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烏克蘭
Украïна烏克蘭語
烏克蘭國徽
國徽
格言:Воля, злагода, добро烏克蘭文
「自由、和諧、美好」
國歌:Ще не вмерла України
(《烏克蘭仍在人間》)
首都
及最大城市
基輔
官方語言烏克蘭語
官方文字烏克蘭語字母
族群(2001[1]
  • 77.8% 烏克蘭人
  • 17.3% 俄羅斯人
  • 4.9% 其他民族及未確定
宗教東正教東儀天主教
政府單一制
半總統制
代議制共和國
• 總統
佛拉迪彌爾·澤倫斯基
• 總理
傑尼斯·什米加爾
立法機構烏克蘭最高拉達
建立
• 基輔羅斯興起
882年
• 哥薩克俄國結盟
1653年1月18日
• 宣布自蘇聯獨立
1991年8月24日
• 公投正式獨立
1991年12月1日
面積
• 總計
603,700平方公里(第44名
• 水域率
7%
人口
• 2019年估計
42,200,000[2]第35名
• 密度
76/平方公里(第131名
GDPPPP2020年估計
• 總計
4,299.47億美元[3]第48名
• 人均
10,310美元[3]第108名
GDP(國際匯率)2020年估計
• 總計
1,618.72億美元[3]第56名
• 人均
3,881美元[3]第119名
吉尼係數0.275[4]
人類發展指數 0.779[5](2019年)
 · 第74名
貨幣格里夫納UAH
時區UTC+2
UTC+3
行駛方位
電話區號+380
ISO 3166碼UKR
網際網路頂級域.ua
.укр

烏克蘭烏克蘭語Україна羅馬化:Ukrayina烏克蘭語音標:[ukrɑˈjinɑ])是位於東歐共和國,南接黑海、東連俄羅斯、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摩爾多瓦諸國相連。烏克蘭是歐洲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俄羅斯[6],2015年人口4220萬人(不包括被併入俄羅斯克里米亞半島[7])。地理位置上位於歐洲聯盟獨立國協的交界處,為西方世界與俄羅斯地緣政治的交會點,亦是天主教文明和東正教文明的交匯處。 在9世紀時,以烏克蘭首都基輔為中心,古代東斯拉夫人建立了第一個民族國家基輔羅斯,曾一度十分強盛,直至12世紀分裂。自14世紀中葉起,烏克蘭被金帳汗國波蘭王國立陶宛大公國先後統治[8]。在大北方戰爭(1700-1721年)後,烏克蘭被其他勢力瓜分。19世紀時,烏克蘭大部歸屬於俄羅斯帝國,其餘部分為奧匈帝國領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革命的混亂時期,烏克蘭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暫獨立。在烏克蘭內戰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在1922年成為了蘇聯創始加盟共和國之一。隨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蘇維埃烏克蘭。在1945年,烏克蘭成為聯合國創始國之一[9]

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重新獨立,作為獨立國協發起與創始國之一。2014年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後,烏克蘭隨即退出獨立國協。烏克蘭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場經濟方向改革,使得國家進入八年的經濟衰退時期[10],不過期間也出現過高增長。烏克蘭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場之一,在世界上曾是第三大糧食出口國[11]。烏克蘭繼承了蘇聯的軍事基礎,並維持著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第二大軍事力量。

根據烏克蘭的行政區劃,烏克蘭有24個州、一個自治共和國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實質已由俄羅斯管治),和兩個直轄市(首都基輔塞凡堡,後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構成上78%為烏克蘭人,其餘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烏克蘭官方語言為烏克蘭語,主要宗教為東正教

國名來源

東歐地圖 (1690年).「VKRAINE ou PAYS DES COSAQUES」(烏克蘭或哥薩克國). Okraina - 基輔羅斯分地區, Ukraina - 國.

13世紀,蒙古人佔領烏克蘭的大部分地區,但蓋瑞西亞沃倫公國卻沒有被蒙古人統治,這兩個公國位於古羅斯的西南邊境地區,「烏克蘭」一詞的起源並不清楚,當它開始使用時人們認為「Україна」(烏克蘭)是烏克蘭語中兩個單詞的組合:「У:我們或在本地」和「Kраїна:國家/邊界區」 ,可以解釋為「我們的國家或祖國」。該地方的羅斯人就被稱為「烏克蘭人」、「烏克拉伊娜」,即「邊界上的人」[12],國名是以民族名稱命名。這就是烏克蘭民族和國家名稱的起源。

歷史

根據考古資料,烏克蘭存有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烏克蘭境內較為重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有距離今二萬多年前至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晚期巖畫。

烏克蘭歷史上是維京人在公元九世紀建立的基輔羅斯的核心地域,也是近代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10世紀前後,東斯拉夫人各部落在今烏克蘭地區結合形成古羅斯部族,並建立了基輔羅斯國家。根據史學史的觀點,基輔羅斯被認為是3個現代東斯拉夫人國家(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前身。弗拉迪米爾一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和他的兒子智者雅羅斯拉夫統治的時期,被認為是基輔的黃金時期。當時他們接納了東正教,也創立了羅斯法典。12至14世紀,古羅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基輔向東北部的弗拉迪米爾轉移,進入羅斯歷史上的諸公割據時代,古羅斯部族逐漸分裂成俄羅斯人(大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小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3個支系。基輔羅斯在13世紀被蒙古帝國佔領。

