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比亞

座標22°S 17°E / 22°S 17°E / -22; 17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納米比亞共和國
Republic of Namibia英語
納米比亞國徽
國徽
格言:"Unity, Liberty, Justice"英語
「團結、自由、正義」
納米比亞在非洲的位置(深藍色) 非盟(淺藍色)
納米比亞非洲的位置(深藍色

非盟淺藍色

首都
及最大城市
溫荷克
22°34.2′S 17°5.167′E / 22.5700°S 17.086117°E / -22.5700; 17.086117
官方語言英語
認可的國家語言
認可的地方語言
族群(2014年)
宗教
政府單一制半總統制制度的共和國[1][2]
• 總統
哈格·根哥布
• 副總統
南戈洛·姆本巴
• 總理
莎拉·庫岡吉兒瓦
立法機構納米比亞議會
全國委員會[3]
國民議會
現役軍人15,200(2014年)
獨立 (自南非
1990年2月9日
• 獨立
1990年3月21日
面積
• 總計
825,615平方公里(第34名
人口
• 2017年估計
2,606,971[4]第142名
• 密度
3.2/平方公里(第235名
GDPPPP2017年估計
• 總計
274.51億美元[5]
• 人均
11,838美元[5]
GDP(國際匯率)2017年估計
• 總計
117.65億美元[5]
• 人均
5,073美元[5]
吉尼係數 0.597[6](2009年)
人類發展指數 0.645[7](2018年)
 · 第130名
貨幣納米比亞元(N$)、南非鍰(R、c)(NAD、ZAR
時區UTC+02:00中非時間
(不使用夏令時間
日期格式dd-mm-yyyy
行駛方位靠左行駛
電話區號+264
ISO 3166碼NA
網際網路頂級域.na

納米比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Namibia),通稱納米比亞(英語:Namibia),是位於南部非洲西面的共和國。它西部瀕臨大西洋,北部接壤尚比亞安哥拉,東部連接波札那,而在南部則與南非相鄰,雖然納米比亞與辛巴威無領土接壤,但兩國在贊比西河河岸僅相隔200餘米相望。納米比亞海拔在1000公尺至2000公尺之間,乾旱少雨,屬於亞熱帶半乾旱氣候。納米比亞分為13個行政區和50個地方政府,它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溫荷克。在納米比亞獨立戰爭之後,納米比亞於1990年3月21日從南非統治下獲得獨立。它也是聯合國大英國協非洲聯盟南共體的成員國。

納米比亞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最乾旱的國家[8],最早居住在納米比亞的是桑人達馬拉人納馬人。自大約14世紀以來,隨著班圖人的擴張,班圖人的一部分移民抵達納米比亞。從那時起,班圖人的其中一個分支──奧萬博人就佔據了納米比亞。自19世紀後期以來,奧萬博人就已經成為納米比亞的多數人口。

1878年,當時屬於英國開普殖民地吞併了华维斯湾港口企鵝群島,而這些地區亦成為南非聯邦於1910年成立時的其中一部分。1884年,德意志帝國統治了納米比亞大部分地區作為保護國。此後,德國開始發展納米比亞的基礎設施農業,並維持管治直到1915年,南非軍隊擊敗德國軍隊為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20年,國際聯盟授權並委任南非聯邦對前德屬西南非進行託管。南非對西南非實施其法律,包括種族分類政策和各種規則。

從1948年開始,隨著南非國民黨當選,南非也將其種族隔離應用於當時的西南非。

在20世紀後期,由於納米比亞本土的政治家起義以及政治代表尋求獨立,導致聯合國在1966年承擔對西南非的直接責任,但南非保持了事實上的統治。1973年,聯合國承認西南非人民組織是納米比亞人民的正式代表。該黨由奧萬博人控制,奧萬博人是納米比亞的多數人口。繼持續的游擊戰之後,南非於1985年在納米比亞設立了臨時行政當局。1990年,納米比亞從南非獲得完全獨立。然而,直到1994年,华维斯湾和企鵝群島一直處於南非控制之下。

納米比亞擁有260萬人口,擁有穩定的多黨議會民主制度農業畜牧業旅遊業採礦業(包括鑽石卑金屬的開採)構成了其經濟的基礎。大型及乾旱的奈米比沙漠使納米比亞成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

