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科索沃(阿尔巴尼亚语:Kosovës;塞尔维亚语:Косово罗马化:Kosovo),全称科索沃和梅托希亚自治省,是塞尔维亚境内的分裂主义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南部,于2008年单方面宣布“独立”。塞尔维亚只承认该地区为塞尔维亚的两个自治省之一。

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以来,科索沃仅在名义上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实际上脱离了塞尔维亚政府控制。科索沃问题一直悬而未决,阿族坚持要求独立,但塞方要求保证塞尔维亚领土完整仅允许自治。各方于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

普里什蒂纳临时自治机构于2008年2月17日自行通过所谓“独立宣言”,宣布科索沃地区“脱离”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政府则拒绝放弃科索沃的主权。

历史

中世纪

科索沃古为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地区,后来在公元一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时,古斯拉夫人开始从北方向该地迁徙,并向南渗透到今阿尔巴尼亚希腊等地区。

阿尔巴尼亚族的起源则比较不确定,现在一般认为阿族是古伊利里亚人的后裔,阿尔巴尼亚历史学家称伊里利亚人早在6世纪时就被斯拉夫人的迁徙浪潮驱赶到今阿尔巴尼亚等地,并以该地区的一些地名的渊源为证,认为阿族长期在该地居住,但拜占庭帝国史料表明在1043年才有“阿尔巴尼亚族”雇佣兵抵达今阿国中部,同时也有塞尔维亚学者称阿族来自远在中东与欧洲交界处的高加索山脉

当时的科索沃位于拜占庭帝国控制范围和斯拉夫移民地区的交汇处。1014年前科索沃由保加利亚人所控制,该年科索沃重新并入拜占庭。12世纪末至1216年,科索沃以北的尼曼雅王朝兼并了科索沃。

尼曼雅王朝为现在塞尔维亚的前身,科索沃当时为尼曼雅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该王朝一度定都普里什蒂纳。但尼曼雅王朝的民族构成则为现在历史学家颇有争论的问题,塞族学者认为该地当时主要是斯拉夫人,但阿族学者则认为当时科索沃的先住民为阿族人。

奥斯曼帝国时期

14世纪中叶,尼曼雅王朝衰弱,同时奥斯曼帝国开始入侵,并于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中击溃塞尔维亚人(实际该战役的结果现在尚有争议)。之后科索沃渐渐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被奥斯曼帝国吞并前,许多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都信仰天主教。在土耳其人的统治之下,很多民众为逃避当局向基督徒征收的额外税负而改信了伊斯兰教。一部分塞尔维亚学者认为这些都是从阿尔巴尼亚迁来的移民,阿尔巴尼亚族人渐渐在科索沃的部分地区出现,但也有学者认为当时在梅托希亚地区已经有阿尔巴尼亚族人居住[1]

现代

1912年,科索沃最终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时由奥斯曼帝国划归塞尔维亚。之后塞尔维亚于1918年加入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即后来的南斯拉夫王国),王国又驱逐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并支持塞尔维亚人在科索沃进行殖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索沃并入了由意大利所控制的阿尔巴尼亚,大量塞族移民被阿族武装驱逐出科索沃。

战争结束后,科索沃重归南斯拉夫铁托政权将科索沃设立为塞尔维亚的自治区(后又改为自治省),并给予当地阿族人地方自治,当地塞族人则认为科索沃所实行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对塞族的歧视。

1989年,塞尔维亚公投修宪,大大缩小了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二自治省的自治权利。阿族人强烈抗议,并抵制了接下来举行的科索沃议会选举。后来阿族人宣布建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自行举行选举,同时自行开办了医院、学校、广播电台等。而南斯拉夫解体也在这时开始。

波黑战争后,塞尔维亚开始组织塞尔维亚人移民至科索沃,引发了阿尔巴尼亚人的反感。1990年代中叶,阿族游击队以塞族军政人物及设施为目标开始进行游击战。1998年3月,南联盟军队开始协助塞尔维亚警察,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有二十万阿族人在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中流离失所,沦为难民。阿族及西方普遍认为这是南联盟种族清洗政策的结果,认为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当时图谋把科索沃的主要民族由阿族换成塞族。同时也有数万非阿族人(包括塞族人、罗姆族人等)沦为难民。1999年3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侵入巴尔干半岛,开始轰炸塞尔维亚。北约宣称战争的目的是保证阿族难民可以重归家园,但战争又造成数十万阿族人及塞族人逃离家园。战后,阿族人大量重返家园,但大量塞族难民则不愿回到科索沃。

战争结束后,科索沃由北约侵占。后来北约将科索沃交予联合国。部分西方国家如美国支持科索沃当局宣布脱离塞尔维亚建国,美国总统布什在2007年访问阿尔巴尼亚时便公开表示此一立场;然而俄罗斯塞尔维亚并不认同。

科索沃总理哈辛·塔奇于2008年2月17日,宣布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并由国会通过独立宣言。然而,塞尔维亚政府宣布绝不放弃科索沃的主权,准备采取多项制裁措施,但保证绝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独立。塞尔维亚之盟邦俄罗斯也坚持反对该独立行动。联合国为此召开安全理事会紧急会议,但并未达成共识。

地理

科索沃东、北面为塞尔维亚其余部分,南临北马其顿,西南面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西北为黑山。最大城市为首都普里什蒂纳

梅托希亚地区指科索沃西部的高原及盆地,包括佩奇普利兹伦等城市,而狭义的科索沃指的是科索沃东部地区,包括普里什蒂纳乌罗舍瓦茨等城市。

科索沃占地10887平方千米[2](4,203平方英里),人口接近两百万。最大城市为首府普里什蒂纳,人口大约60万;西南部城市普利兹伦人口大约16万5千,佩奇人口大约15万4千,而北部人口则大约11万,其余五个城市人口超过9万7千。

科索沃呈现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天温暖,冬天则寒冷多

政治

2008年之前,科索沃名为塞尔维亚的自治省,实际上是由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UNMIK)所管辖。UNMIK已设立了议会、政府、以及总统。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发行的护照身份证车牌只被一部分国家承认,科索沃的地址也只被一部分国家承认,万国邮政联盟建议,寄往科索沃地区的信件应该注明“Kosovo(UNMIK)”的字样[3]

科索沃在国际上依然被视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谈判定于2005年举行,但阿塞双方各持己见,谈判有相当的难度。阿族人不承认塞尔维亚对科索沃的主权,认为塞对科索沃的统治不可能尊重阿族人的权利。而塞方则视科索沃为塞尔维亚自古以来的领土,不接受科索沃“独立”的可能性。国际社会则担心,科索沃“独立”的先例会重新引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内战。

普里什蒂纳临时自治机构“总理”塔奇于2008年2月17日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并获得“议会”投票通过。科索沃“独立”后,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的权力大幅缩小。而在科索沃“独立”之后,塞尔维亚族居民设立了自己的议会。

参考文献

  1. 孔凡君. 科索沃独立的历史过程及其后果.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20-07-04]. 
  2. Independent Commission for Mines and Minerals. Welcome to the Independent Commission for Mines and Minerals (ICMM), Kosovo. [2013-11-17]. 
  3. Upu post code (PDF). [200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