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约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苏联及华沙条约成员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冷战的一部分

苏军入侵第一天遭遇的抗议人群
日期1968年8月20日-1968年8月21日
地点
结果

华约胜利

  • 捷克斯洛伐克的反抗势力被击溃
  • 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进程倒退
  • 莫斯科协议
  • 苏军在捷克斯洛伐克驻军到1991年
  • 阿尔巴尼亚于1968年9月退出华约
参战方

华沙条约组织


外交支持:
 东德[1]
 古巴[2]
朝鲜[2]
 北越[2]
 蒙古人民共和国[3]

 捷克斯洛伐克


外交支持:
 罗马尼亚[4]
 南斯拉夫[5]
 阿尔巴尼亚
 中国[6]
指挥官与领导者

苏联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苏联 尼古拉·维克托罗维奇·波德戈尔内
苏联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
苏联 安德烈·安东诺维奇·格列奇科
苏联 伊万·伊格纳季耶维奇·雅库鲍斯基
苏联 伊万·格里戈里耶维奇·巴甫洛夫斯基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托多尔·日夫科夫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多勃里·朱罗夫
波兰人民共和国 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
波兰人民共和国 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卡达尔·亚诺什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齐奈盖·拉约什


东德 瓦尔特·乌布利希
古巴 菲德尔·卡斯特罗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金日成
越南民主共和国 胡志明[7]
蒙古国 尤睦佳·泽登巴尔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亚历山大·杜布切克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卢德维克·斯沃博达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欧德里希·切尔尼克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马丁·祖尔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恩维尔·霍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 周恩来
兵力

500,000 (27个师) 6,300辆坦克 800架飞机

2,000门加炮

200,000 / 600,000 = 30个师 超过250架飞机

2,500–3,000辆坦克
伤亡与损失
苏联 96人丧生 (84人意外丧生),[8]
波兰人民共和国 10人丧生 (意外与自杀)[9]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4人丧生 (意外)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2人丧生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08位平民丧生, 超过500人受伤

苏联及华沙条约成员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于1968年8月20日至21日之间[10],苏联及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制止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一书记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启发的布拉格之春政治改革[10]。后续的部分骚乱一直持续到9月11日[11]

这次行动代号为“多瑙河”,大约50万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2],约500捷克斯洛伐克人受伤,108人丧生[13][14]。这次入侵成功阻止捷克斯洛伐克党(KSC)自由化改革。苏联在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被称为勃列日涅夫主义[15]

过程

捷克斯洛伐克人构建的街垒以及在街垒旁一辆燃烧中的苏军坦克
File:(Srpen68)Obyvatel Prahy se pokousi diskutovat.jpg
一位布拉格市民正在尝试与一位苏军士兵交流

苏联第24航空集团军的运输机于1968年8月20日降落于布拉格机场苏联陆军总司令巴甫洛夫斯基指挥4个苏联坦克师、1个空降师、1个东德师从波兰入侵布拉格。在东德的4个苏联师,1个东德师切断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边界。苏联8个师,匈牙利2个师,保加利亚军队从南部进攻。苏联与波兰4个师进攻北部。21日拂晓,苏联军队占领布拉格,逮捕亚历山大·杜布切克

后续

196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冰球队在当年的世界冰球锦标赛中击败苏联队,引发全国约50万球迷上街庆祝并引发骚乱。4月,杜布切克被撤职。

参考资料

  1. Stolarik, M. Mark. The Prague Spring and the Warsaw Pact Invasion of Czechoslovakia, 1968: Forty Years Later. Bolchazy-Carducci Publishers. 2010: 137–164. ISBN 9780865167513. 
  2. 2.0 2.1 2.2 Kurlansky, Mark. 1968: The Year that Rocked the World. 2004. 
  3. "Among the Asian parties, China condemned the action; North Korea, North Vietnam, and Mongolia supported it."
  4. Conflicted Memories: Europeanizing Contemporary Histories, edited by Konrad H. Jarausch, Thomas Lindenberger, p. 43
  5. Back to the Business of Reform. Time Magazine. 1968-08-16 [2010-04-27]. 
  6. Rea, Kenneth "Peking and the Brezhnev Doctrine". Asian Affairs. 3 (1975) p. 22.
  7. Hitchens, Christopher. The Prague Spring broke world communism's main spring.. Slate Magazine. 2008-08-25. 
  8. The Soviet War in Afghanistan: History and Harbinger of Future War. Ciaonet.org. 1978-04-27 [2014-02-13]. 
  9. Skomra, Sławomir. Brali udział w inwazji na Czechosłowację. Kombatanci?. Agora SA. [2013-09-21] (波兰语). 
  10. 10.0 10.1 globalsecurity.org. Global Security, Soviet occupation of Czechoslovakia. GlobalSecurity.org. 2005-04-27 [2007-01-19]. 
  11. Srpen 1968: Svět zpovzdálí sledoval české drama. Týden. 2007-11-04. 
  12. Soviet Invasion of Czechoslovakia. Globalsecurity.org. Retrieved on 23 June 2011.
  13. Soviet invasion of 1968 to have its own web page. Aktualne.centrum.cz. Retrieved on 23 June 2011.
  14. (捷克文) August 1968 – Victims of the Occupation – Ústav pro studium totalitních režimů . Ustrcr.cz. Retrieved on 23 June 2011.
  15. Chafetz, Glenn. Gorbachev, Reform, and the Brezhnev Doctrine: Soviet Policy Toward Eastern Europe, 1985–1990. Praeger Publishers. 1993-04-30 [2009-10-09]. ISBN 0-275-94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