瑙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瑙鲁共和国
Repubrikin Naoero瑙鲁语
Republic of Nauru英语
瑙鲁国徽
国徽
格言:God's will first  英语
“神的旨意至高无上”
国歌:瑙鲁之歌
瑙鲁语Nauru Bwiema
瑙鲁 的位置
首都(瑙鲁不设首都,仅设中央政府所在地于亚伦
最大城市德尼高莫都
官方语言瑙鲁语英语
族群
政府单一制
议会共和制
无党制民主
• 总统
莱昂内尔·安吉米亚
• 国会议长
马库斯·斯蒂芬
立法机构瑙鲁议会
独立
• 从联合国托管领土独立
1968年1月31日
面积
• 总计
21平方千米(第193名
• 水域率
0.57%
人口
• 2019年估计
11,000[1]第223名
• 2011年普查
10,084[2]
• 密度
553/平方千米(第12名
GDPPPP2017年估计
• 总计
1.6亿美元[3]第192名
• 人均
12,052美元[3]第94名
GDP(国际汇率)2017年估计
• 总计
1.14亿美元[3]
• 人均
8,570美元[3]
货币澳大利亚元AUD
时区UTC+12
行驶方位靠左行驶
电话区号+674
ISO 3166码NR
互联网顶级域.nr

瑙鲁共和国,简称瑙鲁瑙鲁语Naoero;英语:Nauru;英语旧称:Pleasant Island[4]),是位于南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岛国。最接近的国家是基里巴斯巴纳巴岛,在瑙鲁以东约300千米。瑙鲁国土面积为21.3平方千米[5],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也是世界上第三小的国家,仅大于摩纳哥梵蒂冈。瑙鲁的人口约11,000人,位居世界倒数第三,仅多于图瓦卢梵蒂冈

瑙鲁的原住民是密克罗尼西亚人和玻利尼西亚人,在19世纪末被德意志帝国吞并成殖民地[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瑙鲁成为国际联盟托管地,由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共同管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瑙鲁被日本占领,作为入侵太平洋的跳板。战后瑙鲁再被托管[7],直至1968年才获得独立,并于1969年加入太平洋共同体(SPC)。

纵观20世纪上半叶,瑙鲁是一个由执政者掌握主要经济资本的国家。由于瑙鲁是一个由磷石组成的岛屿,沉积接近地面而能进行简单的露天采矿。1907年起太平洋磷酸盐公司开始在岛上采矿[8],1919年组成英国磷酸盐委员会;独立后由国营的瑙鲁磷酸盐公司继续开采。直至1980年代沉积耗尽前,瑙鲁仍是磷酸盐的主要出口国;因此,瑙鲁政府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期间曾自夸其人均收入是所有主权国家之中最高。[8]

然而瑙鲁原住民并没有充分运用这些财富,随著磷酸盐储量的枯竭和采矿带来的环境恶化,再加上管理全岛财富基金的减值,瑙鲁政府求助于一些不寻常的方法来获得收入。在1990年代,瑙鲁成为一个避税天堂洗钱中心[9]。从2001年至2008年及自2012年起,瑙鲁接受澳大利亚政府的援助,并建立一个拘留所处理非法进入澳大利亚的难民以作为回报。由于严重依赖澳大利亚,因此瑙鲁也被认为是澳大利亚的仆从国[10][11]。在外交方面,瑙鲁是联合国会员国,同时也是太平洋岛国论坛英联邦以及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集团的成员国。

词源

英国人最初把瑙鲁命名为可爱的岛(Pleasant Island)。“瑙鲁”一词可能源自瑙鲁语Anáoero,意即“我去海滩”;德国殖民者把瑙鲁称为NawodoOnawero[12]:96-99

