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志,图形创意来自源于空间站外形——舱体与太阳能板,同时结合成中国的“中”字呈现,体现出航天的属性特征。[1]
国家 中国
组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目标载人航天
状态进行中
网站http://www.cmse.gov.cn
航天计划信息
持续时间1992年9月21日至今
首次航天飞行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最后一次航天飞行神舟十六号
失败次数0
发射地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航天器信息
航天器类型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空间站
载人航天器神舟飞船
乘员数量3
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英语:China Manned Space缩写CM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9月21日启动,又名“921工程”,工程的目标可用“三步走” 来描述:[2]

  1.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2.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3.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参与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协调面最广的国家重大工程[3][4],工程的成功实施使中国自2003年起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并逐步进化至舱外活动空间站建造与运营。自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至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完成18次重大飞行任务,全部取得成功,并保持着航天员零伤亡的记录。

目前,工程正处在天宫空间站的建造阶段,按计划将在2022年完成一期建设并正式投入运营。

背景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一号加加林成为第一名进入太空的人类,消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事业产生了刺激。1963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星际航行委员会,正式对载人航天飞行开始理论研究[3]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生物火箭T-7A从广德火箭发射场成功发射,将八只大白鼠送上80千米的高空。1966年7月15日,T-7A又将一只名为“小豹”的小公狗作为首位大型动物乘客送入里地面近百千米的高空[3]。此系列活动为中国首批进行的高空生物学和医学的科学试验,为航天医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5]

1967年,中央专门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拟定了“载人宇宙航行规划”中的医学生物部分,目标是在1973至1975年间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把载人航天列入航天发射的规划之中[3]

根据钱学森的建议,1968年4月1日,代号“507研究所”的宇宙医学及工程研究院宣告成立,此机构负责航天员的生命保障、医学监督保障及航天员的选拔训练,是后来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前身,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实质性起步[3][6]

1970年7月14日,毛泽东圈阅了钱学森呈交的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同意进行中国首艘载人飞船“曙光一号”的研发,该项工程即被命名为“714工程”。曙光一号的设计外观类似美国双子座飞船,为两舱式,产出了设计草图和全尺寸模型。与此同时,19名空军飞行员被秘密选拔出来成为待训航天员的候选人[3]。但很快,由于九一三事件的发生以及国家综合国力过于薄弱,714工程于1971年被下令暂停并最终取消。

中国返回式卫星模型
中国返回式卫星模型

714工程的下马证明了载人航天的复杂性与高难度,为了达成载人航天的目标,中国必须先从返回式卫星开始积累相关的技术经验。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卫星在轨运行3天,绕地球47圈后,于11月29日按预定计划成功回收。中国成为第一个首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就在本国国土上成功回收卫星的国家,也成为了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意味着中国已攻克了卫星变轨、再入大气层、放热和回收等关键技术[7]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星球大战”等一系列高科技发展计划的提出,世界面临着新的高科技竞争。为了顺应这一潮流,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了全面追踪世界高科技的发展和制定中国发展高科技计划的建议和设想。经过邓小平批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根据提出的时间将其命名为863计划[8]。863计划包含了七大领域,其中航天技术位列第二,获国家拨款50亿元,主题项目是: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9]。1987年2月,863计划航天专家委员会成立,围绕载人航天的发展方向展开了讨论,争论焦点在于应该发展载人飞船还是航天飞机。由于当时中国经济和技术实力不足以支持航天飞机的研发,载人飞船方案得到了钱学森和王希季等专家的支持,并最终成为了未来载人航天运输工具的获选方案[3][6]

1992年1月,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开始正式组织对载人航天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8月,中央专委审议了航天专家王永志为载人航天项目支持起草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报告》,听取了工程各大系统的基本研制方案和后续的发展规划,并原则上同意了工程的实施[3]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正式批准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代号“921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4]

组织架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按照行政、技术两条指挥线组织开展研制、建设工作,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简称“两总”)联席会议制度,两者的职责分别为:[10]