隨著1187年基輔南部面對原野地帶的屏障佩列亞斯拉夫公國的統治者弗拉迪米爾·格列波維奇的逝世,伊帕捷耶夫編年史寫到「烏克拉伊娜為他而吟唱」(ѡ нем же оукраина много постонаo nem že ukraina mnogo postona)。[13]隨後的幾十年和世紀裡這個術語被用來指定除蓋瑞西亞-沃里尼亞普斯科夫梁贊等之外的羅斯不同公國的邊境地區。[14]:183[15][16]由此烏克蘭之名開始出現。

近現代

約從14世紀起,烏克蘭人開始脫離古基輔羅斯地區而形成為具有獨特語言、文化和生活習俗的單一民族。基輔羅斯地區被蒙古人擊潰後,聶伯河左岸烏克蘭逐步演變為無人地帶,15世紀俄羅斯統一後,不堪忍受壓迫的俄羅斯農民逃往這一地帶,形成烏克蘭哥薩克。烏克蘭是一個地理名稱正式被提出是在1569年羅斯西南的波多里亞札波羅結一帶併入波蘭王國以後。13至15世紀,烏克蘭地區的人曾先後抗擊蒙古人日耳曼人土耳其人的入侵。14世紀中葉波洛茨克公國(該國系諸公割據時期的古基輔羅斯一部分)被立陶宛大公國吞併,白俄羅斯被併入立陶宛,此後立陶宛繼續南侵蒙古金帳汗國控制的地區,占領了第伯聶右岸烏克蘭,並對第伯聶左岸形成了名義上的統治。1569年7月1日,盧布林聯合波蘭王國立陶宛大公國合併為聯邦,即波蘭立陶宛聯邦。在此後的幾百年裡,東北羅斯走上了獨自統一的道路,由莫斯科大公國統一該地,形成俄羅斯沙皇國;西南羅斯則在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統治下形成了現代白俄羅斯和現代烏克蘭。具體地說,現代烏克蘭民族形成於17至19世紀,在聶伯河中游一帶,以基輔、波塔瓦和車尼哥夫為中心。

油畫札波羅結哥薩克致土耳其蘇丹的回信描繪了當時烏克蘭哥薩克的形象

17世紀,烏克蘭人在東正教共同信仰的聯合下反對波蘭的天主教化運動,進而發動起義。1654年,烏克蘭哥薩克領袖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俄羅斯沙皇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和約》,商請沙皇來統治,自此東烏克蘭(聶伯河左岸)與俄羅斯帝國正式合併,開始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結盟史。

18世紀初年大北方戰爭時期,東烏克蘭人一度出現與俄羅斯關係鬆動的現象,但是在彼得大帝打敗入侵的瑞典帝國軍之後,東烏克蘭對俄羅斯帝國的向心力大為增強,越來越多人認同自己是俄羅斯人。18世紀末葉,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奧地利帝國普魯士王國三次瓜分波蘭,使古羅斯舊地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全部併入俄羅斯帝國版圖;她同時在1783年打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吞併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附庸克里米亞汗國,大量的俄國人開始移民克里米亞半島。到1795年,除蓋瑞西亞(1772-1918年屬於奧地利帝國和之後的奧匈帝國)以外,烏克蘭其餘地區均在沙皇俄國統治之下。但是,西烏克蘭的中小貴族大多是東儀天主教徒(雖然大多數農民是東正教徒),以致於西烏克蘭人(還有有不少信仰天主教波蘭人)對正統東正教與俄羅斯的認同薄弱,促成21世紀的東西拉鋸與認同問題。

為了因應18世紀後期出現的東儀天主教徒與東正教徒的衝突與鬥爭(以西烏克蘭地區為中心),1795年後沙皇開始在烏克蘭全境推行俄羅斯化政策,竭力推廣俄語的使用,並壓制出版界與公眾活動的烏克蘭語。反而促成19世紀上半浪漫主義在烏克蘭語族群中的蓬勃發展,農奴出身的民族詩人塔拉斯·舍甫琴科是其中的佼佼者,有效地推展了烏克蘭的民族主義運動。這些新興的烏克蘭知識分子,同時致力於民族復興與社會正義的實現。

蘇聯時期

烏克蘭人民軍的士兵在聽卡巴扎演奏班杜拉琴

一戰時期,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俄羅斯帝國被推翻,在德意志帝國的攻勢扶持下,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獨立。1918年蘇俄和同盟國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隨即佔領了烏克蘭,解散了烏克蘭人民共和國並成立了親德的烏克蘭國,有德國軍隊駐守。德國投降後,因為沒了德國的保護,蘇俄收復烏克蘭,東烏克蘭地區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18年至1920年紅白俄內戰時期,從奧匈帝國獨立的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東蓋瑞西亞和西沃倫)於1919年1月22日和烏克蘭臨時統一,但波烏戰爭後被波蘭佔領。[17]1922年蘇聯成立,東烏克蘭加入聯盟,成為蘇聯的創始國之一。根據波蘭和蘇聯簽訂的《里加條約》,西烏克蘭成為波蘭領土。