历史

瑙鲁受到美国第七航空军(B-24解放者轰炸机)的攻击

约3000年前密克罗尼西亚和玻里尼西亚人已在瑙鲁定居[13],共有12个部落,国旗的十二角星是代表这十二个部落。在18世纪后期,一位新西兰船长在海上航行时发现了瑙鲁,当时只看到岛上有很多土著和茅屋,但这船长并未登陆或加以重视。1798年,英国船长约翰·费因率领“猎手”号抵达瑙鲁,命名为“Pleasant Island”(“可爱的岛”),开启西方世界与瑙鲁交流的历史。第一个成功到岛上定居的白人,是英国的威廉·哈利斯Willam Harris),1842年,29岁的他来到岛上为当地姑娘而着迷,流连忘返,定居下来,前任瑙鲁总统勒内·哈里斯便是他的后代[12]:96-99

19世纪末,德国向南太平洋扩张,瑙鲁自1888年起便成为德国的殖民地[6]。当时德国对瑙鲁并不重视,因为岛上除了椰子外,就一无所有。1900年英国磷矿公司的职员通过瑙鲁岛上的一块石头意外发现了全岛都有磷矿,便改变了此岛的命运[14][1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瑙鲁被澳大利亚占领,并自1919年起由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管,其中澳大利亚代表三国行使职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为了报复,击沉了该岛附近的四艘船只,并炮轰岛上的磷矿设施。1942年,日军轰炸瑙鲁,居民逃往澳大利亚以免遭日军的屠杀,日军于8月26日占领该岛[16],该岛成为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战术支援基地。日军派2,000人驻守,并带来大批日本人和韩国人,在岛上布署重防和建筑两个小型飞机场。但军事设施被盟军发现,岛上15架飞机遭轰炸,日军便枪决岛上5名未撤走的欧洲人。日军亦把岛上1,200名瑙鲁人放逐到楚克岛工作[17]

二战之后,瑙鲁由联合国委托澳大利亚、英国及新西兰共同管理,每年须向联合国报告,但他们实际上更着重于如何开采岛上的磷矿,对于瑙鲁人的福祉并不重视。联合国多次要求澳大利亚政府公布每年开采的磷矿数量、成本和售价,以期使瑙鲁人在输出的同时得到合理的回报,但澳大利亚政府却不予理会。瑙鲁人随著民智渐开,对澳大利亚人的统治深感不满,尤其是磷矿的开采,于是全力争取独立,收回采矿权。澳大利亚政府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无可奈何地结束对瑙鲁的管治,于1968年1月31日,瑙鲁共和国宣布正式独立,由哈默·德罗伯特出任总统,并于同年11月成为大英国协特别成员国。1989年,瑙鲁向国际法院对澳大利亚作出法律行动,指控澳大利亚政府管治期间未能尽力保护环境,减低采矿带来的环境破坏[18][19]。1999年,瑙鲁成为联合国会员国。2016年4月12日,瑙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第189个成员国[20][21]

地理

瑙鲁岛

瑙鲁位在西太平洋赤道以南约42千米,面积只有21平方千米,为一个椭圆形的珊瑚岛海岸陡峭。沿岸有宽150-300、海拔30米的海岸带,是全国唯一的农业区。中部为台地,最高点为海拔71米(司令岭[22]。全岛60%被磷酸盐所覆盖,无河流,西南部仅有一个咸水湖布阿达湖)。

瑙鲁曾是太平洋上三大磷矿石的生产地(另外是在基里巴斯和法属玻里尼西亚),但岛上所有矿产均已耗尽,使中部台地留下贫瘠地形,例如高达15米的锯齿状石灰岩尖顶。近一个世纪的采矿不但破坏了约80%土地,亦使专属经济区受到影响,约40%海洋生物因泥沙和磷矿的径流而死亡[23]

瑙鲁缺乏天然淡水资源,虽然屋顶的雨水箱能收集雨水,但居民大多依靠在瑙鲁公共事业中心的3个海水淡化厂。瑙鲁由于遍地皆磷,因此井水盐分过高,不能饮用或灌溉[12]:100

瑙鲁的原生维管植物约60种,无特有种,原生植被受人工种植的椰子农作物、采矿和其他外来植物破坏,造成严重影响[13]。瑙鲁有各种鸟类(包括罕见的瑙鲁苇莺)、昆虫和螃蟹,而哺乳动物都是外来物种,如玻里尼西亚鼠、猫、狗、猪、鸡等动物均是从外地进口的。

