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大理市
縣級市

從左上順時針:洱海西洱河興盛大橋、蒼山崇聖寺三塔、大理市區雲嶺大道、大理鎮
概覽
國家 中國
隸屬行政區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區劃類別縣級市
區劃代碼532901
建置時間1983年9月
毗鄰東:賓川縣祥雲縣
南:巍山縣彌渡縣
西:漾濞縣
北:洱源縣
政府駐地海東鎮
現任市委書記字德海
現任市長王劍
鄉級行政區13
- 9
- 民族鄉1
- 街道3
方言西南官話雲南話白語大理方言[1]
民族比例漢族24.53%
白族67.85%
彝族3.27%
回族2.90%[2]
地理
總面積1815平方千米
海拔1976
最長河流西洱河
最大湖泊洱海
氣候類型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年平均氣溫15.1
年降水量1,054.9
年日照時數2,228.1
人口及經濟
- 戶籍人口652,708
GDP(2021)517.44億[3]人民幣
其它
時區UTC+8北京時間
郵政編碼671000
電話區號+86 (0)872
網站:大理市人民政府
主要參考資料:[4]:48

大理市白語:Darl lit sirl[5])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個縣級市,也是大理州的州府,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部,地處雲貴高原蒼山之麓,洱海之濱,面積1,815平方公里,市政府駐海東鎮。2021年戶籍人口652,708人,城區人口382,110人。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75.47%,少數民族以白族為主(佔總人口的67.85%)。

大理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6]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7]。古代是南詔國大理國的都城,是雲南省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亦為雲南最早建市的地區(昆明、大理、個舊、東川)之一,曾作為雲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長達五百餘年。

歷史

漢至清末

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刺激漢武帝探索從西南方前往印度的「蜀身毒道」,經營西南邊疆。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在大理地區遙置葉榆縣,隸屬益州郡東漢永平十二年(69年)置永昌郡,葉榆縣屬永昌郡。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南征,分建寧郡越巂郡永昌郡三郡置雲南郡,葉榆縣屬雲南郡。西晉永嘉五年(311年),析雲南郡置東河陽郡,葉榆縣改屬東河陽郡。隋朝時隸南寧州總管府。

唐朝初年,洱海周邊有6個較大的部落,稱為六詔唐高宗時,蒙舍詔以外的五詔均被吐蕃征服。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詔首領皮羅閣唐朝支持下兼併五詔,建立起南詔國,並將都城從蒙舍(今巍山)搬遷到了太和城(位於今太和街道太和村)[8],並以此為基地,繼續征服周邊地區,控制今天雲南大部。

天寶九年(750年)到天寶十三年754年,唐朝先後三次派鮮于仲通李宓率大軍攻打南詔國,南詔王閣邏鳳吐蕃結盟,三次大敗唐軍。

大曆十四年(779年),皮邏閣之曾孫將都城遷至羊苴咩城,即今大理舊城。唐德宗貞元十年(794年),派遣節度使前往南詔,與南詔王異牟尋會盟於蒼山,兩國再度恢復和平。

天復二年(902年),南詔權臣鄭買嗣奪權,建立「大長和國」。927年,楊干貞扶持趙善政建立「大天興國」,隨後又自立為王,建「大義寧國」。後晉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也於羊苴咩城定都建國,國號大理。段氏自稱是漢人後裔,立國後,大力推行漢文化,並與南宋遣使通商。

大理國歷經了316年後,在元憲宗三年(1253年),為忽必烈親征所滅。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為便於統治,在押赤城(又名中慶路,今昆明市)設置了雲南行省,同時設立大理路太和縣,隸屬於雲南行省。從此雲南的中心城市便由大理轉移到了昆明。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軍攻佔大理,大理路改為大理府,仍治太和縣,並築新的府城,即今大理古城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軍攻入雲南。清代沿襲明制。清咸豐六年(1856年)爆發雲南回變,建立杜文秀政權,控制雲南大部分地區。同治十一年(1872年),起義失敗[9]

民國時期

民國二年(1913年)4月,裁撤大理府;改太和縣為大理縣,改趙州為趙縣,隸屬滇西道(次年更名騰越道);次年1月因趙縣重名,改為鳳儀縣[10]:302-310。民國18年(1929年)廢道,縣直屬省[11]:310。民國21年(1932年),全省設12個政務視察區,大理縣、鳳儀縣屬第八區;民國23年(1934年)增加為16個政務視察區,大理縣、鳳儀縣改屬第十二區;次年,視察區減為6個,又改屬第四區;民國27年(1938年)改為15個視察區,大理縣、鳳儀縣改屬第十一區[11]:310。同年,政務視察區演變為行政督察區[注 1];至1949年,全省共14個行政督察區,大理縣、鳳儀縣屬第十一區[12]:113[13]