  • 总指挥:进度、经费的总负责人,负责协调各方资源保障项目的进行,由具有资源调动能力和指挥能力的领导担任。
  • 总设计师:技术方面的组织指挥者和总负责人,由技术专家担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重大决策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11]

历任“两总”

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
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

  1. 丁衡高上将(1992年-1996年,中央军委委员、国防科工委主任)[12]
  2. 曹刚川上将(1996年-2002年,中央军委委员、国防科工委主任,1998年改任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12]
  3. 李继耐上将(2002年-2007年,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12]
  4. 常万全上将(2007年-2012年,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
  5. 张又侠上将(2012年-2017年,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2016年改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
  6. 李尚福上将(2017年-,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1. 王永志(1992年11月-2006年)[13]
  2. 周建平(2006年-)[14]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行专项管理机制,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代表中国政府行使管理职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隶属中央军事委员会装备发展部,是统一管理载人航天工程的专门机构和组织指挥部门,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和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2]

系统组成

神舟飞船模型
轨道舱附带太阳翼的早期型号神舟载人飞船模型
供神舟飞船航天员食用的各类航天食品
供神舟飞船航天员食用的各类航天食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时由工程总体和七大系统组成,各大系统分别设有总指挥和总设计师[3]。随着工程的进行,新的系统不断加入,当前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共由14个大系统组成:

  • 酒泉发射场系统主要承担载人飞船和空间实验室的发射任务,是中国首个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的“三垂”模式的航天发射场[22][23]
  • 测控通信系统主要承担对火箭、航天器的飞行轨迹、姿态和工作状态的测量、监视与控制任务,提供与航天员进行视频和话音通信的通道,是航天器从起飞至寿命结束过程中天地联系的唯一手段。[25]
  • 空间实验室系统研制空间实验室。空间实验室是空间站的雏形,用于验证及考核空间站建造相关关键技术。[26]
  • 空间站系统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天宫空间站的研制建设。天宫空间站是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可支持航天员长期在轨生活和工作,额定乘员3人,设计寿命10年。[27]
  • 着陆场系统主要任务是为载人飞船返回舱选定安全的返回着陆场区,完成返回舱在返回着陆段的测控通信任务,搜索、寻找着陆后的返回舱,救援航天员,回收返回舱和有效载荷,并提供着陆场区的通信和气象保障服务。[28]
  • 光学舱系统主要负责研制空间站“巡天”光学舱平台,可进行巡天及对地观测。[29]

发展历程

1992年9月21日,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135次会议正式批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根据规划,工程将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2]

  1.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2.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3.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左侧近处的建筑即为用作载人航天发射的921发射塔架。
长征二号F是中国首个可用于载人航天发射的运载火箭型号。

第一步

该阶段为1992-2003年,中国通过先后发射无人和有人飞船实现了独立载人航天。

初期建设与研制

1992年9月,中国首枚载人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开始方案论证[3]

1994年4月,集中了九十年代科学技术精华的中国第二代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三号下水[30]

1994年5月,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进入研制阶段[3]

1994年7月3日,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奠基,这是中国首个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的“三垂”模式的现代化航天发射场[22]

1994年12月,载人航天火箭发动机的第一次试车获得成功[3]

1995年6月,载人飞船从设计阶段进入到工程实施的初样研制阶段[3]

1995年12月,作为中国航天测控网核心的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挂牌成立,各分系统开始建设[3]

1996年,有关部门从空军飞行员中按照预备航天员的标准,挑选了两人赴俄罗斯加加林航天中心进行培训,两人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原本需要四年时间完成的全部课程[31]。1997年4月,在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的直接领导下,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的著名专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和挑选,建议录取20名候选者中的12人为预备航天员[31]。1998年1月,由之前录取的12人连同两名从俄罗斯培训归来的飞行员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北京航天城成立[31]

1998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竣工[32][33]