天气与气候

瑙鲁接近赤道和海洋,因此全年湿热,属热带雨林气候,在每年11月至2月期间均受到季风雨影响。受到圣婴-南方振荡现象影响,年降雨量的变化甚大,甚至录得几次重要的干旱[13]。由于是岛国的关系,因此较易受到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影响,但变化却难以预测。瑙鲁的白天气温介乎在摄氏26度(华氏79度)至35度(华氏95度)之间;晚上气温介乎摄氏22度(华氏72度)至34度(华氏93度)之间[24]

瑙鲁亚伦区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数据来源:[25]

行政区划

瑙鲁行政区划

在1989年至2003年间,瑙鲁的行政区划共有17次变更[26],今瑙鲁行政区共分为14个区[1][27][28]

序号 英文名 旧称 面积

(公顷)

人口

(2011年)

村庄数量 人口密度(人/公顷)
1 爱和区 Aiwo Aiue 110 1,220 8 11.1
2 阿纳巴尔区 Anabar Anebwor 150 452 15 3.0
3 安鄂滩区 Anetan Añetañ 100 587 12 5.9
4 安尼巴惹区 Anibare Anybody 310 226 17 0.7
5 白帝区 Baitsi Beidi, Baiti 120 513 15 4.3
6 泊区 Boe Boi 50 851 4 17.0
7 部亚达区 Buada Arenibok 260 739 14 2.8
8 德尼高莫都区 Denigomodu Denikomotu 118 1,804 17 15.3
9 埃瓦区 Ewa Eoa 120 446 12 3.7
10 艾珠区 Ijuw Ijub 110 178 13 1.6
11 湄泞区 Meneng Meneñ 310 1,360 18 4.5
12 尼柏区 Nibok Ennibeck 160 484 11 3.0
13 优雅布区 Uaboe Ueboi 80 318 6 3.0
14 亚伦区 Yaren Moqua 150 747 7 4.0

人口

亚伦

2006年瑙鲁居民为9,265人。以往的瑙鲁人口数比现今更多,但在2006年约1500名移民工人被遣返至基里巴斯和吐瓦鲁,原因是大规模减少的磷矿开采工业造成了大批工人失业。瑙鲁语是瑙鲁的官方语言,是一个特别的太平洋岛国语言,约96%瑙鲁人在家中使用。由于瑙鲁语只应用在国内,所以英语亦广泛地使用,尤其是在政府和商业上。瑙鲁的族群包括瑙鲁人(58%)、其他太平洋岛国人(26%)、欧洲人(8%)及华人(8%)。瑙鲁本土的欧洲人原本全由英国人组成,但是他们大多在独立后离开了。瑙鲁人的主要宗教信仰是基督教(2/3是新教,1/3是天主教),另有约10%的人是巴哈伊信仰,所占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29],另有9%信奉佛教,2.2%是穆斯林。宪法明确写明人民享有宗教自由,但在某些情况下政府会限制此权利,如限制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活动和耶和华见证人会员,他们主要都是外劳,受雇于政府的瑙鲁磷酸盐公司[30]

位于瑙鲁的教堂

瑙鲁识字率是96%,为6至15岁儿童提供义务强制教育,以及2年自愿性教育(第11及12年)[31]南太平洋大学在瑙鲁设有分校,在此校建成之前,学生须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就读大学。

瑙鲁人是世界上最肥胖的族群[32],逾90%的居民身高体重指数高出世界平均[33],约97%男性和93%女性过重[32]。瑙鲁人亦是世上患上2型糖尿病的比例最高的人群之一,约40%的人受影响,而美属萨摩亚有47%,托克劳有44%[32]。其它相关的重要疾病还有心脏病肾病等。2009年瑙鲁男性的平均寿命为60.6岁,女性为68岁[34]

政治

行政

瑙鲁是一个总统制共和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亦是政府首脑,由国会选举产生,总统候选人必须是国会议员。内阁由6人组成,每一位内阁成员都兼任多部会的首长[35],由总统直接任命。