1925年3月16日,大理發生7.0級地震,牆倒屋塌,城內大火焚燒一夜,大理、鳳儀兩縣共4,951人遇難,7,812人受傷,94,930間房屋倒塌[14][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共滇西北地委和「邊縱」七支隊進入大理縣城,1949年12月20日

1949年12月20日,中共滇西北地委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七支隊進駐大理縣城,大理地區全境解放[16]。1950年2月1日,大理專員公署成立,專署駐大理縣。同年5月,將大理縣的關迤和鳳儀縣的關外合併[注 2],置為下關區,屬大理專員公署。1951年11月,改下關區為下關市。1953年大理專署移駐下關市。1955年,下關市改為省轄市。1956年11月,撤銷大理專區,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關市、大理縣、鳳儀縣屬大理州。1958年,撤銷下關市、大理縣、鳳儀縣和漾濞縣,合併成立大理市。1961年,撤銷大理市,恢復為下關市、大理縣(原鳳儀縣改為大理縣鳳儀區)和漾濞縣。1983年9月,大理縣、下關市合併成立大理市。[18]:55-562015年10月8日,大理市級各機關單位正式遷入海東行政中心[19]

地理

大理市地處雲南省中部偏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東與賓川縣祥雲縣毗鄰,南與巍山縣彌渡縣相接,西與漾濞縣相望,北與洱源縣交界。位於東經99°58′-100°27′,北緯25°25′-25°58′ 之間,東西最大跨距46.3千米,南北最大跨距59.3千米[18]:1。大理市區位於市境南部,東路距省會昆明市331千米。大理市總面積1,815平方公里[2]

地形地貌

蒼山

大理市地處滇東高原與滇西橫斷山脈的交匯地帶[20],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面積1,278.8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70.5%;壩區(盆地)面積286.2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15.8%;洱海水域面積250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13.7%[4]:48。全市最高點是蒼山玉局峰,海拔4,097米;最低點的太邑鄉坦底摩村,海拔1,340米[2];下關市區海拔1,976米[21]

大理市境內山脈屬雲嶺余脈,西有蒼山,東有玉案山,南有哀牢山。蒼山由19座南北走向的山峰組成,海拔3,500米-4,122米[4]:48

水系

西洱河

大理市主要屬於瀾滄江水系,境內大小河溪100餘條,主要河溪26條,除西洱河外均發源於大理盆地四周山麓並注入洱海[2]西洱河是洱海唯一天然出口,自洱海南端流出,在漾濞縣境內注入漾濞江,全長23公里[18]:97

洱海雲南省第二大湖泊,湖面面積252.19平方千米,蓄水量30億立方米,南北長40.5千米,東西寬3-9千米[2][4]:48。全市有小(一)型水庫3座,小(二)型水庫27座,總庫容1,764萬立方米[22]

大理市地下水年均徑流量2.7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儲存量26.25億立方米[22]

氣候

大理市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熱同季,乾濕季分明,立體氣候明顯,風能資源豐富的特點[23]。大理市的年均氣溫為15.1℃,極端最高溫33.4℃(1952年7月23日),極端最低溫3.7℃(1997年1月19日)。年平均無霜期239.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28.1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054.9毫米[2][24]:2334。大理全市屬多風區,大風主要出現在秋冬季節,大理片區年平均風速2.3米/秒,年大風日數64.6天;下關片區年平均風速4.1米/秒,年大風日數78.5天[18]:84-85;歷史最大風速達35.7米/秒,有「風城」之稱[25]

2021年測得數據為全年均溫16.2℃,總日照時數2,226.9小時,降雨量638.2毫米[2]

