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慶縣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3年9月10日 (日) 15:33 由 BXHS-bot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鳳慶縣
概覽
國家 中國
隸屬行政區雲南省臨滄市
區劃類別
區劃代碼530921
建置時間鳳山鎮
鄉級行政區13
- 8
- 5
地理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4)43萬人
其它
時區UTC+8北京時間
郵政編碼675900
電話區號+86 (0)883
車牌首號雲S
網站:鳳慶縣政府公眾信息網

鳳慶縣中國雲南省臨滄市,亦稱蒲門[1],是多民族聚居的貧困縣。

歷史沿革

唐朝,鳳慶屬姚州宋朝時,屬永昌。元朝泰定四年(1327年),鳳慶內附並設順寧土府天順元年(1328年),設順寧府寶通州、慶甸縣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改為流官制,稱順寧府。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置順寧縣民國2年(1913年)廢府留縣,先隸迤南道,後屬迤西道。民國18年,裁撤道署,直屬雲南省府。民國31年屬蒙化第五行政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屬蒙化第十一行政區。

1950年2月22日,順寧縣人民政府成立。1953年3月屬大理專區。1954年8月26日,順寧縣改名為鳳慶縣。1956年改屬臨滄地區,1959年與雲縣合併後又分開,分設鳳慶建制。

地理

鳳慶境內山脈,屬怒山雲嶺兩大山系。瀾滄江以南屬怒山山系,瀾滄江以北屬雲嶺山系。

行政區劃

鳳慶縣下轄8個、2個、3個民族鄉[2]

鳳山鎮魯史鎮小灣鎮營盤鎮三岔河鎮勐佑鎮雪山鎮洛黨鎮詩禮鄉新華彝族苗族鄉大寺鄉腰街彝族鄉郭大寨彝族白族鄉

交通

農業

鳳慶縣農業以茶葉核桃為主[3]

鳳慶縣具有豐富的茶文化傳統,是盛產茶葉的地方,有馳名中外的「滇紅茶鄉」之稱[4]。通過普查統計,全縣古茶樹資源面積56000多畝[5]。鳳慶縣境內的香竹箐,有一株茶樹高10.6 m,圍粗5.82m。據推斷,這株茶樹已經有超過3000年歷史,並被尊稱為世界茶王之母[6]。此外,鳳慶縣還有着獨特的傳統茶俗 - 百抖茶。百抖茶亦稱土法功夫茶[7],因其製作頗費功夫而得名。

鳳慶一直以來都有種植核桃的傳統。2004年12月,國家林業局授予鳳慶縣「中國核桃之鄉」稱號。

旅遊

  • 文廟 - 位於鳳慶縣城西文廟街,始建一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 年),清康熙八年(1669年)遷建。
  • 保石洞寺 - 位於鳳慶縣城東南30千米洛黨鄉箐頭村。建於清乾降六十年(1795年),1926年重修。
  • 青龍橋 - 位於鳳慶縣城東北約60千米的瀾滄江上。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嘉慶十九年(1814年)、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兩次復修。青龍橋是瀾滄江上現顧惟一的古橋。
  • 玉龍池黑龍潭 - 位於小灣鎮與鳳山鎮交界的山頂上,海拔分別在2400—2860以上,現屬瀾滄江省級自然保護區。
  • 慶甸遺址 - 位於麥地村明王室(寺)後的老君山峰獻山頂,為元朝天順元年(1328)所置勐氏衙門。
  • 勐氏石城 - 為勐氏部落城堡遺址,位於新華鄉牛塵山中部。

參考文獻

  1. 历史沿革. 2004-04-07 [2008-04-23] (簡體中文). 
  2. 國家統計局.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北京: 國家統計局. 2023. 
  3. 張興旺.核桃成為鳳慶縣農林業第二骨幹產業[J].中國果業信息,2007,24(12):33-33.
  4. 凤庆农业概况. [2008-05-05] (簡體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5. 許文舟 周武.雲南鳳慶古茶樹記[J].福建茶葉,2006(3):46-46.
  6. 陳開心.茶樹起源在臨滄[J].蠶桑茶葉通訊,2006(3):30-31.
  7. 許文舟.雲南風慶百抖茶[J].廣東茶業,2007(3):37-3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