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史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宋朝餐飲繪畫
豆腐
中餐廳

飲食是人類必要的行為,所謂「民以食為天」,而自先秦以來,中國民眾的飲食及文化經歷了巨大的變化。食材、烹飪方式、飲食習慣、口味[1]、相關禮儀處於不斷演化之中,並與現代飲食大相逕庭。錢鍾書引《西齋偶得》曰︰「由古溯今,惟飲食、音樂二者,越數百年則全不可知。《周禮》、《齊民要術》、唐人食譜,全不知何味;《東京夢華錄》所記汴城、杭城食料,大半不識其名。又見明人刻書內,有蒙古、女真、畏吾兒回回食物單,思之亦不能人口。」

中國最早在西周即有飲食文化與制度。《周禮·天官冢宰》說:「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以養王及後、世子。」其他如《禮記》、《論語》、《呂氏春秋》、《黃帝內經》等都為飲食留下重要的篇章。西漢張騫通西域,帶來大量外來食材。當時調製甜味蔗糖僅在嶺南地區使用,普遍的使用蔗糖調味要到唐朝以後。宋朝時,城市取消里坊制和宵禁,帶來了城市經濟的繁榮,推動了三制的普及[2]餐飲業的繁榮,亦使人們意識到各地口味的不同[1]。明朝番茄番薯南瓜玉米辣椒大蒜[需要較佳來源]等外來食材進入中國[3]

清朝中期,中國社會確立主要調味料——辣椒和蔗糖的運用[1]。自晚清持續至今的工業化,促使新的食品、烹飪方式為斷出現[4]。而伴隨工業化帶來的大規模人口流動,促使外來人員參與的現代化餐飲業的構建,亦使城市居民品嘗外地美食成為可能。民國時期,出現以「幫口」一詞,以區分各地風味,至當代形成「菜系」的概念。1949年後,中國社會長期處於物資匱乏狀態,改革開放之後,社會擺脫物資匱乏狀態,餐飲業有了長足發展[1]

三代

周禮·天官·食醫》中記載了食醫「凡食齊視春時,凡羹齊視夏時,凡醬齊視秋時,凡飲齊視冬時」。《周禮·天官·內饔》又記載:「牛夜鳴則臭;羊泠毛而毳,膻;犬赤股而躁,臊;鳥苧色而沙鳴,狸(腐臭);豕盲視而交睫,腥;馬黑脊而般臂,螻。」《禮記·內則》還記載:「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剛鬃,豚曰循肥,羊曰柔毛,雞曰翰音,犬曰羹獻,雉曰疏趾,兔曰明視,……」

論語》中孔子不殫其煩地講授飲食之道,魚肉不新鮮了,他就不吃,「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5]

秦漢

民眾普遍實行先秦以來的兩制。西漢時,按照禮儀,皇帝一天可以吃四餐,諸侯一天可以吃三餐,平民一天只能吃兩餐[2]漢武帝時,張騫西域,從西域引進大量的食品,如葡萄胡瓜胡餅等。

隋唐五代

楊曄著有《膳夫經手錄》,僅千餘字。這一時期,人們的日常飲食多為早中晚三餐。早餐多為粥與糕餅,中餐以乾飯為主,晚餐多為湯餅與煎餅。

當時的主食分為飯和餅,餅包含了現代的餅,也包括了今天的饅頭、麵條和包子。飯以稻米飯、粟米飯、麥飯和雕胡飯為主。宋人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稱:「凡以面為食具者,皆謂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常見的餅主要有胡餅和蒸餅,胡餅指的是由漢唐時代由西域傳來的一種面點,種類有素餅、油餅、肉餅和芝麻餅。豪家富室還興一種稱為「古樓子」的胡餅,具體做法是將一斤羊肉餡用牛油攪拌好,一層層鋪在胡餅中,層與層之間用椒豉相隔,然後放在爐火中燒烤,等肉在半熟時,就拿出來吃。蒸餅又稱籠餅,是一種由麵粉發酵後蒸製的麵食,形狀上圓下平,類似現代的饅頭。

就廣義而言,隋唐五代時的飯是指以穀物籽粒蒸、炙而成的食物,稻、麥、粟、黍、菰米等,都可做飯。這一時期的飯主要有稻米飯、粟飯、麥飯、雕胡飯等。所謂粗飯,包括蔬飯、水飯、脫粟飯等大眾日常食用的飯食。水飯就是摻了水的乾飯,蔬飯是將蔬菜與米飯摻在一起的飯食,相當於今天的菜飯。

