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庇隆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胡安·多明戈·庇隆
Juan Domingo Perón
第29任 阿根廷阿根廷总统
任期
1946年6月4日-1955年9月21日
前任埃德尔米罗·朱利安·法雷尔
继任爱德华多·洛纳迪
第40任 阿根廷阿根廷总统
任期
1973年10月12日-1974年7月1日
前任劳尔·阿尔韦托·拉斯蒂里
继任伊莎贝尔·庇隆
个人资料
出生1895年10月8日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洛博斯
逝世1974年7月1日(1974岁-07-01)(78岁)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奥利沃斯
国籍 阿根廷
政党正义党
配偶奥莱利亚·提宗(1929-1938)
伊娃·庇隆(1945-1952)
伊莎贝尔·庇隆(1961-1974)
专业军人
信仰罗马天主教
签名

胡安·多明戈·庇隆(西班牙语:Juan Domingo Perón;1895年10月8日—1974年7月1日),阿根廷军人及政治家,是阿根廷迄今为止任职时间第二长的总统,也是唯一曾三次当选的总统。他和妻子伊娃·庇隆创立的正义党和领导的庇隆主义运动是现代阿根廷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派别。

早年生涯

1895年10月8日,庇隆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一个农民家庭。庇隆家族原本是西班牙人,在西班牙征服撒丁岛后定居在撒丁岛[1]。他的曾祖父在19世纪30年代从撒丁岛移民至阿根廷[2]。庇隆还有西班牙[3]、英国和法国巴斯克人血统[4]。他在16岁时进入军事学校学习。毕业后仕途顺利。1930年代,他作为军事观察员在意大利服役。1929年1月5日,庇隆与奥莱利亚·提宗结婚,1938年奥莱利亚死于子宫癌。

发动政变夺权 (1943年-1944年)

1943年5月,作为阿根廷陆军上校的庇隆在军官联合小组发动的军事政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声名鹊起,取得政权。同年11月,他被任命为劳动和福利部长。

副总统 (1944年-1945年)

1944年2月,庇隆被任命为副总统及陆军部长,掌握军政大权。

1945年10月9日,庇隆在军队内部的反对声中被迫辞职,并一度遭到逮捕。随即工会组织了大规模示威活动,10月17日,庇隆被释放,并成立工党(正义党前身)准备参加下届总统选举。出狱后不久他和伊娃·庇隆(即著名的庇隆夫人)结婚。在她的帮助下,庇隆在劳工和妇女团体中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第一任总统 (1946年-1952年)

1946年2月24日举行的大选中,他代表工党以56%的得票当选成为阿根廷总统。1946年6月4日,庇隆成为了总统。

庇隆上任后采取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政策。他大规模扩大了加入工会工人数量,帮助建立了劳工总同盟,他提拔了工人阶级出生的官员进入他的内阁。他将此称为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位置”,后来被人称为“庇隆主义”,而劳工总同盟作为全国最大的工会,一直是正义党的重要支持者。他致力于经济独立,反对美国和英国,没收了这两个国家阿根廷的大量资产,并拒绝让阿根廷加入关税暨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但亦强烈反对共产主义,提拔不少右翼军官。他推动国家的工业化和国有化。在他第一次任期的头两年,庇隆将中央银行国有化,并偿还了阿根廷欠英格兰银行的数十亿美元债务;将铁路(大部分由英国和法国公司拥有)、商船、大学、公共事业、公共交通(当时主要是有轨电车)国有化[2]。1947年,他颁布了旨在发展国有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他的思想成为了阿根廷庇隆主义的主流。1940年代后期,在他的允许下,阿根廷成为了纳粹战犯的避难地。但庇隆同时也支持犹太人,使阿根廷成为最早承认以色列的国家之一,阿根廷亦是犹太人在拉丁美洲最多居住的国家。

他在第一次任期内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工资,并且建造了将近500,000栋新房,其中大部分是给低收入者的公寓。仅在1954年,就有近100,000栋楼房被兴建。庇隆政府的建造工程还包括一大批学校、医院、诊所等设施。

庇隆在任期间,拒绝了使用军队镇压同性恋者。他还下令警察和司法系统对同性恋者采取宽容态度。他改良了探戈,还使卖淫离婚合法化,在当时仍较为保守的阿根廷社会,算是特殊。

