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回族自治州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香港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臨夏回族自治州
臨夏州
自治州
州首府臨夏市
州首府臨夏市
臨夏回族自治州在甘肅省的地理位置
臨夏回族自治州在甘肅省的地理位置
國家 中國
甘肅省
設立1956年11月
政府駐地臨夏市
下級行政區1縣級市、5、2自治縣
政府
 • 州委書記郭鶴立
 • 人大常委會主任馬明傑回族
 • 州長馬相忠(回族)
 • 政協主席王正君
面積
 • 總計7,331 平方公里(2,831 平方哩)
面積排名全省第13位(佔全甘肅省1.72%)
最高海拔4,636 米(15,210 呎)
最低海拔1,580 米(5,180 呎)
人口(2015)
 • 總計201.21萬人
 • 排名全省第7位(佔全甘肅省7.74%)
 • 密度274.5人/平方公里(711人/平方哩)
 • 城鎮(2015)62.8萬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731800
電話區號930
車輛號牌甘N
氣候中溫帶半乾旱氣候
年均溫6.3 ℃
年降水537毫米
行政區劃代碼622900
舊稱枹罕、河州
本地生產總值(2015)¥211.41億(全省第12位,佔全甘肅省3.13%)
33.94億美元匯率
人均¥10,527(全省第14位
1,690美元(匯率)
網站http://www.linxia.gov.cn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甘肅發展年鑑-2016》

臨夏回族自治州,簡稱臨夏州,古稱枹罕河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下轄的自治州,位於甘肅省中部,黃河上游。州境北臨蘭州市,東界定西市,南鄰甘南州,西毗青海省海東市。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交界,地貌多為山地丘陵,地勢自西南向東北遞降。黃河洮河大夏河廣通河等流貫境內。全州總面積7,331平方公里,人口201.21萬,漢族人口比例約40%,回族人口比例約32%,州人民政府駐臨夏市。首府臨夏市是古代絲綢之路、唐蕃古道的重鎮,明朝四大茶馬司之一,有「河湟雄鎮」之稱。

歷史

秦朝枹罕fu1hon2縣,屬隴西郡,治所在今臨夏縣韓集鎮雙城。西漢始元六年(前81年),改屬金城郡東漢建武十二年(36年),撤金城郡,枹罕縣改屬隴西郡。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廢枹罕縣,立枹罕護軍。永嘉年間,枹罕縣屬晉興郡十六國前涼太元二十一年(344年),析涼州新置河州,州、郡均治枹罕。後境地分別為前秦西秦後秦西夏北魏西魏北周統治。

傳統民居

開皇三年(583年)廢枹罕縣入河州。大業三年(607年),河州改枹罕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復置枹罕縣,為河州治所。天寶元年(742年),改河州為安鄉郡寶應元年(762年),安鄉郡為吐蕃所佔。

紅園的大門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大將王韶收復河州,復置枹罕縣,屬熙河路。熙寧九年(1076年)省枹罕縣入安鄉縣。金朝天會九年(1131年),河州為金所據。皇統二年(1142年),移州治至枹罕城。貞元二年(1154年)復置枹罕縣,為河州治。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枹罕縣改屬臨洮路。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7年),蒙古軍攻佔河州。元朝至元六年(1269年)省枹罕縣入安鄉縣。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置河州衛

清朝乾隆年間,蘇四十三反清,是為第一次河煌事變同治元年(1862年),中國西北地區發生同治陝甘回亂。回民、撒拉族等穆斯林與漢民之間相互仇殺,戰亂持續十餘年,終被清政府鎮壓。其中,河州莫尼溝阿訇馬占鰲起兵反清,即第二次河湟事變。1872年,馬占鰲率眾歸降朝廷,奠定了河州馬家軍崛起的基礎,終成為民國時期實際控制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地方軍閥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第三次河湟事變

民國二年(1913年),改設導河縣,屬蘭山道。1927年,廢道改區,屬蘭山區。1928年,馬仲英反叛,引發第四次河湟事變。民國18年(1929年),改稱臨夏縣。民國33年(1944年),屬甘肅省臨夏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仍轄臨夏、臨洮、寧定、和政、永靖、夏河等6縣。1936年5月,改臨夏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甘肅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將臨洮縣劃歸第一行政督察區。1939年4月,將夏河縣劃歸第一行政督察區。1940年,改康樂設治局為康樂縣。

1949年8月,陝甘寧邊區人民政府發佈第120號命令,設立臨夏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臨夏、臨洮、洮沙(治今臨洮縣太石鎮)、寧定(治今廣河縣城關鎮)、和政、康樂、永靖、夏河等8縣。1949年8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解放臨夏地區。1949年9月初,在臨夏縣成立洮西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上述8縣。1949年9月下旬,改洮西專區為臨夏專區;將臨洮縣劃歸新設的臨洮專區。

1950年5月,洮沙縣劃歸臨洮專區,夏河縣改由省直轄;將岷縣分區的臨潭縣劃歸臨夏分區。以臨夏縣東鄉以及永靖、和政、寧定等縣部分地區設立東鄉自治區(縣級)。1950年6月,析臨夏縣城區置臨夏市(縣級),臨夏縣由城區遷駐韓家集。1950年9月,改臨夏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臨夏分區專員公署。

1953年,臨夏市改由省直轄;寧定縣改設廣通回族自治區(縣級);臨潭縣劃歸甘南藏族自治區;10月東鄉自治區改為東鄉族自治區

1955年7月,東鄉族自治區改名東鄉族自治縣;廣通回族自治區改名廣通回族自治縣。1956年11月,撤銷臨夏專區,設立臨夏回族自治州。轄臨夏市和臨夏、和政、永靖、康樂4縣及東鄉族自治縣、廣通回族自治縣。尋改廣通回族自治縣為廣通縣。