1932至33年發生了蘇聯大饑荒,烏克蘭受災最為嚴重,史稱「烏克蘭大饑荒」。

1921年後波蘭第二共和國的民族分布:綠色為波蘭人,黃色為白俄羅斯人,橙色為烏克蘭人,深藍色為德意志人,紫紅色為立陶宛人,橙色地區後來於1939年被蘇聯占領,併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全面爆發,27日,波蘭被納粹德國和蘇聯分割占領,西烏克蘭與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戰火亦燒到烏克蘭,德國南方集團軍將和羅馬尼亞王國進攻烏克蘭。蘇聯在烏克蘭地區遭受了嚴重失敗;在基輔戰役中,蘇聯大約損失了約70萬士兵,敖德薩戰役該地蘇軍被羅馬尼亞軍隊消滅,羅馬尼亞分得了摩爾多瓦和烏克蘭部份地區,而納粹德國如願占領了烏克蘭全境。

1943年8月24日-12月23日蘇聯紅軍發動下聶伯河攻勢(也稱為「下聶伯河戰役」),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場最大的軍事行動,涉及雙方幾乎4,000,000人的部隊和全長1,400公里長的戰線。在4個月的軍事行動期間,蘇聯5個方面軍從德軍手中解放聶伯河東岸,包括進行了數次渡河攻擊,在西岸建立數個橋頭堡。隨後,基輔在獨立攻勢中被解放了。

聶伯河戰役及其有關行動示意圖
蘇軍士兵正準備小木排渡過聶伯河(標語上寫道 "你將會把基輔交給我們!!")...
解放之後的基輔廢墟景觀,1943年11月

1944年11月,德軍被擊退出烏克蘭,蘇軍重返烏克蘭。整個二戰期間,烏克蘭地區成為戰爭的重災區,軍民死傷慘重,物資損失不可計數。

二戰後,烏克蘭迅速恢復了生產,建立了發達的重工業和農業,人民生活水準有較大提高。可是,蘇聯高度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具有嚴重的弱點。到了1980年代,蘇聯實行的中央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日漸失去活力,經濟失去發展勢頭,經濟水準與西方的差距日益拉大。在政治上,由於蘇聯共產黨在成立幾十年來,犯有肅反擴大化等嚴重錯誤,車諾比核電站的爆炸,民主法治建設薄弱,人民的自由受到壓制,民族矛盾隱憂嚴重。

1986年,蘇聯烏克蘭境內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嚴重的車諾比核事故,造成嚴重後果。但是當時蘇聯官方開始時向世界和本國人民隱瞞事件真相,被國外媒體和核輻射檢測部門揭露後,蘇聯的官僚主義受到廣泛批評。

1985年,戈巴契夫上台後,歷史和現實積累的各種矛盾開始表面化,民族主義和民族獨立傾向迅速抬頭,全國政局開始急劇動盪,同時,烏克蘭開始了其獨立步伐。

1989年9月,烏克蘭人民爭取改革運動(簡稱「魯赫」)成立,成員迅速擴大到百萬人。

獨立後烏克蘭

1990年7月16日,烏議會通過《烏克蘭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政府發表的國家獨立宣言,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當選為總統。正式宣布脫離蘇聯獨立,改國名為烏克蘭共和國,標誌著烏克蘭結束了337年受俄羅斯的統治歷史,成為一個獨立國家。12月8日,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總統在明斯克簽署別洛韋日協議,宣布蘇聯不再存在,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

1996年,烏克蘭通過新憲法,新憲法確定烏為主權、獨立、民主的法治國家,同時改國名為烏克蘭,實行共和制

2004年,烏克蘭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因違規而進行再次投票,反對派領袖、前總理維克托·尤申科以52%得票率贏得選舉。

2010年2月7日,前總理亞努科維奇在烏克蘭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以48.95%得票率當選為新一任烏克蘭總統[18],並於2月25日宣誓就職。

親歐盟政變改變了烏克蘭社會

2013年11月底,烏當局宣布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議,使得親歐盟示威運動及相關衝突迅速升級。翌年,亞努科維奇反對派通過「顏色革命」暴力奪權,亞努科維奇被解除總統職務並流亡海外。此後,克里米亞危機爆發,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

2014年5月29日,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新聞中心公布了烏克蘭總統選舉的最終結果,億萬富翁波羅申科以54.7%的得票率當選烏克蘭新總統,任期5年。6月7日,波羅申科在烏克蘭基輔議會會議大廳宣誓就職。

2019年5月20日,前電視演員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宣誓就任烏克蘭總統。

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宣布承認烏東部分裂主義政權「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和「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2月24日,俄宣布對烏東地區實施所謂「特別軍事行動」。