大理市氣象數據(1991年至202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23.0
(73.4)
24.7
(76.5)
27.1
(80.8)
29.5
(85.1)
31.1
(88.0)
31.0
(87.8)
30.3
(86.5)
29.9
(85.8)
28.8
(83.8)
26.8
(80.2)
24.4
(75.9)
22.8
(73.0)
31.1
(88.0)
平均高溫 °C(°F) 15.9
(60.6)
17.8
(64.0)
20.5
(68.9)
23.2
(73.8)
24.8
(76.6)
25.7
(78.3)
24.9
(76.8)
24.9
(76.8)
23.9
(75.0)
21.8
(71.2)
18.9
(66.0)
16.5
(61.7)
21.6
(70.9)
日均氣溫 °C(°F) 8.9
(48.0)
11
(52)
13.9
(57.0)
16.7
(62.1)
19
(66)
20.6
(69.1)
20.1
(68.2)
19.6
(67.3)
18.3
(64.9)
16
(61)
11.9
(53.4)
8.8
(47.8)
15.4
(59.7)
平均低溫 °C(°F) 3.1
(37.6)
4.9
(40.8)
7.8
(46.0)
10.7
(51.3)
13.9
(57.0)
16.7
(62.1)
16.8
(62.2)
16.3
(61.3)
14.9
(58.8)
12.3
(54.1)
7.1
(44.8)
3.5
(38.3)
10.7
(51.3)
歷史最低溫 °C(°F) −3.7
(25.3)
−2.6
(27.3)
−2.4
(27.7)
2.4
(36.3)
5.6
(42.1)
8.5
(47.3)
11.8
(53.2)
10.8
(51.4)
6.1
(43.0)
4.2
(39.6)
0.1
(32.2)
−4.2
(24.4)
−4.2
(24.4)
平均降水量 mm(吋) 29.3
(1.15)
28.2
(1.11)
34.2
(1.35)
27.6
(1.09)
82.5
(3.25)
131.3
(5.17)
199.7
(7.86)
220.4
(8.68)
157.3
(6.19)
91.8
(3.61)
24.6
(0.97)
11.1
(0.44)
1,038
(40.9)
平均降水天數(≥ 1.0mm) 3 3.6 4.6 4.7 6.8 10.5 15.3 14.6 12.2 8.6 2.8 1.5 88.2
月均日照時數 230.8 211.7 226.1 211.1 202.1 160.5 123 129 127.3 155 207.2 233 2,216.8
數據來源:[26]

資源

蒼山上的蒼山冷杉杜鵑花

截止2020年,大理市林地面積704.91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6.54%[27]。有高等植物3,000餘,種子植物1829273,000餘種,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2種[22]。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二級保護動物17種[22]

大理市境內已探明的礦產有螢石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砂岩凝灰岩玄武岩黏土火山灰[4]:48。非金屬礦產較豐富,其中大理石儲量1.32億立方米,石灰岩儲量11.6億立方米,已被大量開採利用[2]

政治

大理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大理市委員會
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大理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大理市人民政府

市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大理市委員會
主席
姓名 字德海 王梅芬 王 劍 趙永祥
民族 彝族 白族 漢族 白族
籍貫 雲南鳳慶 雲南劍川 雲南鶴慶
出生日期 1980年8月(43歲) 1972年11月(51歲) 1979年2月(45歲) 1969年3月(55歲)
就任日期 2021年9月17日[28][29] 2020年5月29日[30][31] 2022年6月25日[32][33] 2022年1月25日[34][35]

行政區劃

大理市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9個、1個民族鄉[36]

下關街道太和街道滿江街道大理鎮鳳儀鎮喜洲鎮海東鎮挖色鎮灣橋鎮銀橋鎮雙廊鎮上關鎮太邑彝族鄉

另設有大理經濟技術開發區大理旅遊度假區大理海東開發管理委員會[4]:48[2]

區劃代碼 區劃名稱 面積
(平方公里)
人口
(2020年普查)
下轄地區數量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社區 村委會 自然村 村(居)民小組
532901 大理市 1,738.63 771,128 43 101 472 1444 海東鎮 671000
532901003 下關街道 63.74 146,517 20 2 268 寧和社區龍溪路52號 671000
532901004 太和街道 84.00 145,226 9 5 27 60 榆華社區鶴慶路62號 671000
532901005 滿江街道 47 103,298 8 2 8 大理經開區裕龍大道
大理創業園辦公大樓
671000
532901102 大理鎮 76.48 95,442 6 11 61 258 銀蒼社區 671003
532901103 鳳儀鎮 307.9 67,766 14 74 124 鳳鳴村興鳳路6號 671005
532901104 喜洲鎮 161.00 54,779 13 54 171 喜洲村富春里40號 671004
532901105 海東鎮 128 32,411 8 31 59 向陽村 671006
532901106 挖色鎮 106.80 16,431 6 21 56 挖色村河濱路 671007
532901107 灣橋鎮 63.8 21,130 7 26 74 灣橋村 671008
532901108 銀橋鎮 69.87 27,090 8 32 94 鶴陽村 671003
532901109 雙廊鎮 218.28 17,899 7 41 78 雙廊村民族文化街283號 671009
532901110 上關鎮 115.59 36,565 13 56 142 江尾村 671011
532901201 太邑彝族鄉 106.50 6,574 5 41 60 太邑村 671001
[36] [4]:354-394 [37] [38]:34 [4][24]:2339-2361[39]