立法

瑙鲁国会

立法机关为国会,采用一院制,瑙鲁全国共有14个行政区,选举时全国分8选区,选出19名议员,一任3年。

瑙鲁并没有一个正式结构的政党,候选人通常是代表个人或公司,2005年当时国会中15人均是独立身份,他们在政府的联盟内,是形成大家庭关系的基础[26]

1992年,政府负责瑙鲁岛屿议会(NIC)。议会的权力很少,其功用就像顾问向国家政府提供地方事务的意见,其角色是专注在与瑙鲁人相关的活动。民选的议会议员不能同时兼任国会议员。岛屿议会在1999年自行解散,其财产及职责转归国家政府[36]。瑙鲁的土地所有权比较特别,国民对由个人或团体所拥有的土地,拥有某些权利。政府或公司并没有土地,他们必须与地主达成租借协议才能使用。非瑙鲁国民不能拥有土地[13]

1999至2003年间,一系列的不信任票及选举在此两人出现:勒内·哈里斯和伯纳德·多维约戈,使国家进入交替时期。多维约戈于2003年任内逝世,路德维格·斯考蒂当选为总统,他于2004年10月重新参选,以取得完整的3年任期。2007年国会对他投下不信任票,总统一职由马库斯·史蒂芬接替。

司法

瑙鲁的法律系统十分复杂,最高法院由首席法官统领,主要处理宪法问题;而其它案件能够上诉至上诉法庭。国会不能推翻法院的裁决,但上诉法院的裁决能够上诉至澳大利亚高等法院,这种情况很少出现。下级法院由地方法院和家事法院组成,由居民县长统辖,他亦是最高法院的司法常务官。此外亦有2个准法院:公共服务上诉委员会和警察上诉委员会,均由终审法院首席法官主持[37]

瑙鲁没有自己的军队,只有民间的警察部队,其国防于非正式的协议之下由澳大利亚负责[1]

经济

瑙鲁在第三世界中属于较富裕的国家,国家经济以磷酸盐开采和国外房地产为主要支柱,在80年代初达到颠峰。磷酸盐矿分布占全岛面积的70%以上,是世界主要磷酸盐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是国家主要的收入来源,磷矿乃继承自亿万年所累积的海中有机物和鸟粪。采矿公司的矿场和工厂都是聘请外国人操作,大部分是基里巴斯和中国人。磷矿主要销往澳大利亚英国日本新西兰等地;以往磷酸盐外销所得曾占政府收入的半数,然而在长期密集开采之下,该项矿藏已面临耗竭。

除了矿业外,地上还有许多椰子甘蔗香蕉和蔬菜等农作物,一般农产品和鱼类勉强可以自给自足,但是主要的粮食、淡水和日用品都要依赖进口,其中米和面粉多由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输入,肉类由澳大利亚供应,日用品多来自日本、中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12]:102[38]

瑙鲁居民并不需要交税,甚至免除进口关税,国家全部医疗都是由政府负担,住屋也是由政府修建和保养,如果政府在人民的土地上盖房子,还需要向地主支付租金。

自90年代起,瑙鲁成为了一个避税天堂,外国人能向政府购买瑙鲁护照。国际洗钱防制指出瑙鲁是在他们黑名单中15个国家的一个。而且,只需要25,000美元便能在瑙鲁成立一家持牌银行。在国际洗钱防制的压力之下,以及随着热钱的流出,瑙鲁终于在2003年立了反避税法。2005年10月,由于立法后的成效显著,国际洗钱防制把瑙鲁从黑名单中除名[39]

基础建设

交通

航空

摄于2008年的瑙鲁国际机场全景。

瑙鲁国际机场是瑙鲁唯一的机场,位于其西南方亚伦区的海岸上,拥有一条双向跑道长2,150米(7,050英尺)[40],目前仅有瑙鲁航空每周两班航班起降[41]。在2006年1月至9月期间,由于服务岛上的唯一飞机被澳大利亚墨尔本法庭扣押,使其对外航空中断;在得到台湾当局援助后,瑙鲁航空于同年10月恢复营运,并易名为奥尔航空,2014年再改回瑙鲁航空。

