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 |||||||||||||||||
---|---|---|---|---|---|---|---|---|---|---|---|---|---|---|---|---|---|
![]() 天问一号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 |||||||||||||||||
概要 | |||||||||||||||||
状态 | 运行中 | ||||||||||||||||
类型 | 航天发射中心 | ||||||||||||||||
用途 |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空间站建设工程 | ||||||||||||||||
国家 | ![]() | ||||||||||||||||
地点 | ![]() | ||||||||||||||||
前身 | 亚轨道火箭测试基地 | ||||||||||||||||
起造日 | 2009年9月14日 | ||||||||||||||||
竣工日 | 2014年10月中旬 | ||||||||||||||||
启用日 | 2016年6月25日 | ||||||||||||||||
管理者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
|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2],又称文昌航天城,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以南、中南水库以东,由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运营,隶属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下辖的两个发射场之一。[3][4][5]
该航天发射场于2009年9月14日开工建设,2014年10月中旬建成,是中国最先进的火箭发射设施。由于此地点的纬度较低(约北纬19度),离赤道较近,地球自转造成的离心力可以让火箭在燃料不变的情况下携带更大的载荷,同时由于其建设在海岸而非中国其他发射场所处的内陆地区,燃尽的芯级、助推器的落区得以设置于太平洋,可最大保障任务的安全性。邻近海洋也意味着大型部件的组装和运输将变得可能,对于火箭订单有着很大帮助,同时海南岛作为传统旅游景点的地位,则有助于开放民众观光与推广下一代的天文教育,随着中国在世界科研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以太空探索为主要发射任务,这正好与其名文昌相呼应。
文昌航天发射场为中国首座滨海发射场,也是世界现有的少数低纬度航天发射场之一[6] 。发射场的条件可供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与长征七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具体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近期较为知名的发射任务为中国行星探测工程的天问一号、中国探月工程的嫦娥五号以及天宫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
沿革
早在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领导首先提出中国建设同步轨道发射中心的设想,最佳位置就在海南岛。但因但鉴于当时冷战的国际形势,沿海地区很容易被敌军占领,而且保密性低,与当时的国家战略相悖,最终改在较为不易被攻击及保密性高的西昌,建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89年,日本科技厅率财团考察访问海南,日本专家提出投资400亿美元在海南建设亚洲第一大航天港,中方接待人员何质彬乃向国防科工委和航天工业部提议建设海南航天港,但未获通过。1990年,中国准备建设载人航天发射中心,何质彬代表海南省提出申请,但经过专家论证而被否定,落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7]
建设海南航天发射基地项目从冷战结束后的1994年后开始酝酿和论证。[8]1994年,已任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的何质彬见中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低于同期国际水平,这意味着需新修一个火箭发射场,乃邀请航天专家对在海南省建设大型运载火箭发射中心进行论证,选址包括文昌昌洒镇铜鼓岭、文昌龙楼镇、万宁、三亚、琼海等,最终选址文昌市龙楼镇。[7]最初推动此事的主要是海南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航天工业部想将这里作为独立于国防科工委系统之外、隶属航天工业部门的商业航天发射场,但国防科工委担心这将使其管辖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衰落。后来三方面经过协调后同意将来该航天发射场和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隶属于一个单位,统一管理,仍归国防科工委系统。1998年国防科工委改组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9]2006年,卫星发射基地项目已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向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申请立项,海南省同时推进各项配套基础设施规划。[10]
2007年8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负责建设、管理、使用。[11]2009年9月14日,海南航天发射场“078工程”正式开工建设。[8][12]由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负责总体工程设计、北京某特种工程技术安装总队与9家国家特级企业具体承建,海南省地方政府负责配套建设港口码头、市政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2]
与中国在冷战时期建设的三个卫星发射中心长期处于保密状态不同,这次规划与建设从开始起就相对透明,文昌当地政府与企业也以此作为宣传热点,以促进旅游和商业开发。[13][14][15]。
2011年10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队伍进驻海南发射场。[16]2014年9月1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表示,海南发射场已基本完工,已具备发射航天器的条件。[17]2014年10月中旬基本竣工。[18]
2016年3月,海南发射场对外开放旅游试营业。游客可近距离观看指挥中心、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发射塔等建筑。[19]2016年6月2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易自谦表示,海南发射场专门建有参观通道,面向公众开放参观,这将带动当地旅游经济。[20]
2016年6月2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发射升空,这是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首次发射任务,标志着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启用。[21]
