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省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中書省
繁體字 中书省
簡化字 中书省
字面意思內央(或直屬)的秘書部門
元朝中央地區直轄中書省。

中書省,是中國從隋朝唐朝開始正式設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令。唐高宗時曾一度改稱西台武則天時稱鳳閣唐玄宗時一度稱紫微省,民間稱之中堂

簡介

中書省是中央政權體系中的三省之一,主要負責與皇帝討論法案的起草,草擬皇帝詔令,叫做熟擬,亦稱熟狀擬定,有詳擬定稿之意[1]:66。中書熟擬送呈皇帝,皇帝只親覽批閱,御印可其奏,稱印畫[1]:66。經此手續後,便可降出奉行[1]:66。即是說,皇帝在政府所下一切最高命令有其同意權,宰相出旨,只求皇帝表示同意[1]:66。除中書省以外,還有負責審查詔令內容的門下省,以及負責執行國家的重要政令的尚書省。其中,中書省和門下省為決策機構,尚書省則為執行機構。

中書省長官在隋朝稱為內史令唐朝稱為中書令,副職稱中書侍郎。中書省內設中書舍人若干,掌草擬詔命。不過,唐朝三省制在建立不久就開始向二省、一省轉變。這種變化的動因在於皇權對於相權的控制、以及提高行政效率。三省職能逐漸趨向混同合一。

元朝政府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由於尚書省時置時廢,門下省不復置,故中書省地位較前代尤為重要。中書令通常由皇太子擔任。中書省除為決策機構外,還負責直接管轄首都大都附近的腹裏地區。在腹里地區以外,在全國各地設置有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初為中書省派出機構,掌管所轄地區內的軍政事務,「行中書省」概念其後發展成為地方政府

明朝初年,沿襲元制,由中書省統六部。但是,1380年胡惟庸案後,罷中書省,分權歸於六部。自此,六部制取代三省六部制。

參考文獻

引用

  1. 1.0 1.1 1.2 1.3 錢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香港: 人生出版社. 1952. 

來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