宋朝

宋朝的主食主要分為飯、粥、麵條、餅(「炊餅」類似今日的饅頭,是蒸熟而不是烤熟的)、「饅頭」(類似今日的包子)、「包子」(用菜葉裹餡的菜包,原指皇帝賜給大臣的紅包[6],北方人最先把帶餡兒的饅頭稱為「包子」)、「餛飩」(類似今日的餃子,如十味餛飩、丁香餛飩)、燒烤「餶飿兒」(音「骨朵」,類似今日的餛飩,但是更大更複雜)等[7][8]

飯是最普通的主食,製作方法通常有煮、蒸。飯食種類有麥飯、粟飯、米飯、黍飯、高粱飯等。從飲食的炊制時的放料來看,可分為兩種,一是單一穀物炊制而成,另一種為多種原料搭配合制而成,用石髓、大骨和米合煮成石髓飯、大骨飯、淅米飯、麥筍素羹飯等,相當於今天的什錦飯和八寶飯。宋朝飯食的方法較多,常見的有泡飯、盤游飯、川飯、衢州飯。泡飯較流行於臨安市,以熟飯連同菜餚,浸泡一下開水或高湯而成[9]。川飯是南方人飲食方法的總稱,以四川風味為主。

粥是宋朝常見的主食之一,一般以水煮而成,多出現早餐中[9]。當時食粥的目的:一是為了節約糧食,多為貧民;二是為了養生益壽。宋朝粥的品種很多:七寶素粥、五味粥、粟米粥、糖豆粥、糖粥、饊子粥、綠豆粥、肉盦飯。

宋朝的麵條名稱較多,除簡稱面外,又稱為「湯餅」和「索餅」。原先面都是一片一片的,似今日刀削麵,宋朝面片才變細長,故稱「麵條」。宋朝面片改稱「棋子」,大小如棋子。[9]麵條在宋朝得到充分發展,成為飯粥外重要的主食。品種在近百種左右。從烹飪的方法來看,可分為煎麵、炒麵、燠面、澆頭面。從製作方法而論,有拔刀面和大燠面之分。手擀麵當時稱為「餺飥」。從輔料來分,有葷面、素面之分。從地方風味來分,北食有罨生軟羊面、桐皮面、冷淘棋子(「淘」或「冷淘」為涼拌麵條)等。川食有插肉麵、大燠面。

宋朝所謂「饅頭」為一種有餡的發酵麵團蒸食,類似今日的包子,形如人頭,故名。品種甚多,有四色饅頭、生餡饅頭、雜色煎花饅頭、羊肉饅頭、魚肉饅頭、蟹肉饅頭、筍絲饅頭、筍肉饅頭、太學饅頭[8]、裹蒸饅頭、肉酸餡假肉饅頭、菠菜果子饅頭等。相傳源於諸葛亮頭顱祭江,本作「蠻頭」。清朝才出現無餡實心饅頭。[9]

宋朝「兜子」類似今日的燒賣。只緊裹一下餡料,頂部或攥花,露出點餡料,上籠蒸熟。有四色兜子、決明兜子、石首鯉魚兜子、魚兜子、荷蓮兜子等。[9]

餅在宋朝一般為面制食物的統稱,火燒麵食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而今日的饅頭在宋朝謂之籠餅、炊餅[7]。餅的種類有許多名目:薄餅、油餅、胡餅、蒸餅、環餅、宿蒸餅、油蜜蒸餅、糖餅、茸割肉胡餅、白肉胡餅、蓮花肉餅、髓餅、天花餅、金銀灸焦牡丹餅、三肉餅、棗箍荷葉餅、芙蓉餅、菊花餅、月餅、梅花餅、開爐餅、甘露餅、蜂糖餅。

