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台湾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附庸國(英語:Vassal state)是指在別的宗主國輕度統治之下,主權嚴重不完整的國家,是從屬國的一種。

定義

附庸中文原意是指在中國周朝封地未滿五十里、附屬於諸侯國的小國或小領主[1],例如秦非子,可世襲

在現代國際關係中,附庸國一般指有一定自治能力,但其外交、憲法卻處處受到宗主國的限制和否認的政權。一般是像中國、鄂图曼帝国這樣面積大的國家中的不同民族獨立出來的國家,和宗主國有著密切的附庸關係

附庸國和其宗主國一樣,可以是任何國際關係法和條約的主體。但在主權上卻受到宗主國的限制,和別國締結條約亦是如此。這和保護國不同。像鄂图曼帝国以前就是埃及保加利亞的宗主國[2]

實質上就是擁有不完全的主權,但是卻不接受宗主國保護的半主權國、比自治領保護國待遇要差的國家[3]

世界各國的官方說法是現在已經沒有符合這些定義的附庸國了。新的、從大國的一部份獨立出來的國家,只是需要大國的保護(其實大國大多數時候自己就是麻煩製造者,詳見霸權主義帝國主義),並沒有附庸關係、國家主權是對等的。採取國際法中的自由連合的概念。

列表

附庸國(政權)國旗 附庸國(附庸政權) 宗主國(實際控制國) 歷經時間 「條約依憑」 參考注釋
塞爾維亞公國 鄂图曼帝国 1830年-1878年 1878年後獨立。
埃及王國 鄂图曼帝国 1840年-1914年 1914年演變為大英帝國保護國
羅馬尼亞聯合公國 鄂图曼帝国 1856年-1878年 1859年中,摩爾達維亞瓦拉幾亞合併。1878年的《柏林條約》中獲得承認,羅馬尼亞王國也是如此。
保加利亞大公國 鄂图曼帝国 1878年-1908年 1908年期間的保加利亞王國獨立。
琉球國 大日本帝國 1871年-1879年 琉球處分 1945年8月30日後為美國統治琉球時期,後美國將治權歸日本
大韓帝國 大日本帝國 1905年-1910年 乙巳條約第二次日韓協約日韓合併條約 1910年8月22日後為日據朝鮮時期,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南北分治。
越南王國 大清帝國 1802年-1858年 中法新約 大清帝國承認越南為法國的保護國,越南併入法屬印度支那
越南王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83年-1945年9月2日 第一次順化條約 大清帝國承認越南為法國的保護國,越南併入法屬印度支那
偽滿洲國 大日本帝國 1932年-1945年 日滿議定書 1945年8月19日溥儀等人被蘇聯紅軍俘虜,偽滿洲國滅亡。
越南帝國 大日本帝國 1945年 波茨坦會議 1945年8月30日解散,回歸法屬印度支那
砂拉越王國 汶萊帝國 1842年- 1868年 1914年演變為大英帝國保護國

現行附庸政權列表

附庸政權國旗 附庸政權 宗主國(實際控制國) 歷經時間 「條約依憑」 參考注釋
 北賽普勒斯 土耳其共和國 1974年- 賽普勒斯問題賽普勒斯安南計劃 1960年8月16日,賽普勒斯共和國宣告成立。隨後希土兩族摩擦不斷。1974年,賽普勒斯國民警衛隊領導發動軍事政變,企圖將賽普勒斯併入希臘。兩族因為制憲問題爆發嚴重的流血衝突土耳其同年隨後入侵武裝干涉。

1975年2月,土耳其族在土耳其政府的支持下在尼古西亞以北建立了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但僅獲土耳其承認。

 德涅斯特河沿岸 俄羅斯聯邦 1990年- 蘇聯解體德涅斯特河沿岸戰爭 2006年的全民公投,97%的選票支持該地區獨立並在未來加入俄羅斯聯邦,94%的選民反對放棄獨立成為摩爾多瓦的一部分。2014年3月,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米哈伊爾·博拉(Mikhail Burla)向俄羅斯國家杜馬(國會下議院)主席謝爾蓋·納雷什金提出了請求,要求加入俄羅斯聯邦。
 阿布哈茲地區 俄羅斯聯邦 1991年- 蘇聯解體南奧塞提亞戰爭 2008年8月,在南奧塞提亞戰爭爆發之後,阿布哈茲在俄羅斯軍隊的幫助下驅逐了領土上的所有喬治亞軍事力量,完全控制了宣稱的全部領土並再次宣示它的獨立地位。但是這個國家不為聯合國與國際上多數國家承認。[4][5]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提亞不同的是,未來不尋求和俄羅斯聯邦進行政治上的合併,但會維持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
 南奧塞提亞地區 俄羅斯聯邦 1991年- 蘇聯解體俄格戰爭 俄羅斯於2008年俄格戰爭後首先承認南奧塞提亞並建交。2016年5月30日,南奧塞提亞共和國將在2017年4月就加入俄聯邦的問題舉行全民公投,總統列昂尼德∙季比洛夫與議會主席阿納托利·比比洛夫已於26日簽署了相關聲明。

南奧塞提亞的官員表示,他們將允許俄羅斯在當地設立軍事基地,在幾年內,南奧塞提亞將與俄羅斯自治共和國北奥塞提亚合併,成為俄羅斯的一部份。[6]

 阿爾察赫 亞美尼亞 1991年- 蘇聯解體納哥諾卡拉巴克戰爭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普遍被國際承認為亞塞拜疆的一部分[7],但大部分地區由「阿爾察赫共和國」實際統治。該國系以前亞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時期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範圍為基礎所建立,實質獨立但尚未被普遍承認。自1988年卡拉巴赫運動發生起,亞塞拜疆就無法對該地區行使政權。1994年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結束以後,在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明斯克小組的調停下,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疆政府代表已經針對該地區的爭議狀態舉行過多次和平會談。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禮記·王制》: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
  2. 寺澤一、山本草二、廣部和也編 (編). Ⅲ国家の成立16国家结合. 标準 国际法 初版. 青林書院. 1989-06: 112頁. ISBN 978-4417007517. 
  3. 佐分晴夫. 従属国. 日本大百科全书. 小學館. 
  4. Online Magazine - Civil Georgia
  5.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 Georgia’s South Ossetia Conflict: Make Haste Slowl
  6. 南歐希夏官員:俄將併吞我們,中華日報[失效連結]
  7. General Assembly adopts resolution reaffirming territorial integrity of Azerbaijan, demanding withdrawal of all Armenian forces. United Nations. 14 March 2008 [30 Aug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