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纪年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1917年3月8日新加坡叻报,上头印有民国纪年。
使用“民国三十八年”表示1949年的第一套人民币

民国纪年,又称中华民国纪年中华民国历,是民国时期纪年方式,始于1912年1月1日,终于1949年9月27日,表记时称作中华民国××年,简称民国××年等。这种纪年方式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为元年,与公元纪年相差1911年;置闰则同格里历

概要

清朝宣统三年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旨在推翻清朝帝制。湖北军政府的文告和各省响应的宣言不使用年号,而使用黄帝纪元;但革命党人讨论成立共和政府时,认为黄帝纪年也不合民主共和的宗旨。宣统三年十一月初十(1911年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举行1911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正式就职,通电各省,颁订国号为中华民国,不再使用帝制的年号,以黄帝纪元4609年十一月十三(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并改用公历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的决定。[1]

使用

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27日,中国使用民国纪年。新加坡等地的华人社区,亦有使用民国纪年的历史。

于1948年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中,票面正面采用了中华民国纪年方式[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也有一些地方文书继续沿用民国纪年[3][4]

与公元纪年转换

公元纪年减去1911即为民国纪年。

民国纪年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公元纪年 1912年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民国纪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二十年
公元纪年 1922年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民国纪年 二十一年 二十二年 二十三年 二十四年 二十五年 二十六年 二十七年 二十八年 二十九年 三十年
公元纪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民国纪年 三十一年 三十二年 三十三年 三十四年 三十五年 三十六年 三十七年 三十八年 中国不再使用
公元纪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中国改用公元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之纪年

参考文献

  1. 第二章 记录新政协.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1-01-01]. 
  2. 为什么采用中华民国纪年. 青岛新闻网. [2021-01-01]. 
  3. 1949年11月营业牌照 解放后为何还用民国纪年?. 扬州晚报. 2009-02-10 [2021-01-01]. 
  4. 开国大典那天颁的奖状咋还是民国纪年 83岁的王仁甫老人想捐出奖状以供研究. 河南商报. 2007-06-25 [2021-01-01]. 

参见

先前的纪年体系
年号纪年
1912年-1949年,共38年
中国历史纪年体系-中国
后继的纪年体系
公元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