1998年10月19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进行了首次零高度逃逸救生飞行试验,逃逸飞行器在逃逸指令发出后带着返回舱从发射阵地起飞,随后返回舱与逃逸飞行器分离并安全着陆,整个过程中各部件工作正常,试验获得成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要突破[34]

1998年11月,中国首个现代化飞行控制中心——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开始试运行[35][36]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时,工程指挥部的目标是争取在1998年、确保在1999年进行中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的首飞,即“争八保九”。由于到了1998年神舟飞船的许多产品还处在初样地面试验阶段,未能研制出可以上天的正样产品,为了兑现“争八保九”的承诺,工程总指挥部决定用地面试验的电性能船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试验。[37]

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0日06时30分,搭载了神舟一号试验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起飞。飞行约10分钟后,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船按预定程序在轨运行14圈后,北京时间11月21日凌晨3时,地面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随后,飞船建立返回姿态,制动发动机点火,飞船开始执行返回程序。返回舱于11月21日凌晨03时41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主着陆场,神舟一号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在太空中共飞行21小时,任务取得圆满成功。[38][39][40]

实现载人飞行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内的神舟五号返回舱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作为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的神舟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0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在轨道环绕地球108圈,在太空飞行近7天后于1月16日19时22分在内蒙古中部返回。[41][42]

2002年3月25号22时15分,第二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三号发射成功,并于4月1日16时51分在预定地点着陆,共飞行6天18小时,绕地球108圈。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与第二次飞行试验相比,主要是增加了逃逸和应急救生功能。[43]

作为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以及载人飞行任务前的最后一次试验,神舟四号于2002年12月30日00时40分成功发射,于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着陆,共飞行6天18小时,绕地球108圈[44]。这是历次无人飞行试验中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且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30℃),任务的成功为按计划实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奠定了基础。[38][45]

中国航天员食用的太空食品

2003年10月10日,新华社宣布中国将于10月15至17日间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3]

10月14日16时,工程指挥部在会议上决定杨利伟为首飞航天员,翟志刚聂海胜为候补航天员[3]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长征二号F遥五运载火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将搭载着航天员杨利伟神舟五号发射升空。9时10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杨利伟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16日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成功向正在太空运行的神舟五号发送返回指令,飞船开始返回。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行21小时23分、绕地球14圈后安全出舱,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46]

第二步

2005-2017年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通过多次任务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为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奠定了基础。

出舱活动与空间交会对接

神舟七号任务出舱活动所使用的同型号舱外航天服
神舟七号任务出舱活动所使用的同型号舱外航天服

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顺利完成,2005年2月,中央决策实施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包括出舱活动和空间交会对接[47]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搭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发射升空,飞船在轨运行5天后于10月17日4时33分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主着陆场安全着陆。此次任务是中国首次“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的开篇之作。[38]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间,神舟七号任务成功执行,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进入太空。9月27日下午34分至17时00分,翟志刚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与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互相配合,成功实施了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38][48]

2011年9月29日,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至预定轨道以验证中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11月1日,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将神舟八号无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与此前发射升空入轨的天宫一号以自动模式成功实现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3]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发射升空,刘洋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航天员。6月18日,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在成功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后进入天宫一号,中国航天员首次访问在轨飞行器获得圆满成功[49]。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控分离后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中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50]。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的先后完成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完全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3]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与天宫一号对接,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进入空间站。在15天的飞行任务中,三名航天员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第二次手控交会对接和首次绕飞交会试验。[3]

2013年6月26日,时任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随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任务的顺利完成,预定任务目标全部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完美收官。[51]

空间实验室

随着上一阶段的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始进入空间站工程实施。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10年9月25日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所批准的《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中,载人空间站工程的任务目标是在2016年前后,研制并发射8吨级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以及货运飞船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基本模块为20吨级舱段组合的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空间技术平台。[2]

2016年6月25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拉开第二步第二阶段序幕[52]