宋朝菜餚的種類甚多,大致可分為肉禽類菜餚、水產類菜餚、蔬菜類菜餚、羹類菜餚、醃臘類菜餚。肉禽類菜餚細分為羊肉、雞肉、牛肉、鵝鴨肉、牛肉、馬肉、驢肉、狗肉、野禽肉。羊肉在宋朝被視為貴重食品。此外,羊髓、羊肺、羊心、羊腎、羊骨也被視為食療、食補的物品。當時人們普遍流行食用羊肉補身,如同今日之甲魚,以至在舉行訂婚禮時,將羊肉列為必備的物品之一。當時以羊肉為原料製成菜餚有:羊大骨、蒸軟羊、鼎煮羊、羊四軟、酒蒸羊、繡炊羊、五味杏酪羊、千裏羊、羊雜熓、羊頭元魚、羊蹄筍、細抹羊生膾、改汁羊攛粉、細點羊頭、米脯羊、旋煎羊、乳炊羊肫、羊鬧廳、羊角、虛汁垂絲羊頭、入爐羊羊頭、排熾羊、羊雜碎、煎羊白腸、山煮羊、黃羊。雞在禽肉中的地位僅次於羊肉,菜餚有:如炙雞、八焙雞、紅熝雞、脯雞、麻飲小雞頭、汁小雞、焙雞、鼓汁雞、炒雞、白炸雞、柰香新法雞、酒蒸雞、炒雞蕈、五味焙雞、筍燠小雞、五味炙小雞、紅熝小雞、脯小雞。

豬肉因物美價廉,在宋朝深受平民百姓的喜愛,但也不是平凡百姓都吃得起。菜餚有燒肉、煎肉、煎腸、凍肉、雜熬蹄爪事件、紅白熬肉。豬內臟的烹製方法較多,僅豬腰子一項就有焙腰子、鹽酒腰子、脂蒸腰子、釀腰子、荔枝焙腰子、腰子假炒肺。東坡肉相傳為蘇東坡創製,元豐二年十二月(1080年),蘇東坡被貶於黃州時,馬正卿為他購得黃州城東廢地數十畝,築有東坡雪堂,在貧困的生活中,仿製前人的做法改良,將燒豬肉加酒做成紅燒肉小火慢煨而成東坡肉,豬肉色澤紅潤,湯質稠濃,味道醇厚。相傳蘇東坡有首《豬肉頌》:「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餡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10]然此恐不為蘇軾作品[11]。蘇東坡在黃州煮魚是將鮮鯽魚鯉魚收拾好,未開火,先下魚,放鹽,然後「以菘菜心芼之」[12]。蘇東坡在《格物粗談·飲食》還明確記載火腿做法,「火腿用豬胰二個同煮,油盡去。藏火腿於穀內,數十年不油,一雲穀糠。」

宋朝以鵝鴨肉為主料製成的菜餚也比較多:熬鴨、熝鴨、鹽鴨子、灸鴨、煎鴨子、八糙鵝鴨、小雞假灸鴨、熬鵝、白炸春鵝、炙鵝、鮮鵝鮓、糟鵝事件、五味杏酪鵝、間筍蒸鵝、鵝排、繡炊鵝、間筍蒸鵝、鵝排炊。

宋朝的牛肉類菜餚主要有牛脯和煮牛肉。鹿與羊一樣,在宋朝被視為食補佳品。除鹿茸用作藥物外,宋人還往往食用鹿肉和鹿血。以飛禽走獸製成的野味亦非常豐富常見有簽盤兔、炒兔、蔥潑兔、假野狐、假炙獐、煎鵪子、清攛鵪子、紅熬鵪子、八糙鵪子、黃雀、辣熬野味、清供野味、清攛鹿肉、獐肉、潤熬獐肉灸、鹿脯。

「撥霞供」是南宋時流傳於江南地區的一道以兔肉為主料的風味菜餚。野兔肉被宋人視為上等的名貴食物,在宋朝以前,野兔肉多被製成兔羹、兔醬和兔脯等食用,至南宋時,人們創製了「刷」的烹調方法。切兔肉成薄片,用酒醬、花椒浸漬片刻,夾到火爐沸湯涮至嫩熟,再蘸調料吃。[9]

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記有火鍋,「師云: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活之。以風爐安桌上,用水半銚,候湯響一杯後,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熟,啖之,乃隨意各以汁供。」林洪《山家清供》也記載豆芽菜:「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以糠秕置盆中,鋪沙植豆,用板壓。及長,則復以桶,曉則曬之,……越三日出之,洗,焯以油、鹽、苦酒、香料可為茹,卷以麻餅尤佳。色淺黃,名鵝黃豆生。」蘇頌《圖經本草》:「綠豆,生白芽為蔬中佳品。」