该发射场起初拟名为“海南航天发射中心”、“海南航天发射场”等等,后来又拟名“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七号遥一发射时,发射场暂定的名称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22][23](Hainan Wenchang Spacecraft Launch Site)。
在2016年11月3日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前夕,发射场正式定名为“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China Wenchang Spacecraft Launch Site)。[2]
设施
海南岛是中国陆地纬度最低、距离赤道最近的地区。发射场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时就可以尽可能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速度也更快。据称,在海南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比在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至15%,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发射基地选在海南的同时,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生产制造基地天津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则选择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开发区西区。生产制造基地和发射基地均选择在海边,使得体量较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火箭可以通过水路运输,不受铁路建筑限界的限制(此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于受到铁路运输的限制,其组件的最大直径只能限制在3.35米以内)。在海南发射的另一个优点是射向宽,满足90度至175度射向范围要求。另外,从海南岛发射的火箭,其发射方向1000公里范围内是茫茫大海,因此坠落的火箭残骸不易造成意外,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火箭航区和火箭残骸落区的安全隐患。而且该发射场的可发展空间大、运行费低、限制因素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并开展对外合作。[7][23][24][25][26]
发射场测控站
该航天发射场主要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占地16000余亩,由测试发射、测量控制、通信、气象、技术勤务保障等五大系统组成,建有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两型运载火箭发射工位、垂直总装测试厂房、水平转载测试厂房、航天器总装测试厂房、航天器加注扣罩厂房、指挥控制中心等,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货运飞船、大吨位空间站、深空探测器等的发射任务。[2]发射场区地理位置在北纬19度左右。[27]测控站设在文昌市龙楼镇铜鼓岭,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下属测控站。[28][29]
文昌航天城
航天发射场配套区位于文昌市东郊镇东北滨海地区,北起航天发射场控制区,海岸线约长4100米,占地面积7336亩。该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046亩,规划由主题公园区、中心湖区(商业休闲功能)、生态椰林区(度假居住功能)组成。文昌出产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文昌鸡,本身旅游资源丰富,结合航天因素,旅游业可望获得更多发展。[30]2010年,该项目被增补列入海南省“十一五”规划。[31]
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及水平转载测试厂房
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为文昌航天发射场最高的建筑[32],长征五号总装测试厂房高99.4米,为地上14层,地下1层之建筑,为亚洲单层最高厂房,而长征七号总装测试厂房高96.6米,两座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间由水平转载测试厂房连接[33],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大门由左右各5扇对开的钢桁架铁门组成,大门总重784公吨[32],高81米。厂房内吊车高度为81.5米,起吊能力为32吨[33]。
发射塔
发射塔距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约2.8公里,长征五号发射塔高91.7米[32];长征七号发射塔高85.8米,两座发射塔周围均设有4座高120米的避雷塔[34],两发射塔距离630米。发射塔的大流量喷水降温降噪系统于火箭发射时,能于20秒内灌注400吨水供降温[32]。乘载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至发射塔间的长征五号火箭活动发射平台总重达1800吨[35]。
新三垂模式
和此前唯一采用“三垂模式”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比,文昌航天发射场采用了“新三垂模式”,将前端测发控设备安装在活动发射平台内,仅一次对接就可完成箭地连接工作,比采用“旧三垂模式”的火箭在发射区的射前准备时间缩短了3天[36]。
发射任务列表
序号 | 运载器 | 载荷 | 发射时间 (UTC+8) |
发射台 | 目标轨道 | 发射状态 | 任务备注 |
---|---|---|---|---|---|---|---|
1 | 长征七号 Y1 | 远征一号甲上面级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 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 翱翔之星 天鸽飞行器×2 在轨加注实验装置(天源一号)[37] |
2016年6月25日 20时00分 |
201 二号发射工位 |
近地轨道 LEO |
成功 | 文昌发射场与长征七号首飞测试:任务成功 |
2 | 长征五号 Y1 | 实践十七号卫星 | 2016年11月3日 20时43分 |
101 一号发射工位 |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GTO |
成功 | 实践卫星项目:任务过程出现失误,任务成功 发射过程中二级故障提前关机,但上面级透过延长燃烧时间成功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
3 | 长征七号 Y2 |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丝路一号科学试验卫星 |
2017年4月20日 19时41分 |
201 二号发射工位 |
近地轨道 LEO |