陆运

全国道路网络总长41千米(25英里),环岛沿海公路长19千米(12英里),其馀22千米(14英里)伸入中部台地[1]。环岛巴士是路上的主要公共交通,途经爱和区、瑙鲁国际机场、湄泞酒店、当地医院和学校,另有出租汽车提供载客服务[42]。有5千米(3.1英里)窄轨铁路,连接磷矿矿区与加工工厂[42]

海运

每月有一班船(不确定是否已停驶)往返于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43]

通讯

2009年以前,电话网络是由瑙鲁政府架设与提供服务,但由于财政困难,2003年底起,政府便再不能负担维修费用,2004年更关闭部分非收费卫星通讯服务,通讯崩溃问题一直至2009年获得解决,该年年中由Digicel公司取得许可执照,在岛上架设无线通讯网络,GSMWiMAX系统,先后于2009年9月、2010年10月开始提供服务[44][45]

能源

瑙鲁早期是使用柴油发电机提供采矿所需要的电力,后来瑙鲁磷酸盐公司安装了一座能提供15兆瓦(2006年效能减至11.1兆瓦MW)电力的发电设施,其中约43%电力为采矿使用,其馀供应民生所需,岛上另备有独立发电机组供必要时使用[46]

瑙鲁的石油燃料产品是由瑙鲁磷酸盐公司进口,供应包括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煤油润滑剂溶剂等,另有小型企业供应数量不大的润滑剂、溶剂与液化石油气[46]

文化

澳式足球

瑙鲁人是密克罗尼西亚和玻里尼西亚海员的后裔,其祖先信奉名为Eijebong的女神,并以一个名为Buitani的岛屿作为精神圣地。瑙鲁的12个原住民部落中有2个已在20世纪灭绝。每年的10月26日是返乡日(Angam Day),用以庆祝两次世界大战后瑙鲁的土著人口从不足1500人的情况下恢复。瑙鲁的土著文化受到了殖民地和当代西方文化的显著影响,旧的习俗多数被取代,只有部分传统音乐、艺术、工艺和捕鱼等技艺得以保留并仍在被使用。

传媒

瑙鲁并没有每日出刊的新闻,但有两周出版一次的“Mwinen Ko”,意即“来谈论吧”。瑙鲁电视台由国家经营,播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电视节目。另有非盈利的国有瑙鲁电台,播放BBCABC节目[47]

体育

澳式足球是瑙鲁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有一个由7支队伍组成的联赛。瑙鲁共有两个球场,所有澳式足球比赛仅在Linkbelt Oval举行。其它体育项目如排球、篮网球、举重、网球和捕鱼,均是受欢迎的体育运动。瑙鲁有参与大英国协运动会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在举重项目取得成绩。马库斯·史蒂芬便是其中一位奖牌得主,在2003年进入国会,并在2007年当选为总统。

瑙鲁其中一个传统活动是捕捉从海上觅食回来的玄燕鸥。在日落时份,男士在海滩上向玄燕鸥投掷套索。瑙鲁的套索是柔绳,在绳的尾部负载。当鸟飞过来时,便投掷套索,被击中的鸟便倒地,经过采摘、清洗和煮熟后便进食[48]

外交

1968年独立后,瑙鲁以特别会员身份加入英联邦,并于2000年成为正式会员[49]。此外,瑙鲁政府亦在1991年加入亚洲开发银行,于1999年加入联合国,以及于2016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50]。瑙鲁是太平洋岛国论坛南太平洋地区环境计划南太平洋委员会南太平洋应用地球科学委员会的成员。美国的大气轴射测量计划在瑙鲁设有一台气候监察仪[51]

瑙鲁与澳大利亚外交关系密切,并以澳元作为官方货币。除了正规的国防安排外,在2005年9月更签订谅解备忘录,澳大利亚向瑙鲁提供财政及技术支援,包括指派一名财政部长,为瑙鲁准备财政预算、以及作为瑙鲁卫生和教育事务之顾问,而瑙鲁政府以建立一个处理非法进入澳大利亚者的拘留所作为回报。