歷史

最早居住在納米比亞乾燥的土地上的是布須曼人達馬拉人納馬人。公元14世紀時,班圖人由非洲中南部遷徙,其中少量人在現今納米比亞一帶定居。1884年,德國占領西南非沿海地區,並宣布該地區為其殖民地,稱為德屬西南非。1890年,德國占領西南非全境。一戰期間的1915年,英軍入侵該地,人數不多的德國駐軍很快就向南非軍隊投降,西南非被南非占領。1919年,國際聯盟將西南非交給南非進行委任統治。1946年,聯合國託管理事會要求南非將西南非作為聯合國託管領地,但遭到南非政府拒絕。1949年4月,南非議會通過《西南非事務修正法》,將西南非作為本國領土對待,並推行種族隔離政策。1958年至1964年間,納米比亞黑人先後成立西南非民族聯盟西南非人民組織西南非民族統一民主組織,1966年起,這些組織開始展開反抗南非統治的游擊戰。1968年6月,聯合國大會決議將西南非更名為納米比亞。

1980年代,隨著國際社會壓力增大和南非逐漸實現民主化和種族平等,南非終於同意納米比亞獨立。1990年2月9日,納米比亞制訂了其憲法。3月21日,納米比亞正式宣布獨立,薩姆·努喬馬成為首任總統。1994年,南非將华维斯湾歸還納米比亞。

地理

納米比亞沿岸有狹窄平原。內陸主要由中央高地組成,最高點為海拔2606公尺的布蘭德山(Brandberg);中央高原從北向南綿延,與纳米比沙漠接壤,西部是草原、南部是奧蘭治河、東部是喀拉哈里沙漠

南部多沙漠,北部多草原;常年有水的河流極少,該國盛產稀有寶石礦物硼鋁石

氣候

納米比亞主要屬乾燥的亞熱帶氣候,通常燥熱而少雨;年降水量70-100公釐以下。

政治

納米比亞國家元首納米比亞總統,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每五年舉行一次。政府由總理及其內閣組成,總理由總統任命產生。當年獨立運動的主要力量納米比亞人組黨(通稱西南非人民組織),已經放棄了其最初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但仍然是納米比亞最大的政黨和執政黨。

納米比亞兩院由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和國民議會National Assembly)組成。全國委員會有26個席位,每個地區委員會各有兩個名額,每屆任期6年。國民議會有78個席位,其中72名成員由選舉產生,另外6名成員由總統任命,每屆任期5年。

國民議會是國家的立法機關,而全國委員會則更多地擔任顧問的角色。國家最高司法機關是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在司法諮詢委員會(the Judicial Service Commission)推薦的基礎上任命。

與其他非洲國家比較下,納米比亞除了北部的卡布里維區局勢稍微緊張外,大致上與鄰國波札那同為非洲政治局勢較為安定的國家。

行政區劃

全國被劃分為14個行政區(Region):

# 大區名 英文 首都 英文 大區人口
2011年
大區面積
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km²
1 贊比西區 Zambezi Region 卡蒂馬穆利洛 Katima Mulilo 79 826 14 528 6
2 埃龍戈區 Erongo Region 斯瓦科普蒙德 Swakopmund 107 663 63 579 2
3 哈達普區 Hardap Region 馬林塔爾 Mariental 68 249 109 651 1
4 卡拉斯區 Karas Region 基特曼斯胡普 Keetmanshoop 69 329 161 215 0.5
5 東卡萬戈區 Kavango East Region 龍杜 Rundu 115 447 25 576 4.5
6 西卡萬戈區 Kavango West Region 恩庫雷恩庫魯 Nkurenkuru 107 905 23 166 4.7
7 霍馬斯區 Khomas Region 溫荷克 Windhoek 250 262 37 007 7
8 庫內內區 Kunene Region 奧普沃 Opuwo 68 735 86,856 0.6
9 奧漢圭納區 Ohangwena Region 埃納納 Eenhana 228 384 10 703 21
10 奧馬海凱區 Omaheke Region 戈巴比斯 Gobabis 68 039 84 612 0.8
11 奧穆薩蒂區 Omusati Region 烏塔皮 Outapi 228 842 26 573 9
12 奧沙納區 Oshana Region 奧沙卡蒂 Oshakati 161 916 8 653 19
13 奧希科托區 Oshikoto Region 楚梅布 Tsumeb 161 007 38 653 4
14 奧喬宗朱帕區 Otjozondjupa Region 奧卡漢賈 Okahandja 135 384 105 185 1
納米比亞 Namibia 溫荷克 Windhoek 1 830 330 824 116 2.1