9月15日,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53],这是中国首个正式的空间实验室平台和面向中期驻留的大型航天器,具备太空补加功能,可开展大规模科学实验,配套设备数量和安装复杂度均创造了历次载人航天器任务之最[3]

10月17日至11月18日间,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并进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54]。两人从进驻到撤离共在轨驻留30天,进行了30多项在轨实验操作,刷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记录[3]

作为空间实验室阶段的收官之战,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搭乘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升空并与天宫二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55][56]。4月27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标志着中国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为空间站的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扫清了能源供给上的障碍,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完成[57]

第三步

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实行多次无人与载人飞行任务以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造。

空间站建造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计划2022年前后完成。两个阶段任务的主要目的分别为:[58]

  1. 关键技术验证阶段: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柔性太阳电池翼、机械臂、大型柔性组合体控制、在轨维修和舱外操作等关键技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基础。
  2. 建造阶段:全面完成以三舱为基本构型的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地面测试中的天和核心舱
地面测试中的天和核心舱
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与神舟十二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中被转运至发射塔架
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与神舟十二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中被转运至发射塔架

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

2020年5月5日18时00分,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升空并将载荷组合体送入预定轨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随之开启[59]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494秒后,天和核心舱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12时36分,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任务取得成功,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60]

5月29日20时55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61][62]

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后者于约6.5小时后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63][64]。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65]

7月4日8时11分至14点57分之间,神舟十二号乘组中的刘伯明汤洪波完成了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的首次出舱活动,总时长6小时46分钟,大幅刷新了2008年神舟七号约20分钟的出舱活动记录[66]

9月16日,神舟十二号乘组撤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进入载人飞船。飞船于当日8时56分与核心舱分离,随后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成功验证了径向交会技术[67]

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是东风着陆场首次执行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67]

2021年9月20日15时10分,中国成功发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68][69]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顺利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开始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任务[70]。在飞船与核心舱进行径向对接后,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于同日9时58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始中国的首次长期空间站驻留,时长约为六个月[71]

11月7日18时51分至11月8日1时16分之间,神舟十三号乘组中的翟志刚王亚平成功进行了该乘组的首次舱外活动,完成了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安装、舱外典型动作测试等任务,其中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完成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72]

待实施

  • 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规划了6次任务,截至2021年10月已全部实施完成或开始实施。
  • 建造阶段也规划了6次任务,包括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和2次货运飞船和2次载人飞船发射。
  • 空间站完成建造后将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58]

任务列表

任务类型:

 运载火箭试验飞行

 载人飞船飞行(无人)

 载人飞船飞行(有人)