政治

政治制度

烏克蘭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原則,即為國家的立法司法和執行權力,均按憲法規定的界限各自實施其權限。憲法確定烏為主權、獨立、民主的法治國家,實行共和制。總統為代表國家的最高元首;最高拉達[19]為立法機關;內閣為行政機關,向總統負責。烏克蘭議會實行一院制議會稱為最高拉達,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最高拉達的法定人數為450名議員。最高拉達的成員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4年。

總統選舉採用無記名投票的直接的平等普選方式,任期為5年,同一人任總統職務不能超過連續兩屆(10年)。而政府總理由總統提名議會批准後方可就任。[20]

政黨

烏克蘭實行多黨制,截至2020年1月,共有349個政黨在烏克蘭司法部註冊登記。[21]
較著名的有:

2004-2005年橙色革命

自從喬治亞發生玫瑰革命後,烏克蘭也發生了橙色革命(又稱栗子花革命)。民主派、我們的烏克蘭尤申科在控訴第二輪投票選舉舞弊下,在第三輪投票勝利成功當選總統。橙色革命後,尤申科的烏克蘭政府堅持民粹主義,把財政預算的80%都分發給民眾,此舉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人民生活水準大幅下降。此外,新上任的親西方政府迅即權鬥不斷,尤申科的執政黨我們的烏克蘭和佔內閣和議會主導地位尤莉亞·提摩申科聯盟內鬥,總理提摩申科更被罷職,2006年的國會選舉中親西方政府下台,親亞努科維奇再任總理,第二度上台執政。2007年尤申科提前解散國會,新的國會選舉,親西方提摩申科聯盟和我們的烏克蘭取得過半議席,提摩申科再次出任總理。

2010年烏克蘭總統選舉,親亞努科維奇前總理在第二輪投票以48.95%取得勝利,再度上台執政。

2013年親歐盟示威運動

  • 2013年底,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政府中止和歐洲聯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欲強化和俄羅斯的關係,導致烏克蘭親歐洲派在基輔展開反政府示威[22],抗議群眾要求政府和歐盟簽署協議、亞努科維奇下台、提前舉行選舉。
  • 2014年2月22日,亞努科維奇因處理國內大規模示威失當,有多名抗議者被軍警射殺,被議會罷免其總統職務,並宣布提前於同年5月25日舉行總統大選。亞努科維奇現流亡俄國,尋求俄國政治庇護。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與親俄武裝衝突

克里米亞因俄羅斯裔人數較多,屬於親俄區域,當地議會不認同親歐盟示威者或烏克蘭臨時政府,認為議會罷免前總統亞努科維奇的決定不合法。在邁丹廣場的顏色革命狙擊手事件,與奧德薩慘案中俄羅斯人被屠殺的事件(這次事件導致工會大樓起火俄羅斯人被殺)發生之後,為避免右區和泛納粹極端組織的流血慘案蔓延至克里米亞,遂有想法徹底獨立或併入俄羅斯。儘管烏當局強烈反對,俄羅斯於3月2日以保護本國公民為由,增加在克里米亞的駐軍,引發克里米亞危機。公投加入俄羅斯後,西方與美國立場為「該公投為非法」不承認其結果,俄羅斯則是派駐大批軍隊和平進佔並受到當地人歡迎,2014年下半年成立獨立兵團,配備S-400防空飛彈和蘇愷30等先進武器。隨著克里米亞共和國議長、總理及塞凡堡市市長與普丁簽署克里米亞入俄條約,並獲得俄羅斯國家杜馬聯邦委員會通過,普丁於3月21日簽署法令批准克里米亞與塞凡堡加入俄羅斯,克里米亞與塞凡堡從此成為俄羅斯聯邦主體,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以後在烏克蘭東部引發連鎖反應。4月起卡爾可夫頓內次克敖德薩盧干斯克陸續發生親俄羅斯示威乃至武裝衝突,後來頓內次克、盧干斯克兩地均宣稱獨立,分別建立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盧干斯克人民共和國,並發起新俄羅斯聯邦,同烏克蘭政府武裝對抗。

盧干斯克機場於2014內戰中被毀

2014年9月5日,烏克蘭政府和烏東南部武裝部隊代表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市簽訂停火協議,烏克蘭政府同意給予東南部兩州的自治權,但兩州仍留在烏克蘭領土內[23]。9月16日,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法律賦予頓巴斯地區特殊自治地位[24]

2015年2月11日至12日,烏克蘭領導人與白俄羅斯、俄羅斯、德國、法國代表在明斯克舉行會議,並簽署新明斯克協議,以落實2014年《明斯克協議》,防止烏克蘭東部衝突進一步升溫。

外交

截至2019年,烏克蘭先後與187個國家建交,並與其中185個保持大使級外交關係。

軍事

行政區劃

烏克蘭地圖
烏克蘭地形圖

烏克蘭的行政區劃共分為三級,其中一級行政區包含24個行政州,一個自治共和國,兩個直轄市,共27個行政區劃。具體如下:

