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縣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雲龍縣
概覽
國家 中國
隸屬行政區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其它
時區UTC+8北京時間
電話區號+86 

雲龍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位於東經98°52′至99°46′和北緯25°28′至26°23′之間,面積4400.95平方公里。人口20萬人(2001年末數據)。

歷史

「雲龍」二字得名於瀾滄江,因「瀾滄江上夜覆雲霧,晨則漸以升起如龍」故名。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設「比蘇」縣,屬益州郡東漢永平十二年(69年)起至西晉,比蘇縣屬永昌郡。西晉永嘉五年(311年)從永昌郡中分出比蘇縣,設置西河郡,梁末比蘇縣。武德四年(621年),屬南寧州總管府,稱為尹州。唐麟德元年(664年)改屬姚州都督府,仍稱尹州。唐(南詔)境內瀾滄江以東屬劍川節度,瀾滄江以西屬永昌節度。大理)屬勝鄉君,稱「雲龍淡賧」。末設置雲龍甸軍民總管府並防送千戶所,隸屬金齒宣慰司。明洪武十七(1384年)改為雲龍州,明朝皇帝朱元璋授大理國第一代國王段思平的二十四代孫段保為雲龍土知州,屬大理府。明正統(1436—1449年)間,改屬蒙化府,後仍歸大理府。民國2年(1913年)改州為縣,屬騰越道。民國18年(1929年)改縣公署為縣政府,直屬省。1950年屬大理專區,1956年屬大理白族自治州。1958年撤銷雲龍士縣併入永平縣,1961年恢復雲龍縣建制,仍屬大理白族自治州。

地理

縣府所在地為諾鄧鎮,距州府大理市158公里,距省會昆明市518公里。多民族雜居,有白族彝族傈僳族苗族回族阿昌族傣族等19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佔全縣人口比例為84.99%。屬大陸性副熱帶高原季風性氣候。怒江在西面繞邊境而過,瀾滄江、沘江由北向南流經縣境,怒山山脈、雲嶺支脈由北向南延伸。山川東西並列,河床深切,形成高山、峽谷相間的地貌形態。海拔最高點為表村鄉的拉嘛枯山山頂—3663米,海拔最低點為民建鄉的紅旗壩—730米,相對高差2933米。年平均氣溫15.9攝氏度,年降水量888.6毫米。

行政區劃

雲龍縣下轄4個、5個、2個民族鄉[1]

諾鄧鎮功果橋鎮漕澗鎮白石鎮寶豐鄉關坪鄉團結彝族鄉長新鄉檢槽鄉苗尾傈僳族鄉民建鄉

經濟

森林覆蓋率高,礦產資源豐富,水能蘊藏量高,農產品種類較多。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