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待春留言 | 貢獻於2023年9月2日 (六) 17:26所做的修訂 →‎中国:​ 拆分至经济特区(中国)

經濟特區(英語:Special Economic Zone,簡稱SEZ),是指一種地理學概念,主要由國家政府為了吸引外資或國際跨國企業入駐而設立法律比本國更為寬鬆或具有優惠條件經濟發展的區域,除有省級經濟決策權外,還可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採取更為開放的政策。特區之「特」,主要是指它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如減免關稅等經濟上的優惠待遇,提供理想的投資環境和組織完善的領導管理體制,以及增加外資投入和外匯收益,藉此促進該國家的經濟發展。經濟特區的概念本身涵蓋範圍較為廣泛,更細微具體的區分為出口加工區Export Processing Zones)、自由區域(Free Zones)、自由港Free Ports)、自由貿易園區Free Trade Zones)、都會企業區和工業區(Industrial Estates)等等。

概述

設立經濟特區最主要目的,大多是為了使該國能夠適應全球化,並從中獲益進而改善本地經濟生活水準和保護本土文化產業以至於不受全球化影響而加速流失破壞的緩急措施。在冷戰時代,亞洲的台灣香港南韓新加坡充分運用這方面的經濟策略,成就了亞洲四小龍奇蹟。蘇聯解體之後,許多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不是跟著崩潰,就是開始採行類似經濟特區的政策,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改革開放,一方面希望能夠保有社會主義式的政治和傳統文化,一方面又希望經濟水平能達到已開發國家水準,尤其在傳統限制比較多和未開發的國家,經濟特區更是時常成為振興經濟卻又不至於太過破壞本地文化和遏止本土產業的政策之一。

經濟特區建立最為著名成功的例子是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她從一個邊陲小鎮經歷20年發展後搖身一變成為超過一千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隨著及亞洲四小龍在經濟特區政策下的成功,許多國家如越南巴西印度伊朗約旦巴基斯坦菲律賓波蘭朝鮮俄羅斯烏克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哥倫比亞南韓秘魯哈薩克紛紛開始效仿進而成立經濟特區。

2007年根據世界銀行統計,預估將成立或已經成立經濟特區的數量統計,在全世界有將近127個國家估計3000多個關於經濟特區的項目發展出來。

 中國

 印度

入夜的孟買海濱大道
搭載龐大吞吐量的尼赫魯港

1990年後,印度也開始緊隨中國進而規劃經濟特區。2005年,根據印度官方統計,已經有將近五百個計劃待審核,兩百個已經開始規劃實施,一個不小於中國規模的經濟特區正逐步發展起來並且引起國外和世界銀行的關注,世銀認為光是維持這麼大規模的特區是非常困難不穩定的,不過印度政府把經濟特區視為外國領土並且提供給外資更加寬鬆的政策及平等的投資環境來吸引那些外國企業入駐,希望可以提升該國的成長率及彌補早期過於嚴格的政策導致外資退縮。隨著經濟特區的成立,印度的經濟開始呈現飛躍性的成長,僅次中國,成為世界第二高經濟成長率經濟體,更被高盛列為金磚四國一員。

印度經濟特區列表

目前印度有超過1022個業務單位遍及9個有效的經濟特區,每年平均約200畝被興建起來並被轉換成經濟特區,這些經濟特區透過公家,私營或國家政府而被建立起來,但是這些規劃不少卻普遍引發印度民間批評、質疑和爭議,尤其來自農業界,她們組織許多次抗議的遊行集會來指責政府用低價徵收或強奪許多肥沃有價值的土地,而之後又以非常低廉的價格當作商業或工業地段賣給企業界,不少印度知名人士如巴賈(Bajaj)和有些著名公司也都曾公開反對這些政策,說可以用荒地或是荒山來進行開發工業地段,而非要用到可以進行農業工作肥沃的土地,有些較落後地方甚至因為出現不法的徵收手段,導致失去土地的民被分離主義(如納薩爾派)和恐怖分子收編,進而危害當地治安和成為經濟增長的隱憂之一。

