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縣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于都縣

于都縣地圖
概覽
國家 中國
隸屬行政區江西省贛州市
現任縣委書記藍捷
現任縣長陳陽山
地理
總面積2893平方千米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90.2萬人
GDP(2008)64.4元人民幣
其它
時區UTC+8北京時間
電話區號+86 
車牌首號贛B
網站:http://www.yudu.gov.cn/

于都縣(舊名jyu4)是中國江西省贛州市所轄的一個縣。總面積為2893平方公里,轄9鎮14鄉357個行政村。2003年人口為90.2萬。

歷史沿革

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雩都縣,以北有雩山而得名。1957年6月1日起,因字生僻,由原名「雩都」更名為「于都[1]

建縣時幅員遼闊,所轄地域含現瑞金、會昌、石城、寧都、安遠和尋烏諸縣。素有「六縣之母」和「閩、粵、湘三省往來之沖」之稱。古時於都曾為贛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軍事要地,郡治設在於都近250年之久。

公元前201年(西漢高祖六年)建縣,迄今已有2214年的歷史。是贛南建縣最早的三個縣之一。

三國吳嘉禾五年(236年)在白鹿營分設陽都縣(280年改寧都縣)。

南朝梁大同十年(544年)在南鄉分設安遠縣。

五代時分設石城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將瑞金監升為瑞金縣。

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在九州分設會昌縣。

蘇區時期,先後分設於都、勝利、登賢、瑞西、興勝、於西等縣,中共贛南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駐于都縣城。

1949年於都解放。先後屬贛西南行政公署、贛南行政公署、贛州專區、贛州地區、贛州市。

地理

于都縣城全景

因地處東經115°11'~115°49',北緯25°35'8"~26°20'53"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壤為紅壤,質地粘重,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507mm,年日照時數1621.9小時,年均無霜期305天。境內有貢水、梅江、濂江等河流,其中貢水在境內的長度為66公里,河流總長1283公里,江河水面約16.2萬畝,水力蘊藏量38.7萬千瓦。一月和七月平均氣溫約為8.2℃和29.7℃,極端氣溫為39.9℃和-8℃,夏季悶熱,冬季乾冷,有寒潮、颱風、高溫和冰雹等災害性天氣影響。

行政區劃

于都縣下轄9個、14個[2]

貢江鎮鐵山壠鎮盤古山鎮禾豐鎮祁祿山鎮梓山鎮銀坑鎮嶺背鎮羅坳鎮羅江鄉小溪鄉利村鄉新陂鄉靖石鄉黃麟鄉沙心鄉寬田鄉葛坳鄉橋頭鄉馬安鄉仙下鄉車溪鄉段屋鄉、於都工業園。

交通

人口

2003年人口為90.2萬,截至2017年末戶籍總人口為111.5萬,以客家人為主。

經濟

2008年國民生產總值為64.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13.68億元;第二產業29.96億元;第三產業20.76億元。[3]

自然資源

碳石稀土石灰石等28種,尤其鎢儲量極豐富,鎢精礦年產量達2997.26噸。

地方特產

風景名勝

  • 羅田岩摩崖石刻
  • 屏山
  •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包括毛澤東周恩來等和中央直屬機關長征第一渡口、中央紅軍各所屬部隊長征渡口、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中央紅軍第一軍團部舊址、中央紅軍第五軍團部舊址、贛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暨長征前夕毛澤東舊居、贛南省委舊址、贛南省三級幹部大會舊址八處)

歷代名人

參考文獻

  1. 存档副本. [2009-02-06]. 
  2. 國家統計局.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北京: 國家統計局. 2023. 
  3. 存档副本. [2010-02-1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