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条约组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俄语:Договор о дружб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и взаимной помощи
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简称华约
标语Союз мира и социализма  (俄语)
“和平和社会主义的联盟”
成立时间1955年5月14日
废除1991年7月1日
类型军事同盟
总部 波兰华沙
(总指挥部)
 苏联莫斯科
(军事总部)
会员
 保加利亚
 捷克斯洛伐克
 东德
 匈牙利
 波兰
 罗马尼亚
 苏联
 阿尔巴尼亚 (1968年退出)
总指挥官
彼得·卢谢夫(末任)
总参谋长
弗拉基米尔·罗波夫(末任)
国歌:
国际歌

华沙条约组织(俄语:Организация Варшавского Договора,简称华约组织华约;亦称华沙公约组织)正式名称为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俄语:Договор о дружб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и взаимной помощи[1],曾经是为对抗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势力而成立的共产党国家政治军事同盟。195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签署《华沙公约》(又称“苏东条约”,全称《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注 1]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由原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

华约组织并没有获得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但大体上属于东方阵营的代名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华约组织;在亚洲方面,蒙古人民共和国是华约组织唯一的观察员国。1968年,阿尔巴尼亚因为与苏联的关系恶化而退出华约。1990年两德统一东德退出华约,此后华约便逐渐陷入瘫痪状态,但直到1991年华约组织才宣告解散。目前大部分东欧原华约成员国在冷战结束后都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华沙条约组织机构(1955-1991)

 
 
 
 
 
 
 
 
政治协商委员会
 
 
 
 
 
 
 
 
 
 
 
 
 
 
 
 
 
 
 
 
 
 
 
 
 
 
 
 
 
 
 
 
 
 
 
 
 
 
 
 
 
 
常设委员会
 
 
 
 
 
 
 
 
 
联合秘书处
 
 
 
 
 
 
 
 
 
 
 
 
 
 
 
 
 
 
 
 
 
 
 
 
 
 
 
 
 
 
 
 
 
 
 
 
 
 
 
 
 
 
 
 
 
 
装备委员会
 
后勤委员会
 
 
 
 
 
 
 
 
 
 
 
 
 
 
 
 
 
 
 
 
 
 
 
 
 
 
 
 
 
 
 
 
 
 
 
 
 
 
 
 
 
国防部长委员会
 
 
 
 
 
 
 
 
 
 
外交部长委员会
 
 
 
 
 
 
 
 
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
 
 
 
 
 
 
 
 
 
 
 
 
 
 
 
 
 
 
 
 
 
 
 
 
 
 
 
 
 
 
 
 
 
 
 
 
 
 
 
 
 
 
军事委员会
 
 
 
 
总参谋部
 
 
 
 
技术委员会
 
 
 
 
 
 
 
 
 
 
 
 
 
 
 
 
 
 
 
联合武装部队
一体化部队


  • 政治协商委员会:为华约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各缔约国党的总书记或第一书记、国家元首、总理、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组成。负责协商和决定缔约国的国防、政治、外交和经济等重大问题。下设常设委员会(驻莫斯科),联合秘书处(执行机构,设在莫斯科)。
  • 国防部长委员会:为华约的最高军事机构。由缔约国国防部长、华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总参谋长等人组成。主要任务是研究共同的军事政策及联合武装部队的训练、演习、组织建设等问题。
  • 外交部长委员会:负责协商各缔约国的对外政策。
  • 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为华约的军事指挥机构。负责对华约武装部队的领导、训练、装备和调动等。各缔约国派一名将军作为常驻代表,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任总司令,其他成员国的国防部长或副部长任副总司令。

成员国

华沙条约成员国冷战时和北约对峙图
成员国及观察员国 所属地位 官方语言 执政党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成员国 俄语 苏联共产党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成员国 保加利亚语 保加利亚共产党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成员国 罗马尼亚语 罗马尼亚共产党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成员国 德语 德国统一社会党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成员国 匈牙利语 匈牙利劳动人民党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
 波兰人民共和国 成员国 波兰语 波兰统一工人党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成员国 捷克语
斯洛伐克语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 成员国(1968年退出) 阿尔巴尼亚语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蒙古人民共和国 观察员国 蒙古语 蒙古人民革命党

