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被哲学家念珠所描绘的灵魂

灵魂,在从古至今的宗教、哲学和神话中,被描述为决定前生今世的无形精髓,居于人或其他物质躯体之内并对之起主宰作用,是一种超自然现象;灵魂亦可脱离这些躯体而独立存在,也有认为灵魂是永恒不灭的。一个人肉体消失后,其灵魂是否存在,存有争议。人生哲学、宗教信仰[1]和神话故事相辅相成,是影响人类灵魂观的三个文化范畴。[2][3]

现代,一些科学家运用 模因 和量子学说探讨灵魂问题,他们也认为与生命基因类似,每一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并主宰着思想、情感、梦境、幻觉等潜意识,随着生老病死而变化。[4][5][6]

很少人曾经历濒临死亡之际失去意识的状态,因此无法想像死亡将带给人们什么样的感觉。学者普遍觉得,那只不过是人们因为渴望相信“死亡并非终点”而产生的情绪性念头。“恐惧管理理论”主张:“心灵延续”的信念以及其他一些比较隐晦的想法、行为与心态,都是人们为了减轻对“自我不存在”的极度焦虑,因而产生的反应。其支持者认为,人的心中都存在着一套秘密防御机制,专门用来抑制对死亡的恐惧。[7]

词源

汉语

楚辞屈原.九章.哀郢:“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其中“灵魂”指地是人死后的灵异。

楚辞.屈原.九章.抽思:“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其中“灵魂”指地是心灵或精神。[8]

 希腊语

 古希腊语ψυχη(psykhē),在拉丁语中称为“anima”,也就是英语的“soul”,即是灵魂的意思。类似于中国所说的神,或是魂。ψυχη(psykhē)的动词形态,意思为吹凉,或是吹,它意指的是带来生命的呼吸,是人类与动物的生命原则,它的相对语为古希腊语σῶμα(soma),意译为肉体。在荷马史诗中,古希腊语ψυχη(psykhē)被用来称呼人死后的鬼魂。从品达开始,古希腊语ψυχη(psykhē)被用来指称人类之中不朽的部分。

灵魂观

英国考古学家宗教学家泰勒爵士(爱德华·伯内特·泰勒)认为灵魂(Soul)概念是宗教最核心的内容,没有灵魂就没有超自然,没有超自然就没有宗教信仰。通过比较世界各宗教的灵魂概念可得知大体上有两个共同点:第一,灵魂是人或物的一切思想、情感、行为的主宰。第二,灵魂主宰人的同时也可以独立存在,再进一步,灵魂是不灭、不会随肉体死亡,灵魂为无形、无生、无灭,与肉体对立。这种肉体与灵魂的对立在不同宗教大抵相同,例如在基督教中,灵魂不朽、上帝存在、意志自由构成宗教神学的基础。伊斯兰教也大抵如此。佛教承认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但是并不重视“神不灭”的概念。笛卡尔心物二元论物质灵魂对立起来,一个思考中的自己是唯一可以确认的存在,直到佛洛伊德创建心理程序的模型,首次提出一种动态的潜意识理论,才破除了笛卡儿我思。对弗洛伊德而言,思绪产生的程序,非主体直接反思所能探知。自历史角度观之,马克思意识型态的分析早于弗洛伊德,但后者更将主体性之不明视为根本。二者之后,人实践的目标,及用来合理化其目标的想法,其构成核心不外乎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史,和马克思的社会阶级角色。

山海经灵魂不死

山海经中记载着精卫填海刑天夏耕等神话故事都是灵魂不死的古代传说。[9]

老子的灵魂不亡

有的现代学者认为,老子的“死而不亡者寿” [10]是灵魂不亡说。他们认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宗教哲学等精神财富是源于人类灵魂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日益丰盛,并试图以此说明肉体可能死去,而灵魂不亡。[11]

泰勒的灵魂不朽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分析原始人如何从头脑中产生灵魂的概念,他归因是两类生物学问题构成,第一是生、病、死的分别,开始独立思考的人类开始发现人在生时有感觉有思想有行动,人死后皆无感觉无思想无行动,这令原始人关联地想到人死必是某一种东西的缺失。例如当他看见同伴的死,他会认为他比昨天一定是没有了“什么”,这个“什么”就是一种令人有生气有活力的东西,甚至进一步推想灵魂是从呼吸中离去,甚至经血液流出而离去。第二是出现于梦幻中的人的形象,梦境可以看到梦幻的影像,诸如看见远方,原始人认为睡眠是有某一种东西离开了人体令人可察看远方,也由此产生灵魂概念,睡眠时灵魂暂离人体,而死亡则是永久离开。