經濟

2021年統計,大理市國內生產總值為517.44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28.36億元、162.38億元、326.7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5.48 : 31.38 : 63.14。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86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54元。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6.85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00億元。[3]

工業

2020年,大理市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1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89.26億元[38]:35。主要產業有捲菸及輔料、裝備製造、能源、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建材、特色輕工業、生物製藥業等[4]:203。大理市建有國家級大理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跨滿江街道鳳儀鎮[40]嘉士伯啤酒工貿(原大理啤酒廠)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啤酒企業集團[41]

人口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大理市總人口(常住人口)共有278,841戶、771,128人,城鎮人口549,189人(佔71.22%),鄉村人口221,939人(佔28.78%)。2021年末統計,大理市戶籍人口共有652,708人[2]

2020年人口普查中,大理市共有男性387,585人、女性383,543人,性別比為101.05。60歲以上人口共121,876人,佔總人口的15.8%;65歲及以上的老齡人口共87,150人,佔總人口的11.3%,按國際通行的標準界定[注 3],大理市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大理市15歲以上的文盲有21,019人,佔15歲以上人口的3.19%,大學專科學歷及以上人口有139,570人,佔15歲以上人口的21.16%[37]

民族

身穿民族服飾的白族人

大理市境內有白族彝族漢族回族等世居民族,共24種少數民族成分[4]:48

大理市民族構成(2021年)[2]
民族 漢族 白族 彝族 回族 其他民族(21種)
人口 160,101 442,890 21,359 18,924 9,434
佔總人口比例 24.53% 67.85% 3.27% 2.90% 1.45%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89.91% 4.34% 3.84% 1.92%

文化

社會

教育

大理大學

截止2020年,大理市有各類學校345所,其中幼兒園154所,小學129所、校點6個,初中28所,普通高中15所,職業高中3所,中專學校4所,高等院校4所,特殊學校2所。有初中在校生20,059人,普通高中生16,426人,職業高中生2,549人,特殊教育學校生257人[43]:37-38

大理市的4所高等院校為大理大學滇西應用技術大學2所本科院校,及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大理護理職業學院2所專科院校[44]

大理市有雲南省一級普通高級中學5所,其中一級一等3所(下關一中大理一中大理州民族中學),一級二等1所(大理新世紀中學)。

醫療

截止2020年,大理市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68個,床位8,808張,衛生技術人員10,817人[43]:38。有大理州人民醫院大理州第二人民醫院(精神病專科醫院)、大理州中醫醫院、大理州婦幼保健院和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院5所三級甲等醫院[45]

旅遊

旅遊業是大理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已形成集山水景觀、文物古蹟、民族風情和良好的氣候條件為一體的旅遊勝地。2021年全市接待遊客1,389.52萬人次,其中海外遊客0.5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84.37億元,其中旅遊外匯總收入275.63萬美元[3]。截至2022年,大理市已建成旅遊景點138處[2],其中5A景區1家(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4A景區5家(大理州博物館景區、南詔風情島雙廊藝術小鎮文化旅遊區、大理古城景區、蝴蝶泉公園),3A級景區5家(天龍八部影視城羅荃半島旅遊區、大理市上關花公園大理張家花園海洋世界[46][47][4]:226。1982年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大理風景名勝區[48],部分位於大理市境內[49]。大理市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50],獲得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稱號。

大理市的核心旅遊區域為大理古城及其東西兩側的蒼山洱海自然風光,均位於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1]。大理古城始建於洪武年間,南北5條大街,東西8條街巷,呈棋盤式佈局[52],有大量民居建築,於2019年10月入選首屆「小鎮美學榜樣」名單[53];古城內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4項。

蒼山位於古城以西,屬於雲嶺山系,山上植物種類豐富,有十九峰、十八溪、蝴蝶泉等景觀,冬季雪景美麗。洱海位於古城以東,形如人耳,為雲南第二大淡水湖中國第七大淡水湖,內有三島四洲,風光迤邐。山、海、城、塔四者渾然一體、相映成輝,景致無限美妙。