成功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成功 |
4 | 长征五号 Y2 | 实践十八号卫星 | 2017年7月2日 19时23分 |
101 一号发射工位 |
超同步转移轨道 SSTO |
失利 | 实践卫星项目:任务失利 一级发动机液氧泵损毁导致一台发动机停车,最终因推力不足入轨失败,坠毁于关岛以西,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海域 |
5 | 长征五号 Y3 | 实践二十号卫星 | 2019年12月27日 20时45分 |
101 一号发射工位 |
超同步转移轨道 SSTO |
成功 | 实践卫星项目:任务成功 遥三所搭载的实践20号卫星实为原遥二搭载的实践18号补发 |
6 | 长征七号甲 Y1 | 新技术验证六号卫星 | 2020年3月16日 21时34分 |
201 二号发射工位 |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GTO |
失利 | 长征七号甲遥一测试:任务失利 助推器氧箱出流口发生空化[38] |
7 | 长征五号B Y1 |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 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实验舱 |
2020年5月5日 18时00分 |
101 一号发射工位 |
近地轨道 LEO |
成功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主要任务成功,附加任务失利 2020年5月6日,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自主提升到大椭圆轨道,返回舱于5月8日13时49分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返回过程中出现异常。 |
8 | 长征五号 Y4 | 天问一号探测器 | 2020年7月23日 12时41分 |
101 一号发射工位 |
地火转移轨道 TMI |
成功 | 中国火星探测工程:任务成功 天问一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探测器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2021年2月10日完成火星捕获后进入环火轨道。2021年5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7时18分,天问一号所携带的探测车祝融号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 |
9 | 长征五号 Y5 | 嫦娥五号探测器 | 2020年11月24日 04时30分 |
101 一号发射工位 |
地月转移轨道 TLI |
成功 | 中国探月工程:任务成功 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获取两公斤月岩样本,随后从月面起飞至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最终携带样本返回地球。 |
10 | 长征八号 Y1 | 新技术验证七号卫星 智星一号A星 |
2020年12月22日 12时37分 |
201 二号发射工位 |
太阳同步轨道 SSO |
成功 | 长征八号遥一测试:任务成功 |
11 | 长征七号甲 Y2 | 试验九号卫星 | 2021年3月12日 1时51分 |
201 二号发射工位 |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GTO |
成功 | 原遥一任务:任务成功 |
12 | 长征五号乙 Y2 | 天和核心舱 | 2021年4月29日 11时23分 |
101 一号发射工位 |
近地轨道 LEO |
成功 | 中国空间站建设工程:任务成功 天和核心舱为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核心舱,将与问天实验舱以及梦天实验舱对接,组建成大型的空间站。2021年4月29日中午11时23分,天和核心舱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在数分钟后成功入轨。 |
13 | 长征七号 Y3 | 天舟二号 | 2021年5月29日 20时55分 |
201 二号发射工位 |
近地轨道 LEO |
成功 | 中国空间站建设工程:任务成功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将携带两件舱外航天服,20个气瓶,10余个软体水囊,提供日常和电解制造氧的水,此外还有其他衣食住行和试验载荷,共计160个货包,200件货物,与先前发射入轨的天和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推进剂补加和组合体飞行。飞船密封舱携带上行货物重量约4.8吨,推进剂2吨,物资总重近6.8吨。 |
14 | 长征七号 Y4 | 天舟三号 | 2021年9月20日 15时10分 |
201 二号发射工位 |
近地轨道 LEO |
成功 | 中国空间站建设工程:任务成功 |
计划中的发射任务 | |||||||
15 | 长征七号改 Y3 | 未知 | 2021年12月23日 (预定) |
201 二号发射工位 |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GTO |
计划中 | |
15 | 长征五号乙 Y3 | 问天实验舱 | 2022年5月-6月 (预计) |
101 一号发射工位 |
近地轨道 LEO |
计划中 | 中国空间站建设工程:任务规划中 |
16 | 长征五号乙 Y4 | 梦天实验舱 | 2022年8月-9月 (预计) |
101 一号发射工位 |
近地轨道 LEO |
计划中 | |
17 | 捷龙一号 Y2 | 海南一号01组遥感卫星 | 2021年-2022年 (预计) |
MLP 机动发射阵地 |
近地轨道 LEO |
计划中 | 商业航天任务 任务状态:任务规划中 火箭承包商: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 航天任务客户:海南省人民政府 |
18 | 长征五号 Y6 | 嫦娥六号探测器 | 2024年 | 101 一号发射工位 |
地月转移轨道 TLI |
计划中 | 中国探月工程:任务规划中 |
19 | 长征五号 Y7 | 嫦娥七号探测器 | 2025年 | 101 一号发射工位 |
地月转移轨道 TLI |
计划中 | |
轨道缩写全称对照表 LEO: Low Earth Orbit 近地轨道 SSTO: Super-Synchronous Transfer Orbit 超同步转移轨道 GTO: Geostationary Transfer Orbit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TMI: Trans-Mars Injection 地球-火星转移轨道 TLI: Trans-Lunar Injection 地球-月球转移轨道 SSO: Sun-Synchronous Orbit 太阳同步轨道 注释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后方的代号 YX 象征火箭序号,即遥X,如Y4即遥四运载火箭 文昌航天发射场尚未公开商业航天发射台相关信息,故机动发射阵地代写为MLP(Mobile Launch Position) |
参见
参考文献
- ↑ 张素、王玉磊.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跻身世界先进发射场行列. 中国新闻网. 2016-06-28 [2016-08-04].
