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拉祜族
lad hull /la˥˧hv̩˩/
總人口
80萬
分佈地區
 中國45.3萬(2000年)
 緬甸約25萬人(2007年)
 泰國8萬5845人(2007年)
 老撾1萬5693人(2007年)
 越南6874人(1999年)
語言
拉祜語
宗教信仰
多數為佛教泛靈論,少數為基督宗教
相關族群
羌人

拉祜族主要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孟連雙江自治縣,在普洱臨滄地區及西雙版納等地也有分佈,人口約為45.3萬(2000年)。拉祜族在緬甸撣邦有約25萬人,有民族組織拉祜民主聯盟拉祜民族發展黨泰國有8萬6千人,老撾亦有1萬6千人。越南54個民族之一的拉祜族(越南語Người La Hủ)實際是苦聰人,人口6874(1999年普查)。佤族對拉祜族的稱呼為「Mian」[1]

祖先

拉祜族先民屬於古代羌人系統

語言

拉祜語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拉祜納和拉祜熙2個方言。

支系

有拉祜納(黑拉祜,泰國老撾稱目舍(Muser/Musur))、拉祜西(黃拉祜,老撾、緬甸撣邦圭族)、拉祜普(白拉祜)、拉祜尼(紅拉祜)等支系。以拉祜納人數最多。

拉祜西在緬甸和老撾被認定成獨立的民族。所以緬甸135個民族裏同時有拉祜族(緬甸語လားဟူ緬甸語委轉寫la: hu)和圭族(緬甸語ကွီ緬甸語委轉寫kwi),都分在撣族群下。

苦聰人在中國和越南被認定成拉祜族。

在中國的分佈

聚居地

各地拉祜族人口分佈

建築

拉祜族以拉祜族寨的形式聚居。寨內大多建有茅草房、大公房、教堂、牛棚等。有的還在位於拉祜族寨中心位置建有葫蘆廣場,葫蘆廣場形似一隻碩大的平面葫蘆,中心有一組石雕葫蘆。傳說拉祜族的祖先延於葫蘆中,因此葫蘆廣場表現了拉祜族的祖先崇拜觀念。

文化

牡帕密帕,是拉祜族「波闊嘎闊」演唱的一部長篇詩體創世神話,牡帕密帕是拉祜語的譯音,為「造天造地」的意思。這部史詩主要流傳於雲南省思茅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境內,是拉祜族民間流傳最廣的一部長篇詩體神話,是拉祜族民族民間文學中最重要的作品。2006年5月20日,牡帕密帕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服飾

拉祜族的傳統服飾以黑為美,男女服飾的主色調都是黑色。

男子一般穿對襟短衫、黑布長褲,戴黑布便帽或用黑色頭巾裹頭。

婦女穿開襟、開衩的黑布長衫,袖口、襟邊鑲着銀泡、縫綴着各種花邊,下着黑布長褲,頭纏黑色的長頭布,頭布兩端裝飾着彩色長穗,裹綁腿。

飲食

剁橄欖」是拉祜族的一道名菜,是居住在西雙版納的拉祜族群眾逢年過節招待貴客的一道必不可少的風味菜餚。

姓名

拉祜族本來只有名,沒有姓氏, 直到中國政府給了她們姓。大概90%的拉祜人都用中國最常見的姓氏"李"或"張"。拉祜族的名由兩個字組成:一個根據性別,另一個根據出生時的黃道帶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