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兆言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小仓由菜留言 | 貢獻於2022年8月24日 (三) 17:51所做的修訂 →‎参考资料:​noteTA|ja|jpn|-{|}-跳过, replaced: 國 → 国 (2), 學 → 学, 語 → 语, 華 → 华 (3), 傳 → 传, 獎 → 奖 (2), 傑 → 杰, 說 → 说

葉兆言(1957年),原籍江蘇蘇州,生於南京,中國作家,現為江蘇省作協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其祖父為教育家葉聖陶,其父為編輯家葉至誠,其母為姚澄[1]

生平

其祖父為教育家葉聖陶,其父為編輯家葉至誠,其母為姚澄。198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1986年獲碩士學位。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發表《懸掛的綠蘋果》,人們開始認識他。而真正使他成名的,則是1988年發表的《棗樹的故事》,在這之後他的作品才開始被廣泛討論。其作《追月樓》獲1987–1988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首屆江蘇文學藝術獎。

主要作品

有《葉兆言文集》(七卷本)、長篇小說《花煞》、《一九三七年的愛情》、《我們的心如此頑固》等。 葉兆言的小說多為「人情小說」(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若以描寫的背景來分,葉兆言的作品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民國為背景的秦淮遺事,主要有「夜泊秦淮」系列,《花影》與《花煞》,《一九三七年的愛情》等;一類是以文革至今大陸中低社會為背景的市井人生,可稱之為速寫,有《艷歌》,《五月的黃昏》,《愛情規則》等。葉兆言是一個積極的作家,除「人情小說」外,還探索「成長小說」的寫作(《沒有玻璃的花房》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其散文雜文琳琅滿目,散文集有《南京人》、《錄音電話》、《閒話三種》以及發表在《收穫》上的「雜花生樹」系列雜文等。

參考資料

  1. 叶兆言. 中國作家網. [2020-01-23].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