由于原始人不愿意经历死亡,人们便想出各种方法与灵魂联系、祈求灵魂甚至操控灵魂,故形成灵魂崇拜,灵魂崇拜通常基于生老病死。例如云南佤族认为腹中胎儿,灵魂尚未来附,为使婴儿降生,必须通过叫魂的仪式,否则婴儿必定死亡。又例如缅甸克伦人认为灵魂会于人睡眠时出走,长时间不回身体,人就得病,因此当人在生病或死亡,其他人就会围绕病人跑,以求抓回灵魂。而死亡更有不同仪式配合,例如西藏天葬,就是借助灵物秃鹰把死者不灭的灵魂带往永生世界。

泰勒进一步提出万物有灵论,指出由于原始人把自己定为中心,灵化身边之动植物及无生命之器物星辰,故此令万物皆有灵。孔德由此推断万物有灵为物神崇拜的先导。

泰勒分析了几个原始民族,加勒比人语言中“灵魂”、“生命”、“心”皆为同一词语,汤加人认为灵魂住在心中,巴索托人认为人死是心的离去,病愈是心的回来。另一宗教学家缪勒发现几乎所有用来称呼灵魂的词皆与呼吸有关,澳洲土著中“呼吸”、“精灵”、“灵魂”皆为同一词语,甚至创世记中亦有说上帝用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它鼻孔里,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这说明希伯来人也认为呼吸是赋予人生命力的灵魂。利未记中有提到一切活物的血,就是他的生命,也说明血是生命力的灵魂。

印度教根本教义相信灵魂不死和轮回,而灵魂仍是属气体而不是精神态。伊斯兰教古兰经虽未表示灵魂是物质还是精神,然伊斯兰神学家仍把灵魂视为非常稀薄精微的物体。最早期的基督教大体上仍保持上述之灵魂物质性概念。直到十七世纪初笛卡儿二元论才把物质及思想对立起来,于是灵魂就变成纯精神的实体。

来生生活

由于灵魂与肉体分离,令人联想到灵魂可独立于肉体,迫使人设想灵魂在人体死后的生活,就产生了宗教的来世观,并设想了天堂地狱。有些民族认为灵魂会照旧活在地面上,亡灵会回到生前生活的地方。有一些民族认为灵魂会去到地府,例如古代中国就有黄泉之概念,希腊人和罗马人也相信亡灵住在冥国。有些宗教认为亡灵可回到天上,例如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等。至于灵魂在新居所的生活,有两种看法,续存论认为这个地方与生前人的世界相同,甚至更好,天国冥府不过是人世间社会的美好化。报应论则认为来生的生活是今生生活的报偿,是对地上生活的奖罚。报应论的出现主要是因社会文明进步,更重视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而多于战斗的胜利及个人英雄主义。例如古埃及死者之书上记载,亡灵将被带到冥府之神面前受审,亡灵必须生前遵守宗教法规,没有违反道德,才可得到来生的幸福。可是报应论常常被宗教祭师利用作索取献祭的手段,而歪曲了报应论的本来意思。

死者的灵魂的宗教意义

灵魂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不同的宗教对人死亡后灵魂去向解释不同:

灵魂非永恒说

  • 死后灵魂就会烟消云散(原始宗教)。
  • 灵魂是生命生灭周期中的一种型态,在死亡时便以另一种方式重生。(佛教)。
  • 灵魂本身不能离开身体,死后休眠和复活,到未来某个特定时刻可以复活,例如古埃及和其影响的一神教,在复活前形同消失。