1957年,廣通縣改稱廣河縣。1958年,永靖、臨夏2縣併入臨夏市;廣河、康樂2縣併入和政縣,1961年恢復。1973年12月,甘肅省報告國務院:撤銷臨夏市,併入臨夏縣,臨夏縣由韓家集遷駐城關鎮(今臨夏市城區)。1980年6月,國務院批准:析臨夏縣西北部置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1983年8月,國務院批准:恢復臨夏市(縣級),以臨夏縣的城關鎮和城關、南龍、折橋、枹罕4個公社為臨夏市的行政區域。臨夏縣遷駐韓家集(第三次)。

地理

臨夏州位於甘肅中部,省會蘭州以南,西為青海省邊界,南面是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鄰定西市。地形以高原、山區、黃土丘陵區為主。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黃河貫穿西北部,在永靖縣劉家峽前形成劉家峽水庫。黃河主要支流——大夏河和洮河從鄰近的甘南州流向劉家峽水庫。洮河亦是臨夏州與定西市的一部分邊界。全年平均氣溫為8℃,無霜期155天,為溫帶半乾旱氣候,年均降水量只有442毫米。

政治

現任領導

臨夏回族自治州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臨夏回族自治州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州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臨夏回族自治州委員會
主席
姓名 郭鶴立[1] 馬明傑[2] 馬相忠[3] 王正君[4]
民族 漢族 回族 回族 漢族
籍貫 甘肅省會寧縣 甘肅省廣河縣 甘肅省會寧縣 甘肅省會寧縣
出生日期 1964年1月(60歲) 1962年9月(61歲) 1964年12月(59歲) 1962年1月(62歲)
就任日期 2019年3月 2016年11月 2018年7月 2016年4月

行政區劃

臨夏新華書店

臨夏州下轄1個縣級市、5個、2個自治縣

臨夏回族自治州行政區劃
區劃代碼[5]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注 1][6]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注 2][7]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8]
街道
辦事處
其中:
民族鄉
622900 臨夏回族自治州 Línxià Huízú Zìzhìzhōu 7,331.48[注 3] 2,109,750 臨夏市 731100 7 58 65 4
622901 臨夏市 Línxià Shì 90.68 355,968 城南街道 731100 7 4
622921 臨夏縣 Línxià Xiàn 1,026.20 322,628 韓集鎮 731800 9 16 2
622922 康樂縣 Kānglè Xiàn 766.39 255,955 附城鎮 731500 5 10
622923 永靖縣 Yǒngjìng Xiàn 1,901.05 180,650 劉家峽鎮 731600 10 7
622924 廣河縣 Guǎnghé Xiàn 537.74 260,596 城關鎮 731300 6 3 1
622925 和政縣 Hézhèng Xiàn 599.65 204,529 城關鎮 731200 9 4 1
622926 東鄉族自治縣 Dōngxiāngzú Zìzhìxiàn 1,507.37 290,034 鎖南鎮 731400 8 15
622927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
撒拉族自治縣
Jīshíshān Bǎo'ānzú Dōngxiāngzú
Sālāzú Zìzhìxiàn
902.38 239,390 吹麻灘鎮 731700 7 10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為1946677人[9]。其中,男性人口為985235人,佔50.61%;女性人口為961442人,佔49.39%。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47。0-14歲人口為422288人,佔21.69%;15-64歲人口為1365200人,佔70.13%;65歲及以上人口為159189人,佔8.18%。

民族

全州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772872人,佔39.70%;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73805人,佔60.30%。

臨夏是個多元民族、宗教的地方,回族占境內的人口約三分之一。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包括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等,佔全州人口超過一半。另外還有土族藏族等少數民族。

臨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構成(2010年11月)[10]
民族名稱 漢族 回族 東鄉族 保安族 土族 撒拉族 藏族 滿族 蒙古族 土家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772872 614905 505976 17834 13844 12585 7806 350 221 60 224
佔總人口比例(%) 39.70 31.59 25.99 0.92 0.71 0.65 0.40 0.02 0.01 0.00 0.01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52.39 43.11 1.52 1.18 1.07 0.67 0.03 0.02 0.01 0.02

經濟建設

劉家峽水電站

臨夏州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全州除首府臨夏市外,其餘縣份均為國家級貧困縣。2010年,全州人均生產總值5441元,約804美元,東鄉族自治縣更只有2785元,即411美元。

2011年,全州生產總值128.78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億元,比上年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39.94億元,比上年增長15.3%;第三產業增加值61.84億元,比上年增長15.4%。[11]

交通

213國道穿越南北,通過永靖縣、東鄉族自治縣、臨夏市、臨夏縣。蘭青鐵路在州境北部永靖縣經過。 S2蘭郎高速經過廣河縣、和政縣、臨夏縣、臨夏市。

著名景點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教育

參見

註釋

  1.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2.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3. 面積不含太子山自然保護區及蓮花山自然保護區。

參考文獻

  1. 郭鹤立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19-11-07]. 
  2. 临夏州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名单(主任马明杰). 中國經濟網. [2017-08-16]. 
  3. 马相忠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17-08-16]. 
  4. 王正君当选临夏州政协主席. 中國經濟網. [2017-08-1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01]. 
  6. 《临夏回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臨夏回族自治州國土資源局. [2018-08-12]. 
  7. 临夏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臨夏州人民政府.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9. 臨夏回族自治州統計局. 《临夏回族自治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0. 甘肅省人口普查辦公室、甘肅省統計局. 《甘肃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年7月. ISBN 978-7-5037-6561-2. 
  11. 《2011年临夏回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8-1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