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鶻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回鶻
繪有回鶻王大臣的岩畫(8至9世紀)
分佈地區
中亞
語言
古代突厥語
宗教信仰
薩滿教摩尼教佛教景教祆教

回鶻突厥字母𐰆𐰖𐰍𐰆𐰺 uyghur;回鶻字母:Uyghur;維吾爾語قەدىمكى ئۇيغۇر‎; 土耳其語 eski uygur),亦稱袁紇[1]烏護[2]烏紇[3]隋朝時又稱韋紇唐朝前期音譯為回紇元朝畏兀兒。以上譯名的變化是由於中文本身的語音變化造成的,而在不同時期的突厥語文獻中,此族名均無變化,今日的維吾爾也是該族名的一個最晚近的譯音。回紇人在唐德宗貞元四年(788年)要求將其漢字改爲「回鶻」,象其族有「鶻鷹」般的勇猛,因而唐中期以後便稱其作回鶻人。當時的吐蕃人則把回鶻人和之前的突厥、之後的蒙古等游牧民族統稱為霍爾藏文ཧོར་威利Hor[4]。回紇原是鐵勒一部,與僕骨同羅拔野古等部一樣;後來回紇強大,遂將這些源自鐵勒的部族統稱為外回鶻[5]。 回紇(回鶻)是裕固族維吾爾族以及回族等族的宗源之一,回回一詞即為回鶻的轉音。在七世紀初期,回紇在唐朝的北方建立政權,對中國歷史有深遠的影響。公元744年,回紇懷仁可汗聯合唐朝擊敗後突厥,一統北方草原鐵勒諸部。

回紇原是由韋組與烏揭(烏古斯人)組成的聯盟,部族共分十九姓,通行回紇語(與古突厥語相通,使用突厥文記載)。《舊唐書·迴紇列傳》記載,回紇本為藥羅葛、胡咄葛、啒羅勿、貊歌息訖、阿勿嘀、葛薩、斛嗢素、藥勿葛、奚邪勿等九姓部落聯盟,其可汗出自藥羅葛氏;後來回紇擊破拔悉密葛邏祿兩部,統號十一部落[6]。當時的突厥汗國古突厥文中習慣稱呼回紇人為 Toquz-oghuz,意即「九姓烏古斯[7],「烏古斯(oghuz)」在古突厥語中有「部落」、「聯盟」、「姓」之意。有人則認為回紇的族名為古突厥語的Uyghur,意為團結、同盟輔助,見於《磨延啜碑》有十回紇和九烏古斯(九姓)的記載[8]。而另一解釋稱,回紇族名的詞源為oigur,是森林中人與十個游牧氏族。

漠北回鶻汗國

回鶻汗國是由回鶻人在今蒙古高原建立的國家。

回鶻原是由韋組與烏揭(烏古斯人)組成的聯盟,部族共分十九姓,通行與古突厥語僅存在方言差異的回鶻語,早期使用突厥文字,後改用源自粟特字母回鶻字母記錄文字。《舊唐書·迴紇列傳》記載,回紇本為藥羅葛、胡咄葛、啒羅勿、貊歌息訖、阿勿嘀、葛薩、斛嗢素、藥勿葛、奚邪勿等九姓部落聯盟,其可汗出自藥羅葛氏;後來回紇擊破拔悉密葛邏祿兩部,統號十一部落[6]。當時的突厥汗國古突厥文中習慣稱呼回紇人為 Toquz-oghuz,意即「九姓烏古斯[7],「烏古斯(oghuz)」在古突厥語中有「部落」、「聯盟」、「姓」之意。有人則認為回紇的族名為古突厥語的Uyghur,意為團結、同盟輔助,見於《磨延啜碑》有十回紇和九烏古斯(九姓)的記載[8]。而另一解釋稱,回紇族名的詞源為oigur,是森林中人與十個游牧氏族。

甘州回鶻汗國

甘州回鶻,因居住於河西走廊,又稱河西回鶻。9世紀回鶻分裂後,遷居河西的回鶻人所建。黃巢之亂後,唐朝名存實亡,歸義軍喪失對甘州肅州及其以東地區的控制力,回鶻在甘州建立牙帳。國主自稱可汗。1036年,被西夏李元昊吞併,遷入瓜州和青海北部,又稱黃頭回紇。他們有一名察罕回鶻,即是白回鶻。《宋史·回鶻傳》就是記載的甘州回鶻,稱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韓王新復州有黑韓王蒙古滅亡西夏後,黃頭回紇歸附蒙古,成了裕固族的祖先。分秦州回鶻涼州回鶻賀蘭山回鶻肅州回鶻瓜州回鶻沙州回鶻