瑙鲁利用其联合国成员的地位,多次通过承认某些国家主权以获得资金上的援助。

1980年8月,瑙鲁与阿尔及利亚建交后,又宣布承认西撒哈拉的西撒国(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阿尔及利亚此后每年给予瑙鲁1000万美元经济援助,直至其2000年撤销承认西撒国为止。2008年,瑙鲁在持续得到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财政支持后承认科索沃独立,但这一承认已在2019年撤销;2009年,瑙鲁承认阿布哈兹南奥塞梯,是承认此地区主权的第四个国家,而俄罗斯以5000万美元资金作为人道主义援助之回报[52]。2008年7月15日,瑙鲁宣布一项港口翻新计划(并于2011年初完成),资金来自俄罗斯的900万美元发展援助。瑙鲁官方声称此援助与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无关[53]。中国不承认西撒国、科索沃、南奥塞梯。

1968年瑙鲁独立时,台湾当局立刻予以“承认”。1975年,瑙鲁在台湾设置办事机构。1980年,瑙台建立“领事关系”,同年台湾当局在瑙鲁设立“总领馆”。1990年8月,瑙台建立所谓“全面外交关系”,台湾当局在瑙鲁机构升格为“大使馆”。[54]

2002年,瑙鲁与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在当年7月21日建立外交关系,同时获得1.3亿美元捐助,两天后台湾当局宣布与瑙鲁“断交”。2005年5月14日,瑙鲁时任总统斯科蒂在台北签署“复交公告”,宣布同台湾当局“复交”。同年5月27日,中国宣布中止与瑙鲁的外交关系和两国之间的一切协议。[54]2024年1月15日,瑙鲁宣布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并表示愿同中国复交[55]。2024年1月24日宣布其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同中国“断交”期间的2008年和2010年,瑙鲁派代表团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并与其他太平洋岛国以“太平洋联合馆”的形式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在瑙鲁的华人华侨约有300人。2020年,中瑙贸易额为201.7万美元,其中中国出口193.6万美元,进口8.1万美元。[54]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Australia-Oceania :: Nauru. The World Factbook. CIA. [2011-11-02]. 
  2. National Report on Population ad Housing (PDF). Nauru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5-06-09]. 
  3. 3.0 3.1 3.2 3.3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www.imf.org. 
  4. Nauru. www.oceania.stosunki.pl. [2011年12月3日]. 
  5. Nauru Country Profile. un.int. [2011年12月3日] (英语). 
  6. 6.0 6.1 Paradise for Sale. A Parable of Nature. Carl M. McDaniel and John M. Gowdy. University of Califonia Press. [2011年12月3日]. 
  7. Historia- Nauru- Onet.pl- WIEM Lajt. Lajt.onet.pl. [2010-06-22]. 
  8. 8.0 8.1 Na Nauru znajdowały się wówczas jedne z największych złóż tych skał na świecie
  9. Nauru. www.globaleducation.edna.edu.au. [2010-03-15]. 
  10. Nauru's former chief justice predicts legal break down. SBS News. [2020-06-03] (英语). 
  11. Doherty, Ben. This is Abyan's story, and it is Australia's story. The Guardian. 2015-10-28 [2020-06-03]. ISSN 0261-3077 (英国英语). 
  12. 12.0 12.1 12.2 12.3 刘必权. 大洋洲列國誌. 台湾: 川流出版社. 1981. 
  13. 13.0 13.1 13.2 13.3 Nauru Depart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2003. First National Report To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UNCCD). Retrieved 2006-05-03.
  14. Nauru – Wyspa Miła. www.antoranz.net. [2010-02-01]. 
  15. Dictionary of New Zealand Biography. [2010-03-22]. 
  16. Lundstrom, John B., The First Team and the Guadalcanal Campaign ,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4, p. 175.
  17. Haden, J. D. 2000. Nauru: a middle ground in World War II Pacific Magazine URL Accessed 5 May 2006
  18. ICJ Pleadings, Oral Arguments, Documents, Case Concerning Certain Phosphate Lands in Nauru (Nauru v. Australia) Application: Memorial of Nauru (January, 2004) ISBN 978-92-1-070936-1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19. Highet, K and Kahale, H. 1993. Certain Phosphate Lands in Nauru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87:282–288
  20. Nauru Joins the IMF as 189th Member. IMF. 2016-04-12 [2016-06-07]. 
  21. Republic of Nauru Joins World Bank. World Bank. 2016-04-12 [2016-06-07]. 
