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連池市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五大連池市
縣級市

五大連池街景
概覽
國家 中國
隸屬行政區黑龍江省黑河市
區劃類別縣級市
區劃代碼231182
政府駐地青山鎮
鄉級行政區12
- 5
- 6
- 街道1
地理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2)36萬人
其它
時區UTC+8北京時間
郵政編碼164100
電話區號+86 (0)456
車牌首號黑N
網站:五大連池市政府網

五大連池市(原名德都縣)是黑龍江省黑河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因境內有著名的五大連池湖而得名。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北端。

概述

五大連池市境內的五大連池風景區,是中國著名的火山遊覽勝地。風景區內坐落着十四座火山,古火山形成於203年、90萬年、60萬年及19萬年歷史時期,而新期火山則形成於1719年,據《黑龍江外記》記述:「墨爾根東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塊飛騰,聲震四野,越數日火熄,其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康熙五十八年即1719年。1720年,老黑山和火燒山又再度爆發。1719年至1721年,火山爆發堵塞了當年的河道,形成了五個互相連通的熔岩堰塞湖,故名五大連池。

歷史

五大連池轄境,時屬漢歲地或烏桓地;三國時屬北扶餘地;時屬黑水靺鞨部地;遼代東京道室韋王府轄境,烏延突厥居地;金代上京路蒲與路轄域,女真完顏部居地;元初遼陽行省開元路轄域,元中葉以後屬水達達路蒲與路萬戶府,為斡赤斤分封地;奴兒干都司納木河衛兀的河所轄地;布特哈總管衙門轄域,被編入布特哈八旗——正白旗部落居地。1909年(宣統二年)為訥河直隸屬地。民國四年(1915年)至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克山縣第三區;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立德都治局。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升德都治局為德都縣,為德都建縣之始。

1958年9月德都縣併入北安縣,在原轄區設立青山公社,隸屬嫩江專員公署。1963年6月29日恢復恢復德都縣建制;以合併於北安市的原德都縣行政區域為德都縣的行政區域。1979年設黑龍江省五大連池管理處,翌年改黑龍江省五大連池管理局。

1983年10月8日從德都縣析置成立五大連池市;以原德都縣的五大連池鎮和雙泉公社的龍泉、良種場為五大連池市的行政區域,當時的五大連池市區才五千人左右,是全國最小的城市。

1996年1月31日(民政部民行批[1996]19號),德都縣撤銷,全境併入五大連池市,以德都縣原機構設立新的五大連池市。事實上,德都縣自作為縣建制自成立到今五大連池市轄境一直沒有變化。不久,原五大連池市範圍以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的名義存在,景區管理機構為原五大連池市。

行政區劃

五大連池市下轄1個街道辦事處、7個、4個[1]

青山街道龍鎮和平鎮五大連池鎮雙泉鎮新發鎮團結鎮興隆鎮朝陽山鎮建設鄉太平鄉興安鄉、元青山林場、三九六林場、小興安林場、二龍山林場、朝陽林場、引龍河林場、焦得布林場、小孤山林場、藥泉林場、沾河林業局、蓮花管理委員會、二龍山蠶種場、畜牧場第二良種場、花園勞教所、永豐監獄、華山監獄、鳳凰山監獄、龍門農場、襄河農場、龍鎮農場、二龍山農場、引龍河農場、尾山農場、格球山農場、五大連池農場

交通

物產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

礦產有礦泉水玄武岩礦泉泥螢石火山礫。中草藥有平貝母五味子沙參穿山龍佛手柑蒲公英赤芍黃柏黃芪蘆根車前子野百合狼毒紅花野薄荷等。

名勝古蹟

2004年2月,五大連池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五大連池還是中國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4A級景區,首批國家地質公園。五大連池生物圈保護區於2003年被聯合國納入人與生物圈計劃。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自然保護區和大沾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五大連池市山口湖水利風景區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著名景點還有大沾河國家森林公園五大連池國家森林公園

其他景點:益身園、長壽園、極樂亭、鍾靈寺遺址。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