西周成王已設專門掌冰的機構,祭祀、宴客時供冰鎮甜酒。秦漢時,皇宮中有專門貯冰的「凌室」。唐朝長安街頭已有買賣冰的商人,只是價格昂貴。宋朝尋常百姓亦可食冰鎮飲料。宋朝冰凍甜食稱「冰雪」,冰鎮飲料稱「飲子」[13]。「冰酪」為混合果汁、牛奶、藥茶、冰塊等調成的冰凍飲品。[9]

爆米花在宋朝首見,范成大在《吳郡志·風俗》中記載:「上元,……爆糯谷於釜中,名孛婁,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而1154年王灼所著糖霜譜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糖的專著,也是糖霜名詞的由來。朱彧《萍州可談》說遼國對宋朝使節每天供給一碗乳粥,在遼國,乳粥是非常珍貴的食品。

宋朝冬至主食為「餛飩」。年夜飯主食為「餺飥」(手擀麵羹)、春盤。春盤亦為立春主食。[14]蟹釀橙宋朝名菜。宋朝「客至則設茶,欲去則設湯」,湯被用來招待客人。[9]

宋朝有不少素食者,如陸游[9]宋朝水果如蓮子、蘋果、桃、李子、梨子、龍眼、甘蔗、柑橘、橄欖、西瓜、核桃、膠棗等。[9]

明朝

《烏青鎮志》記載萬曆年間,市井之家的宴席:「萬曆年間,牙人以招商為業。初至,牙主人豐其款待,割鵝開宴,招妓演戲,以為常。」

萬曆進士顧起元在《客座贅語》中記述南京風俗民情說:「今則服舍違式,婚宴無節,白屋之家,侈僭無忌。」

張岱在《陶庵夢憶》中記載了許多美食:「越中清饞,無過余者,喜啖方物。北京則蘋婆果、黃、馬牙松;山東則羊肚梨、文官果、甜子;福建則福桔、福桔餅、牛皮糖、紅腐乳;江西則青根豐城脯;山西則天花菜;蘇州則帶骨鮑螺、山楂丁、山楂糕、松子糖、白圓、橄欖脯;嘉興則馬交魚脯、陶莊黃;南京則套櫻桃、桃門棗、地栗團、窩筍團、山楂糖;杭州則西瓜、雞豆子、花下藕、韭菜、元筍、塘栖蜜桔;蕭山則楊梅、蓴菜、鳩鳥、青鯽、方柿;諸暨則香狸、櫻桃、虎栗;嵊則蕨粉、細榧、龍游糖;臨海則枕頭瓜;台州則瓦楞蚶、江瑤柱;浦江則火肉;東陽則南棗;山陰則破塘筍、謝桔、獨山菱、河蟹、三江屯怪、白蛤、江魚、鰣魚、里河。遠則歲致之,近則月致之,日致之。耽耽逐逐,的為口腹謀。」

葉夢珠在《閱世編》記述明末宴會:「肆筵設席,吳下向來豐盛。縉紳之家,或宴官長,一席之間水陸珍饈多至數十品。即庶士中人之家,新親嚴席,有多至二三十品者。若十餘品則是尋常之會矣。然品必用木漆果山如浮屠樣,蔬用小瓷碟添案,小品用攢盒,俱以木漆架架高,取其適觀而已。即食前方丈,盤中之餐,為物有限。崇禎初,始廢果山碟架,用高裝水果,嚴席則列五色,以飯盂盛之。相知之會則一大甌而兼間數色,蔬用大鐃碗,制漸大矣。」

明朝筆記記載:「昔有一人,善制鵝掌。每豢養肥鵝將殺,先熬沸油一盂,投以鵝足,鵝痛欲絕,則縱之池中,任其跳躍。已而復擒復縱,炮瀹如初。若是者數回,則其為掌也,豐美甘甜,厚可經寸,是食中異品也。」[15]

清朝

清末的北京街頭的食品攤兒。(1900年或01年攝)
滿漢全席
File:HK Sheung Wan 金鑽海鮮皇宮酒家 Daimond Restaurant 點心 Dim Sum 炒乾燒伊面 韭菜 Yi mein noodle March-2012.jpg
乾燒伊面

李漁好食,他說:「蟹之為物至美,而其味壞於食之之人。以之為羹者,鮮則鮮矣,而蟹之美質何在?以之為膾者,膩則膩矣,而蟹之真味不存。更可厭者,斷為兩截,和油、鹽、豆粉而煎之,使蟹之香與蟹之真味全失。此皆似嫉蟹之美觀,而多方蹂躪,使之泄氣而變形者也。」

