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區

出自求聞百科
臨淄區
市轄區

臨淄政府大樓
舊稱營丘、臨菑

臨淄區地圖
概覽
國家 中國
隸屬行政區山東省淄博市
區劃類別市轄區
地理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2)59萬人
其它
時區UTC+8北京時間
郵政編碼255400
電話區號+86 (0)533
網站:www.linzi.gov.cn

臨淄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中部,是淄博市一個石油化工產業密集的市轄區。在古代曾為西周春秋戰國時的大國齊國國都,1994年被國務院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

臨淄,古稱營丘,秦漢時作臨菑。相傳上古時期的伏羲顓頊曾在這裡活動。此後為爽鳩氏、蒲姑氏等部族的聚居地。公元前約1046年,周朝建立後,周武王把首席功臣太公望分封於此,建立了侯國齊國,定都營丘。六世齊胡公遷薄姑。七世齊獻公遷回營丘,因其地臨淄水,遂改名為臨淄,此後臨淄之名一直延用至今。

古臨淄城復原

齊國是西周春秋戰國時的大國,因此臨淄作為其都城,歷史上極為繁榮。目前臨淄齊國故城的城址尚存,分民眾生活的大城和國君居住的小城,兩城相連,周長21公里,面積15平方公里,共有十三座城門。城內幹道縱橫交錯,排成「井」字形,並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統。城外還有埋葬齊國六位君主的田齊王陵等多處先秦墓葬。

東周時的臨淄人物阜盛,齊相國管仲著《管子》。孔子曾來此聞韶樂,孟子也曾為齊王擔任客卿。莊子曾被齊湣王聘為相。戰國時臨淄設稷下學宮,以招徠諸子百家來此講學辯論、著書立說,荀子即為稷下的祭酒之一。遊學於此的還有騶衍宋鈃尹文彭蒙田駢慎到等,號為稷下學派。當時的臨淄鄰近渤海,因而兼具之利,經濟繁榮、貿易發達,各種冶、煉、鑄錢、制紡織的作坊遍布城市內外。

臨淄作為齊國的都城,共延續了八百餘年歷史,直到被秦國所滅。齊國都城臨淄鼎盛時有7萬戶,約35萬人口。置臨淄縣,屬齊郡。兩漢時,臨淄為五都之一。漢高祖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都臨淄。韓信死後,高祖將長子劉肥封於臨淄,建齊國,轄七十餘城。文帝時將齊國一分為七。據史載,當時的臨淄約有十萬戶人家,依然是東部地區最大的城市。及至晉代,臨淄多遭兵禍,政權更迭頻繁,其中南燕曾短暫地建都於此。此後臨淄在青州的地位被益都所取代。南北朝後的歷代,臨淄先後屬齊郡、青州、益都府、益都路、青州府等管轄。末原城址被廢棄,而在東南部另築新城,即今臨淄城區。

行政區劃

臨淄區下轄5個街道辦事處、7個[1]

聞韶街道雪宮街道辛店街道稷下街道齊陵街道齊都鎮皇城鎮敬仲鎮朱台鎮金嶺鎮鳳凰鎮金山鎮

經濟

臨淄道路

臨淄靠近東營勝利油田,附近也多產煤炭礦石。1969年臨淄縣被併入工礦城市淄博市,成為其臨淄區。區駐地辛店位於膠濟鐵路線上,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鎮。目前經濟以化學工業為主,齊魯石化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的核心企業之一,全國特大型國有企業,擁有居中國前列的乙烯、合成樹脂橡膠燒鹼生產能力。經國務院批准由山東省政府和中石化集團合作並以齊魯石化公司為依託基地建立起來的齊魯化學工業園區是繼上海南京之後的全國第三大化學工業園區。華能辛店電廠是一座裝機容量達百萬千瓦的大型發電企業。此外還有建材、紡織、機電等工業門類。農業盛產小麥玉米棉花等,有「魯中糧倉」之稱。

物產

文化和旅遊

臨淄的道路標誌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