灵魂永恒说

  • 死后受到神的初步审判,除了为自己的罪悔改并相信耶稣基督是主的人可以直接去天国,或极恶人会直接去地狱外,一般在炼狱或类似的地方等候末日,再作二度审判。(受到的民间信仰柏拉图影响的基督教天主教
  • 死后生命,相信死后会再次轮回,进入新生的人或生物体内,例如印度教和(民间信仰化的)佛教
  • 面临上天的审判死后永生(古希腊和其影响的民间信仰)。
  • 死后成(古代中国墨家和古罗马等和其影响的民间信仰),除了伟人成圣外,常人死后灵魂会变成,但不代表是邪恶的,而会保佑子孙,或向杀害本人的坏人报复,所以类似等级较低的神明。
  • 灵魂是生物形体的规则和信息,所以是永存但不是永生(柏拉图主义)。

原始宗教的灵魂观

灵魂来自一个全能的神灵。在人类的原始宗教中,灵魂的本质就是力量。力量、灵魂和生命是可以彼此互换的观念。这些力量被认为存在于人类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的生命之中。

澳大利亚高山族为例,他们将灵魂分为内部灵魂(Internal soul)和外部灵魂(External soul)。内部灵魂是整个身体(即物质部分);外部灵魂则是可以离开身体之外的部分。外部灵魂会离开身体,并会停留在图腾(即生物的替身)上。[1]

中国民间的魂魄说

灵魂类似于中国人所说的魂魄(即“魂气”思想与“形魄”),可以被分作“魂”和“魄”两部分,魂主精神,而魄主身形,并有“三魂七魄”之说。传统上认为,当一个人受到惊吓,可能会使魂魄离开身体,若不好好处理的话,人就会步向死亡。因此,当有人因惊吓而痴傻沈昏之时,民间会举行一种特别的“招魂”仪式,闽南与台湾民间信仰则称作收惊,意图使昏迷或痴呆的人恢复神智、起死回生。

古希腊哲学的灵魂论

在古希腊,他们将人类的生命力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古希腊语πνευμα(pneuma),意思是气、水汽、呼吸,源自于原始印欧语*(s)peis。在拉丁语中,称为spiritus,后来形成英语:Spirit,汉译为精神。这类似于中国所说的

另一个层面,古希腊语ψυχη(psykhē),在拉丁语中称为anima,也就是英语:Soul,即是灵魂的意思。类似于中国所说的神,或是魂。古希腊语ψυχη(psykhē)的动词形态,意思为吹凉,或是吹,它意指的是带来生命的呼吸,是人与其他动物得到生命的原则,它的相对语为古希腊语σῶμα(soma),意译为肉体。在荷马史诗中,古希腊语ψυχη(psykhē)被用来称呼人死后的鬼魂。从品达开始,古希腊语ψυχη(psykhē)被用来指称人类之中不朽的部分。

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灵魂是单纯不能加以分解的,有生命和自发性,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纯粹的,因他有追求世界的欲望,而堕落到地上,被圈入于肉体中,注定要经过一个净化的阶段,灵魂是会轮回转世。其后的新柏拉图主义都有对灵魂作出描述。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曾将灵魂与心理学一同讨论。亚里士多德将《论灵魂》(或译作《灵魂论》)列为“第二哲学”的范畴。对灵魂的定义,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形式,肉体只是质料,灵魂才是实体。灵魂分为三个部分,有营养感觉理性的机能。此三魂分别是生魂(vegetative/nutritive soul)觉魂(senetive soul)灵魂(rational soul)[12]

及后来诺斯替主义的灵魂观念,完成了日后西方民间信仰中灵魂的基本概念。

天主教神父利玛窦《天主实义》中所叙述的三魂观即源自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西士曰:人有魂、魄,两者全而生焉;死则其魄化散归土,而魂常在不灭。吾入中国尝闻有以魂为可灭,而等之禽兽者;其余天下名教名邦,皆省人魂不灭,而大殊于禽兽者也。吾言此理,子试虚心听之。世有生、觉灵三魂彼世界之魂有三品:⑴草木之生魂下品名曰生魂,即草木之魂是也。此魂扶草木以生长,草木枯萎,魂亦消灭。⑵禽兽之觉魂中品名曰觉魂,则禽兽之魂也,此能附禽兽长育,而又使之以耳目视听,以口鼻啖嗅,以肢体觉物情,但不能推论道理,至死而魂亦灭焉。⑶人类之灵魂上品名曰灵魂,即人魂也。此兼生魂,觉魂,能扶人长养及使人知觉物情,而又使之能推论事物,明辨理义。人身虽死,而魂非死,盖永存不灭者焉。”