1個自治共和國

2個直轄市:

24個行政州:

地理

克里米亞半島海岸風光
流過首都基輔的聶伯河

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面積為60.37萬平方公里(約占原蘇聯面積的5.3%),東西長1300公里,南北長900公里。南臨亞速海黑海,陸上東北接俄羅斯,北鄰白俄羅斯,西連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南同摩爾多瓦羅馬尼亞接壤。烏克蘭大部分地區屬東歐平原,最高峰為西部喀爾巴阡山脈戈維爾拉山(海拔2061米)。氣候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克里米亞半島南岸為亞熱帶氣候[25]

烏克蘭境內有23000條河流,其中河長100千米以上的有110條。[26]主要河流包括聶伯河南布格河北頓涅茨河普魯特河聶斯特河多瑙河,其中最長的是聶伯河。所有河流均流經平原注入亞速海和黑海。烏克蘭全國水資源總量約為950億立方米(含過境河流),其中地下水資源有32億立方米。烏克蘭有超過3000個湖泊,較大的有亞爾普格湖薩賽格湖卡古爾湖阿利別依湖等。大型水庫包括克列緬丘格水庫卡霍夫卡水庫基輔水庫聶伯羅捷爾任斯克水庫等。[27]

自然資源

烏克蘭自然資源豐富。它不僅擁有大片肥沃的「黑鈣土帶」(占全世界「黑土帶」總面積的40%),而且還蘊藏著70餘種礦藏資源,如瀝青無煙煤和一定量的天然氣石油頓巴斯是烏克蘭最大的煤田。已探明儲量為420億噸。克里沃羅格的鐵礦儲量為260億噸。[28]

烏克蘭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占全國領土面積的14%,跨越三個植被帶:森林沼澤帶森林草原帶草原帶。烏克蘭有自然保護區和天然國家公園23個(面積為77.19萬公頃),其中自然保護區14個,地球生物層保護區3個,天然國家公園6個。其中喀爾巴阡國家自然公園是烏克蘭首個國家公園,也是烏克蘭最大的國家公園之一。在克里木半島南部黑海沿岸約10公里的狹長地帶,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落葉林與長綠的草地灌木叢並存。由於它優美的環境、溫和的氣候,使其成為世界著名旅遊度假聖地之一。主要樹種有:松樹、柞樹、雲杉、冷杉、椴樹、槭樹、白樺樹等。

烏克蘭約有3萬種低級和高級植物,植物資源豐富。其中,藻類植物約4000種;菌類和粘菌類植物15000種以上;苔蘚類植物1000多種,導管植物4523種。

烏克蘭的動物資源也極其豐富,包括鄰海(黑海、亞述海)領海水域在內,大約有44800種動物。根據動物分類,在烏克蘭,原生動物有1200種以上;腔腸動物有40種;櫛水母網動物1種;扁蟲類1299種;紐蟲動物門有33種;原始腔腸動物有1457種;鉤頭蟲動物有58種;環節動物門動物有400多種;節肢動物門動物有39146種;軟體動物門動物有369種;有觸手亞網動物33種;棘皮動物門動物14種;脊索動物門動物有694種。[29]

經濟

烏克蘭20格里夫納鈔票正面
ZAZ汽車公司總裝廠

烏克蘭是工農業較為發達的國家。重工業在工業中占據主要地位,其煤炭、冶金、機械製造和化學工業構成了現代化經濟的骨架。烏克蘭土壤肥沃,農產品以糧食、甜菜向日葵葡萄、長纖維亞麻為主。

烏克蘭於2008年5月16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烏克蘭經濟克服了東南部地區武裝衝突造成的嚴重危機。同時,2014—2015年烏克蘭格里夫納(國家貨幣)貶值200%使烏克蘭的商品和服務更便宜,更具競爭力。2016年,自2010年以來,經濟增長超過2%。根據世界銀行的聲明,2017年的增長預計為2%和2018年的3.5%。[30]

貨幣

烏克蘭現行流通貨幣單位為格里夫納

交通

城際鐵路

交通運輸業發達,已形成鐵路、公路、內河、海運、空運及管道運輸齊全的交通系統。首都基輔是全國航空公路鐵路運輸的樞紐,

烏克蘭鐵路總長23,350公里(1524毫米闊軌),實際運營長度為22,510.4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8,926.9公里。

公路總長273700公里。硬質路面的公路為236,400公里,非硬質路面的道路37,300公里。

內河總通航里程為1,672公里。主要通航河流包括聶伯河、聶斯特河、多瑙河、傑斯納河,主要河港12個。

烏克蘭有18個商港,主要港口有8個:敖得薩頓內次克、伊里依切夫斯克、尼古拉耶夫赫爾松費奧多西亞、列尼、依茲馬依爾和馬利烏波里。[31]

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建有全長117公里的世界最長的城際無軌電車線路。

人口與宗教

烏克蘭的人口多年來一直是負增長,2006年人口為4688.64萬。[7]而在2004年6月1日,烏克蘭人口為4746萬人,其中城市人口3210萬人,農村人口1540萬人。全國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5人。