另外,據傳統的說法,大理有「風花雪月」四大景致,即「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54]

大理市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01項,其中國家級9項,省級17項,州級28項,市級47項[55],數量位居大理白族自治州首位。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崇聖寺三塔太和城遺址南詔德化碑喜洲白族古建築群元世祖平雲南碑佛圖寺塔(蛇骨塔)、大理天主教堂

特產

大理白族扎染布

大理市的特產有大理石及工藝品、白族扎染下關沱茶、感通茶、白族三道茶乳扇乳餅喜洲粑粑、土八碗、砂鍋魚、洱海海菜、洱海弓魚、海東雪梨、大理啤酒等。

交通

大理火車站

截止2020年末,大理市公路通車里程2,792.2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47.65千米,國道339.92千米,省道153.09千米,縣道218.6千米,鄉村道2,068.49千米(含等外未列養農村公路里程),專用公路12.18千米[43]:44 214國道 320國道 348國道過境,G5611 大麗高速G56 杭瑞高速途徑大理市境內,此外,還有攀大高速等在建高速。

大理站昆楚大鐵路大臨鐵路大瑞鐵路起點站和廣大鐵路終點站。此外還有大理東站大理西站等鐵路車站。

大理市規劃有多條市域軌道交通線路以及市內線網,市內線網規劃有1號線、2號線、3號線及其支線,制式為智軌或快速公交[56]

大理市有綜合性碼頭大理港,以旅遊客運為主,兼備城鄉物資交流和運輸。

大理鳳儀機場於1995年開通航班。現開通昆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5個中國國內城市航線,承運航空公司包括東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重慶航空雲南祥鵬航空西藏航空北京首都航空[57][58]2021年全年旅客吞吐量達1,420,494人次,位居雲南省機場第4位;貨郵吞吐量達6,651,023千克,起降航班達15,999架次[59][60]

