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纳西族
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着传统的“披星戴月”服饰
总人口
30.8万(2000年)
分布地区
生活于 中国云南四川西藏的交界处,大多生活于云南丽江
语言
纳西语
宗教信仰
东巴教藏传佛教
相关族群
摩梭人羌族

纳西族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的交界处的丽江及其毗邻地区,云南省为纳西族主要分布省份。中国(中国大陆)有纳西族总人口309,477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27大民族,其中云南295,464人,占纳西族人口的95.5%,其余省市区均有分布[1]

历史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的一支(也融合了一部分小月氏后裔),据《华阳国志》记载,东汉(公元25-220年)末年,该地区有“摩沙夷”活动;但随着认识的逐渐深入,一些学者也提出了纳西族是南迁的古羌人与现居住地土著融合而形成的观点[1]唐朝,纳西族先民分布记录较详细,据《蛮书》所记,西至金沙江河谷、巨甸以北“铁桥上下及大婆、小婆、三探览(均在今丽江地区)”东至雅砻江流域“昆池(今盐源)等川”,都是“磨些蛮”所居之地。元明时代,由于云南丽江木氏土司崛起,不断向外扩张,纳西族活动地域更为广阔,东北部可能到了今四川省康定及以南贡嘎岭一带,北到今巴塘理塘昌都,西到怒江流域。清雍正元年(1723年)木氏土司改土归流后,西北部藏族土司实力南移,纳西族土司式微,加之大批彝族西迁入雅砻江流域,人数就逐渐减少。

称谓

纳西族正式定名于1954年,当时中央民委派出的云南民族识别调查小组依据大多数纳西族人的意愿确定了这个称谓。历史上纳西族有过多种称谓。两时称“么沙夷”,唐朝清朝称为“么些”,近代被称为“么些”、“摩梭”及“么西”等。纳西族西部20多万人自称“纳西”,东部数万人自称“纳”、“纳汝”、““纳恒”等。近年来摩梭人往往特指东部。

分布

云南省为纳西族主要聚居地,有纳西族295,464人(2000年人口普查),占纳西族人口的95.5%。除云南外,四川和西藏均有纳西族聚居地,四川有纳西族8,725人,占2.8%,西藏有1,223人,占0.4%;其余28个省份均有分布,共有4,065人,占1.3%。纳西族集中分布地为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玉龙雪山露天剧场的纳西族“印象丽江”表演

聚居区

纳西族自治地方:

纳西族乡:

各地纳西族人口分布

语言

东巴文古籍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纳西族的语言是纳西语,一般归入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它有两种文字:东巴文哥巴文,其中东巴文创造于一千多年前,是今天世界极少数仍被使用的象形文字

宗教

纳西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东巴教,这是一种多神的宗教,主要的经典是《东巴经》,也有部分信仰藏传佛教

姓氏

纳西族以前没有姓氏,后有梅、禾、树、叶四个氏族,后贵族赐姓木,平民多姓和。现在纳西族约有90多个姓氏。

饮食

纳西族的特色饮食包括吹肝粑粑以及米灌肠丽江粑粑,鸡豌豆凉粉

服饰

纳西族妇女一般穿着宽大布衣、戴圆帽(现在很多妇女直接戴蓝色的圆形红军帽)、披羊皮披肩,羊皮批上有两根白色背带在胸前交叉,一般有7个白色圆形装饰,俗称“披星戴月”。

音乐

名人

  • 木氏土司
  • 方国瑜: 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语言学家,是当代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和教育家,云南大学教授
  • 杨凤:四川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国家杰出高级专家,著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家,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主席团成员
  • 和志强:云南省前省长
  • 白庚胜: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 和绍全:曾在2个边防团任团长,3个边防军分区任参谋长、司令员,被称为“摩梭司令”
  • 和志刚:书法家、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残疾人联合会肢残协会主席、2003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 和志虹: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政治教导员,武警少校警衔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书籍
  • 《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原作:约瑟夫.洛克,译者:刘宗岳,出版年:1999-4,页数: 155,ISBN 978-780-586-514-0
  • 郭大烈、和志武:《纳西族史》3-4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9年9月,ISBN 978-754-092-230-6,ISBN 754-092-230-3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