人口最密集地區是頓內次克州,該州人口達到了470萬人,其中城市人口占絕大多數,為420萬人,農村人口只有46萬人。接下來為聶伯羅彼得羅夫州(350萬)、卡爾可夫州(286萬)、利維夫州(260萬)、盧干斯克州(245萬)。基輔市人口為260萬。敖得薩州人口為242萬,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為200萬,札波羅結州為189萬,基輔州為179萬,曼尼察州為173萬,波塔瓦州158萬。赫梅利尼茨基州和伊凡-佛蘭科夫斯克州各有140萬人左右,切爾卡瑟州有137萬人口,日托米爾州135萬人,蘇麥州和扎卡爾巴特州125萬,尼古拉耶夫州124萬,契爾尼戈夫州120萬,羅文州116萬,赫爾松州115萬,捷爾諾波爾州112萬,基洛夫格勒州110萬,沃倫州104萬。人口較為稀疏的地區是車尼夫契州-91.3萬人。賽瓦斯托波爾市居住著37.8萬人。

截至2004年6月1日為止,烏克蘭常住人口為4728萬人(城市常住人口3180萬,農村常住人口1547萬)。男人平均壽命為61.6歲,女人平均壽命為72.8歲。退休人口占總人口的28-35%。男女比例多年一直保持不變,即46%:54%。[32]

民族

烏克蘭一共有130個少數民族。按各族人口占全國的比重看,主體民族烏克蘭族占77.8%,俄羅斯族占17.3%,其他少數民族總共只占4.9%。

克里米亞韃靼人在原蘇聯時期有20多萬人,他們的故鄉是克里米亞半島,1946年6月25日,史達林指責克里米亞韃靼人在德國奸細指使下組織自願隊反對紅軍,並建立反革命活動集團反對蘇維埃政權,而且韃靼族基本居民群眾對叛國者沒予以反對,於是決定,把克里米亞韃靼人遷移到蘇聯其它加盟共和國。克里米亞韃靼族的大遷移,成為蘇聯最重要的民族問題之一。那以後,克里米亞韃靼人開展了重返故鄉運動,但迫於政治高壓,重返故鄉實際上並無可能。但是,韃靼人重返故鄉的願望並未止息。1991年烏克蘭獨立後,韃靼人返歸故里定居問題很自然提到日程。由於政治環境的變化,出於人道主義考慮,烏克蘭政府制訂了一定的政策,逐步解決韃靼人返遷克里米亞問題,現今約26萬。[33][34]

宗教

烏克蘭居民多信奉東正教天主教

語言

2001年烏克蘭語使用情況
2001年俄語使用情況

根據烏克蘭憲法的規定,國家語言文字是烏克蘭語。而在蘇聯時代,俄語是事實上的官方語言,也是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特別是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67.5%的人口宣稱烏克蘭語為自己的母語,29.6%的烏克蘭人宣稱自己的母語為俄語。大多數受訪者出生在烏克蘭,俄語作為第二語言。在不同地區的的調查結果存在顯著差異,即使是很小的一個問題,也有不同的答案。烏克蘭西部和中部主要說烏克蘭語。在烏克蘭西部,烏克蘭語是城市和農村主要語言(比如利維夫)。在中烏克蘭,城市居民烏俄語通用(比如基輔),農村地區主要使用烏克蘭語。在東部和南部烏克蘭,俄語是主要用於城市,農村地區則主要使用烏克蘭語。

蘇聯時代烏克蘭的大部分地區說烏克蘭語者人數一代比一代減少,到80年代中期,在公共生活中使用烏克蘭語者大幅減少。獨立之後,烏克蘭政府開始奉行烏克蘭化政策,增加烏克蘭語的使用,同時俄語已經被禁止或限制在媒體和電影中使用(這將意味著俄語節目需要烏克蘭翻譯或字幕)。在蘇聯時期,俄語學校大約占九成,烏克蘭學校占一成,現在情況則相反,在出版物和媒體上,烏克蘭語占有明顯的優勢。[35]

根據憲法,烏克蘭語是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唯一官方語言。然而,自治共和國的憲法明確承認俄羅斯族作為其人口大多數的語言和保證其使用在公共生活各領域。克里米亞韃靼語是國家重點保護的民族語言。所有居民中,講俄語者占克里米亞人口77%,講烏克蘭語者占11%,講克里米亞韃靼語者占11.4%。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克里米亞韃靼人,大多數使用俄語。

2019年4月25日烏克蘭國會通過《國語法案》,烏克蘭語作為唯一官方語言。[36]

都市

烏克蘭總計有457個城市,其中2個為特殊地位城市,176個州級城市(oblast-class),另有279個更小的縣級城市(raion-class)[37]

