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君主列表

出自求聞百科
中國君主列表
傳說時代
西周
東周 春秋
戰國

西楚
西漢

玄漢
東漢
三國 曹魏 蜀漢 孫吳
西晉
東晉
桓楚
十六國



北魏

侯漢
西梁
西魏 東魏
北周 北齊

武周
五代十國
西遼
党項
西夏
北宋
南宋
大蒙古國

北元

南明
後金
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先夏時期(約前21世紀─前1990年)
別名 在位時期 在位年數 都城

[注 1][注 2]
鮌、白馬[參 4]
伯鯀)
不詳[注 3] 9載
[注 3]
大夏
大禹、戎禹[參 6]、高密、文命
(夏禹[參 7]、帝禹、崇伯禹、夏伯禹)
[注 4]前2029年壬申—前1993年 37載
[注 5]
[注 6]
高密
夏后氏(前1989年─前1916年)
大禹、戎禹[參 6]、高密、文命
(夏禹[參 7]、帝禹、夏后禹)
[注 7]前1989年壬子—前1982年 8載
[注 5]
[注 6]
陽城
陽翟
[注 8]
(夏啟、夏后啟、夏后開)
[注 9]前1978年癸亥—前1963年 16載
[注 10]

[注 11]
太康[注 11] [注 12]前1958年癸未—前1955年 4載
[注 13]
斟鄩

[注 11]
[注 14]
中康仲康、仲盧[參 11][注 11] [注 15]前1952年己丑—前1946年 7載
[注 16]

[注 17]
相安[參 11] [注 18]前1943年戊戌—前1916年 28載
[注 19]
帝丘
「無王」時期(前1915年─前1876年)
羿
[注 20]
后羿 未稱[注 21] 8載
[注 21]
[注 22]
窮石
寒浞
[注 23]
浞、韓浞[參 11] 前1915年丙寅─前1876年 40載
[注 21]
夏后氏(前1875年─前1559年)

[注 11]
[注 24]
少康[注 11][注 25] 前1875年丙午—前1855年 21載
[注 26]
帝丘

[注 27]
、宁、佇、宇、相曼、輿、季杼[參 11] [注 28]前1852年己巳—前1836年 17載
[注 29]
老丘
、方、祖武、芬發[參 11] [注 30]前1833年戊子—前1790年 44載
[注 31]
、和[參 11] 前1789年壬申—前1732年 58載
[注 32]
[參 11] [注 33]前1730年辛未—前1706年 25載
[注 34]
不降
[注 35]
[注 35][參 13]、江成[參 11] [注 36]前1702年己亥—前1644年 59載
[注 37]

[注 38]
喬、扁、高陽[參 11] 前1643年戊戌—前1626年 18載
[注 39]

[注 40]
胤甲、廣、頊、董江、廛、𦙍甲[參 11] [注 41]前1622年己未—前1615年 8載
[注 42]
西河
孔甲
[注 43]
[注 44]
孔甲[注 43] [注 45]前1612年乙巳—前1604年 9載
[注 46]
、孔皋、簡昊[參 11] [注 47]前1601年庚辰—前1599年 3載
[注 48]
、敬發、發惠[參 11] [注 49]前1596年乙酉—前1590年 7載
[注 50]
履癸 、癸
(夏桀)
前1589年壬辰—前1559年 31載
[注 51]
斟鄩
【注】結合古今本《竹書紀年》體系推算,由於年代久遠,記錄匱乏,各家推算不一,本表年代僅供參考。[參 14][參 15]


夏朝君主世系圖

(1)
(2)
(3) 太康(4)中康
(5)
(6)少康
(7)
(8)
(9)
(10)
(11)不降(12)
(14)孔甲(13)
(15)
(16)
(17)履癸

