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互助委員會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經濟互助委員會
Совет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Взаимопомощи
Sovét Ekonomícheskoy Vzaimopómoshchi (BGN/PCGN Russian)
Sovet Ekonomičeskoj Vzaimopomošči (GOST Russian)
1949-1991
Comecon國旗
會旗
Comecon會徽
會徽
經互會成員國地圖  成員國  中途退出的成員國  聯繫國  觀察員國
經互會成員國地圖

 成員國

 中途退出的成員國

 聯繫國

 觀察員國
地位經濟聯盟
總部莫斯科
官方語言俄語保加利亞語捷克語德語匈牙利語蒙古語波蘭語羅馬尼亞語西班牙語越南語
會員國 保加利亞
 古巴
 捷克斯洛伐克
 東德
 匈牙利
 蒙古
 波蘭
 羅馬尼亞
 蘇聯
 越南
歷史時期冷戰
• 組織成立
1949年1月5日-8日
• 解散
1991年6月28日
• 蘇聯解體
12月26日
面積
196023,422,281平方公里
198925,400,231平方公里
人口
• 1989
504百萬
貨幣
行駛方位
繼承
獨立國家國協
歐亞經濟共同體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東南亞國家協會
美洲玻利瓦爾聯盟
維謝格拉德集團

經濟互助委員會(俄語:Сове́т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взаимопо́мощи縮寫СЭВ),中文簡稱經互會,由蘇聯組織建立的一個由社會主義國家組成的政治經濟合作組織。經互會是一個相當於歐洲經濟共同體社會主義陣營的經濟共同體,總部設在莫斯科。是繼承莫洛托夫計劃後的經濟合作計劃。1991年6月28日,該組織在布達佩斯正式宣布解散。

主要事件

莫斯科原經互會大樓,現為莫斯科市政府大樓

1949年1月5日至8日,蘇聯、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等6國政府代表在莫斯科通過會議磋商後,宣布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隨後,阿爾巴尼亞(1949年加入,1961年停止參與活動,1987年正式退出),東德(1950)、蒙古人民共和國(1962)、古巴(1972)和越南(1978)分別加入。

1956~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觀察員的身份列席經濟互助委員會的例行會議。

1961年,中蘇關係破裂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拒絕接受蘇聯的指令,於1961年12月宣布停止參與經互會一切活動。

1964年9月起,南斯拉夫在專門協定基礎上參加經互會一些機構的工作。1973年以後,經互會先後同芬蘭伊拉克墨西哥尼加拉瓜四國簽訂了合作協定。

經互會從成立到其解散之前,是世界上貿易額僅次於歐共體的區域性經濟組織。對經互會各國之間的經濟交流也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但是,經互會也在客觀上加強了蘇聯對其他成員國的經濟控制,削弱了其社會主義成員國的經濟獨立性。

由於東歐劇變,經互會和華沙條約組織一樣逐漸淡出了歷史舞台,1991年6月28日,經互會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正式宣布解散。

組織機構

執行委員會在開會
  1. 經互會會議:最高權力機構。由所有成員國政府總理率領的代表團組成,每年召開一次。如經不少於三分之一的成員國同意,還可以隨時召開經互會的非常會議。會議輪流在其成員國首都舉行,由東道國代表團長擔任會議主席。
  2. 執行委員會:執行和管理機構。由成員國各派一名副總理作為常駐代表組成,一般每季召開一次會議。會議主席由各成員國代表依照國家名稱的俄文字母順序輪流擔任,任期一年。
  3. 合作委員會:受執委會領導,由各成員國選派一名有關主管機關的領導人組成。
  4. 常設委員會:執行委員會下屬機構,各國可以有選擇地參加。1988年,有化工、有色金屬、煤炭、和平利用原子能等24個常設委員會。
  5. 秘書處:行政和執行機構,負責處理日常事務,有秘書一人和副秘書若干人。

此外,經互會還設有法律、價格、水利、商業、發明事業、內貿、船舶和勞動等各部門代表會議以及世界社會主義體系國際經濟問題研究所、標準化研究所和管理問題國際研究所三個研究所。