成员国国旗

华约组织解散后加入北约的国家

华约解体后,北约开始了东扩,1999年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为北约新成员国。之后三次不断东扩,见下表。

现北约成员国 原华约成员国 加入北约时间 首都 官方语言 执政党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 柏林 德语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
 捷克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99年3月12日 布拉格 捷克语 是的2011
 匈牙利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99年3月12日 布达佩斯 匈牙利语 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
 波兰共和国  波兰人民共和国 1999年3月12日 华沙 波兰语 法律与公正党
 保加利亚共和国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2004年3月29日 索非亚 保加利亚语 保加利亚欧洲发展公民党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2004年3月29日 布加勒斯特 罗马尼亚语 社会民主党
 爱沙尼亚共和国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004年3月29日 塔林 爱沙尼亚语 爱沙尼亚中间党
 拉脱维亚共和国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004年3月29日 里加 拉脱维亚语 团结
 立陶宛共和国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004年3月29日 维尔纽斯 立陶宛语 立陶宛农民和绿党联盟
 斯洛伐克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2004年3月29日 布拉迪斯拉发 斯洛伐克语 方向-社会民主党
斯洛伐克民族党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 2009年4月1日 地拉那 阿尔巴尼亚语 阿尔巴尼亚社会党

华约组织解散后加入北约的国家成员国国旗

华约和北约在欧洲武装力量的对比

对比项目 华约 北约
武装力量人数(千人) 3573.1 3660.2
陆军空降兵和陆军航空兵(千人) 1823.5 2115.4
空军(千人) 425.1 482.3
海军(千人) 338.0 685.0
大炮 71560 57060
战术导弹发射装置(台) 1608 136
坦克(辆) 59470 30690
军用装甲车(辆) 70330 46900
飞机(架) 7876 7130
直升机(架) 2785 5270
大型水面舰艇(只) 102 499
航空母舰(艘) 4 15
潜艇(只) 308 200
其中核潜艇 80 76

影响和结局

北约、华约两大国际组织的成立,代表双方以冷战形式的军事对抗正式开始。1968年8月,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华约组织武装力量在苏联的领导下大规模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招致普遍抗议。阿尔巴尼亚于同年9月13日宣布退出华约。

1960年代中苏交恶后,华沙条约国家对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与北约相同的敌对措施,并威胁进行核攻击,直到1967年中国氢弹实验成功后,局势才相对缓和。

1990年10月3日东德两德统一后退出华约,转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约于1991年3月31日停止一切活动,1991年7月1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签署了终止华沙公约的议定书,华沙条约组织正式宣布解散。

