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市

出自求聞百科
تۇرپان شەھىرى
吐魯番市
地級市
吐魯番火車站
吐魯番火車站
吐魯番市在新疆的地理位置
吐魯番市在新疆的地理位置
國家 中國
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設立2015年3月16日
語源維吾爾語意為富庶豐饒的地方
政府駐地高昌區
下級行政區1市轄區、2
政府
 • 市委書記張文勝
 • 市長空缺
面積
 • 地級市69,759 平方公里(26,934 平方英里)
 • 市區13,651 平方公里(5,271 平方英里)
人口(2010)
 • 地級市62.29萬人
 • 密度9.22人/平方公里(23.9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10)27.34萬人
語言
 • 母語方言維吾爾語漢語西北官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新疆時間UTC+6
郵政編碼838000
電話區號995
車輛號牌新K
行政區劃代碼650400
國內生產毛額(2010)¥182.79 億(全疆第9位  (2010),佔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3.36%)
27.00 億美元匯率
46.32 億國際元平價
人均¥29,828  (全疆第5位  (2010))
4,406  美元(匯率)
7,559  國際元(平價)
網站http://www.tlf.gov.cn

吐魯番市維吾爾語تۇرپان شەھىرى‎,拉丁維文:Turpan Shehiri,意為富庶豐饒的地方,《回回館譯語》中稱土魯番[1][2])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新疆東部。市境西北接烏魯木齊市,北鄰昌吉州,東毗哈密市,南、西界巴音郭楞州。地處天山山脈東段南麓,北半部為吐魯番盆地,南半部為庫木塔格沙漠南湖戈壁。北有博格達山,南有庫魯克塔格山。位於吐魯番盆地中心的艾丁湖面比海平面低154米,是中國大陸的海拔最低點。全市總面積69,759平方公里,人口65.19萬,市政府駐高昌區

歷史

生活於吐魯番盆地一帶的土著居民是姑師人。他們在吐魯番盆地上建立了姑師(後稱車師)國、狐胡國、小金附國、車師後城長國、車師都尉國。

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派張騫出使西域,聯合西域各國。由此,西漢王朝與匈奴對姑師展開了長期的反覆爭奪。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漢遣將軍趙破奴王恢率騎數萬克樓蘭,破姑師。姑師改稱車師,臣屬於西漢王朝。車師以博格達山南北形成車師國。不久,匈奴又控制了車師。漢武帝天漢三年(前99年),漢以匈奴降將介和王成娩為開陵侯,率樓蘭國兵擊車師,匈奴遣右賢王率數萬騎救援,漢兵敗歸。漢征和四年(前89年),漢又派開陵侯率樓蘭等六國兵共圍車師,車師王投降漢朝。漢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匈奴重新占領車師,派四千騎兵在此屯田。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漢朝與烏孫聯兵從東西夾擊匈奴,車師屯田匈奴兵驚懼逃走,車師又屬漢。之後車師王與匈奴聯姻,漢又失車師。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漢侍郎鄭吉率兵攻占車師交河城,派駐士兵300人屯田車師。匈奴派兵再次爭奪。漢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漢放棄車師。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內亂,匈奴日逐王率眾降漢。車師之地隨之歸屬漢朝。這五次重大的車師之爭,史稱「五爭車師」。西漢在統一西域的同年(前60年),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鄭吉為首任都護。車師歸漢後,漢「分以為車師前後王及山北六國」,把原來車師人的領地按地理形勢劃分為八國,其中車師前國在博格達山南現吐魯番境內。《漢書·西域傳》載「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今吐魯番市交河故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去長安長八千一百五十里,戶七百,口六千五十,勝兵千八百六十五人」。漢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漢朝在車師前國設置戊已校尉,駐交河城,掌管西域屯田事務。漢咸帝陽朔四年(前21年),戊已校尉移駐高昌壁(今吐魯番市高昌故城)。到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車師前國已全部吞併了吐魯番境內諸國,交河城成為吐魯番第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漢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後,匈奴圍攻車師.匈奴與漢朝又反覆爭奪。戊已校尉隨之幾經撤回、恢復。東漢安帝延光二年(123年),西域長史班勇率兵五百出屯柳中(今鄯善縣魯克沁),攻克車師。延光三年(124年),復置戊已校尉。

