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縣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洱源縣

洱源縣縣城

洱源縣在雲南省及大理州的位置
概覽
國家 中國
隸屬行政區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區劃類別
區劃代碼532930
地理
總面積2961平方千米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21)24.6萬人
其它
時區UTC+8北京時間
郵政編碼671200
電話區號+86 
車牌首號雲L
網站:www.eryuan.gov.cn

洱源縣白語稱 lod hol xuix)是中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位於大理州北部,東距省會昆明市471千米,南距距州府下關鎮73千米。東與鶴慶縣相連,南與大理市漾濞縣接壤,西與雲龍縣相鄰,北與劍川縣毗鄰。總面積2533平方千米。縣城駐地茈碧湖鎮

歷史沿革

洱源縣歷史悠久,西漢隋朝均屬葉榆縣地。六詔時期,有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三詔位於洱源縣境內。南詔國成立後,屬於浪穹州。大理國時設寧北賧、鄧賧、鳳羽郡。元憲宗七年(1257年)置浪穹、德源兩個千戶所,隸屬於大理萬戶府至元十一年(1274年)雲南行省建立,置鄧川州,下設浪穹、鳳羽兩縣,隸大理路明朝撤銷鳳羽縣,並歸浪穹縣,設鄧川州,轄浪穹縣,隸大理府。清沿明建置。

民國元年(1912年),浪穹縣改稱洱源縣,鄧川州改為鄧川縣,兩縣先屬迤西道,後屬大理督察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洱源、鄧川兩縣同屬大理專區。1956年起同屬大理白族自治州。1958年10月,洱源、鄧川、劍川三縣合併,成立劍川大縣。1961年10月,撤銷劍川大縣,原洱源、鄧川兩縣合併稱為洱源縣。2003年12月,將雙廊、江尾兩鎮劃歸大理市,江尾鎮改稱上關鎮[1]

自然地理

茈碧湖

洱源縣地處橫斷山脈雲貴高原交界地帶,境內山嶺縱橫,層巒疊嶂。總面積2961平方公里,其中壩區面積占11.6% ,山區面積占88.4%。地形垂直變化明顯,地貌複雜多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山脈均為雲嶺支脈,由北向南延伸,主要山脈有東部的馬鞍山山脈,中部的羅坪山山脈,和西部的西羅坪山山脈。東北部馬鞍山支系南無山為境內最高點,海拔3958.4米;西部黑潓江南出縣境處的烏梢箐口為最低點,海拔1645米。

境內河湖眾多,主要有三江(黑潓江羅時江永安江),三河(彌苴河彌茨河鳳羽河),五湖(茈碧湖海西海西湖、東湖、綠玉池)。洱海60%的水從洱源流入,其中茈碧湖有洱海的母親湖之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理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3]

行政區劃

洱源縣下轄6個、3個[4]

茈碧湖鎮鄧川鎮右所鎮三營鎮鳳羽鎮喬後鎮牛街鄉煉鐵鄉西山鄉

人口

根據2010年11月,洱源縣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全縣總人口為26.83萬人,各鄉鎮人口如下表所示:

鎮 鄉 人口數(萬人)
茈碧湖鎮 5.63
鄧川鎮 1.77
右所鎮 5.32
三營鎮 3.61
鳳羽鎮 2.76
喬後鎮 2.04
牛街鄉 2.15
煉鐵鄉 2.28
西山鄉 1.27

數據還顯示,全縣人口中男性為13.50萬人,占總人口的50.32%,女性為13.33萬人。漢族人口為8.31萬人,占總人口的30.9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8.52萬人,占總人口的69.03%。其中白族16.58萬人,占61.80%;彝族1.06萬人,占3.95%;回族0.65萬人,占2.42%;傈僳族0.11萬人,占0.41%[5]

經濟

大理地熱國景區內的「大滾鍋」

洱源縣農業發達,盛產稻穀、蠶豆烤菸油菜大蒜等。洱源境內適宜梅子生長,梅子產品已經形成產業化,「洱寶」雕梅和青梅爽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洱源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主要景點有大理西湖,茈碧湖。洱源境內多溫泉,目前主要開發的有大理地熱國和下山口溫泉度假村。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