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符号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求和符号(英语:summation;符号:,读作:sigma),是欧拉于1755年首先使用的一个数学符号。这个符号是源自于希腊文σογμαρω(增加)的字头,Σ正是σ的大写。

求和指的是将给定的数值相加的过程,又称为加总。求和符号常用来简化有多个数值相加的数学表达式

假设有个数值,则这个数值的总和可表示为

用等式来呈现的话就是。 举例来说,若有4个数值:,则这4个数值的总和为:

求和方法

  1. 裂项法:利用求出
  2. 错位相减法:透过两个求和式的相减化简求和数列的求和方法。
  3. 倒序求和:对于有对称中心的函数首尾求和[1][2]
  4. 逐项求导:可从推导出[3]
  5. 阿贝尔变换

含多项式求和公式

以下设p为多项式,

是对一个多项式求和,自然数方幂和、等幂求和、等差数列求和都属于对多项式求和。

  • 帕斯卡矩阵形式
    [4]
  • 差分变换形式
    [5]

为多项式,易求高阶导数时,有封闭型和式

[6]

  • 有限和有封闭型和式
    当p为常数时,是对等比数列求和,当p为一次多项式时,是对差比数列求和。
    [4]

  • [7]

,其中调和数调和级数

组合数求和公式

一阶求和公式

  • [参 1]
  • [参 2]

二阶求和公式

  • [参 3]

范德蒙恒等式与超几何函数有关系:

三阶求和公式

范德蒙恒等式与广义超几何函数有关系:

定积分判断总和界限

在[a,b]单调递增时:

在[a,b]单调递减时:

[8]

求和函数

为例:

syms k n;symsum(k^9,k,1,n)
 In[1]:= Sum[i^9, {i, 1, n}]
 Out[1]:= 

参考资料

  1. 赵丽棉 黄基廷. n次单位根在代数问题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研究. 2010, (4). 
  2. 徐更生 何廷模. 斐波那契数列与组合数的一个关系及推广. 中学教研. 1991, (10). 
  3. 伍启期. 组合数列求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4). 
  1. 马志钢. 倒序求和几例. 中学生数学. 2006, (5). 
  2. 郭子伟. 高中基础数列知识微型整理. 数学空间. 2011, (1): 第11页. 
  3. 吴炜超. 数列{n^m.k^n}的求和方法. 数学空间. 2011, (7): 第38–39页. 
  4. 4.0 4.1 黄嘉威. 方幂和及其推广和式.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 (7). 
  5. Károly Jordán. Calculus of Finite Differences. 
  6. Murray Spiegel. Schaum's Outline of Calculus of Finite Differences and Difference Equations. 
  7. 刘治国. 一类指数型幂级数的求和. 抚州师专学报. 1994, (01): 第65–66页. 
  8. 吴炜超. 数列不等式的定积分解法. 数学空间. 2011, (5): 第23–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