 空间站试验发射

 空间站组件发射

 货运飞船补给

已实施任务

任务序号 任务名称 运载火箭 发射时间 发射地点 着陆/再入时间 着陆/再入地点 航天员 结果 备注
↓ 第一步 ↓
1 神舟一号 长征二号F遥一 1999年11月20日
06时30分03.500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999年11月21日
15时41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无人) 成功 神舟载人飞船的首次试验飞行,由地面试验的电性能船改装而成,成功实现天地往返。此次任务同时也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首次试验飞行,发射场、测控通信等在内的其它关键系统也接受了初步考核。
2 神舟二号 长征二号F遥二 2001年1月10日
01时00分03.561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01年1月16日
19时22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无人) 部分成功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遥控降落成功,但没有开伞。
3 神舟三号 长征二号F遥三 2002年3月25日
22时15分03.544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02年4月1日
16时51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搭载模拟人) 成功 第二艘正样无人飞船,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4 神舟四号 长征二号F遥四 2002年12月30日
00时40分03.543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03年1月5日
19时16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搭载模拟人) 成功 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主要目的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5 神舟五号 长征二号F遥五 2003年10月15日
09时00分03.497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03年10月16日
06时22分48秒
四子王旗着陆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杨利伟 成功 首次载人飞行,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使中国成为继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的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发射技术的国家。
↓ 第二步(第一阶段) ↓
6 神舟六号 长征二号F遥六 2005年10月12日
09时00分03.583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05年10月17日
04时33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 费俊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聂海胜
成功 首次搭载二人,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
7 神舟七号 长征二号F遥七 2008年9月25日
21时10分04.988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08年9月28日
17时38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 翟志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刘伯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 景海鹏
成功 首次搭载三人,成功完成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8 天宫一号 长征二号F/T1 2011年9月29日
21时16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18年4月2日
8时15分
南太平洋 (无人) 成功 作为目标飞行器验证中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9 神舟八号 长征二号F遥八 2011年11月1日
05时58分10.430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11年11月17日
19时32分30秒
四子王旗着陆场 (无人) 成功 第五艘无人飞船,完成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10 神舟九号 长征二号F遥九 2012年6月16日
18时37分24.558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12年6月29日
10时03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景海鹏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刘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刘洋
成功 搭载三人,首次搭载女宇航员,手动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进驻进行空间实验。
11 神舟十号 长征二号F遥十 2013年6月11日
17时38分02.666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13年6月26日
08时07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聂海胜
中华人民共和国 张晓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王亚平
成功 搭载三人,第二次搭载女宇航员,第二次手动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进驻进行空间实验。进行首次太空授课。
↓ 第二步(第二阶段) ↓
12 长征七号首飞 长征七号遥一 2016年6月25日
20时00分
文昌航天发射场 2016年6月26日
15时41分
东风着陆场 (无人) 成功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试验飞行,搭载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
13 天宫二号 长征二号F/T2 2016年9月15日
22时04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19年7月19日
21时06分
南太平洋 (无人) 成功 中国首个正式的空间实验室平台和面向中期驻留的大型航天器。
14 神舟十一号 长征二号F遥十一 2016年10月17日
07时30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16年11月18日
13时59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景海鹏
中华人民共和国 陈冬
成功 搭载两人,与天宫二号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驻留30天。
15 天舟一号 长征七号遥二 2017年4月20日
19时41分
文昌航天发射场 2017年9月22日18时 (大气层烧毁) (无人) 成功 天舟货运飞船首飞,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
↓ 第三步(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
16 长征五号B首飞 长征五号B遥一 2020年5月5日
18时00分
文昌航天发射场 2020年5月8日
13时49分
东风着陆场 (无人) 成功 长征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试验飞行,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
17 天和核心舱 长征五号B遥二 2021年4月29日
11时23分
文昌航天发射场 (无人) 成功 中国空间站的首个舱段,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18 天舟二号 长征七号遥三 2021年5月29日
20时55分
文昌航天发射场 (待定) (待定) (无人) 进行中 中国空间站的首次货运补给任务,并将参与机械臂转位试验等技术验证工作。
19 神舟十二号 长征二号F遥十二 2021年6月17日
9时22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21年9月17日
13时34分
东风着陆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聂海胜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刘伯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 汤洪波
成功 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共驻留三个月,期间进行两次舱外活动。
20 天舟三号 长征七号遥四 2021年9月20日
15时10分
文昌航天发射场 (待定) (待定) (无人) 进行中 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次货运补给任务。
21 神舟十三号 长征二号F遥十三 2021年10月16日
0时23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待公布) 东风着陆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 翟志刚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王亚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叶光富
进行中 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预计驻留六个月,实现首次长期驻留和首次女性驻留。完成中国首次女航天员出舱活动。