第二任总统 (1952年-1955年)

1951年,庇隆顺利获得连任。随后伊娃于1952年死于子宫颈癌(一说白血病),年仅33岁。但是经济问题,政府高度的贪污腐败,以及与罗马天主教会之间的矛盾因为他支持离婚合法化,最终导致他在1955年9月的军事政变中被推翻,未能完成六年的总统任期。

流亡 (1955年-1973年)

被迫下台后,他先流亡到巴拉圭,后来在西班牙马德里定居,受当地的佛朗哥极右翼法西斯军事独裁政权保护。1961年,他与夜总会歌手伊莎贝尔·庇隆结婚。

1950年代到1960年代,阿根廷军人和文人政府更迭频繁,庇隆在海外仍试图操纵国内政治。阿根廷经济增长缓慢,社会动荡剧烈。1960年代后期至1970年代前期,政府未能使经济复苏,对亲庇隆的蒙特内罗(Montonero)的游击队打击不力,这些都为庇隆回国创造条件。1971年3月,拉努塞将军(Alejandro Lanusse)掌权并宣布将于1973年恢复民主宪政。

第三任总统 (1973年-1974年)

1973年3月11日,阿根廷再次举行了总统大选。不过,庇隆被排除在候选人之外,但是庇隆领导的正义党却取得了胜利,正义党候选人坎波拉(Héctor Cámpora)当选总统。不久庇隆回国,结束18年流亡生涯。7月13日,坎波拉宣布辞职,为举行新一届大选铺平了道路。9月23日,庇隆再度当选总统。10月,他宣誓就职,其妻伊莎贝尔同时出任副总统。庇隆政权在极左与极右势力的冲突中生存,恐怖事件大量发生。政府不得不颁行一系列紧急法令以维持公共秩序。而庇隆健康也开始出现问题。

去世

原先计划要兴建的祖国祭坛要作为庇隆和诸民族英雄的陵墓,因为伊莎贝尔·庇隆总统被推翻,戛然而止

1974年7月1日,重新上台仅九个月的庇隆逝世,享寿78岁。在任期间遗下的上述问题仍未解决。他的第三任妻子、阿根廷副总统伊莎贝尔·庇隆接任总统。1976年3月24日,她同样被军事政变推翻。

墓地

庇隆的陵寝
庇隆陵寝内的新墓

庇隆被安葬在布宜诺斯艾利斯。1987年,他的墓地遭盗掘,遗骨的双手不翼而飞。至今此案仍未破获。2006年10月17日,庇隆迁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西南约64公里处的新墓,该墓地也是庇隆生前与伊莎贝尔·庇隆的一处住所。迁坟当日即有市民欢送,又有一些庇隆主义反对派表示抗议。但庇隆的遗体最终还是迁到了造价高达100万美元的新墓地,并且新墓地专门为伊莎贝尔·庇隆留出了空间,也就是说,两人合葬已经准备妥当,只等伊莎贝尔本人百年归老。

参考文献

  1. Galasso, Norberto. Galasso, Norberto. Perón: Formación, ascenso y caída, 1893-1955 (pg 25). 2005. ISBN 9789505813995. 
  2. 2.0 2.1 Page, Joseph. Perón, a Biography. Random House. 1983. 
  3. Colimodio, Roberto. Borges y Perón: no los unió el amor pero sí la sangre. Clarín. 20 September 2011 [6 September 2015] (西班牙语). 
  4. Cox, David. Dirty Secrets, Dirty War: Buenos Aires, Argentina, 1976-1983: The Exile of Editor Robert J. Cox. Charleston, SC: Evening Post Books. 2008: 28. ISBN 978-0981873503. 
  5. Rock, David. Argentina, 1516–198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7. 

外部链接

前任:
埃德尔米罗·朱利安·法雷尔
阿根廷总统
1946年–1955年
继任:
爱德华多·洛纳迪
前任:
劳尔·阿尔韦托·拉斯蒂里
阿根廷总统
1973年–1974年
继任:
伊莎贝尔·庇隆
前任:
埃德尔米罗·朱利安·法雷尔
阿根廷副总统
1944年–1945年
继任:
胡安·皮斯塔里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