參閱

注釋

  1. 顓頊之子。
  2. 一說顓頊五世孫。皇甫謐撰《帝王世紀》以及《世本·帝系》都認為鯀是顓頊之子,但《漢書·律曆志》記載「《帝系》顓頊五代而生鯀」,司馬貞史記索隱》認為《漢書》的說法較為可信。[參 1][參 2][參 3]
  3. 3.0 3.1 任崇伯。《古本竹書紀年》沒有對記載。按照劉歆年代體系推算,鯀任崇伯年代在六十一至六十九年間(前2314年丁亥—前2306年乙未[參 5],治水九載無功而任免。另一說,鯀在被四岳推薦去治水的數年前便被堯任命為崇伯,封於崇山。
  4. 任夏伯。
  5. 5.0 5.1 「元年壬子帝即位……八年春會諸侯於會稽……秋八月帝陟於會稽。」[參 8]
  6. 6.0 6.1 「禹立四十五年。」[參 8];「《紀年》曰:禹立四十五年。」[參 9]
  7. 即帝位。前1992年—前1990年,己酉庚戌辛亥喪期三年。
  8. 今傳《孟子》版本乃漢人抄作之物,漢人在抄作古籍時,將啟名改作「開」,以避漢景帝
  9. 前1981年—前1979年,庚申辛酉壬戌喪期三年。
  10. 「十六年陟。」[參 8]
  11.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太康中康少康均名「康」,但為了不混淆,後人加注了輩分。[參 10]
  12. 前1962年—前1959年,己卯庚辰辛巳壬午喪期四年。
  13. 「四年陟。」[參 8]
  14. 太康之弟。
  15. 前1954年—前1953年,丁亥戊子喪期二年。
  16. 「七年陟。」[參 8]
  17. 中康之子。
  18. 前1945年—前1944年,丙申丁酉喪期二年。
  19. 「二十八年寒浞使其子澆弒帝。」[參 8]
  20. 有窮氏
  21. 21.0 21.1 21.2 未正式稱后,中康死後,其子投奔二斟,羿獨承權位八載被寒浞所殺。然而《竹書紀年》並未明確記載「無王」時期的四十載全由寒浞獨承,且羿在史籍中又尊名「后羿」,表明可能稱過后位。一說羿在位前1915年丙寅─前1908年八載,寒浞在位前1907年甲戌─前1876年三十二載。[參 12]
  22. 「八年寒浞殺羿。」[參 8]
  23. 有窮氏(伯明氏)。寒浞原為伯明氏一員,被驅逐後得到羿的庇護,被有窮氏收養。
  24. 之子。
  25. 一說中國造酒之父,杜康,便是夏后少康。詳見杜康
  26. 「二十一年陟。」[參 8]
  27. 少康之子。
  28. 前1854年—前1853年,丁卯戊辰喪期二年。
  29. 「十七年陟。」[參 8]
  30. 前1835年—前1834年,丙戌丁亥喪期二年。
  31. 「四十四年陟。」[參 8];「《紀年》曰:后芬立四十四年。」[參 9]
  32. 「五十八年陟。」[參 8];「《紀年》曰:后芒陟位,五十八年。」[參 9]
  33. 前1731年,庚午喪期一年。
  34. 「二十五年陟。」[參 8]
  35. 35.0 35.1 一說名,別名不降
  36. 前1705年—前1703年,丙申丁酉戊戌喪期三年。
  37. 「五十九年遜位於弟扁。」[參 8]
  38. 不降之弟。
  39. 「十八年陟。」[參 8]
  40. 之子。
  41. 前1625年—前1623年,丙辰丁巳戊午喪期三年。
  42. 「八年天有妖孽……其年陟。」[參 8]
  43. 43.0 43.1 一說孔甲為別名,似孔甲之同世堂兄,胤甲,為之別名,而其原名已失傳。
  44. 不降之子。
  45. 前1614年—前1613年,丁卯戊辰喪期二年。
  46. 「九年陟。」[參 8]
  47. 前1603年—前1602年,戊寅己卯喪期二年。
  48. 「三年陟。」[參 8];「《紀年》曰:后昊立三年。」[參 9]
  49. 前1598年—前1597年,癸未己卯喪期二年。
  50. 「七年陟泰山震。」[參 8]
  51. 「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夏師敗績……放之於南巢。」[參 8]

參考文獻

  1. ·皇甫謐. 《帝王世纪(繁體中文). 
  2. 佚名先秦史官撰寫. 《世本·帝系(繁體中文). 
  3. ·司馬貞. 《史记索隐(繁體中文). 
  4. 山海經·海內經第十八》.
  5. 今本竹書紀年》.
  6. 6.0 6.1 漢·王符,《潛夫論·五德志》.
  7. 7.0 7.1 《墨子·節用下》.
  8.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梁沈約. 《竹书纪年集解》. 廣益書局. 1936年 (繁體中文). 
  9. 9.0 9.1 9.2 9.3 太平御覽》卷八二皇王部.
  10. 王玉哲. 《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华远古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7月. ISBN 7-208-03283-1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11.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章嶔. 《中华通史》 第一冊 (繁體中文(中國台灣)). 
  12. ·劉恕,《資治通鑑外記》、·鄭樵,《通志》.
  13. 世本》.
  14. 王國維.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繁體中文). 
  15. 方詩銘、王修齡.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10月. ISBN 9787532541911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