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在論

出自求聞百科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4:50 由 小仓由菜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noteTA 跳过, replaced: 東 → 东 (2), 連結 → 链接, 國 → 国, 學 → 学 (45), 會 → 会 (6), 經濟 → 经济, 與 → 与, 間 → 间, 語 → 语, 條目 → 条目, 主義 → 主义, 無 → 无 (4), 關 → 关, 領 → 领 (2), 張 → 张 (5), 應 → 应 (3), 廣 → 广, 來 → 来 (6), 義 → 义 (2), 對 → 对 (11), 樣 → 样, 體 → 体 (6), 類 → 类, 帶 → 带 (2), 為 → 为 (6), 於 → 于 (4), 種 → 种, 該 → 该 (5), 堅 → 坚 (4), 標 → 标, 點 → 点 (2), 場 → 场 (2), 實 → 实 (26), 論 → 论 (38), 書 → 书, 爭 → 争, 諾 → 诺 (2), 認 → 认 (6), 過 → 过, 終 → 终, 確 → 确 (4), 進 → 进 (2), 個 → 个 (9), 兩 → 两, 戰 → 战, 釋 → 释, 們 → 们 (2), 當 → 当 (2), 題 → 题, 視 → 视, 問 → 问, 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科學實在論(英語:scientific realism)是對世界的一種看法、理解。在最廣泛的意義上,它認為科學所描述的世界,就是真實的世界,亦因而完全獨立於人們對世界的個人理解。在科學哲學中,科學實在論經常被描述為回應「科學的成就應當如何解釋?」的答案。科學理論中,有時會毫不含糊地提及到一些人類仍然未能夠透過觀察來確認其存在的東西;在辯論科學的成就到底涉及些甚麼時,一個主要焦點就是這些無法觀察到的實體有甚麼角色。跟工具主義相反,一般來說,科學實在論者認為可以對無法觀察到的實體作出可靠的推論(亦即是,推論所帶出的主張和無法觀察到的實體在存在性上有相同地位)。

科學實在論的主要特點

科學實在論涉及兩個基本立場。首先,它是有關於最理想的科學理論所需要具備的特徵的一系列主張;一個最理想的科學理論正是科學研究的工作目標。第二,它是一個堅持,承諾科學研究所得出的理論最終會跟最理想的科學理論十分相似,而事實上,科學在一些領域上已經把這個承諾實踐得相當不錯。必需指出,一個科學實在論者可以只對某些科學領域,而非所有科學,抱有實在論立場。例如對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抱持實在論態度,卻不對經濟學、心理學和社會學抱有同樣態度。

科學實在論認為,最理想的科學理論有下列特徵:

  1. 該理論所作的主張只會是對或者是錯,視乎理論所談及的實體是否存在,以及對該實體所作的描述正確與否。這就是科學實在論對語義學的堅持。
  2. 該理論所描述的實體是客觀而獨立於思考地存在的。這就是科學實在論對形而上學的堅持。
  3. 該理論的很大部份都有足夠理由令人信服。這就是科學實在論在知識論上的堅持。

把第一和第二個特徵所組成的要求,就是最理想的科學理論會對真正存在的東西提出明確的主張。第三個特徵就是說這些主張都有足夠的理由令人相信它們是真確的。

科學實在論通常認為科學帶來進步,例如:科學理論通常都會演化得愈來愈好,或者說,能夠回答到愈來愈多的問題。因此,不論是否科學實在論者,很多人認為實在論去理解科學的進步,應該建基於科學理論是否和科學實在論者口中最理想的科學理論愈來愈相似。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