待实施任务

任务序号 任务名称 运载火箭 发射时间 发射地点 着陆/再入时间 着陆/再入地点 航天员 [注 1] 结果 备注
↓ 第三步(空间站建造阶段)↓
22 天舟四号 长征七号遥五 计划2022年3月 文昌航天发射场 (无人) 中国空间站的第三次货运补给任务。
23 神舟十四号 长征二号F遥十四 计划2022年5月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待公布) 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预计驻留六个月,并完成首次空间交接。
24 问天实验舱 长征五号B遥三 计划2022年5月-6月 文昌航天发射场 (无人) 空间站实验舱之一,计划先对接于核心舱前向对接口,后转位至侧向停泊口。
25 梦天实验舱 长征五号B遥四 计划2022年8月-9月 文昌航天发射场 (无人) 空间站实验舱之二,计划先对接于核心舱前向对接口,后转位至侧向停泊口。
26 天舟五号 长征七号遥六 计划2022年10月 文昌航天发射场 (无人) 中国空间站的第四次货运补给任务。
27 神舟十五号 长征二号F遥十五 计划2022年11月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待公布) 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预计驻留六个月,空间站远征队常态化。

未来发展

新一代载人飞船

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目标是成为同时满足中国近地空间站运营、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和神舟飞船相比,新一代载人飞船的主要提升有:[73][74]

  • 新飞船可以一次运送6到7名航天员,超过神舟飞船承载能力一倍。
  • 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进行重新构造。
  • 采用国际上推力最大的单组元无毒发动机。
  • 可实施自主变轨。
  • 返回舱可重复使用。
  • 使用三个降落伞组成的群伞着陆。
  • 将缓冲发动机换成了大载重着陆气囊。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于2016年6月25日20时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于6月26日15时41分在东风着陆场西南戈壁区安全着陆,在轨飞行时间约20小时。[52][75]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高约2.3米,最大外径2.6米,总质量约2600千克,主要用于获取返回舱飞行气动力和气动热数据,验证可拆卸防热结构设计、新型轻量化金属材料制造等关键技术,并开展黑障通信技术试验[75],表明新一代载人飞船前期研发工作已经启动。[76]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于2020年5月5日18时00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于5月8日13时49分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77]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而全新研制的一型高可靠、高安全的载人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力达70吨,奔月轨道运力达25吨。[78]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未来将取代现有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以将中国航天员送入近地轨道,其额外的设计运力将用于完成中国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

国际合作

联合国

2016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签订了围绕中国空间站应用开展合作的《框架协议》和《出资协议》,通过向外空司提供资金和中国空间站设施资源,为各成员国的专家团队提供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机会。[79]

2018年5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向联合国各成员国正式发布了联合起草的《邀请在中国空间站上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轮合作机会公告》等合作文件,广泛征集合作项目,以进一步培育和促进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应用实验的机会并从中受益[79][80]。2019年6月12日,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公布,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81][82]

欧洲空间局

2014年12月1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欧洲空间局签署了《关于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合作协定》,合作范围包括科学实验与研究、航天员选拔、训练、医学保障、飞行以及空间基础设施合作,中欧双方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合作进入实质阶段[83]

2015年5月,中欧双方签署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欧洲空间局关于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的长远目标和实施步骤》,明确了2015年至2017年为技术交流阶段,中欧双方参与对方的航天员训练活动[84]

2016年7月,中国航天员叶光富与来自另外四个国家的五名航天员一起参加了欧洲空间局组织进行的长达六天六夜的洞穴训练,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与他国航天员共同开展训练[85]

2017年4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欧洲空间局开始联合征集首批中欧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合作项目[86]

2017年8月,中国航天员中心在山东省烟台市附近海域组织实施了为期17天的中欧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共有16名中国航天员和2名欧洲航天员参加,是首次有外国航天员参与中国组织的大型训练任务[84][87]

意大利

2017年2月22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意大利总统塞尔焦·马塔雷拉见证下,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与意大利航天局局长罗伯特•巴蒂斯通签署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意大利航天局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载人航天活动合作的协定》。根据协定内容,双方后续将在空间科学实验研究、空间在轨设施、空间站支持与运营、实验载荷联合研制等方面推动开展载人航天交流与合作。[88][89]

巴基斯坦

2019年4月2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巴基斯坦空间与上层大气研究委员会签署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巴基斯坦空间与上层大气研究委员会关于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合作协定》,作为中巴两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的顶层框架基础。根据《合作协定》,双方的潜在合作领域包括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航天员选拔训练及飞行、载人航天科学应用与成果转化等三个方面。[90]

