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此文具有原创性,并兼顾知识丰富性,获“好文章”评定。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9年拍摄的人民大会堂全景
1959年4月 – 1964年12月
主席团常务主席朱德林伯渠李济深罗荣桓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彭真李维汉陈叔通达赖喇嘛·丹增嘉措赛福鼎程潜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何香凝刘伯承林枫
常委会委员长朱德
常委会秘书长彭真
组成人员全国人大代表:3040名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97名
历次会议
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 – 4月28日
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 – 4月10日
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 – 4月16日
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 – 12月3日
1959年4月28日,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闭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由1959年至1964年,期间召开过四次会议。

历次全体会议

第一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9年4月18日至4月28日在北京召开[1]。开幕式由毛泽东主持[2]

会议上通过了周恩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1958年国家决算和1959年国家预算的决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西藏问题的决议》,完全同意国务院对于原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举行叛乱后所采取的措施[3]。此外会议通过关于撤销司法部监察部的决议[4][5]

在会议前,中共八届六中全会曾根据毛泽东的多次建议通过了决定,同意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他不做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建议[3]

选举/任命结果

第二次会议

1960年3月30日至4月10日在北京举行,朱德委员长主持了开幕式。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周恩来等出席了会议[6]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李先念分别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和《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人大常委会向大会作了书面工作报告。大会还听取了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所作《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报告,并通过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7]。在4月10日的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就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关系问题发表了讲话。大会最后通过和批准了李富春、李先念和谭震林三位副总理的报告以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8]

第三次会议

1962年 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

1962年3月27日至4月16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由朱德委员长主持开幕,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周恩来等出席了会议[6]。出席会议的代表共有一千一百九十七人[9]

周恩来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对“大跃进”以来政府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作了检查,并且总结了几年来统战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受到各民主党派和与会代表的好评。大会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1960年国家决算的决议》,通过了预算委员会关于1960年国家决算的审查报告、提案审查委员会的关于提案审查的报告,通过了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意见。任命蔡廷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0]

第四次会议

1963年的第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

1963年11月17日至12月3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6]。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出席了会议。出席大会的代表共有一千零一十二人[9]

李富春副总理作《关于1963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作《关于1963年国家预算草案和预计执行情况、1964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和报告》,彭真作《关于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说明》[11]

12月2日,周恩来总理就国内外形势和任务发表讲话,并且解答了代表们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12月3日,会议批准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通过关于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的决议,关于第三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议[12]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委会编 (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第2卷 1954-1959. 北京: 团结出版社. 1996: 2450. ISBN 7-80061-610-X. 
  2. 本书编委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第2卷 1954-1959. 北京: 团结出版社. 1996: 2376. ISBN 7-80061-610-X. 
  3. 3.0 3.1 李学昌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典 1949-2009. 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 2009: 156. ISBN 978-7-5062-9488-1. 
  4. 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 历史的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1 政治卷. 北京: 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495. ISBN 7-5073-1612-2. 
  5. 韩泰华主编. 新中国50年 上. 北京: 红旗出版社. 1999: 317. ISBN 7-5051-0423-3. 
  6. 6.0 6.1 6.2 李宇铭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词典. 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89: 668. ISBN 7-80035-191-2. 
  7. 本书编委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 第3卷 1960-1966. 北京: 团结出版社. 1996: 2650. ISBN 7-80061-610-X. 
  8. 李学昌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典 1949-2009. 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 2009: 168. ISBN 978-7-5062-9488-1. 
  9. 9.0 9.1 葛广智编著. 会议词典.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1: 437. ISBN 7-5036-0729-7. 
  10. 李学昌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典 1949-2009. 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 2009: 168. ISBN 978-7-5062-9488-1. 
  11. 杭州大学中共党史教研室 (编).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教学参考资料 3 下. 杭州大学. 1984: 1058. 
  12. 李学昌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典 1949-2009. 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 2009: 169. ISBN 978-7-5062-9488-1. 

参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家机构
前任: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959年-1964年
继任: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