明朝传教士利玛窦的论述:

  • 草木仅有生魂。
草木依类而生,依期而长,但因为没有觉魂而不能趋避。
  • 禽兽有觉魂、生魂。
不具灵魂而不能推论义理,应供口腹,致人恣杀,全无不忍之德。
  • 人兼有三魂:灵魂、觉魂、生魂。
生魂与觉魂,百年都灭,唯灵魂百年不灭,五常百行,皆从此出。惟人可以知古今,察天地,穷事物。[13][14]

主张阐发“五教”(儒、道、佛、基、回)圣人之奥旨的“儒宗神教”的鸾书文献,其三魂之说或源自《天主实义》的三魂之说。“儒宗神教”的鬼神观里,人是万物之长,因此认为草木仅一魂,曰生魂,禽兽有二魂,一曰“生魂”能知生长走动,二曰“觉魂”能知痛苦与喜乐哀鸣之情。人则有三魂,生魂、觉魂、灵魂。人死之后,如系在世作恶多端之人,乃下地狱,按其罪过受种种磨炼[15]

基督宗教的灵魂说

基督宗教认为灵魂和身体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但又和身体有密切的关系,灵魂的特点在其道德,灵性和哲学的层面。根据基督宗教共同的末世论,人们死后,灵魂会被上帝审判,最后会永远在天堂(永生)或是地狱(永刑)。天主教认为信徒死后灵魂会暂时在炼狱受罚,直到罪过消除才能上天堂,但其他基督宗教教派无此说法。

虽然所有的基督宗教教派(包括天主教正教会东方正统教会福音派基督教新教)都认为耶稣基督在基督宗教的救赎论中,是决定性的角色。但各教派对于耶稣在其中的角色,个人和宗教仪式作用的见解有很大的不同,大部分基督徒认为若人没有为自己的罪悔改并相信“基督是主”,死后就会在地狱接受永刑。也有些观点认为不义的灵魂会被毁灭而不是永远的受苦(灵魂毁灭说)。而某些天选之人将会得到永生,并与上帝有永恒的关系。

早期基督教将灵魂分作“”(希腊文pneuma)和“”(希腊文psyche)两部分:“魂”(即生命力)是血肉的,所有生物都有的;“灵”(智慧或理性等人类的独特表现)则是来自上天的,只有人类才拥有。因此,基督宗教地区会有“人类是万物之灵”之说。《圣经》的原文用词“魂”(即希伯来文nephesh和希腊文psyche)显示,并未将身体和“魂”加以划分,而且描述“魂”是会死亡的。

根据《圣经》的描述,已死信徒的身体可能会改变,与得荣耀的耶稣的身体相似,所以灵魂即使会死也不重要。因受古希腊哲学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影响,中世纪的基督教信仰中,将划分为两部分——灵魂与身体,在生之时是不分离的。

中世纪最广泛的观点认为灵魂是上帝所创造的,上帝为每一个新身体创造一个灵魂。这想法受到归正宗克尔文派信徒支持[16],也为天主教所接受[17]。另一个观点则认为个人的灵魂承自父母[16]

在《新约圣经》中,在基督徒复活之前,在最后审判来临前,死人灵魂暂时栖息的地方有两类:(1)指乐园。乐园是义人死后灵魂暂时栖息的地方,是享福的地方,是奖赏义人的地方。耶稣被钉在十字架的时候,有两个犯人和耶稣一同被钉在十字架上: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有一个犯人讥笑耶稣,说:“你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神吗?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做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做过一件不好的事。”就说:“耶稣啊,祢得国降临的时候,求祢记念我!”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二三32-43)。(2)阴间。阴间希腊文的意思是指死人灵魂所在的地方。阴间是恶人死后灵魂暂时栖息的地方,是受苦的地方,是惩罚恶人的地方。。只有作恶之人要遭受报应,死后灵魂下到阴间受苦(太十一23;路十六23),等待最后审判的来临。在最后审判时,死亡和阴间要交出其中的死人;他们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审判,结果是被扔在火湖里,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启二十13-14)。