主權國家 所屬地位 官方語言 執政黨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地圖
會員國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會員國 俄語 蘇聯共產黨 最高蘇維埃主席團 部長會議主席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會員國 保加利亞語 保加利亞共產黨 國務委員會主席 部長會議主席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會員國 羅馬尼亞語 羅馬尼亞共產黨 總統 部長會議主席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會員國 德語 德國統一社會黨 國務委員會主席 部長會議主席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會員國 匈牙利語 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 共和國主席團主席 部長會議主席
 波蘭人民共和國 會員國 波蘭語 波蘭統一工人黨 國務委員會主席 部長會議主席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會員國 捷克語
斯洛伐克語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 總統 總理
 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 退出國(1961年停止活動,1987年退出) 阿爾巴尼亞語 阿爾巴尼亞勞動黨 人民會議主席團主席 部長會議主席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會員國 越南語 越南共產黨 國家主席 總理
 蒙古人民共和國 會員國 蒙古語 蒙古人民革命黨 大人民呼拉爾主席團主席 部長會議主席
觀察員
 伊拉克共和國 觀察員國 阿拉伯語 伊拉克復興社會黨 總統 總理
 墨西哥合眾國 觀察員國 西班牙語 革命製度黨 總統 總統
 芬蘭共和國 觀察員國 芬蘭語 芬蘭社會民主黨 總統 總理
 寮人民民主共和國 觀察員國 寮語 寮國人民革命黨 國家主席 總理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咨詢國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主要) 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 總統 南斯拉夫總理
 衣索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 觀察員國 阿姆哈拉語 衣索比亞工人黨 總統 總理
 安哥拉人民共和國 觀察員國 葡萄牙語 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 總統 總理
 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 觀察員國 葡萄牙語 莫三比克解放陣線黨 總統 總理
 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 觀察員國 阿拉伯語 葉門社會黨 總統委員會主席 總理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觀察員國 朝鮮語 朝鮮勞動黨 國家主席 總理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觀察員國 普什圖語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 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 部長會議主席
 尼加拉瓜共和國 觀察員國 西班牙語 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 總統 總統

稱呼

各會員國語言的稱呼(含已消亡國家)

經互會成員國地圖(1991年1月資料)

 會員

 阿爾巴尼亞,1949年加入,1987年退出

 準會員

 觀察員

以下為經濟互助委員會在各會員國官方語言中的稱呼:

會員國 官方語言 名稱 縮寫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保加利亞語 Съвет за икономическа взаимопомощ
(Sǎvet za ikonomičeska vzaimopomošt)
СИВ
(SIV)
 古巴 西班牙語 Consejo de Ayuda Mutua Económica CAME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捷克語 Rada vzájemné hospodářské pomoci RVHP
斯洛伐克語 Rada vzájomnej hospodárskej pomoci RVHP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德語 Rat für gegenseitige Wirtschaftshilfe RGW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匈牙利語 Kölcsönös Gazdasági Segítség Tanácsa KGST
 蒙古人民共和國 蒙古語 Эдийн засгийн харилцан туслалцах зөвлөл
(Ediin zasgiin khariltsan tuslaltsakh zövlöl)
ЭЗХТЗ
(EZKhTZ)
 波蘭人民共和國 波蘭語 Rada Wzajemnej Pomocy Gospodarczej RWPG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羅馬尼亞語 Consiliul de Ajutor Economic Reciproc CAER
 蘇聯 俄語 Сове́т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Взаимопо́мощи
(Sovet ekonomicheskoy vzaimopomoshchi)
СЭВ
(SEV)
烏克蘭語 Рада Економічної Взаємодопомоги
(Rada Ekonomichnoyi Vzayemodopomohy)
РЕВ
(REV)
白俄羅斯語 Савет Эканамічнай Узаемадапамогі
(Saviet Ekanamičnaj Uzajemadapamohi)
СЭУ
(SEU)
烏茲別克語 Ўзаро Иқтисодий Ёрдам Кенгаши
(O'zaro iqtisodiy yordam kengashi)
ЎИЁК
(O'IYoK)
哈薩克語 Экономикалық өзара көмек кеңесі
(Ekonomıkalyq ózara kómek keńesi)
ЭӨКК
(EÓKK)
喬治亞語 ორმხრივი ეკონომიკური დახმარების საბჭო
(Ormkhrivi Ekonomikuri Dakhmarebis Sabcho)
ოედს
(OEDS)
亞塞拜然語 Гаршылыглы Игтисади Јарадым Шурасы
(Qarşılıqlı İqtisadi Yardım Şurası)
ГИЈШ
(QİYŞ)
立陶宛語 Ekonominės Savitarpio Pagalbos Taryba ESPT
摩爾達維亞語 Консилюл де Ажутор Економик Речипрок
(Consiliul de Ajutor Economic Reciproc)
КАЕР
(CAER)
拉脫維亞語 Savstarpējās ekonomiskās palīdzības padome SEPP
吉爾吉斯語 Өз ара Экономикалык Жардам үчүн кеңеш
(Öz ara ekonomikalık jardam üçün keŋeş)
ӨАЭЖҮК
(ÖAEJÜK)
塔吉克語 Шӯрои Барои Кумак Иқтисодии Муштарак
(Shūroi baroi kumak iqtisodii mushtarak)
ШБKИМ
(ShBKIM)
亞美尼亞語 Խորհուրդը փոխադարձ տնտեսական աջակցության
(Khorhurdy p'vokhadardz tntesakan ajakts'ut'yan)
Խփտա
(KhPTA)
土庫曼語 Ыкдысады Өзара Көмек Гүррңи
(Ykdysady özara kömek gürrüňi)
ЫӨКГ
(YÖKG)
愛沙尼亞語 Vastastikkuse Majandusabi Nõukogu VMN
 越南 越南語 Hội đồng Tương trợ Kinh tế HĐTTKT