魏晉時期,為了躲避中國內地戰亂,眾多內地的漢族人口移往高昌,與當地土著融合。北涼王族沮渠氏(屬於盧水胡人)消滅了車師國,450年建立了漢化的高昌國高昌國後被柔然壓迫而衰弱,其後在北方遊牧民族(柔然高車突厥)之影響下變成了闞、張、馬、麴四氏王。晉朝,車師前國歸晉,晉朝戊已校尉仍設在高昌。西晉滅亡後,涼州(今甘肅武威)建立了前涼東晉咸和二年(327年),前涼王張駿攻占高昌,擒獲叛將戊已校尉趙貞,始置高昌郡,立田地縣。隸屬沙州(今甘肅敦煌)。東晉太元元年(376年),前秦苻堅滅前涼。高昌郡屬前秦、隸屬涼州。東晉太元十年(386年),奉命西討龜茲(今庫車)的前秦大將呂光入破伊吾關、攻占涼州。後涼建立後,高昌、車師前國屬後涼。太元十八年(394年),呂光遣其子呂覆為西域大都護、鎮守高昌。東晉安帝隆安一年(397年),後涼建康(今甘肅酒泉西南)太守段業為大都督,涼州牧,建康公,改元神璽,占據高昌。東晉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立西涼,在高昌設郡。車師前國臣屬西涼。東晉義熙八年(412年),沮渠蒙遜建立北涼。公元420年,北涼主沮渠蒙遜攻滅西涼,高昌易主北涼,車師前國向其稱臣。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滅北涼,闞爽自立為高昌太守。北涼殘部西奔鄯善(今若羌縣境)。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北涼殘部在沮渠無諱的率領下,攻占高昌,於翌年改元承平,號涼王。並西攻車師前國。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車師前部王伊洛隨魏軍西征,留子歇守國。沮渠安周與柔然聯兵圍攻車師前國交河城,車師兵敗,西奔焉耆,車師前國亡。

北魏和平元年(460年),柔然殺高昌王,高昌人立闞伯周為高昌王,高昌城為國都,建立了一個漢族地方王朝。高昌城成為吐魯番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魏文帝太和五年(481年),高昌人立張孟明為高昌王。公元496年,高昌人殺張孟明,另立馬儒為王。公元501年,高昌人殺馬儒而立麴嘉為王。麴氏高昌王國曾先後依附於柔然、高車、突厥,臣服於北魏、西魏、周和隋,並受其冊封。王國建置為郡,縣、城制,縣下設鄉,鄉下設里。從闞伯周開始,吐魯番進入高昌王國時期。唐朝征服了高昌國,並設置安西大都護府,吐魯番在此期間一直遵循與內地較一致的制度和風俗習慣。唐朝的國力影響至9世紀直到後來高昌回鶻國佔據吐魯番之前。高昌回鶻國是回鶻人西遷至現在的新疆一帶後在當地建立的,與之前當地建立的漢化的高昌國是兩回事。

唐滅高昌時,高昌王國有交河、田地、南平3郡;白蘇、永安、無半、鹽城、柳婆、始昌、林、新興、龍泉、安昌、酒泉、威神、橫截14縣;高寧、臨川、寧戎、永昌、諸城、篤進、東鎮7城。唐貞觀十三年(639年)高昌叛唐,投西突厥,阻斷西域通道。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派吏部尚書候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師伐高昌。平定高昌後,設西昌州,改為西州,實行縣(鄉)、里制,下轄五縣。高昌縣、柳中縣、交河縣、天山縣(今托克遜縣境內)、蒲昌縣(今鄯善縣境內)。唐置西州的同年,設安西大都護府於交河城,以喬師望為首任安西都護兼西州刺史。安西大都護府領轄22個都督府,118個州。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大都護府遷至龜茲。唐永徽元年(651年),復撤回西州。唐顯慶三年(658年),再次遷龜茲。西州改置為西州都督府。唐龍朔二年(662年),吐蕃軍隊進入西域,開始了與唐長年的西域爭奪。唐咸亨元年(670年),吐蕃與西突厥聯兵攻陷西域十八州,唐放棄安西四鎮,退守西州。唐昌元年(689年)安西大都護府復移至西州。唐長壽元年(692年),又遷於龜茲。唐開元二年(714年),唐置天山軍於西州境。唐天寶元年(742年),改西州為交河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又恢復西州原建置。唐貞元六年(790年),吐蕃與回鶻爭奪北庭(今吉木薩爾),吐蕃占北庭。隨後,攻占西州。吐蕃與回鶻對西州進行了長年反覆的爭奪,最終回鶻控制了西州。唐咸通七年(866年),北庭回鶻仆固俊克西州,建立以高昌為中心的高昌回鶻王國,國都高昌城。史稱「西州回鶻」或「高昌回鶻」,後為西遼所滅。蒙古帝國征服了西遼,領有察合台汗國,其分裂為東察合台汗國吐魯番汗國)和西察合台汗國(葉爾羌汗國)。吐魯番的名字由明朝開始流行,意思是「窪地」。據西域番國志,15世紀初永樂帝受命的陳誠由陸路到訪此地。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準格爾,控制吐魯番地區。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蒙古額敏和卓率部遷回魯克沁(今鄯善縣魯克沁)。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封額敏和卓為郡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置辟展(今鄯善縣城)辦事大臣及同知,隸甘肅布政司。建吐魯番六城:辟展(今鄯善縣城)、吐魯番城(今吐魯番市東南)、魯克沁、色更木(今勝金)、哈喇和卓、托克遜。辦事大臣駐辟展。設辦事大臣後,吐魯番實行軍府制與扎薩克制並行,扎薩克由郡王擔任。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設辟展巡檢。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辟展辦事大臣改為吐魯番領隊大臣,及同知,移駐廣安城(今吐魯番市老城),行政中心移吐魯番市。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吐魯番直隸廳成立,轄今吐魯番、鄯善、托克遜範圍。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辟展巡檢改置為鄯善縣,隸屬吐魯番廳。