李漁在《閒情偶寄》載食魚:「魚之為種也似粟,千斯倉而萬斯箱,皆於一腹焉寄之。苟無沙汰之人,則此千斯倉萬斯箱者生生不已,又變為恆河沙數。至恆河沙數之一變再變,以至千百變,竟無一物可以喻之,不幾充塞江河而為陸地,舟楫之往來能無恙乎? 故漁人之取魚蝦,與樵人之伐草木,皆取所當取,伐所不得不伐者也。我輩食魚蝦之罪,較食他物為輕。茲為約法數章,雖難比乎祥刑,亦稍差於酷吏。」

袁枚燕窩的看法:「燕窩貴物,原不輕用。如用之,每碗必須二兩,先用天泉水泡之,將銀針挑去黑絲。用嫩雞湯、好火腿湯、新蘑菇三樣滾之,看燕窩變成玉色為度。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膩雜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今人用雞絲,肉絲,非吃燕窩也。卻徒務其名,往往以三前生燕窩蓋碗面,如白髮數莖,使可一撩不見,空剩粗物滿碗。不得已則蘑菇絲,筍尖絲、鯽魚肚、野雞嫩片尚可用也。」

紅樓夢》記王熙鳳茄鯗的作法:「把茄子刨了皮,切成丁,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胸脯子和香覃、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各色乾果切成丁,拿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裏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抄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你吃的茄子。」

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載:「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最大的排場莫過於吃飯。」

參考文獻

引用

  1. 1.0 1.1 1.2 1.3 吳余. 八大菜系的历史,比春晚长不了几年. 鳳凰網. 2018-02-24 [2018-05-02] (簡體中文). 
  2. 2.0 2.1 中国人“三餐制”的由来. 青海日報數字報刊. 2013-10-18 [2018-05-02] (簡體中文). 
  3. 舌尖上的古代中国:明朝外来食材掀革命. 搜狐網,來源:南報網. 2015-05-26 [2018-05-02] (簡體中文). 
  4. 没有工业化的美食,也配叫“舌尖上的中国”?. 搜狐網. 2018-02-24 [2018-05-02] (簡體中文). 
  5. 《論語·鄉黨》
  6. 【包子】的意思是什么?【包子】是什么意思?. 成語故事. 2017-09-29 [2021-10-28] (美國英語). 
  7. 7.0 7.1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未定義名稱為 过一个欢乐的宋朝新年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8. 8.0 8.1 盘点:古代哪些食物的叫法和现在不一样? - 人类文史 - 历史趣闻网. www.lsqww.com. [2021-10-28] (中文). 
  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國晶. 宋朝游历指南. 
  10. 《東坡續集》卷十
  11.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未定義名稱為 :2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12. 《蘇軾文集》卷七十三《雜記·草木飲食·煮魚法》
  13. 東京夢華錄
  14. 李開周. 吃一场宋朝年夜饭. CTnews書刊. [2018-08-08] (繁體中文(中國台灣)). 
  15. 《李漁隨筆全集. 飲饌部. 肉食第三》

來源

中國菜系列
四大菜系
魯菜 - 川菜
粵菜 - 蘇菜
八大菜系
閩菜 - 浙菜
湘菜 - 徽菜
十大菜系
京菜 - 上海菜
十二大菜系
陝西菜 - 豫菜
十四大菜系
遼菜 - 楚菜
十六大菜系
津菜 - 雲南菜
新八大菜系
隴菜 - 杭幫菜
吉林菜 - 遼菜
甬菜 - 陝西菜
晉菜 - 滬菜
粵菜
廣州菜 - 潮州菜 - 香港菜 - 澳門菜
客家菜 - 順德菜
蘇菜
京蘇菜 - 蘇錫菜
徐海菜 - 淮揚菜
東北菜
龍江菜 - 吉林菜
遼菜 - 東北菜
其他菜系
福州菜 - 大連菜
宮廷菜 - 官府菜
譚家菜 - 新疆菜
內蒙古菜 - 贛菜
海南菜 - 貴州菜
廣西菜 - 清真菜
西藏菜 - 青海菜
河北菜 - 台灣菜
眷村菜
海外中國菜
巴基斯坦式中國菜 - 娘惹菜
秘魯中餐 - 美式中國菜
新加坡菜
書籍
  • 吳澎:《中國飲食文化》.
期刊文章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