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符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求和符號(英語:summation;符號:,讀作:sigma),是歐拉於1755年首先使用的一個數學符號。這個符號是源自於希臘文σογμαρω(增加)的字頭,Σ正是σ的大寫。

求和指的是將給定的數值相加的過程,又稱為加總。求和符號常用來簡化有多個數值相加的數學表達式

假設有個數值,則這個數值的總和可表示為

用等式來呈現的話就是。 舉例來說,若有4個數值:,則這4個數值的總和為:

求和方法

  1. 裂項法:利用求出
  2. 錯位相減法:透過兩個求和式的相減化簡求和數列的求和方法。
  3. 倒序求和:對於有對稱中心的函數首尾求和[1][2]
  4. 逐項求導:可從推導出[3]
  5. 阿貝爾轉換

含多項式求和公式

以下設p為多項式,

是對一個多項式求和,自然數方冪和、等冪求和、等差數列求和都屬於對多項式求和。

  • 帕斯卡矩陣形式
    [4]
  • 差分轉換形式
    [5]

為多項式,易求高階導數時,有封閉型和式

[6]

  • 有限和有封閉型和式
    當p為常數時,是對等比數列求和,當p為一次多項式時,是對差比數列求和。
    [4]

  • [7]

,其中調和數調和級數

組合數求和公式

一階求和公式

  • [參 1]
  • [參 2]

二階求和公式

  • [參 3]

范德蒙恆等式與超幾何函數有關係:

三階求和公式

范德蒙恆等式與廣義超幾何函數有關係:

定積分判斷總和界限

在[a,b]單調遞增時:

在[a,b]單調遞減時:

[8]

求和函數

為例:

syms k n;symsum(k^9,k,1,n)
 In[1]:= Sum[i^9, {i, 1, n}]
 Out[1]:= 

參考資料

  1. 趙麗棉 黃基廷. n次单位根在代数问题中的应用. 高等數學研究. 2010, (4). 
  2. 徐更生 何廷模. 斐波那契数列与组合数的一个关系及推广. 中學教研. 1991, (10). 
  3. 伍啟期. 组合数列求和.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6, (4). 
  1. 馬志鋼. 倒序求和几例. 中學生數學. 2006, (5). 
  2. 郭子偉. 高中基础数列知识微型整理. 數學空間. 2011, (1): 第11頁. 
  3. 吳煒超. 数列{n^m.k^n}的求和方法. 數學空間. 2011, (7): 第38–39頁. 
  4. 4.0 4.1 黃嘉威. 方幂和及其推广和式.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6, (7). 
  5. Károly Jordán. Calculus of Finite Differences. 
  6. Murray Spiegel. Schaum's Outline of Calculus of Finite Differences and Difference Equations. 
  7. 劉治國. 一类指数型幂级数的求和. 撫州師專學報. 1994, (01): 第65–66頁. 
  8. 吳煒超. 数列不等式的定积分解法. 數學空間. 2011, (5): 第23–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