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昌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王淦昌
出生(1907-05-28)1907年5月28日
 大清江蘇省常熟縣支塘鎮楓塘灣
逝世1998年12月10日(1998歲-12-10)(91歲)
 中國北京市
國籍 中國
教育程度清華大學
柏林大學
配偶吳月琴
科學生涯
博士導師莉澤·邁特納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男,江蘇常熟人,中國核物理學家,中國慣性約束核融合研究的奠基者,參與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被中國政府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1]1961至1978年研究原子彈氫彈間,為保密需要化名王京[2]

2000年,中國物理學會為紀念胡剛復等五位物理學界前輩,設立了胡剛復饒毓泰葉企孫吳有訓、王淦昌物理學獎,其中王淦昌物理獎授予粒子物理和慣性約束核融合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學家。

生平

1924年上海浦東中學畢業,1925年8月,考入清華大學。1929年6月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助教。

1930年 王淦昌考取江蘇省官費留學,到德國柏林大學威廉皇帝化學研究所讀研究生,師從莉澤·邁特納,1934年獲博士學位。

1931年,王淦昌在德國就讀研究生期間,提出可能發現中子的試驗設想,1932年英國科學家查德威克按此思路進行試驗發現了中子並獲得諾貝爾獎

1934年至1936年任山東大學物理系教授。1936年至1947年任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系主任。

1947年至1949年任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物理系訪問學者。

1949年至1951年任大連大學工學院(今大連理工大學)物理系教授

1951年至1961年,人間蒸發並化名王京,在中國科學院物理所、蘇聯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從事宇宙線及高能物理研究。1962年以後從事核科學的國防應用研究、慣性約束核融合研究。1964年與蘇聯著名科學家巴索夫同時獨立地提出「雷射慣性約束核融合」的新概念,文革期間把一度停滯的科研工作拉回軌道[3]

1980年3月15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選出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其被選為副主席[4][5]。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86年3月與王大珩楊嘉墀陳芳允一起寫信給鄧小平,提出發展中國的高新技術,促成863計劃。1986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選舉產生第三屆全國委員會。6月28日,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推舉其為榮譽委員[6][7][8]

1998年12月10日 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

紀念

參考文獻

  1.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物理泰斗王淦昌院士. [2007-02-12]. 
  2. 王淦昌秘密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时装运资料用的箱子. 藏品欣賞. 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3-04-04]. 
  3. 「願以身許國」的核物理學家王淦昌
  4.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附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 405–406. ISBN 7-80136-318-3. 
  5. 何志平,尹恭成,張小梅主編. 中国科学技术团体. 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1990.12: 1010–1011. ISBN 7-5427-0276-9. 
  6. 中國科協研究室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中國科協研究室. : 94–96. 
  7.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附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 408. ISBN 7-80136-318-3. 
  8. 陳建新等主編.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10: 609. ISBN 7-5351-1355-9.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