前會員國(前觀察員)

會員國 官方語言 名稱 縮寫
 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 阿爾巴尼亞語 Këshilli i Ndihmës Ekonomike Reciproke KNER
 中國 漢語 經濟互助委員會 經互會

總部及出版物

總部設在莫斯科,出版物有月刊《經互會成員國經濟合作》,《經互會成員國統計年鑑》。

主要活動

經互會的主要活動方式在其存在期間發生了幾次改變。在成立初期,主要是進行貿易,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通過協調國民經濟計劃擴大到生產領域的合作,並由雙邊關係擴大到多邊經濟關係。80年代中後期,改為發展各成員國企業和科研組織之間的聯繫並建立合營企業,直到其解散。

經互會和歐共體的異同

1988年的歐洲*藍色——歐共體(歐盟的前身);*綠色——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小自由貿易區);*紅色——經互會(已解散)

雖然經互會被認為是「東歐國家的歐共體」,但不論經濟結構、經濟規模和對其他地區的影響都很不相同。實際上,經互會本身對標的是美國帶頭建立且直接加入的歐洲經濟合作組織,而不是後來由歐陸國家自發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和之後的歐共體。但是,和美國不同,蘇聯和東歐國家直接相鄰,不能容許陣營內其他次要國家繞過自己建立共同體,因此東歐缺乏向歐共體一樣的超國家組織。

在20世紀80年代,歐共體國家共擁有西歐國家的2億7千萬人口,其組織的目的是創造歐洲的內部共同市場,消除關稅壁壘和行政壁壘,從而加強經濟競爭力。雖然歐共體也強調意識形態方面的因素,但其經濟目的是占主要的。其成員國雖然產業結構差異較大,但都有較好的發展基礎,在歐共體內工業化相對較落後的葡萄牙和希臘也能適應跨國單一市場。由於沒有美國的直接參與,成員國之間的平等性也得到較好的尊重,任何一個成員國都不具備碾壓性的經濟實力。和現在的歐盟相似,其前身歐共體也是一個超國家的組織,但在作出該決議之前,在得到各成員國的充分考慮和妥協之後作出的協議和決議對各成員國具有法律效應。

經互會在其解散之前,共擁有4億5千萬人口,成員國雖然只有10個,但是卻遍布歐洲亞洲美洲三大洲。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和地理差異也非常巨大,古巴、蒙古和越南是當時世界上較落後的國家,東歐國家和蘇聯經濟狀況則較為發達。由於蘇聯在眾成員國中的經濟、軍事和政治方面的巨大影響力,使得蘇聯成為該組織的超然領導者,各國實際話語權嚴重不對等,東歐國家和其他成員國均認為其處於組織的次要地位。蘇聯在「協調國民經濟計劃」的旗號下經常通過制定指引性的計劃經濟對成員國進行經濟上的干預,令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屬於從屬地位。一方面各國國內的生產依賴於計劃而非市場,另一方面國家間經濟交換又使用貨幣或實物貿易,國內和國際商品流通體系不匹配,政府作為兩者的媒介有巨大的尋租空間,經互會也不可能成為純粹的經濟組織。另外,經互會並非一個超國家組織,其作出的決議不具有法律約束效應,只要一國認為其決定有損於本國利益,該成員國可以拒絕執行,但這種情況較少出現。阿爾巴尼亞因為拒絕接受蘇聯的指令而最後宣布退出該組織。

相關條目

Template:社會主義東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