友好城市

註釋

  1. 政務視察區是臨時視察區域,由省政府派出專員對各縣官吏進行考核督促;行政督察區既作為省政府派出機構督察所屬各縣,又是一級行政區劃。[12]:110-111
  2. 關迤為原下關鎮的西洱河以北地區,關外為原下關鎮的西洱河以南地區。[17]
  3. 65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重達到7%或者60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10%。[42]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文化宣傳司 主編.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 北京: 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4: 794. ISBN 9787-80057-100-8. 
  2.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市情概要. 大理市人民政府. 2022-05 [2022-06-13]. 
  3. 3.0 3.1 3.2 3.3 大理市統計局. 大理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理市人民政府. 2022-03-31 [2022-08-18]. 
  4.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大理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大理市年鉴·2021.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367-8738-4. 
  5.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主編;趙衍蓀,徐琳編著. 白汉词典. 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6: 318. ISBN 7-5409-1743-1. 
  6. 国务院转批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等部门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的通知 (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82-02-08 [2020-01-29]. 
  7.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2015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县城和城镇的通报.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 2016-01-15 [2022-05-16]. 
  8. 大理历史沿革. [2007-06-14]. 
  9. 劉晨. 杜文秀起义始末. 雲南檔案. 2012, (12): 29-31. 
  10. 傅林祥; 鄭寶恆.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7. ISBN 978-7-309-05604-4. 
  11. 11.0 11.1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大理白族自治州志·卷一.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8. ISBN 7-222-02255-4. 
  12. 12.0 12.1 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云南省志·卷一·地理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8. ISBN 7-222-02247-3. 
  13. 民国时期. 大理州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21-03-03 [2022-08-19]. 
  14. 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云南省志·卷三·地震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9: 47. ISBN 7-222-02829-3. 
  15. 1925年大理大地震. 大理州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12-03-28 [2022-08-19]. 
  16. 中共大理州委黨史研究室著. 中国共产党大理州历史·第二卷(1950-1978).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20: 3. ISBN 978-7-222-19874-6. 
  17. 大理市人民政府 編. 云南省大理市地名志. 內部發行. 1990: 11. 
  18. 18.0 18.1 18.2 18.3 大理市史志編纂委員會. 大理市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 ISBN 7-101-01802-5. 
  19. 大理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大理市年鉴·2016.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16: 49. ISBN 978-7-5367-7246-5. 
  20. 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云南省志·卷一·地理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8: 176. ISBN 7-222-02247-3. 
  21.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大理州年鉴·2018.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18: 390. ISBN 978-7-5367-8054-5. 
  22. 22.0 22.1 22.2 22.3 雲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協調小組辦公室編. 云南县域经济.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8: 289. ISBN 978-7-5367-4315-1. 
  23. 大理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大理市年鑑編輯部編. 大理市年鉴·2006.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6: 40. ISBN 7-5367-3451-4. 
  24. 24.0 24.1 段麗元 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云南省卷.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087-5306-5. 
  25. 大理市进入大风多发季节. 大理日報. 2020-12-16 [2022-08-18]. 
  26. 廖捷; 石岩; 陳杰; 趙煜飛. 中国219个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值数据集(1991-2020). 全球變化數據倉儲電子雜誌. 2022 [2023-04-08]. doi:10.3974/geodb.2022.11.06.V1. 
  27. 大理市財政局. 大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度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情况的报告. 大理市人民政府. 2021-12-13 [2022-08-27]. 
  28. 大理市领导干部大会宣布省州党委决定:字德海同志任中共大理市委书记. 大理融媒. 2021-09-18 [2022-08-19]. 
  29. 大理州人民政府州长、副州长简历.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22-08-19]. 
  30. 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王梅芬当选人大主任,严启红当选市长. 大理融媒. 2020-05-29 [2022-08-19]. 
  31. 州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大组干任公示〔2017〕第1号). 大理日報. 2017-01-24 [2022-08-19]. 
  32. 大理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大理融媒. 2022-06-25 [2022-08-19]. 
  33. 领导之窗-王剑. 大理市人民政府. [2022-08-18]. 
  34. 大理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闭幕. 雲南政協報. 2022-01-28 [2022-08-19]. 
  35. 州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大组干任公示〔2016〕第4号). 大理州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16-05-24 [2022-08-19]. 
  36. 36.0 36.1 國家統計局.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北京: 國家統計局. 2023. 
  37. 37.0 37.1 大理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大理統計. 2021-07-02 [2022-06-13]. 
  38. 38.0 38.1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大理州年鉴 2021.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367-8809-1. 
  39. 大理州民政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大理州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21-11-03 [2022-06-15]. 
  40. 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雲南投資促進網. 2021-01-29 [2022-06-13]. 
  41. 嘉士伯:领略云南风情酿造中国风味. 人民網. 2022-03-01 [2022-08-26]. 
  42. 蔡鑫.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与影响. 中國經貿導刊. 2009, (23): 31-32. 
  43. 43.0 43.1 43.2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大理州年鉴·2021.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367-8809-1. 
  44. 全省高等学校名单. 雲南省教育廳. 2021-06-24 [2022-05-20]. 
  45. 張婧怡. 用心护佑人民健康 全力建设健康大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PDF). 大理日報. 2022-09-20 [2022-09-22]. 
  46. 旅游. 大理市人民政府. 2022-05 [2022-07-13]. 
  47. 大理州12个4A级旅游景区你都去过吗?. 雲南網. 2020-08-15 [2022-07-13]. 
  48. 建設部風景名勝區管理辦公室.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四十四处). 风景名胜区重要文集汇编. 內部發行. 2003: 22. 
  49.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 [2022-07-13]. 
  50.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通知(文旅资源发〔2020〕83号). 中國政府網. 2020-12-02 [2022-07-13]. 
  51. 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2022-07-13]. 
  52. 大理古城.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2022-07-13]. 
  53. 回顾首届“小镇美学榜样”,重温那些美. 界面新聞. 2020-10-16 [2022-07-13]. 
  54. 薛琳主編. 新编大理风物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9: 13–14. ISBN 7-222-02726-2. 
  55. 大理市公布12项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日報. 2021-07-06 [2022-05-16]. 
  56.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理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通知.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21-11-26 [2021-12-05]. 
  57. 彭錫. 大理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 網易. 2015-10-28 [2016-01-31]. 
  58. 袁海毅. 大理机场将开通临时口岸 开设国际航班. 雲南信息報. 2016-01-12 [2016-01-31]. 
  59. 2021年1-12月 西南地区机场生产统计简报. 中國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 [2022-06-15]. 
  60. 2021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吞吐量排名 (PDF). 中國民航局. 2022-03-22 [2022-06-15]. 
  61. 秦蒙琳. 大理市与意大利卡拉拉市结为友好城市. 春城晚報. 2006-11-25 [2018-05-15]. 
  62. 中日友好城市一览表. 中國日本友好協會. [2018-05-15]. 
  63. 大理市与凯里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大理市政府. 2013-08-19 [2018-05-1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