  22. (英文) Republic of Nauru National Assessment Report
  23. Republic of Nauru. 1999. Climate Change – Response. First National Communication – 1999 .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ited Nations
  24. Pacific Climate Change Science Program (PDF). [2012-02-04]. 
  25. Yaren-District weather. weatherbase. [2012-02-04]. 
  26. 26.0 26.1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 Republic of Nauru Country Brief – November 2005 URL accessed on 2 May 2006.
  27. Nauru: divisions administratives (population et superficie). gazetterr.de. [2010-03-15] (法语). 
  28. 2002 Nauru Census Main Report – 2.3 Density and distribution (PDF). www.spc.int: 11,14. [2010-03-15]. 
  29. Adherent.com's Largest Baha'i Communities. Adherents.com. [2010-06-22]. 
  30.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3.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Freedom Report 2003 – Nauru URL accessed 2 May 2005.
  31. Waqa, B. 1999. UNESCO Education for all Assessment Country report 1999 Country: Nauru URL Accessed 2 May 2006.
  32. 32.0 32.1 32.2 Fat of the land: Nauru tops obesity league Article posted on Sunday, 26 December 2010
  33. Obesity in the Pacific: too big to ignore . 2002. Secretariat of the Pacific Community ISBN 978-982-203-925-2
  3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health report 2005. Nauru URL
  35. Nauru Ministries. 瑙鲁政府网站. 2016-06 [2019-03-24]. 
  36. Hassell, G
  37. State Department Bureau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September 2005 URL Accessed 11 May 2006
  38. Big tasks for a small island URL Accessed 10 May 2006
  39. FATF. 13 October 2005. Nauru de-listed URL Accessed 11 May 2006
  40. NAURU INTL. World Aero Data. [2011-11-02]. 
  41. Welcome to Our Airline. Our Airline. [2011-11-02]. 
  42. 42.0 42.1 The Republic of Nauru.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2011-11-02]. 
  43. Australia to Nauru Schedule. Neptune Pacific Line. [2011-11-02]. 
  44. Paul Budde. Nauru - Telecoms Market Overview & Statistics. Communication Pty Ltd. 2010年1月 [2011-11-02]. 
  45. Island of Nauru Connects to the World with launch of Digicel WIMAX BroadBAND. 瑙鲁亚伦: Digicel Grenada. 2010-10-15 [2011-11-02]. 
  46. 46.0 46.1 Country energy information Nauru (PDF). Energy Recipes. 2006年9月 [2011-11-03]. 
  47. BBC News. Country Profile: Nauru . URL Accessed 2 May 2006.
  48. 存档副本. [2006-06-26]. 
  49. NAURU and the 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2011-11-02]. 
  50. Nauru joins IMF and World Bank. Radio New Zealand. 2016-04-13 [2016-06-07]. 
  51. Long, Charles N.; McFarlane, Sally A. Quantification of the Impact of Nauru Island on ARM Measurements. 2012-03-01 [2020-06-04]. doi:10.1175/jamc-d-11-0174.1. 
  52. Harding, Luke. Tiny Nauru struts world stage by recognising breakaway republics. London: The Guardian. 2009-12-14 [2009-12-14]. 
  53. Nauru expects to earn more from exports after port upgrade with Russian aid. Wellington: Radio New Zealand International. 2010-07-15 [2010-07-15]. 
  54. 54.0 54.1 54.2 世界知识年鉴 2020/2021.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21-12. ISBN 978-7-5012-6460-5. 
  55. 外交部发言人就瑙鲁政府宣布同台湾“断交”、愿同中国复交答记者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4-01-15. 

外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