 大韓民國

韓國在東南地方成立大邱慶北自由經濟特區,坐落在大邱都會地帶和慶尚道北部省份,總共11個部分並且共計占地39.54公里,大邱慶尚道自由經濟特區是由七個創新的地區和許多高科技研發工業及4個製造業地區所組成。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開城工業地區

1994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了解決國內經濟失調和人民生活貧窮的問題,朝鮮在聯合國計畫發展下,在鴨綠江沿岸的中國延邊州俄羅斯邊界附近成立一個由羅津市和先鋒郡組成的特區(法定全名羅津先鋒特別市,簡稱羅先特別市),期望吸引中國和俄羅斯的外資入駐,後來更讓羅津從咸鏡北道獨立出來自立成一個區域,2000年8月,朝鮮也在朝韓非軍事區接壤邊界成立開城工業地區,希望可以獲得韓國和其他全球各地企業資金和技術的幫助。同時朝鮮方面提供土地和勞動力,南韓方面提供資本,技術和電力。2002年11月、朝鮮制定開城工業地區法。2003年6月、開始建設第1期區劃,2005年已經出產一些產品。韓國人員允許穿越三八度停戰線來往開城。

 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的經濟特區由政府資助,創建並擁有,並且2005年7月22日由俄羅斯聯邦制定聯邦法律第116條所規範。目前俄羅斯的經濟特區分成四大類,共計27個特區:

一、工業生產型經濟特區(6):

分別位於利佩茨克州(利佩次克特區)、韃靼斯坦共和國(阿拉布加特區)、薩馬拉州(陶里亞蒂特區)、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鈦谷特區)、普斯科夫州(莫格利諾特區)和卡盧加州(柳季諾沃特區)。工業生產型經濟特區發展領域包括化工及石化工業、機械製造(包括電力和能源機械)、航空和航太工業以及汽車製造業。目前這些經濟特區內的工程、交通和能源等基礎設施已建立。

二、科技研髮型經濟特區(5):

特區位於莫斯科市(綠城特區)、聖彼得堡市(聖彼得堡特區)、托木斯克州(托木斯克特區)、莫斯科州(杜布納特區)和韃靼斯坦共和國(創新城特區)。優先發展行業包括奈米技術、微電子與光電子、生物工程與生物傳感器技術、資訊與通訊技術、儀表製造、制藥與醫療技術、複合工程系統、節能技術和核技術。這些經濟特區內進行科技研究和生產所需的基礎設施都已經建立。

三、旅遊休閒型經濟特區(13):

位於阿爾泰共和國(阿爾泰谷特區)、布里亞特共和國(貝加爾港灣特區)、阿爾泰邊疆區(蔚藍卡通河特區)、伊爾庫茨克州(貝加爾大門特區)、濱海邊疆區(俄羅斯島特區)與北高加索的旅遊休閒集群(北高加索休養地),包含8個經濟特區(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阿迪格共和國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印古什共和國達吉斯坦共和國北奧塞提亞-阿蘭共和國)。外國公司可根據旅遊休閒型經濟特區潛在的旅遊項目,參與投資建設渡假村、運動休閒娛樂、療養設施及旅遊業服務設施等。

四、港口型經濟特區(3):

位於烏里揚諾夫斯克州(烏里揚諾夫斯克-東方特區,機場為經濟特區中心)、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蘇維埃港特區,海港)和莫曼斯克州(摩曼斯克特區,海港)。發展領域以飛機技術服務和修理,提供各類飛機航線及標準技術服務、出口用飛機簡單組裝生產和現代化生產及改裝、船舶維修和建設、商品售前業務及運輸、水生物資源加工、船舶用品和裝備、保障港口型經濟特區的基礎設施營運。

各類型經濟特區內共有340家投資廠商註冊,來自21國57家外資,包含日本橫濱橡膠、比利時貝爾卡特集團、法國聖戈班、日本五十鈴汽車、瑞士諾華公司、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諾基亞西門子通信等大型跨國集團。

