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IUPAC名
Ammonia [1]
系統名
Azane
別名 氮烷、阿摩尼亞
識別
CAS號 7664-41-7  ✓
PubChem 222
ChemSpider 217
SMILES
InChI
InChIKey QGZKDVFQNNGYKY-UHFFFAOYAF
Beilstein 3587154
Gmelin 79
3DMet B00004
UN編號 1005
EINECS 231-635-3
ChEBI 16134
RTECS BO0875000
KEGG D02916
MeSH Ammonia
性質
化學式 NH3
摩爾質量 17.0306 g·mol⁻¹
外觀 具有非常刺鼻的氣味的無色氣體
密度 0.86 kg/m3 (1.013 bar ,沸點)

0.769  kg/m3 (STP)[2]
0.73 kg/m3 (1.013 bar, 15℃)
681.9 kg/m3 (−33.3℃ ,液態)[3]
817 kg/m3 (−80℃ ,無色固體)[4]
參見氨性質表

熔點 −77.73 °C(−107.91 °F;195.42 K)[5]
沸點 −33.34 °C(−28.01 °F;239.81 K)[5]
溶解性 1:700 (0℃,100kPa)
溶解性 可溶於氯仿乙醚乙醇甲醇
pKa 32.5 (−33℃),[6]
10.5 (DMSO)
pKb 4.75 (與水反應)[5]
黏度
  • 10.07 µPa·s (25℃)[7]
  • 0.276 mPa·s (−40℃)
結構
分子構型 三角錐
偶極矩 1.42 D
熱力學
ΔfHmo298K −46 kJ·mol−1[8]
So298K 193 J·mol−1·K−1[8]
危險性
GHS危險性符號
《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籤制度》(簡稱「GHS」)中腐蝕性物質的標籤圖案《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籤制度》(簡稱「GHS」)中有毒物質的標籤圖案《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籤制度》(簡稱「GHS」)中對環境有害物質的標籤圖案[9]
GHS提示詞 Danger
H-術語 H290, H301, H311, H314, H330, H334, H336, H360, H362, H373, H400
P-術語 P202, P221, P233, P261, P263, P271, P273, P280, P305+351+338, P310[9]
NFPA 704
1
3
0
 
爆炸極限 15–28%
PEL 50 ppm (25 ppm ACGIH- TLV; 35 ppm STEL)
致死量或濃度:
LD50中位劑量
0.015 mL/kg (人類口服)
LC50中位濃度
40,300 ppm (大鼠, 10 min)
28,595 ppm (大鼠, 20 min)
20,300 ppm (大鼠, 40 min)
11,590 ppm (大鼠, 1 hr)
7338 ppm (大鼠, 1 hr)
4837 ppm (小鼠。 1 hr)
9859 ppm (兔子, 1 hr)
9859 ppm (貓, 1 hr)
2000 ppm (小鼠, 4 hr)
4230 ppm (小鼠, 1 hr)[10]
LCLo最低
5000 ppm (哺乳動物, 5 min)
5000 ppm (人類, 5 min)[10]
相關物質
其他陰離子 一水合氨 (NH3H2O)
其他陽離子 (NH4+)
相關氫化物 氯化銨 (NH4Cl)、磷化氫砷化氫銻化氫鉍化氫
相關化學品 疊氮酸鹽酸羥胺氯胺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一般條件(25 ℃,100 kPa)下。

[11](英語:Ammonia,或稱氨氣無水氨,曾音譯作𠼞阿摩尼亞,分子式為NH3)是無色氣體,有強烈刺激氣味(尿味),極易溶於水。常溫常壓下,1單位體積水可溶解700倍體積的氨。[5]氨對地球上的生物相當重要,是所有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氨也是很多藥物和商業清潔用品直接或間接的組成部分,具有腐蝕性等危險性質。

由於氨有廣泛的用途,成為世界上產量最多的無機化合物之一,約八成用於製作化肥。2006年,氨的全球產量估計為1.465億噸,主要用於製造商業清潔產品。

氨可以提供孤電子對,所以也是路易斯鹼

製法

固體銨鹽製取

加熱固體銨鹽和鹼的混合物 反應原理:

反應裝置:固體+固體加熱制氣體裝置。包括試管、酒精燈、鐵架台(帶鐵夾)等。

淨化裝置(可省略):用鹼石灰乾燥。

收集裝置: 向下排空氣法,驗滿方法是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於試管口,試紙變藍色;或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置於試管口,有白煙產生。

尾氣裝置:收集時,一般在管口塞一團棉花球,可減少NH3與空氣的對流速度,收集到純淨的NH3

注意事項:不能用NH4NO3跟Ca(OH)2反應制氨氣。硝酸銨受撞擊、加熱易爆炸,且產物與溫度有關,可能產生NH3、N2、N2O、NO。

實驗室制NH3不能用NaOH、KOH代替Ca(OH)2。因為NaOH、KOH是強鹼,具有吸濕性(潮解)易結塊,不易與銨鹽混合充分接觸反應。又KOH、NaOH具有強腐蝕性在加熱情況下,對玻璃儀器有腐蝕作用,所以不用NaOH、KOH代替Ca(OH)2制NH3

用試管收集氨氣要堵棉花。因為NH3分子微粒直徑小,易與空氣發生對流,堵棉花目的是防止NH3與空氣對流,確保收集純淨;減少NH3對空氣的污染。

實驗室制NH3除水蒸氣用鹼石灰,而不採用濃H2SO4和固體CaCl2。因為濃H2SO4與NH3反應生成(NH4)2SO4。NH3與CaCl2反應能生成CaCl2·8NH3(八氨合氯化鈣)。

氮化物製法

可以用氮化物與水反應或者疊氮化物分解。如:

濃氨水製取

反應原理:。這種方法一般用於實驗室快速制氨氣。

裝置:燒瓶,酒精燈,鐵架台,橡膠塞,導管等。

注意事項:加熱濃氨水時也會有水蒸氣,需要用乾燥裝置除雜。同上,這種方法制NH3除水蒸氣用鹼石灰,而不要採用濃H2SO4和固體CaCl2[12]

濃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

NH3+H2O ⇌ NH3·H2O ⇌NH4+ +OH-

加入固態鹼性物質(如CaO,NaOH,鹼石灰等),消耗水且使OH-的數量增加,使平衡往中間移動,同時反應放熱,促使NH3·H2O的分解。

工業合成氨

合成氨指由氫氣、氮氣在高壓、高溫、催化劑作用下直接化合生成的氨,是固氮的一種方法。目前世界上的氨,除少數從焦爐氣中回收的副產品外,絕大部分均由合成法製造。反應必須通過使用催化劑完成。

測試

可以用濃來測試氨氣。

由於氨是弱鹼性,所以用紅色石蕊紙測試氨,會呈藍色。由於氨氣是氣體,所以要先浸濕試紙。

氨水

氨水(NH3(aq),也常寫成 NH4OH)又稱為阿摩尼亞水,指氨的水溶液,有強烈刺鼻氣味,具弱鹼性

氨水中,氨氣分子發生微弱水解生成氫氧根離子及銨根離子。「氫氧化銨」事實上並不存在,只是對氨水溶液中的離子的描述,並無法從溶液中分離出來。

氨的在水中的電離可以表示為:

反應平衡常數

1M氨水的pH值為11.63,大約有0.42%的NH3變為NH+4

氨水是實驗室中氨的常用來源。它可與含銅(II)離子的溶液作用生成深藍色的配合物,也可用於配置銀氨溶液分析化學試劑。

用途

  • 氨水可被土中的土壤膠體吸附和被作物吸收,無殘留物質,適用於各種土壤和作物。
  • 由於氨擁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在醫療方面,會用少量易於揮發的氨作為使人清醒的吸入劑。
  • 生產硝酸
  • 玻璃清潔劑
  • 有八成的氨生產氮肥
  • 航空燃料X-15
  • 氨是最廣泛用的製冷劑之一,可用於空調、冷藏和低溫,能用於各種形式的製冷壓縮機,蒸發溫度可控制在5度至零下65度,代號R717。

反應

絡合反應

NH3分子中氮原子有一對孤對電子,可以作為電子對給予體(路易斯鹼)形成加合物。如氨在氫離子絡合生成銨離子:

NH3亦可與金屬離子如Ag+、Cu2+等發生錯合,生成錯合物

氧化還原

NH3分子中氮為-3價,在適當條件下可被氧化為N2或更高價氮化合物。

如NH3在純氧中燃燒,生成N2

ΔHºr = –1267.20 kJ/mol)

在鉑催化下可氧化生成水與一氧化氮,是工業制硝酸的重要反應。

可還原CuO為Cu:

常溫下NH3可與強氧化劑(如氯氣過氧化氫高錳酸鉀)直接反應:

酸鹼中和

氨是帶弱鹼性的,會和酸發生酸鹼中和反應:

氨與強酸反應,生成的鹽大多為弱酸性。氨與弱酸(如乙酸)反應,鹽則為中性。

酸鹼中和是放熱反應

有機反應

氨分子的氮上有一對孤對電子,而且帶部分負電荷,因此氨具有親核性。換言之,氨是個親核試劑,因此可與親電體反應。

例如,氨與鹵代烴發生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生成。該反應又稱氨解反應。

又如,氨跟酰氯發生親核酰基取代反應,生成酰胺

液氨

液氨(NH3)指的是液態的氨,為工業上氨氣的主要儲存形式。是一種常用的非水溶劑和製冷劑,也是除了以外最常用的無機溶劑。不過由於它的揮發性和腐蝕性,液氨在儲存和運輸時發生事故的機率也相當高。

備註

  1. NOMENCLATUR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IUPAC Recommendations 2005 (PDF). 
  2. Gases – Densities. [3 March 2016]. 
  3. Yost, Don M. Ammonia and Liquid Ammonia Solutions. Systematic Inorganic Chemistry. READ BOOKS. 2007: 132. ISBN 978-1-4067-7302-6.  已忽略文本「chapter-」 (幫助)
  4. Blum, Alexander. On crystalline character of transparent solid ammonia. Radiation Effects and Defects in Solids. 1975, 24 (4): 277. doi:10.1080/00337577508240819. 
  5. 5.0 5.1 5.2 5.3 氨;氨气;ammonia. 化工引擎. [2008-05-06]. 
  6. Perrin, D. D., Ionisation Constants of Inorganic Acids and Bases in Aqueous Solution; 2nd Ed., Pergamon Press: Oxford, 1982.
  7. Iwasaki, Hiroji; Takahashi, Mitsuo. Studies o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fluids at high pressure. The Review of Physical Chemistry of Japan. 1968, 38 (1). 
  8. 8.0 8.1 Zumdahl, Steven S. Chemical Principles 6th Ed..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9: A22. ISBN 978-0-618-94690-7. 
  9. 9.0 9.1 來源:Sigma-Aldrich Co., Ammonia (20 July 2013查閱).
  10. 10.0 10.1 Ammonia. Immediately Dangerous to Life and Health Concentrations (IDL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11. (拼音:ān)拼音ān注音,音同「安」
  12. 实验室如何制取氨气 有什么其它制作方法呢_氨气的预防方法_氨气制法的其它方法_健康资讯_快速问医生. m.120ask.com.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