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命題(proposition),在現代哲學邏輯學語言學中是指一個判斷陳述)的語義(實際表達的概念),這個概念是可以被定義觀察現象。命題不是指判斷(陳述)本身。當相異判斷(陳述)具有相同語義的時候,他們表達相同的命題。例如,漢語)和 Snow is white英語)是相異的判斷(陳述),但它們表達的命題是相同的。在同一種語言中,兩個相異判斷(陳述)也可能表達相同命題。例如,剛才的命題也可以說成的小結晶是白的,不過,之所以是相同命題,取決於冰的小結晶可視為的有效定義。

通常,命題是指閉判斷,以區別於開判斷,或謂詞。在這種情況下,命題不是的就是的。哲學學派邏輯實證主義支援這一命題的概念。

一些哲學家,諸如約翰•希爾勒,認為其他形式的語言或行為也判定命題。是非疑問句是對命題真值的詢問。道路交通標誌不通過語言和文字也表達了命題。使用陳述句也可能給出一個命題而不判定它,例如,在當老師請學生對某個引用發表意見的時候,這個引用就是一個命題(即它有語義)而這個老師並沒有判定它。在上一段中,只給出了命題雪是白的,但沒有判定它。

命題的分類

命題可依分析-綜合必然-偶然先驗-後驗三大特性區分。傳統哲學認為命題或為分析的、必然的、且先驗的,或為綜合的、偶然的、且後驗的,但這些觀點近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戰。

(註:以下命題後為"True"代表命題為真,"False"代表其為假)

分析與綜合

分析真(假)的命題是純粹基於語義為真(假)的命題;綜合真(假)的命題則是並非純粹基於語義為真(假)的命題。[1]這是語義學的分類。

分析命題範例如:

綜合命題範例如:

必然與偶然

必然真(假)的命題是在所有可能情況中都為真(假)的命題;偶然真(假)的命題則是在現實世界為真(假)但有可能為假(真)的命題。[2]這是形上學的分類。

必然命題範例如:

偶然命題範例如:

先驗與後驗

先驗真(假)的命題是不須藉助對實體世界的觀察與經驗即可證成為真(假)的命題,後驗真(假)的命題則需要藉由觀察與經驗才能證成為真(假)。[3]這是知識論的分類。

先驗命題範例如:

後驗命題範例如:

古典命題分類的挑戰

有些命題被認為是後驗且必然的,例如:

有些命題被認為是先驗且偶然的,例如:

有些命題被認為是先驗且綜合的,例如:

註釋

  1. The Analytic/Synthetic Distinction,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1]
  2. Possible Worlds,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3. A Priori Justification and Knowledg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