参见

注释

  1. 所列可能非最终正式名单。

参考文献

  1. 中国载人航天标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14]. 
  2. 2.0 2.1 2.2 2.3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简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1-04-23 [2021-07-25]. 
  3.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兰宁远. 中国飞天路.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20-01-01. ISBN 9787571002008. 
  4. 4.0 4.1 谱写航天梦的篇章--党中央推进载人航天工程纪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3-07-25 [2021-07-14]. 
  5. 郑培明. 箭击长空忆当年. 中国科学院. [2021-07-10]. 
  6. 6.0 6.1 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四组神秘代号 都是什么含义?. 新华网. 2021-06-17 [2021-07-10]. 
  7. “长征二号”发射首颗返回式卫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报. 2014-12-07 [2021-07-10]. 
  8. 1986年邓小平亲自决策启动“863”计划--邓小平纪念网. 人民网. [2019-11-29]. 
  9. 左赛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的背后:争论与决策.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2003-10-16 [2021-07-30]. 
  10.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简介. 中国科学院. 2013-06-14 [2021-07-21]. 
  11. 王兆耀、武平分别任921工程办正副主任(附机构简介),中国经济网,2012-03-27. [2016-09-27]. 
  12. 12.0 12.1 12.2 李继耐,难忘的历史时刻,瞭望2003(43)
  13. 中国飞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访谈录,人民网,2003-10-17. [2016-09-27]. 
  14. 周建平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领头人,大连理工大学,2014-04-07. [2016-09-27]. 
  15. 航天员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13]. 
  16. 空间应用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13]. 
  17. 载人飞船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13]. 
  18. 货运飞船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13]. 
  19.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13]. 
  20.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13]. 
  21.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13]. 
  22. 22.0 22.1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前前后后.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2015-07-30 [2021-09-13]. 
  23. 酒泉发射场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13]. 
  24. 海南发射场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13]. 
  25. 测控通信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13]. 
  26. 空间实验室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13]. 
  27. 空间站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13]. 
  28. 着陆场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13]. 
  29. 光学舱系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13]. 
  30. 远望一到四号测控船介绍,人民网,2005-10-16. [2016-10-05]. 
  31. 31.0 31.1 31.2 中国航天员诞生记. 人民网. 2003年10月17日 [2018-01-23]. 
  32. 新闻背景: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为何选址酒泉?. 中国新闻网. 2008-09-25 [2021-07-12]. 
  33. 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5-09-11 [2021-07-12]. 
  34. 冯春萍. 中国惟一一次航天逃逸装置零高度飞行试验揭秘. 中国新闻网. 2003-10-15 [2021-07-30]. 
  35. 把一生献给祖国航天事业的人——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夏长法将军(11月18日四版文化娱乐),中国定远,2010-11-17. [2016-10-06]. 
  36. 梦想绽放九天上——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创新发展记事. 新华网. [2019-07-24]. 
  37. 强国飞天路,从梦想到现实.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4-24 [2021-07-11]. 
  38. 38.0 38.1 38.2 38.3 载人航天发射能力稳定可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09-09-25 [2021-07-12]. 
  39. 神舟一号飞船概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08-09-10 [2021-07-12]. 
  40. 神舟一号飞船发射过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08-09-17 [2021-07-12]. 
  41. 我国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重要一步 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08-09-10 [2021-07-12]. 
  42. 环绕地球108圈 圆满完成试验任务——神舟二号飞船成功着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08-09-10 [2021-07-12]. 
  43. 神舟三号飞船概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08-09-10 [2021-07-12]. 
  44. 神舟四号飞船概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08-09-10 [2021-07-12]. 
  45. 石嘉. 青铜—白银—黄金:记述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中国新闻网. 国际先驱导报. 2003-10-18 [2021-07-30]. 
  46.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时间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08-09-17 [2021-07-12]. 
  47. 载人航天扬国威——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2-12-07. [2016-09-27]. 
  48.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国新办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08-09-28 [2021-08-17]. 
  49. 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2-06-18 [2021-07-12]. 
  50. 中国载人航天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2-06-26 [2021-07-12]. 
