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凡夫梵語पृथग्जन羅馬化:pṛthag-jana巴利語puthuj-jana),音譯必栗託仡那,又譯為異生,也稱毛頭凡夫毛道凡夫愚夫愚癡凡夫小兒凡夫梵語बालपृथग्जन羅馬化:bāla-pṛthag-jana),音譯婆羅必栗託仡那,略稱[1]。佛教術語,指未能證果流轉生死的凡人。

釋義

pṛthag義為異的、分別的,jana是人、眾,譯為「異生」,謂「凡夫輪迴六道,受種種別異之果報,又凡夫種種變異而生邪見造惡」[2]

菩提流支真諦達摩笈多等僧的譯本里,也將bāla-pṛthag-jana譯為毛道凡夫、嬰兒凡夫、嬰愚凡夫、小兒凡夫等,其中的「毛道」、「嬰兒」等稱名來自bāla,音譯為「婆羅」,義為年輕的、幼小的、兒童、常引申為愚蠢、愚者的意思。

概述

參見:十界

凡夫是指妄執有我,不辯真義,沒有無漏智,流轉生死六道不能出離的眾生[1]。《俱舍論》將有為法非心非色的法性,稱為凡夫性或異生性,為凡夫的體性。因凡夫流轉六道(或五道),故稱「六凡」或「五凡」;與之相對的是證果,出離生死的聖人,有四聖者:佛陀聖者、菩薩聖者、緣覺聖者、聲聞聖者[2]

就行證而言,凡夫還有內凡、外凡、底下凡夫三種[3]俱舍宗四善根為內凡,三賢(十住、十行、十回向)為外凡,三賢以下為底下凡夫。大乘則以初地以前為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賢)為內凡,十信為外凡,外凡以下稱為底下凡夫[2]

註釋參考

  1. 1.0 1.1 《佛光大辭典》【婆羅必栗託仡那】【凡夫】
  2. 2.0 2.1 2.2 《佛學大辭典》【異生】毛道
  3. 《俱舍論》:「諸異生略有二種。一內二外。內謂不斷善根。外謂善根 已斷。依外異生作如是說。」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