日本神道教的灵魂理论

一灵四魂,一个灵是由四个魂-四魂组成的理论。

道教的元神说

除了魂魄说以外,中国的道教的许多派别都认为,人的灵魂是一种拥有的特殊物质,并称之为“元神”。这种元神有阴阳之分,而经过修炼,使人变为纯阳,就可以控制灵魂进出肉体,他们称之为“元神出窍”,道行高的修行者,可以把灵魂输入别人的身躯,称为“夺舍”。如果输入的身躯是一具死尸的话,称为“借尸还魂”。

佛教的灵魂观

印度佛教的灵魂观

徐文明认为,印度佛教坚持人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由此产生意识,人死之后四大分离,意识也不复存在,根本没有一个可以与身体分离、离开身体独立存在的灵魂。[18]

中国佛教的灵魂观

佛教本不说灵、肉二元观、灵魂不灭论等。因为佛教的证悟者释迦牟尼对于灵魂与肉体之同异,不予以作答(即无记),亦即否定灵魂与肉体可截然划分为二之想法。而因果报应和轮回关系所联系的是业力。《大庄严论》:“诸婆罗门复作是言:‘若无我者,谁至后世?’时㤭尸迦语诸人言:‘汝等善听。从于过去烦恼诸业,得现在身,及以诸根;从今现在复造诸业,以是因缘,得未来身及以诸根。我于今者,乐说譬喻以明斯义,譬如谷子,众缘和合,故得生芽,然此种子,实不生芽,种子灭故,芽便增长。子灭故不常,芽生故不断。佛说受身亦复如是。虽复无我,业报不失。’”

南传佛教(上座部)不承认有独一的个体或灵魂存在,不过鬼是确实存在的。要区别的是:鬼并不是灵魂,在南传佛教教义中,鬼是六道之一的鬼道,与灵魂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南传佛教不承认灵魂也不否定灵魂,而是另一种观点。认为某甲死亡后,会因为业力轮回产生另一个新的某乙,也就是生灭连续。在此议题下显然并非一般无灵魂论者所说的某甲死亡后就消灭,也并非一般有灵魂者所认为的,人为一个独立的永恒个体(灵魂)。

佛教传入中国时,由于中国人重视祖先,因而使汉传佛教慢慢变质而发展灵魂观念。由于净土宗佛力救渡信仰的盛行,汉传佛教的丧礼中,一般会诵经超度以引导亡灵早登西方净土,这只是(民间信仰化的)汉传佛教的做法。

许多佛教大德,根据佛教的经论义理及事证,主张一般人所谓的人死后出现的灵魂,所指的是中阴身,这是不同于,因为都是佛教六道众生之一,灵魂不归属因业报而已趋向轮回的任何一道。如李炳南居士在佛学概要十四讲表所说。[19]

伊斯兰教的灵魂观

伊斯兰教灵魂观所根据的是《古兰经》。其观点认为灵魂是真主(阿拉)所创造的,真主为每一个新身体创造一个灵魂,灵魂是不朽且永恒的,会依是否通过真主的考验,最终会到天堂或地狱,在复活之时,灵魂和身体将会重新复合。 睿智的加百列,如风的训影,思考潦草的 古兰经对于灵魂的描述如下:

他们问你精神是什么?你说:“精神是我的主的机密。”你们只获得很少的知识。-古兰经17:85
人们到了死亡的时候,真主将他们的灵魂取去;尚未到死期的人们,当他们睡眠的时候,真主也将他们的灵魂取去。他已判决其死亡者,他扣留他们的灵魂;他未判决其死亡者,便将他们的灵魂放回,至一定期。对于能思维的民众,此中确有许多迹象。-古兰经39:42

艺术和社会伦理方面的说法

灵魂是指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有时候也指人的道德品质。

科学对灵魂的解释

一个人对灵魂的了解和其认定灵魂和心灵之间的关系而定。科学上若要确定灵魂是否存在,第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对灵魂给予唯一且清楚的定义。

主流解释

现在科学界一般认为,意识是大脑运作的结果,人死后意识便会在短时间内跟着消失[来源请求]