高昌回鶻汗國

9世紀中葉,回鶻汗國崩潰後,一部分回鶻人西遷至天山東部地區,與當地其他突厥部落聯合,以高昌地區為核心建立的新的國家。宋朝史書中稱之為高昌回鶻[9]日本學者慣稱之為西州回鶻。中國元朝的文獻有多種譯法:畏兀兒、畏吾兒、偉兀、偉吾而、衛吾、委兀、外五、瑰古、烏鵒、畏午兒等。

高昌回鶻

喀喇汗國(有爭議)

有關喀喇汗國史的文獻資料比較零碎,與其同時代的文獻,如成書於11世紀的《喀什噶爾史》原書已散佚,僅在加瑪勒·哈爾希(Jamal Qarshī)的《蘇拉赫詞典補編》中引用的其中的一部分得以保存至今。佚名作者的《博格拉汗傳》(Tazkirat al-Bughrakhan)專門記載了第一位皈依伊斯蘭教的薩圖克·博格拉汗的史事,但後者帶有明顯的宗教詠史詩的色彩,或具有追述往事的傳說的性質。近年,利用錢幣銘文研究汗朝政治史,對汗朝世系和諸汗在位年代多有補正。但是,諸汗名字、稱號時時添減變換,因而難於排列出明晰的、確切的世系,喀喇汗國汗室的起源問題也未解決。當前,學界有起源於樣磨葛邏祿(其中的熾俟部落)、葛邏祿-樣磨等說,只有中國學者認為其建立者是回鶻部落。諸說各有一定道理,亦可以互相補充。近年來,葛邏祿說較占上峰,因為喀喇汗國初期版圖原來主要是三姓葛邏祿的活動區域,而且喀喇汗國主力軍是由三姓葛邏祿之一的熾俟構成的。但是,在9世紀上半期喀喇汗國建立前夕,九姓回鶻近支樣磨部已遷入葛邏祿駐牧的部分地區,特別是佔有了喀喇汗國的重要中心之一,後來東喀喇汗國的都城喀什噶爾。而且文獻中也有樣磨汗的稱號為博格拉汗的記載,所以汗族出自樣磨說也不無根據。另一方面,回鶻汗國崩潰後的部分回鶻部落的下落不明,是否進入該汗國地區(托古茲古茲即高昌回鶻與此無關)。《突厥語大詞典》的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即出身於喀喇汗國汗室,他稱喀喇汗國汗汗室是阿弗剌昔牙卜的後人。並在其書中指出,回鶻人在東方高昌一帶生活,信仰佛教。並在書中收錄有喀喇汗國的詩歌,將回鶻描述為兇惡的異教徒。此外對高昌回鶻與喀喇汗國之間的關係並無涉及。

後裔

裕固族

維吾爾族

圖瓦(有爭議)

經濟

文化

回鶻字母的創製

書籍

活字印刷

文學

繪畫藝術

宗教

薩滿教

摩尼教

景教

佛教

祆教

消亡

參見

參考文獻

  1. 《魏書·高車傳》記為袁紇
  2. 《隋書·鐵勒傳》記作烏護
  3. 《新唐書》又作烏紇
  4. 「霍爾」是藏族人民對居住在北方的遊牧民族的統稱,根據歷史時期的不同,分別指突厥、回鶻或蒙古
  5. 回紇與同出於鐵勒十五姓的其他十四姓薛延陀、契苾、都播(圖瓦人)、骨利干、多覽葛、仆骨、拔野古、同羅、渾部、思結、斛薛、奚結、阿跌、白霫又被稱為外回鶻。
  6. 6.0 6.1 《舊唐書》卷一九五《回紇傳》
  7. 7.0 7.1 在《闕特勤碑》的突厥文碑文中,把回紇諸部稱為「九姓烏古斯
  8. 8.0 8.1 磨延啜碑(全文
  9. 宋史·高昌傳》就是記載的高昌回鶻,稱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韓王(高昌回鶻),新復州有黑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