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顾城
File:B24 d1480361 880f caf6 2922 dd8e4e11250d 1.jpg
出生(1956-09-24)1956年9月24日
 中国北京市
逝世1993年10月8日(1993岁-10-08)(37岁)
 新西兰奥克兰激流岛
职业诗人作家画家
国籍 中国(1956-1988)
 新西兰(1988-1993)
创作时期1970年代~1993年
文学运动朦胧派现代主义
配偶谢烨
父母顾工
儿女木耳

顾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诗人,作家顾工之子,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鸭绿江》诗刊一九八一年评选“最年轻的青年诗作者”,《拉萨晚报》一九八五年评选“你最喜欢的中国十大青年诗人”,顾城均榜上有名。

顾城于“文革”前即开始诗歌创作,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诗《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1]

家庭悲剧

1979年顾城和谢烨(1958年7月4日-1993年10月8日)在火车上邂逅,为了追求谢烨,顾城赶到上海,天天躺在谢烨家门前木箱子里。1983年8月5日在上海与谢烨结婚。1986年参加北京市作协在昌平举办的“新诗潮研讨会”,结识北京大学分校中文系女学生李英(1964年1月-2014年1月8日)。1988年顾城夫妻前往新西兰激流岛定居,生有一子木耳,顾城不能容忍小孩夺走妻子对他的爱,谢烨只好将小孩寄养在朋友家中。1990年,顾城邀请李英来到激流岛,三人共同生活,顾城与李英之间有发生身体关系,但说法不一[2][3]。1993年1月,顾城携谢烨在西班牙荷兰罗马尼亚等国家讲学,是年3月李英和英国人约翰离开激流岛,顾城为此大受打击,写下遗书,多次自杀未遂。[4]

1993年10月,谢烨收拾行装,准备由奥克兰前往德国,在前往奥克兰的码头时被顾城劝回家,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寓所与谢烨发生争执,在冲突中谢烨受伤倒地,顾城随即自缢身亡,谢烨在送医院途中死去。顾城杀妻的过程成谜。媒体报道称“顾城用斧头杀妻”,并称“一个儿童已向新西兰警方作证,事发当天他看到顾城躲在顾乡家前面的小径,等约好的谢烨下车往顾乡家走去时,顾城持斧头从背后砍杀了她。1993年10月《文汇报》”。而依据顾乡(顾城之姐)在《顾城最后的十四天》所说,斧头根本就是不相关的偶然在场物件,没有丝毫血迹,与案件无关,谢烨也仅仅是在额头上有个不注意就看不到的小伤口而已。[5]

因此对顾城杀妻衍生出两种说法,一是蓄意谋杀,二是误伤。

主要著作

诗歌

顾城一生创作的诗歌达2100多首,包括:

  • 写在明信片上
  • 松塔
  • 杨树
  • 一代人
  • 我和幻想
  • 留念
  • 夜行
  • 布林的档案(组诗)
  •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 雨行
  • 远和近
  • 鬼进城
  • 小巷

小说

短篇小说

  • 伯乐不乐
  • 钟声
  • 不速之客
  • 关于佛佛同志
  • 无毒蛇
  • 偶见
  • 劣等生
  • 飞机进入平流层
  • 在“顶峰”一侧
  • 阿尔斯先生走上讲台
  • 长鼠阿古
  • 夏日
  • 传承
  • 想象力
  • 思忆朦胧
  • 母亲
  • 厂外
  • 皂角
  • 侃山
  • 亨米
  • 有心
  • 梁河
  • 在世
  • 有念

长篇小说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 李英,《魂断激流岛》(香港:明报出版社,一九九五)。

注释

  1. 顾城海外作品结集出版 - 齐鲁晚报数字报刊
  2. 顾城,《英儿》“散页”,作家出版社版,“那个晚上到来的时候,我们在山上点了小灯,她的神色才柔和起来,她躺倒让我爱她。”
  3. 李英,采访:“然而半夜里他(顾城)来我的房间……我醒了过来,但随即又处于半昏迷状态,此后的记忆是失效的,直到第二天我醒来才明白发生了什么。”
  4. 斧头杀妻:顾城从诗人到屠夫. 网易新闻中心
  5. 顾城谢烨夫妇 4年“扭曲人性”的生活(附图)
  6. 顾城小说卷《英儿及其他》开售 收录全部创作小说 -文史-海外网

参考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