榮赫鵬於1887年在由北京印度途中經過吐魯番。他提到吐魯番當時由兩個分開的城池組成,其中一個是人口近5000的漢城,另一個是位於漢城西邊一英里(1.6千米)的回城,人口在12,000至15,000人之間。回城城池四方各有一個城門,城門為磚砌並有結實的木門板,木門上裝飾着鐵片且被半圓形防禦工事包裹着。粘土夯砌的城牆保養得很好,有大約35英尺(10.7米)高、20至30英尺(6米至9米)厚,牆頂有射擊孔。築城牆外圍的空地約15碼(14米)處又有一層約6英尺(2.4米)高的步槍射擊用牆,牆下更有條12英尺(3.7米)深、20英尺(6米)寬的壕溝。鼓樓部署在幾個入口處,小方塔立在城池的四個角,城門與城牆轉角處之間設有兩座小的方形防禦工事,「每面各兩個」。四周圍的田野中種植了小麥、棉花、罌粟、瓜果葡萄等。[3]

吐魯番圖書館
  • 民國二年(1913年),吐魯番直隸廳改置為吐魯番縣,轄今吐魯番市高昌區托克遜縣範圍。同與鄯善縣隸屬新疆省迪化道(今烏魯木齊)。
  • 民國九年(1920年),吐魯番縣、鄯善縣焉耆道
  • 民國十七年(1928年),縣公署改為縣政府,縣知事改為縣長,縣下設鄉,改鄉約為農官。
  • 民國十九年(1930年),置托克遜設治局。
  •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置托克遜縣。
  •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吐魯番、鄯善、托克遜三縣隸屬迪化專區。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吐魯番縣共有3鎮、9鄉、68保、795甲;鄯善縣2鎮、5鄉、24保、196甲;托克遜縣1鎮、3鄉、20保,120甲。
  • 1950年至1957年,吐魯番、鄯善、托克遜三縣隸屬新疆省迪化專區(後改為烏魯木齊專區)。
  • 1958年,三縣屬自治區直轄縣。

1970年,吐魯番縣、托克遜縣隸屬烏魯木齊市,鄯善縣隸屬哈密地區

  • 1975年7月,吐魯番地區成立,轄吐魯番、鄯善、托克遜三縣。
  • 1984年12月,吐魯番縣改置為縣級吐魯番市。
  • 2015年4月12日,吐魯番地區撤銷,並設立地級吐魯番市,其中縣級吐魯番市改為市轄高昌區

地理

吐魯番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東臨哈密,西、南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和碩縣尉犁縣若羌縣毗連,北隔天山烏魯木齊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吉木薩爾縣木壘縣相接。地區南北寬約240公里,東西長約300公里,土地總面積69,759平方公里(低於海平面的面積為2085平方公里),占新疆土地總面積的4.2%。地區的管理機構設在高昌區,距烏魯木齊市183公里。