 越南

參見:革新開放

越南效仿了中國的改革開放案例,並決定採取比中國更為開放的政策,在之前越南是採取規劃經濟和共產體制的國家之一,但因蘇聯解體轉而導入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政策,改變了越南長期以來對外封閉的情況,令越南向世界開放,同時大幅度提高了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國際上的形象,使越南進入了經濟高速發展時期。

 柬埔寨

柬埔寨自1993年恢復和平後,以柬埔寨人民黨為首的洪森政府,參照各國的經濟特區法制,成立柬埔寨經濟特區的建立與管理法令[2],意在改善了國際上的形象,使柬埔寨進入了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吸引外資,改善柬埔寨人民的生活,同時增加柬埔寨政府的收入。

柬埔寨經濟特區委員會(Cambodia Special Economic Zone Board)隸屬於柬埔寨發展局(Counci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mbodia),至今已批准設立約30個經濟特區。至2016年,全國共有11個經濟特區已投入運作。

柬埔寨的經濟特區在基礎設施質量及管理服務標準方面各有不同,因此難以比較。在現已運作的經濟特區中,金邊經濟特區(Phnom Penh SEZ)和西哈努克經濟特區(Sihanoukville SEZ)入駐廠商數最多,分別有超過80家和100家租戶,但以較小規模的廠商為主。位於柬埔寨邊境的經濟特區,如柴楨省的曼哈頓經濟特區雖然規模較小,但對有意利用鄰國基礎設施和運輸支援的製造商來說,是更合適的選擇。

柬埔寨主要的經濟特區如下:

 巴基斯坦

瓜達爾港

巴基斯坦一直為中國大陸關係密切的盟友之一,中國大陸經濟特區的大獲成功之後,也開始幫助巴基斯坦發展在拉合爾郊外的哈爾魯巴經濟特區,其他經濟特區也包括中國大陸和巴基斯坦互利共商的經濟特區,譬如僅開放給中國大陸投資客引入中資的未來明珠-具有潛力欣欣向榮的瓜達爾港,除了跟中國大陸密切的合作以外,巴基斯坦也與日本協定許多僅限日本人可以投資的地方特區和城市,另外借重於回教國家的關係,巴基斯坦也試圖吸引西亞一些富裕的國家前來投資,一條拉合爾錫亞爾科特的高速公路就由西亞海灣的卡達出資投資興建共計耗費10億美元,除了上述的經濟特區外,還有一個叫菲爾斯蘭巴德的新區域正在建設,建成後將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工業區,並且吸引世界各國的企業前來投資,目前已經最先建成一個只供中國大陸企業投資的特區。

 伊朗

伊朗的經濟特區:

  • Arg-e-Jadid經濟特區:汽車製造中心。
  • PetZone:石化特別經濟區,馬赫沙爾港
  • 基什島:基什島經濟特區。
  • 薩拉赫斯。
  • 色佔。
  • 沙希德港[1]
  • 愛慕蘭巴德經濟特區[2]
  • 布希爾港。

 波蘭

總計14個經濟特區在波蘭[3]

波蘭經濟特區列表

  • Kamiennogórska SSE
  • Katowice Special Economic Zone
  • Kostrzyńsko-Słubicka SSE
  • Krakowski Park Technologiczny
  • Legnicka SSE
  • Łódzka SSE
  • SSE EURO-PARK MIELEC
  • Słupska SSE
  • SSE Starachowice
  • Suwalska SSE
  • Pomorska SSE (Pomeranian Special Economic Zone)
  • Tarnobrzeska SSE
  • Wałbrzych Special Economic Zone "INVEST-PARK"
  • Warmińsko-Mazurska SSE

參考文獻

  1. QuEST Group. [2010-07-01]. 
  2. http://worldhse-kh.com/index.php/2015/10/01/2983/关于柬埔寨经济特区的建立与管理法令[永久失效連結]
  3. 存档副本. [2010-07-05].  SEZ in Poland-Source-Govt of Poland

外部連結

注釋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