华沙条约组织武装部队历任首长

华约武装部队历任总司令
华约武装部队历任总参谋长
  • 1955年-1962年:阿列克谢·因诺肯季耶维奇·安东诺夫大将
  • 1962年-1965年:帕维尔·伊万诺维奇·巴托夫大将
  • 1965年-1968年:米哈伊尔·伊里奇·卡扎科夫大将
  • 1968年-1976年:谢·马·什杰缅科大将
  • 1976年-1989年:阿纳托利·伊万诺维奇·格里布科夫大将
  • 1989年-1991年: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洛博夫大将
历任驻德集群司令
  • 1945年6月10日-1946年: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苏联元帅
  • 1946年-1949年:瓦西里·达尼洛维奇·索科洛夫斯基苏联元帅
  • 1949年-1953年:瓦西里·伊万洛维奇·崔可夫苏联元帅
  • 1953年-1957年:安德烈·安东诺维奇·格列奇科苏联元帅
  • 1957年-1960年:马特维·瓦西里耶维奇·扎哈罗夫苏联元帅
  • 1960年-1961年8月:伊万·伊格纳季耶维奇·雅库鲍夫斯基苏联元帅
  • 1961年8月-1962年4月: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苏联元帅
  • 1962年4月-1965年1月:伊万·伊格纳季耶维奇·雅库鲍夫斯基苏联元帅
  • 1965年1月-1969年:帕维尔·康斯坦丁诺维奇·科舍沃伊苏联元帅
  • 1969年-1971年:维克托·格奥尔基耶维奇·库利科夫大将
  • 1971年-1972年: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库尔科特金上将
  • 1972年7月-1980年:叶夫根尼·菲利波维奇·伊万诺夫斯基大将
  • 1980年-:米哈伊尔·米特罗法诺维奇·扎伊采夫大将
苏联北集群驻波兰历任司令
  • 1945年4月21日-1949年: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波兰元帅
  • 1949年-1950年:库兹马·彼得罗维奇·特鲁布尼科夫上将
  • 1950年-1952年: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拉济耶夫斯基中将
  • 1952年-1955年:M ·N·康斯坦丁诺夫中将
  • 1955年-1958年:库兹马·尼基托维奇·加利茨基(1955年8月晋大将)
  • 1958年-1963年:格奥尔基·伊万诺维奇·赫塔古罗夫上将
  • 1963年-1964年:谢尔盖·斯捷潘诺维奇·马里亚欣(1964年4月晋坦克上将)
  • 1964年:A·C·鲁达科夫中将
  • 1964年-1967年:R·B·巴克拉诺夫上将
  • 1967年-1968年:伊万·尼古拉耶维奇·什卡多夫(1968年2月晋上将)
  • 1968年-1973年:马戈麦德·坦卡耶维奇·坦卡耶夫(1969年2月晋上将)
  • 1973年-1975年: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格拉西莫夫(1973年11月晋坦克上将)
  • 1975年-1978年:奥利格·菲多罗维奇·库利舍夫(1976年10月晋上将)
  • 1978年2月-:尤里·费奥多罗维奇·扎鲁金(1978年2月晋上将)
苏联中央集群历任司令(1945年6月10日组建,驻奥地利和匈牙利,1955年撤销。1968年10月16日重新组建,驻捷克斯洛伐克。)
  • 1945年6月10日-1946年:伊万·斯捷潘洛维奇·科涅夫苏联元帅
  • 1946年-1949年: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库拉索夫(1948年11月晋大将)
  • 1949年-1953年: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斯维里多夫中将
  • 1953年-1954年:谢尔盖·谢苗诺维奇·比留佐夫(1953年8月晋大将)
  • 1954年-1955年:阿列克谢·谢苗诺维奇·扎多夫大将
  • 1968年10月16日-1972年:亚历山大·米哈伊诺维奇·马约罗夫(1969年2月晋上将)
  • 1972年-1976年:N·N·捷尼谢夫(1972年11月晋上将)
  • 1976年-1978年12月:德米特里·谢苗诺维奇·苏霍鲁科夫(1977年4月晋上将)
  • 1979年1月-1980年:德米特里·季莫费耶维奇·亚佐夫上将
苏联南集群历任司令(1945年6月15日组建,驻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1947年撤销。1956年据苏匈两国政府协定重新组建而成,驻扎匈牙利。)
  • 1945年-1947年: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托尔布欣苏联元帅
  • 1947年:维亚切斯拉夫·德米特里耶维奇·茨韦塔耶夫上将
  • 1956年-1960年:米哈伊尔·伊里奇·卡扎科夫大将
  • 1960年-1961年:M ·R·尼基京坦克中将
  • 1961年-1962年:帕维尔·伊万诺维奇·巴托夫大将
  • 1962年-1969年11月:康斯坦丁·伊万诺维奇·普罗瓦罗夫上将
  • 1969年11月-1975年:A·N·伊万诺夫(1970年4月晋上将)
  • 1975年-1979年4月:费多特·菲利波维奇·克里夫达(1976年2月晋上将)
  • 1979年4月-:B·N·西韦诺克上将

参见

注释

  1.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于1968年退出。

参考文献

  1. Text of Warsaw Pact (PDF). United Nations Treaty Collection. [22 August 2013]. 
  2. 《华沙条约》(节录)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