烏克蘭最大城市

基輔
基輔
卡爾可夫
卡爾可夫
敖德薩
敖德薩
聶伯羅
聶伯羅

# 城市 烏克蘭語名稱 城市區 都會區

頓內次克
頓內次克
札波羅結
札波羅結
利維夫
利維夫
克里沃羅格
克里沃羅格

1 基輔 Київ 2,786,518(2010 3,648,000(2009
2 卡爾可夫 Харків 1,440,676(2010 1,732,400(2009
3 敖德薩 Одеса 1,003,705(2011 1,546,600(2009
4 聶伯羅 Дніпро 1,001,612(2011 1,859,500(2009
5 頓內次克 Донецьк 977,257(2010 2,009,700(2009)*
6 札波羅結 Запоріжжя 776,918(2010 817,900(2009
7 利維夫 Львів 758,351(2010 1,498,000(2009
8 克里沃羅格 Кривий ріг 670,068(2010 1,010,000(2009
9 尼古拉耶夫 Миколаїв 499,659(2010 502,700(2009
10 馬里烏波爾 Маріуполь 489,702(2010 519,000(2009
11 盧干斯克 Луганськ 470,152(2010 501,200(2009
12 馬課頁夫喀 Макіївка 398,058(2010 頓內次克都會區的一部份*
13 曼尼察 Вінниця 369,200(2010 664,000(2009
14 辛菲洛普 Сімферополь 359,551(2010 385,000(2009
15 塞凡堡 Севастополь 380,301(2010 395,000(2009
16 赫爾松 Херсон 340,525(2010 567,600(2009
17 波塔瓦 Полтава 298,492(2010 462,400(2009
18 車尼哥夫 Чернігів 296,896(2010 305,000(2009
19 切爾卡瑟 Черкаси 287,591(2010 287,741(2009
20 蘇梅 Суми 272,899(2010 283,700(2009

文化

位於基輔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烏克蘭民族服飾
烏克蘭家庭擺設

烏克蘭文化璀璨,它的油畫芭蕾舞蹈音樂等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俄羅斯文學之父果戈里從烏克蘭走向世界,烏克蘭也是托爾斯泰名著《復活》的歷史舞台;影響中國幾代人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其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也正是烏克蘭人。烏克蘭有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基輔,它被譽為「俄羅斯眾城之母」,還有950年的歷史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國定假日[38]
日期 名稱 由來
1月1日 新年 西曆新年
1月7日 聖誕節 (儒略曆)基督宗教節日,紀念耶穌誕生[39]
1月22日 統一日 紀念東西烏克蘭合併
3月8日 國際婦女節 國際節日
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國際節日(2018年前,5月2日也是勞動節的其中一天。)
5月9日 勝利日 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擊敗德意志第三帝國和歐洲戰事結束
6月28日 烏克蘭行憲紀念日 紀念1996年頒布獨立後制定的第一部憲法
8月24日 烏克蘭獨立日 紀念1991年8月24日宣布獨立
10月14日 國殤日 紀念烏克蘭反抗軍[40][41]
12月25日 聖誕節 (格里曆儒略改革曆)基督宗教節日,紀念耶穌誕生[42]

教育

塔拉斯·舍甫琴科

烏克蘭的教育發達,有完善的教育體系,它延承了原蘇聯的體制,包括學前教育、普通教育、職業技術教育、中等專業教育、高等教育。

烏克蘭共有979所高等院校。依照各高等院校的不同地位和級別建立了四個不同的等級。現有一、二級院校共664所,三、四級院校315所。著名大學有:基輔大學(全稱基輔塔拉斯·舍甫琴科大學,行政上校長直接向總統負責)、烏克蘭國立技術大學(基輔理工學院)、基輔國立貿易經濟大學、烏克蘭國立航空大學、國立卡爾可夫大學、國立聶伯彼得羅夫斯克大學、國立利維夫大學、敖得薩音樂學院、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等等。[43]

體育

足球是烏克蘭的第一運動,早在蘇聯時期就為蘇聯國家足球隊貢獻了許多知名的巨星球員,而獨立後亦湧現出了如安德烈·舍甫琴科的世界級巨星。基輔迪納摩隊是國內最受歡迎的足球會。此外烏克蘭在跳水田徑體操柔道項目上亦極其出色。

媒體

烏克蘭新聞機構管理部門為烏國家廣播電視信息政策委員會,前身為烏克蘭信息政策部,隸屬烏內閣,主要負責烏新聞機構的政策指導、業務管理和協調。

主要電台有:烏克蘭國家廣播公司、基輔市廣播電台、「自由」電台、「金門」電台等。

主要電視台有:烏克蘭國家電視1台、烏克蘭國家電視2台、國際電視台、現代電視台、「新頻道」電視台、「1+1」電視台、「ICTV」電視台和基輔電視台等。

主要報紙有:《事實報》、《政府信使報》、《烏克蘭之聲》、《日報》、《基輔導報》、《鏡報》和《工人報》等。[44]

