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时曆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香港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授时曆》是中國古代曾經使用過的一種曆法,為郭守敬王恂許衡等人創製,因古語「敬授人時」而得名,從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開始實行。明朝所頒行的《大統曆》天文數據和推步方法,都依照授时曆[1],惟《大統曆》不計算斗分差(不考慮回歸年古長今短),終明之世未改[2];可說授时曆總共實行了402年。

《授时曆》應用弧矢割圓術來處理黃經赤經赤緯之間的換算,並用招差術推算太陽、月球和行星的運行度數。《授时曆》採用統天曆的長度,365.2425日為一年,29.530593日為一月,與現在所使用的公曆的數值完全相同,但《授时曆》比公曆早推行301年。推算節氣的方法是將一年的124作為一氣,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它正式廢除了古代的上元積年[3],而逕取至元十八年為為曆元,所定的數據全憑實測,打破古代制曆的習慣,是中國曆法上的大變革之一。

參考文獻

  1. 鄧文寬:《國家圖書館藏明朝大統曆日匯編》前言
  2. 王叔武 (1979) 南明史料朔閏考異——《行在陽秋》札記 《思想戰線》 1979年03期
  3. 曲安京. 中国历法与数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