  51. 神十任务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实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3-06-26 [2021-07-12]. 
  52. 52.0 52.1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6-06-25 [2021-07-12]. 
  53.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6-09-15 [2021-07-12]. 
  54. 神舟十一号两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6-10-19 [2021-07-12]. 
  55.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7-04-20 [2021-07-12]. 
  56.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7-04-22 [2021-07-13]. 
  57. 我国成功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关键技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7-04-28 [2021-07-13]. 
  58. 58.0 58.1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召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4-29 [2021-07-13]. 
  59.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拉开序幕.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0-05-05 [2021-07-13]. 
  60.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4-29 [2021-07-13]. 
  61.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5-29 [2021-07-13]. 
  62.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5-29 [2021-07-13]. 
  63.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6-17 [2021-06-17]. 
  64.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6-17 [2021-07-13]. 
  65. 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6-17 [2021-07-13]. 
  66.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空间站阶段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07-04 [2021-07-13]. 
  67. 67.0 67.1 黎云; 张汨汨.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3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 新华网. 2021-09-17 [2021-09-17]. 
  68. 李国利; 黎云; 黄一宸.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网. 2021-09-20 [2021-09-20]. 
  69. 王逸涛; 高蕊.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新华网. 2021-09-20 [2021-09-20]. 
  70. 黎云; 徐毅.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 2021-10-16 [2021-10-16]. 
  71. 王逸涛; 郭明芝. 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新华网. 2021-10-16 [2021-10-16]. 
  72.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1-11-08 [2021-11-07]. 
  73. 专家详解新飞船,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0-05-11 [2021-07-14]. 
  74. 成功返回!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开启我国载人航天新篇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0-05-08 [2021-07-14]. 
  75. 75.0 75.1 长征七号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安全着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6-06-26 [2021-07-14]. 
  76. 甘晓.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归来. 科学网. 中国科学报. 2016-06-27 [2020-05-11] (简体中文(中国大陆)). 
  77.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20-05-08 [2021-07-14]. 
  78. 中国航展:中国正研发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 近地运载能力约为“胖五”三倍. 国家航天局. 2021-09-29 [2021-10-01]. 
  79. 79.0 79.1 携手翱翔太空 谋求共同利益 ——中国与联合国共邀各国参与中国空间站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国际合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8-05-30 [2021-07-14]. 
  80. United Nations and China invite applications to conduct experiments on-board China's Space Station.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 28 May 2018 [11 July 2021] (英语). 
  81.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发布联合国/中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第一批入选项目.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9-06-12 [2021-07-14]. 
  82. UNOOSA and CMSA announce winners of opportunity to fly experiments on board China Space Station.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 12 June 2019 [11 July 2021] (英语). 
  83.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欧洲空间局签署合作协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4-12-12 [2021-07-19]. 
  84. 84.0 84.1 我国成功组织中欧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7-08-21 [2021-07-20]. 
  85. 中国航天员叶光富首次亮相 6天6夜探秘撒丁岛洞穴. 中国新闻网. 2016-07-23 [2016-09-28]. 
  86. 关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欧洲空间局联合征集空间应用合作项目建议书的通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7-04-22 [2021-07-20]. 
  87. ESA and Chinese astronauts train together. European Space Agency. 2017-08-24 [2021-07-20] (英语). 
  88. 中意航天机构载人航天合作协定在京签署.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7-02-24 [2021-07-14]. 
  89. L'Italia tra le stelle con la Cina: c'è un accordo spaziale. La Repubblica. 2017-02-22 [2021-07-14] (意大利语). 
  90. 中巴签署载人航天合作框架协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9-04-28 [2021-07-1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