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儒家)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待春留言 | 贡献2023年4月7日 (五) 13:06的版本 (WaitSpring移动页面天理 (儒家)天理(儒家):​文本替换 - 替换“ \((章魚科|建瓯市|南平市|浦城县|松溪县|顺昌县|湘潭市|淮北市|浦城县|浦城县|平顶山市|营口市|吉安市|永州市|遵化市|迁西县|荥经县|固安县|宁南县|西昌市|常宁市|衡南县|動物|宿松县|扬州市|畫家|珲春市|鳥臀目|龙井市|陶塑艺术家|爬蟲類|西澳|南昌市|数学|儒家|翼龍類|南平市|学府|爬蟲類|生物|Megathymus|深圳|苏州市|画家|清朝|长春|长春市|油画家|西澳大利亚|兽脚亚目|物种|西澳)\)$”为“($1)”)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天理是儒家宋明理学设置的一个哲学范畴。在理学中,天理是最高范畴,是先验永恒的存在。[1]根据北宋理学家程颐的说法:“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且它是善恶的主宰,不因个人意志而转移。因是最高的范畴,无法以人力去改变天理。[2]在理学的后续发展中,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人如何接近天理”的方法上出现了分歧。二程朱熹认为“格物”,即追求对事物的透彻理解,可以使人达到天理,故天理客观地存在于事物中。而陆九渊王阳明则认为天理存在于人的主观思维;即“心”之中。[1]

性、理二者相近,毋宁说理包含性。据南宋理学家陈淳《北溪字义》卷一,先验且存在于人个体中的天理就是“性”。[3]

参考来源

  1. 1.0 1.1 宋明理学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7: 206–207. ISBN 7010026122. 
  2. 二程集. 北京: 中华书局. 2018: 30. ISBN 9787101040609. 
  3. 北溪字义. 北京: 中华书局. 2016: 6. ISBN 978710106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