經濟

首都溫荷克市中心

納米比亞的經濟以礦產出口為主,採礦業占了整個本地生產總值的20%。主要礦產有鑽石天然氣。納米比亞是非洲第四大非燃料礦物出口國、世界第五大生產國和南半球第二大生產國。1997年,鑽石產量為141萬克拉。

納米比亞約一半的人口以農業為生,且必須進口食品。雖然人均GDP是非洲貧窮國家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的5倍,但大多數的納米比亞人民還是生活在貧窮之中,原因是大範圍的失業、巨大的分配不均和外國人大量的財富。納米比亞經濟與南非關係密切。德屬西南非時期,德國總督林德奎斯特(von Lindequist)引進10頭卡拉庫爾羊,紫羔皮隨後成為納米比亞地區農牧業的主要出口項目,該地區飼養的卡拉庫爾羊數目為世界第一位。工業有肉類加工、鞣皮、魚類加工和乳業。主要貿易對象為歐盟和美國。

2004年,納米比亞國民生產毛額為147.6億美元,按購買力折算的人均國民生產毛額為7,300美元。2016年,失業率為28.1%。

旅遊業產值占國內生產毛額的10%左右。2013年共接待外國遊客120萬。

人口和語言

納米比亞的大部分人是非白種人(84%),其中大部分為奧萬博族(Ovambo),約占總人口的一半,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區。除了占大多數的黑人班圖族(Bantu)外,還有大群的科伊桑族(Khoisan,例如納馬族(Nama)和布希曼族),這些人都是南非原住民的後裔。科伊桑族人在外表上與班圖族人和白人分別頗大。另外還有共佔總人口約8%的「有色人」(Coloureds)和「巴斯特人」(Basters)。以擁有荷蘭人、德國人、英國人法國人葡萄牙人血統為主的白人佔納米比亞總人口的8%,這個比例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繼南非以後第二大的。2011年人口約210萬,人口成長率0.873%。

宗教方面有約80-90%的人信仰基督教,另外有10-20%的人信仰本地的土著信仰。

一半的納米比亞人將恩頓加語作為第一語言,然而最通俗的語言是南非語。在新一代人中,最廣泛的語言是英語南非語和英語都在公開場合交流使用。雖然官方語言是英語,但大多數白人使用南非語德語基督宗教是主要的宗教,而皈依路德會的人是最多。

重要城鎮

鳥瞰首都溫荷克

除了首都溫荷克在國家的中心,其他重要的城鎮包括港口城市华维斯湾斯瓦科普蒙德,還有奧沙卡蒂赫魯特方丹楚梅布基特曼斯胡普

外交

至2019年6月為止,納米比亞已與115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納米比亞與其歷史上的第一個宗主國德國於1993年起確立特殊國與國關係,該國目前有約45000名德裔白人定居,有26所學校教授德語課程。

德國、瑞典、挪威、法國和美國是納米比亞最主要的經濟援助國。

1990年3月22日,納米比亞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9]

參考文獻

  1. Shugart, Matthew Søberg. Semi-Presidential Systems: Dual Executive and Mixed Authority Patterns (PDF). 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acific Studies (United Stat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September 2005 [2016-09-04]. 
  2. Shugart, Matthew Søberg. Semi-Presidential Systems: Dual Executive And Mixed Authority Patterns (PDF). French Politics (Palgrave Macmillan Journals). December 2005, 3 (3): 323–351 [2016-09-04]. doi:10.1057/palgrave.fp.8200087. Of the contemporary cases, only four provide the assembly majority an unrestricted right to vote no confidence, and of these, only two allow the president unrestricted authority to appoint the prime minister. These two, Mozambique and Namibia, as well as the Weimar Republic, thus resemble most closely the structure of authority depicted in the right panel of Figure 3, whereby the dual accountability of the cabinet to both the president and the assembly is maximized. (...) Namibia allows the president to dissolve [the assembly] at any time but places a novel negative incentive on his exercise of the right: He must stand for a new election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new assembly elections. 
  3. National Council. Parliament.gov.na. [2017-08-26] (西班牙語). 
  4. CountryMeters – Namibia population. CountryMeters. [2018-02-07]. 
  5. 5.0 5.1 5.2 5.3 Namibia.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6. Economic Policy and Poverty Unit. UNDP Namibia. [2013-09-10]. 
  7.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8. Peter Shadbolt. Namibia country profile: moving on from a difficult past. CNN. 2012-10-24. 
  9. 纳米比亚国家概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017-01 [2017-05-22]. 

外部連結

維基百科姊妹計劃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