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梅克人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2022年8月10日 (三) 17:39的版本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內 → 内, 參考 → 参考, 國 → 国, 參 → 参, 與 → 与, 語 → 语 (2), 陸 → 陆 (2), 將 → 将, 領 → 领, 蘇 → 苏 (3), 來 → 来, 爾 → 尔 (3), 傳 → 传 (2), 羅 → 罗 (3), 為 → 为, 於 → 于, 亞 → 亚 (2), 數 → 数 (2), 維 → 维, 離 → 离, 聯 → 联 (4), 歷 → 历, 統 → 统, 約 → 约, 個 → 个, 奧 → 奥, 資 → 资, 當 → 当, 結 → 结, 時 → 时, 騎 → 骑, 說 → 说)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卡尔梅克人
Хальмгуд
卡尔梅克人穿着传统服装(1862年作)
分布地区
 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178,000
 蒙古205,000[1]
中国大陆139,000[1]
语言
卡尔梅克语
宗教信仰
多数信仰藏传佛教
少数信仰东正教
相关族群
喀尔喀蒙古人布里亚特人

卡尔梅克人卡尔梅克语Хальмгуд),是分布于西伯利亚南部,俄罗斯联邦蒙古国境内的一个民族,与蒙古族有共同先祖。卡尔梅克是欧洲人对厄鲁特蒙古人、卫拉特蒙古人、元朝的斡亦剌人,以及明朝的瓦剌人的称呼。

族源和历史

卡尔梅克人属于厄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从1628年开始游牧于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当沙皇俄国的势力扩展到伏尔加河之后,土尔扈特部便处于俄国压迫之下。俄国强迫土尔扈特人改信东正教,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经贸特权,又对土尔扈特部强行征兵,造成部众人口大减。在这种情况下,土尔扈特部渥巴锡于1771年底(乾隆三十六年冬)率领部众东迁时为清朝的中国,被清政府安置于新疆,但居住在伏尔加河南岸的一部不赞成渥巴锡的行为而未迁徙(另有一说是因为伏尔加河西岸的部落因当时河面未结冰,来不及逃离沙俄的阻挡),俄国人将他们称为卡尔梅克人。在苏德战争中,苏联动员大量卡尔梅克人参军,但是因为苏军将领指挥失误,使3万多卡尔梅克士兵被俘,斯大林借机会对卡尔梅克人进行迫害,指责卡尔梅克人叛国。1943年几十万卡尔梅克人被流放到中亚地,1957年以后才得以陆续返回家乡。现在俄国境内的卡尔梅克人有15万多人,居住在卡尔梅克共和国,以及周边的阿斯特拉罕州伏尔加格勒州罗斯托夫州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卡尔梅克共和国面积7.61万平方公里,2002年总人口29万。其中卡尔梅克人约占一半,第二位为俄罗斯人,其他若干少数民族人口较少。资源以石油天然气较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俄平均水平。卡尔梅克人与中国大陆新疆巴州和硕县、和静县的蒙古族在语言上十分接近,而与内蒙古的蒙古族稍有区别。

美国卡尔梅克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部分卡尔梅克人参加了纳粹德国组织的军队,并参加了防御美军和英军的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俘,因为担心遭到苏联政府的迫害。他们逐渐移民美国,有一部分人在洛杉矶旧金山华盛顿特区纽约芝加哥等地及其附近安家落户。他们分成三个团体,一个在费城,两个在新泽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卡尔梅克人中有了诸多受高等教育者,在文化经济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他们后来大部分人和黑人妇女结了婚。他们的后裔知识分子较少,但也有不少是汉学家和卫拉特学家。现在约有3200多人,信仰藏传佛教,但文化上的被涵化和丧失现象日趋明显,为了抵制和转变这种局面,1954 -1956年,费城的卡尔梅克文化保护社团首先为学龄儿童建立了卡尔梅克语学校。1974-1976年,在新泽西的赫布伦斯维克和赫威尔镇以及费城,也分别建立了这样的学校。有些学校由卡尔梅克蒙古研究会主办和管理,并且于1955年、1958年、1970年和1971年相继落成了卡尔梅克佛寺四座。 1977年1月22日,又落成了卡尔梅克—西藏佛教建筑综合体的新的佛教堂。1984年12月,费城的卡尔梅克人也建成了自己的佛教堂。农历的三个主要宗教节日(新年、春节、灵光节)之际,卡尔梅克人会在佛教堂举行庆祝活动,旧金山市有卫拉特蒙古人的喇嘛昭和敖包。

历史名人

参见

参考资料

  1. 1.0 1.1 Kalmyk-Oirat, in Gordon, Raymond G., Jr. (ed.), 2005.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15th edition. Dallas, Tex.: SIL 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