ̆⟩。

此音在已知的語言中都不作為單獨的音位存在。更常見的情況是,在發小舌顫音時僅顫動了一個周期([ʀ̆]),而非真正發出閃音[ɢ̆]。(顫音與閃音的主要差別是在於氣流,而不是顫動的次數。)

特徵

小舌閃音的特徵包括:

出現於

語言 詞彙 IPA 意思 注釋
荷蘭語[2] rood [ʀ̆oːt] 紅色 實際上比小舌顫音更為常見[3]/r/在不同方言間有許多差異較大的發音,此為其中一種。參見荷蘭語音系
德語 標準德語[4] Ehre [ˈʔeːʀ̆ə] 榮譽 /ʀ/在元音間常見的同位異音[4]。參見標準德語音系
希烏語[5] [βɔ̞ʀ̆] 木槿
伊比比歐語[6] ufʌk [úfʌ̟̀ɢ̆ɔ̞] [需要翻譯] /k/在元音間的同位異音;可以用軟顎音[ɰ]取代之。[6]
林堡語 哈瑟爾特方言[7] weuren [ˈβ̞øːʀ̆ən] [他們]是(過去式) /r/在元音間的一種可能的同位異音;可以用齒齦音[ɾ]取代之。[7]
奧卡諾根語 南部方言[8] ʕaləp [ɢ̆àlə́p] 失掉 /ʕ/的同位異音;對應到其他方言的[ʕ]音。[8]
蘇皮雷語[9] tadugugo [taduɢ̆uɢ̆o] 要去的地方 [ɡ]自由變異[9]
瓦基語[10] [比如?] /ʟ̝/的同位異音。[10]
意第緒語 標準方言[11] בריק [bʀ̆ɪk] [ʀ]常見;可以用齒齦音[ɾ ~ r]取代之[11]。參見意第緒語音系

注釋

  1. Bruce Connell, Lower Cross Wordlist (PDF). [2019-06-02]. 
  2. Collins & Mees (2003),第42 and 199頁.
  3. Collins & Mees (2003),第42頁.
  4. 4.0 4.1 Lodge (2009),第46頁.
  5. François (2005),第44頁.
  6. 6.0 6.1 Urua (2004),第106頁.
  7. 7.0 7.1 Peters (2006),第118頁.
  8. 8.0 8.1 Kinkade (1967),第232頁.
  9. 9.0 9.1 Carlson (1994),第10頁.
  10. 10.0 10.1 Phillips (1976),第?頁.
  11. 11.0 11.1 Kleine (2003),第263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