试图证明灵魂的实验

一种广泛流传的都市传奇是二十世纪初的Duncan MacDougall医生让濒死的人躺在一个上,然后量度他们死后体重的变化,他总计做了六次观察,两次失败被剔除,一次在断气瞬间减少3/4 ounce,两次重量渐次流失,一次则得到相反的结果(第五次实验,断气瞬间减轻3/8 ounce,之后重量又突然增加)。他又用15只狗进行相同的实验,并未观察到减轻的现像。面对质疑,Duncan MacDougall辩解,灵魂会在断气后停留几分钟才离开,但仍无法说明第五个例子。再者,就算测得重量减轻,也无法证明那就是灵魂。犬只实验也相抵触,Duncan MacDougall自己也坦承,实验过少,不具代表性,无法证明什么,但对外却宣称测得灵魂的重量是21.3公克。之后,Duncan MacDougall并未考虑如何改进其实验,转而企图利用X光在临终病人身上拍摄灵魂的照片。在丹‧布朗的小说失落的符号(英语:The Lost Symbol)中,提及类似的实验。

2001年Lewis E.Hollander曾测试八只濒死绵羊的重量,却发现有短暂增加的情形[20]。而Duncan MacDougall的实验有瑕疵且结果无法被重复,故视为伪科学[21]

量子意识假说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麻醉学系心理学系教授及意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史都华·哈默洛夫(Stuart Hameroff)认为,意识是脑中一个量子电脑的程式,能在人死后依旧存在宇宙里。而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同样根据量子理论提出相同新的解释,他们同认为,灵魂的本质是被包容在脑细胞的“微管”(microtubules)结构内,而意识经验正是一种“量子引力效应”(quantum gravity effects)。但此观点尚无确切证据支持,仅是假说。[22]

社会学心理学模因

无神论科学家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创造模因一词。类比生物学基因模因文化的基因。

参见

参考

  1. 1.0 1.1 世界诸宗教的灵魂观以及对死亡问题之探讨. cclw.net. [2017-07-15]. 
  2. 古代宗教文化与神话. www.hxlsw.com. [2017-07-15]. 
  3. 十九、神話與哲學. www.max-liu.org. [2017-07-15] (英语). 
  4. Blame it on the memes. New Scientist. [2017-07-11] (美国英语). 
  5. 人的灵魂存在被证实了?美科学家告诉你灵魂的秘密 - 未解之谜 -. www.kejixun.com. [2017-07-11] (英语). 
  6. 科学家用量子力学解释灵魂的存在_科技_腾讯网. tech.qq.com. [2017-07-11]. 
  7. 你相信灵魂吗?
  8. lear. 词语“灵魂”的解释 汉典 zdic.net. www.zdic.net. [2017-07-12]. 
  9. 灵魂不死:读《山海经》神话. [2017年7月14日]. 
  10.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www.daodejing.org. [2017-07-1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1. 张海英. 第三章. 先秦道家天命鬼神思想研究. 湖南大学出版社; Esphere Media(美国艾思传媒). 2014-04-01. ISBN 9787566706225 (中文). 
  12. 《宋元学案》卷四十八 晦翁学案(上) 泰西人分人物三等:人为万物之首,有灵魂;动物能食色,有觉魂;草木无知,有生魂。
  13. 《耶稣会文献汇编》
  14. 《明末清初耶稣会文献》
  15. 台灣民間信仰的鬼神觀— 以聖賢堂系列鸞書為中心的探討 (PDF). 逢甲人文社会学报. 2003, 7. 
  16. 16.0 16.1 [1]
  17. 第二章基督教的人类学——有关人的启示信理. Chinacath.org. [2013-11-25]. [永久失效链接]
  18. 徐文明:简论佛教的灵魂观. fo.ifeng.com. [2017-07-15]. 
  19. 李炳南《佛学概要十四讲表》第五讲表人生三际之抉秘十二因缘
  20. Unexplained Weight Gain Transients at the Moment of Death
  21. Mikkelson, Barbara; Mikkelson, David P. Soul Man. Snopes. 2003-10-27 [2007-02-17]. MacDougall's ... methodology ... was suspect, [his] sample size far too small, and [his] ability to measure changes in weight imprecise. For this reason, credence should not be given to the idea his experiments proved something, let alone that they measured the weight of the soul ... His postulations on this topic are a curiosity, but nothing more. 
  22. 科学家用量子力学解释灵魂的存在,腾讯科技

参考书目

  1. 苏颖智,(1995年),《异端辨惑》pp.181,恩福制作中心,香港。
  2. 灵魂总说明 (基督教)
  3. 天主教百科全书
  4. 钱穆《灵魂与心》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