吐魯番市是天山東部的一個東西橫置的形如橄欖狀的山間盆地,四面環山。盆地西起阿拉山溝口,東至七角井峽谷西口,東西長245公里;北部為博格達山山麓;南抵庫魯塔格山,南北寬約75公里。吐魯番盆地經歷了地質年代的侏羅紀白堊紀第三紀第四紀,在距今3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期間,盆地北緣的博格達山急劇上升,而盆地南北緣的庫魯克塔格山上升幅度較小,兩山之間斷裂陷落,最終形成了北高南低、西寬東窄的不對稱盆地。中部有火焰山和博爾托烏拉山余脈橫穿境內,把本地區分成南、北兩半。盆底艾丁湖水面低於海平面155米,是中國最低的盆地,在世界上僅次於死海,為世界第二低地,以艾丁湖為中心,呈環狀分布的地形,由三個環帶組成。最外一環由高山雪嶺組成,北面橫亙着博格達山;南邊有庫魯塔格山;西面有喀拉烏成山;東南有庫魯塔格山。盆地中環是長期以來山嶺風化剝蝕,由流水搬運下來的戈壁礫石帶。盆地的第三環帶是綠洲平原帶。吐魯番市光熱資源豐富。盆地內乾燥少雨,日照充足,無霜期達270天,全年日照時數為3200小時,本地盛產葡萄哈密瓜長絨棉、反季節蔬菜等經濟作物。

吐魯番市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暖溫帶荒漠氣候,日照充足,熱量豐富但又極端乾燥,降雨稀少且大風頻繁,故有「火洲」、「風庫」之稱。這裡全年日照時數為3000-3200小時左右,比中國東部同緯度地區多1000小時左右,太陽年輻射量139.5-150.4千卡/平方厘米,比同緯度的華北、東北地區多15-20千卡/平方厘米,僅次於青藏高原。全年平均氣溫13.9℃,高於35℃的炎熱日在100天以上。夏季極端高氣溫為49.6℃,地表溫度多在70℃以上,有過82.3℃的紀錄。當地素有「沙窩裡烤熟雞蛋」、「石頭上烤熟麵餅」之說。冬季極端最低氣溫-28.7℃;日溫差和年溫差均大,全年10℃以上有效積溫5300℃以上,無霜期長期達210天左右。由於氣候炎熱乾燥,這裡乾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僅有16.4毫米,而蒸發量則高達3000毫米以上。

吐魯番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8.5
(47.3)
19.5
(67.1)
31.7
(89.1)
40.5
(104.9)
43.6
(110.5)
47.6
(117.7)
48.1
(118.6)
47.8
(118.0)
43.4
(110.1)
34.3
(93.7)
23.0
(73.4)
9.6
(49.3)
48.1
(118.6)
平均高溫 °C(°F) −1.8
(28.8)
6.9
(44.4)
17.0
(62.6)
26.8
(80.2)
33.6
(92.5)
38.4
(101.1)
39.8
(103.6)
38.4
(101.1)
32.3
(90.1)
22.1
(71.8)
9.9
(49.8)
−0.7
(30.7)
21.9
(71.4)
日均氣溫 °C(°F) −6.6
(20.1)
0.9
(33.6)
10.6
(51.1)
19.7
(67.5)
26.3
(79.3)
31.1
(88.0)
32.5
(90.5)
30.5
(86.9)
23.9
(75.0)
14.0
(57.2)
3.6
(38.5)
−5.0
(23.0)
15.1
(59.2)
平均低溫 °C(°F) −10.6
(12.9)
−4.3
(24.3)
4.5
(40.1)
13.1
(55.6)
19.3
(66.7)
23.9
(75.0)
25.6
(78.1)
23.7
(74.7)
17.4
(63.3)
8.3
(46.9)
−0.8
(30.6)
−8.5
(16.7)
9.3
(48.7)
歷史最低溫 °C(°F) −28.9
(−20.0)
−24.5
(−12.1)
−10.4
(13.3)
−1.8
(28.8)
4.7
(40.5)
11.5
(52.7)
15.5
(59.9)
11.6
(52.9)
1.3
(34.3)
−5.7
(21.7)
−17.8
(0.0)
−26.1
(−15.0)
−28.9
(−20.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0.5
(0.02)
0.5
(0.02)
1.0
(0.04)
0.6
(0.02)
1.3
(0.05)
2.8
(0.11)
2.3
(0.09)
1.8
(0.07)
1.8
(0.07)
1.2
(0.05)
0.9
(0.04)
0.6
(0.02)
15.3
(0.6)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1.5 0.3 0.3 0.6 0.9 2.3 2.0 1.9 1.2 0.7 0.3 1.1 13.1
平均相對濕度(%) 56 41 28 25 27 29 32 34 39 49 53 58 39
月均日照時數 159.7 188.6 239.5 256.8 299.6 301.2 311.7 305.9 278.8 250.6 184.7 135.1 2,912.2
可照百分比 55 64 65 64 67 66 67 71 75 74 63 48 66
數據來源1: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4][5]
數據來源2:mherrera.org(所有極端溫度)[6]