相關

參考文獻

  1. Population by ethnic nationality, 1 January, year. ukrcensus.gov.ua. Ukrainian Office of Statistics. [2010-04-17]. 
  2. Population of Ukraine. [2018-12-01]. 
  3. 3.0 3.1 3.2 3.3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October 2019". IMF.or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Retrieved. 2020-05-16 [2020-08-19]. 
  4. Ukraine. CIA World Factbook. 2007-12-13 [2007-12-24]. 
  5.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The Next Frontier: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Anthropocene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20-12-15: 343–346 [2020-12-16]. ISBN 978-92-1-126442-5. 
  6. Basic facts about Ukraine. Ukrainian consul in NY. [2010-11-10]. 
  7. 7.0 7.1 烏克蘭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8. Ukraine :: History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com. [2011-10-31]. 
  9. Activities of the Member States – Ukraine. United Nations. [2011-01-17]. 
  10.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National Bank of Ukraine. [2007-12-16]. 
  11. Ukraine becomes world's third biggest grain exporter in 2011 – minister. Blackseagrain.net. [2012-08-25]. 
  12. З Енциклопедії Українознавства; Назва "Україна". Litopys.org.ua. [2011-10-31]. 
  13. PSRL , published online at Izbornyk, 1187 .
  14. Пономарьов А. П. Етнічність та етнічна історія України: Курс лекцій.—К.: Либідь, 1996.— 272 с.: іл. І8ВМ 5-325-00615-0.
  15. Е. С. Острась. ЗВІДКИ ПІШЛА НАЗВА УКРАЇНА //ВІСНИК ДОНЕЦЬКОГО УНІВЕРСИТЕТУ, СЕР. Б: ГУМАНІТАРНІ НАУКИ, ВИП.1, 2008 (PDF). [2016-01-15]. 
  16. Гайда Ф. А. От Рязани и Москвы до Закарпатья.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е и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 слова «украинцы» // Родина. 2011. № 1, доступ к тексту: [1]
  17. 吳宗翰. 历史詮釋、記憶政治与國族建構:乌克兰的班德拉爭議. 聯合線上. [2020-09-10]. 
  18. 新華網2月14日快訊: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14日正式宣布亞努科維奇當選總統。
  19. 「會議」在烏克蘭語中為「Рада」,音譯「拉達」,在俄語中為「Совет」,音譯「蘇維埃」,「拉達」與「蘇維埃」實際上是同一個意思。2008年9月之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烏克蘭議會」譯成「烏克蘭最高蘇維埃」,從2008年9月4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按照烏克蘭官方人士的意見將「烏克蘭議會」譯成「烏克蘭最高拉達」,參見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7-07/26/content_6432574.htm
  20. General Articles about Ukraine. Government Portal. [2007-12-24]. 
  21. 乌克兰概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烏克蘭大使館. [2020-09-09]. 
  22. 乌克兰十萬人抗議政府延遲加入歐盟. 亞太日報. 2013-11-26 [2014-01-27] (繁體中文). 
  23. В Минске договорились с 18:00 объявить перемирие на Донбассе. Протокол о прекращении огня был подписан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ми от Украины и ДНР/ЛНР | Донбасс | Вести. Vesti.ua. [2017-07-04]. 
  24. 16 сентября 2014, 13:40. Верховная рада приняла закон об особом статусе Донбасса — РТ на русском. Russian.rt.com. [2017-07-04]. 
  25. 乌克兰地理环境与气候概况. 烏克蘭商網. [2007-03-27]. 
  26. 毛漢英. 乌拉尔河.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 [2020-10-01]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27. 裘新生. 乌克兰.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 [2020-10-01]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28. 烏克蘭資源概況[失效連結],猛礦網
  29. 馬貴友、何衛、農梅、顧志紅:《烏克蘭的昨天和今天》,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
  30. Anatoliy Thor. 业务在乌克兰. [2017-05-24]. 
  31. 烏克蘭國家 ,你好商務網
  32. Gender Profile of Ukraine.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2020-09-09]. 
  33. jinumu. 克里米亞和乌克兰的原住民族. 台灣高山族國際訊息平台(IPTIP). 2014-03-14 [2019-12-29] (繁體中文(中國台灣)). 
  34. 謝國斌. 乌克兰的族群政治 (PDF). 台灣國際研究季刊. 2015, 11 (3): 129-53 [2019-12-29]. 
  35. 譚武軍. 高考只准用乌克兰语 俄语在乌克兰地位急降. 環球日報. [2007-03-27]. 
  36. 斯拉夫「语言戰爭」:觸怒俄國的乌克兰《國語法案》. [2019-04-27]. 
  37. Regions of Ukraine and their divisions. Verkhovna Rada of Ukraine Official Web-site. [2007-12-24] (烏克蘭語). 
  38. В Україні з'явився ще один вихідний: 14 жовтня – День захисника України. Урядовий Кур』єр. [2017-11-16]. 
  39.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未定義名稱為 RFE28886838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40. 存档副本. [2020-09-10]. 
  41. [2], 112 Ukraine (14 October 2018)
  42. Ukraine seeks distance from Moscow with new Christmas holiday. m.digitaljournal.com. [2017-11-16]. 
  43. 乌克兰教育体制. 烏克蘭斯拉夫教育中心. [2007年3月27日]. 
  44.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