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探针卫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
所属组织中国科学院
任务类型X射线探测
环绕对象地球
发射时间预期2023年年底[1]
发射地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
任务时长标称3年,目标5年[3]
轨道参数
轨道类型近地轨道[4]
离心率0[2]
倾角≤ 29°[2]
高度600km[2]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英语:Einstein Probe,简称EP),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制的一颗面向时域天文学高能天体物理天文探测卫星[5],属于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预期2023年年底发射。[1]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因其具有软X射线高灵敏度和实时动态巡天监测的能力,填补了国际上在该波段的大视场全天监测设备的空白,能帮助科学家系统性地发现和探索宇宙高能暂现天体,特别是更暗弱、遥远或稀有的剧变天体。因而预期能够发现宇宙中的X射线剧变天体,并监视它们的活动情况,发现和探索宇宙中沉寂黑洞的耀发,甚至探寻来自引力波源的X射线信号,以增进对极端致密天体及其并合过程的认知。[5]

历史

2010年起,国家天文台开展星载仪器原理应用技术的研发;2013年初,国家天文台提出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概念。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完成卫星概念、科学目标和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核心原理样机研制;2017年9月,系统的工程研制阶段开始,研制周期为5年;2017年底,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成为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正式立项的项目;[5]2020年4月28日,初样设计通过评审。[6]

科学目标

针对软X射线开展快速时域巡天监测,旨在发现和探索宇宙中的高能暂现和爆发天体、监测天体的X射线光变。[1]

  1. 发现并描述宇宙X射线瞬变体,特别是大量微弱的、遥远的和罕见的X射线瞬变体。
  2. 发现和描述原本正常休眠的黑洞的X射线爆发。
  3. 搜索与引力波事件有关的X射线源,并对其进行精确定位。这些宇宙高能瞬变体群体将在广泛的时间尺度和高频率下被描述出来,揭示出对各种系统的新认识,包括休眠黑洞、中子星、超新星冲击爆发、活动星系核、X射线双星、伽马射线暴、恒星日冕活动、以及电磁波源和引力波事件。同时,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还将监测天空中大量样本中各种类型的X射线源的变化情况。鉴于在未来十年内高度期待的多信道和多波长的全天空监测能力,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还将通过与其他设施的天空调查协同工作,在X射线波段产生一个遗留数据集,这是描述和理解宇宙瞬变和变数性质的关键。[3]

仪器

  • 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英语:Wide-field X-ray Telescope,简称WXT):采用微孔龙虾眼光学技术,具有3600平方度的视场,探测能段为0.5–4keV。比同类巡天望远镜仪器的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7]
  • 后随观测X射线望远镜(英语:Following-up X-ray Telescope,简称FXT):负责对WXT触发源的快速跟踪观测(5分钟内),并在全天巡天期间对其他感兴趣的目标进行休息时间的观测。[5][8]

参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1. 1.0 1.1 1.2 国家天文台. 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项目人才招聘启事. www.bao.ac.cn. 2020-04-01 [2022-01-07]. 计划于2022年年底发射 
  2. 2.0 2.1 2.2 2.3 国家天文台. 轨道需求. ep.nao.cas.cn. [2022-01-07] (英语). 
  3. 3.0 3.1 国家天文台. EP卫星概览. ep.nao.cas.cn. [2022-01-07] (英语). with a nominal lifetime of 3 years (5 years as a goal) 
  4. 国家天文台. EP卫星概览. ep.nao.cas.cn. [2022-01-07] (英语). during one orbit of 97 minutes 
  5. 5.0 5.1 5.2 5.3 国家天文台. 爱因斯坦探针:宇宙天体爆发的捕手. www.cas.cn. 2018-07-18 [2022-01-07]. 
  6.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工程总体办公室. 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系统初样设计通过评审. www.cssar.cas.cn.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20-04-30 [2022-01-07]. 
  7. 国家天文台. Wide-field X-ray Telescope--国家天文台EP项目站点. ep.nao.cas.cn. [2022-01-07] (英语). 
  8. 国家天文台. Follow-up X-ray Telescope. ep.nao.cas.cn. [2022-01-0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