- ↑ 2.0 2.1 2.2 2.3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获命名,基本满足卫星发射各种要求. 澎湃新闻. 2016-11-03 [2020-02-28].
-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40载建功中国航天纪实. 中国新闻网. 2011-01-05 [2020-02-28].
- ↑ 驰骋两场打胜仗——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统领两个发射场建设. 新华网. 2016-06-30 [2020-02-28].
- ↑ 嫦娥三号运载火箭周五抵西昌发射场-中新网. 中国新闻网. 2013-10-28 [2020-02-28].
- ↑ 航天爱好者网. 文昌航天卫星发射场—07基地. [2020-08-01] (中文).
- ↑ 7.0 7.1 7.2 航天专家何质彬:文昌航天城是最优越卫星发射中心-新闻中心-南海网. 海南网. 2015-05-15 [2020-02-28].
- ↑ 8.0 8.1 海南航天发射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中国新闻网. 2012-01-13 [2012-06-03].
- ↑ 张国宝. 张芳超 , 编.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国宝: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决策往事. 中国经济周刊. 2016-06-27 [2016-08-04].
- ↑ 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申报国务院中央军委. 中华网. 2006-04-27 [2020-02-28].
-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40载建功中国航天纪实——中新网. 中国新闻网. 2011-01-05 [2020-02-28].
- ↑ 海南航天发射场开工建设. 新华网. 2009-09-14 [2020-02-28].
- ↑ 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有望在海南“落户”. 搜狐. 2005-03-11 [2020-02-28].
- ↑ 海南航天发射场2015年前应可实施发射. 人民网. 2009-11-10 [2020-02-28].
- ↑ 海南航天发射场配套项目将于2014年使用. 中国通辽网. 2012-11-07 [2020-02-28].
- ↑ 长征五号首发成功!人民日报记者带你探寻背后的故事. 人民网. 2016-11-03 [2020-02-28].
- ↑ 白瑞雪, 田兆运. 杨利伟:海南发射场具备发射条件 中国愿为他国培养航天员. 新华网. 2014-09-10 [2014-09-10] (中文).
- ↑ 中国探月工程后续发射将在海南航天发射场进行. 中国新闻网. 2014-10-24 [2020-02-28].
- ↑ 中国首座滨海航天小镇探访:揭开海南航天旅游神秘面纱. 中国新闻网. 2016-06-25 [2020-02-28].
-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易自谦:海南发射场将对外开放参观. 人民网. 2016-06-24 [2020-02-28].
- ↑ Next-gen Long March rocket takes record-breaking flight. China Daily. 2016-06-25 [2020-02-28].
- ↑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战告捷 跻身世界先进发射场行列. 中国新闻网. 2016-06-26 [2020-02-28].
- ↑ 23.0 23.1 追梦航天新征程——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纪实. 新华网. 2016-06-30 [2020-02-28].
- ↑ 天津滨海新区航空航天形成全产业链,天津滨海网络广播电视,2016-09-19. [2016-09-28].
- ↑ 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为何选址海南文昌. 新华社. 2016-06-25 [2020-02-28].
- ↑ 简陈明. 走进世界上最优越的发射场. 湛江新闻网. 2016-06-24 [2020-02-28].[失效链接]
- ↑ 海南航天发射场由发射场区、配套测控站等组成. 新华社. 2009-09-14 [2020-02-28].
- ↑ 面朝大海,仰望星空——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铜鼓岭测控团队. 新华社. 2016-07-04 [2020-02-28].
- ↑ 海南卫星测控站设备老化特别快 螺钉不到半年生锈. 新华社. 2016-03-25 [2020-02-28].
- ↑ 海南航天发射场配套区,新华网,2016-07-27. [2016-10-01].
- ↑ "十一五"规划增补航天发射场配套区等项目. 中国新闻网. 2010-11-03 [2020-02-28].
- ↑ 32.0 32.1 32.2 32.3 肖翊. 探访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中国经济周刊. 2016-11-07, (25): 30–33.
- ↑ 33.0 33.1 李国利、王婷、梅常伟. 探秘海南文昌发射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 新华社. 2016-06-22.
- ↑ 郑蔚. 深空探測,未來將在這里啟航——走進文昌航天發射中心. 大江南北. 2016-08, (08): 24–27.
- ↑ 邹维荣; 韩阜业. 中国航天迈入大火箭时代. 神剑文艺双月刊. 2016年11月: 4–12.
- ↑ 长七”火箭“新三垂模式” 射前准备更高效 发射更可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2016-06-03 [2021-07-18].
- ↑ “长七”上天,肚子里都装了哪些货?. [2020-08-04].
- ↑ 走过至暗时刻:从首飞失利到复飞成功,长七A团队的三百多天.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