政治

現任領導

吐魯番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吐魯番市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吐魯番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吐魯番市人民政府

市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吐魯番市委員會
主席
姓名 張文勝[7] 帕爾哈提·伊布拉音[8] 買買提明·卡德[9] 李光輝[10]
民族 漢族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 漢族
籍貫 河南省鄭州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市 黑龍江省望奎縣
出生日期 1968年1月(56歲) 1958年8月(65歲) 1965年11月(58歲) 1963年11月(60歲)
就任日期 2017年4月 2015年7月 2018年1月 2018年1月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吐魯番市下轄1個市轄區、2個

吐魯番市行政區劃圖
Template:吐魯番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1] 區劃名稱
維吾爾文
漢語拼音
拉丁轉寫
面積[注 1][12]
(平方公里)
戶籍人口[注 2][13]
(2018年末)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14]
街道
辦事處
其中:
民族鄉
650400 吐魯番市
تۇرپان شەھىرى
Tǔlǔfān Shì
Turpan Shehiri
69,759.31
(69,319.85)
633,416 高昌區 838000 3 19 8 1
650402 高昌區
قاراھوجا رايونى
Gāochāng Qū
Karahoja Rayoni
13,650.55
(13,533.48)
290,302 老城街道 838000 3 5 4
650421 鄯善縣
پىچان ناھىيىسى
Shànshàn Xiàn
Pichan Nahiyisi
39,547.72
(39,547.72)
223,431 鄯善鎮 838200 7 3 1
650422 托克遜縣
توقسۇن ناھىيىسى
Tuōkèxùn Xiàn
Toqsun Nahiyisi
16,561.04
(16,238.65)
119,683 托克遜鎮 838100 7 1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地區常住人口為622903人[15],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72172人,增長13.10%。年平均增長率為1.24%。其中,男性人口為327854人,占52.63%;女性人口為295049人,占47.3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升為111.12。0-14歲人口為129877人,占20.85% ;15-64歲人口為457905人,占73.51%;65歲及以上人口為35121人,占5.64%。

民族

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155863人,占總人口的25.02%,各少數民族人口467040人,占總人口的74.98%。

吐魯番市民族構成(2010年11月)[16]
民族名稱 維吾爾族 漢族 回族 土家族 哈薩克族 滿族 蒙古族 彝族 東鄉族 藏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429527 155863 35078 430 399 276 273 233 126 124 574
占總人口比例(%) 68.96 25.02 5.63 0.07 0.06 0.04 0.04 0.04 0.02 0.02 0.09
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91.97 --- 7.51 0.09 0.09 0.06 0.06 0.05 0.03 0.03 0.12

文化旅遊

中石化油井區
吐魯番太陽能示範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吐魯番還擁有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吐魯番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包括火焰山艾丁湖葡萄溝千佛洞坎兒井等。由於旅遊業發達,吐魯番一帶比較富庶和開放。

交通

注釋

  1.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括號中的數字為地方所轄的面積,即扣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轄的面積。
  2. 戶籍人口為公安機關登記數據。

參考文獻

  1. 華夷譯語(六). 
  2. 《回回馆译语》词汇集录. 回族網. [2015-01-10]. 
  3. Younghusband, Francis E. (1896). The Heart of a Continent, pp. 139-140. John Murray, London. Facsimile reprint: (2005) Elbiron Classics. ISBN 978-1-4212-6551-3 (pbk); ISBN 978-1-4212-6550-6 (hardcover).
  4.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2020-04-15]. 
  5.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國氣象局. 
  6. Extreme Temperatures Around the World. www.mherrera.org. [2021-11-29]. 
  7. 张文胜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17-08-16]. 
  8. 帕尔哈提·依不拉音当选吐鲁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吐魯番市政府網. [2017-08-16]. 
  9. 买买提明·卡德当选吐鲁番市长. 中國經濟網. 2018-01-27 [2018-02-10]. 
  10. 吐鲁番市政协一届四次会议闭幕. 吐魯番市政府網. [2018-02-0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24]. 
  12. 《吐鲁番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吐魯番地區國土資源局. 
  1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 《新疆统计年鉴—2019》.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9年11月 [2020-07-24]. ISBN 978-7-5037-8903-8.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15. 吐魯番地區統計局. 《吐鲁番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年8月. ISBN 978-7-5037-6516-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