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號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Template:All checked

年號
漢語名稱
繁體字 年號
簡化字 年号
越南語名稱
國語字 niên hiệu
儒字 年號
韓語名稱
諺文연호
漢字年號
日語名稱
日語原文 年号
舊字體年號
日語別稱
日語原文 元号
舊字體元號

年號,即紀年的名稱,是中華文化圈各國在君主制下,以君主在位時間為基準採用的紀年方法[1][2],緣起於中國西漢漢武帝時期,後來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紀後期、越南在10世紀都因為中國的影響開始使用[3]蒙古也曾採用過。隨着中華文化圈各國在20世紀陸續變更國體共和制,目前仍使用皇帝年號或承繼自年號的國家紀年之國家如:中國臺灣地區和仍維持君主制的日本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華民國曾使用民國紀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現使用主體紀年,實際上均是廢除帝王制後承續自古代年號的紀年曆法

中國

中國歷史上的年號起源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數,沒有年號。據清朝趙翼的《二十二史劄記》考證[4],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年號為「元狩」。《漢書》上記載說,前122年十月,漢武帝出去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記年,於是立年號為「元狩」,稱該年為元狩元年,並追認元狩前的年號建元元光元朔[5]。可是,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後來,人們把這記錄年代的開始之年稱為「紀元」,改換年號(或帝王紀年時代改稱元年)叫做「改元」。首實行改元(改稱元年)者為漢文帝,但未取年號。此後,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會改元,並同時改變年號。一般改元從下詔的第2年算起(史稱「逾年改元」),也有一些從本年年中算起。

辛德勇《改訂西漢新莽紀年表》以為,太初改元之初可能還沒使用年號紀年,而是在五月與改正朔、易服色的改制措施同時實行。

改元

一個皇帝在位時,也可以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有的只有一個年號,也有的會頻繁改元,因此一個皇帝的年號可以有一個或數個,例如漢武帝有11個年號,武則天在位21年有18個年號[注 1]。也有皇帝在即位時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號,例如五代時期後梁的「乾化」年號、後晉的「天福」年號、後周的「顯德」年號。明朝以後一世一元制成為慣例,扣除復辟政變者與變更國號者(如明英宗清太宗清穆宗),大致上都是一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因此也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嘉靖皇帝萬曆皇帝崇禎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宣統皇帝等)

中國元朝以前傳統上改元是當年改元,明朝以後改為次年改元,而日本的改元沿用中國傳統的當年改元。

年號的使用

年號被認為是帝王正統的標誌,稱為「奉正朔」。一個政權使用另一個政權的年號,被認為是藩屬、臣服的標誌之一。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中國分裂的時期。五代十國時,閩國楚國使用後梁、後唐年號,吳越國使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的年號,另外朝鮮琉球為中國藩屬時,亦用中國帝王年號。也因此,許多地方割據勢力、少數民族政權,以及人民起義也常常自立年號紀年。

中國年號的使用情況非常複雜。同一時期並存的政權,往往各有年號。還有的政權一年之中數次改元,幾個年號重疊使用。也有政權自己不建年號,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權的年號。例如後晉天福年號用至九年,改為開運元年。3年後,後漢劉知遠稱帝,不自建年號,也不沿用開運年號,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還有許多年號在不同時期重複使用。例如建元就有5個時期在使用。還有因為避諱或者其他原因,一個年號有不同寫法,例如唐殤帝唐隆年號,又寫作唐元唐安唐興

有些年號是根據兩個前代年號合併而成,如貞元取自貞觀開元隆興取自建隆紹興淳熙取自淳化雍熙紹熙取自紹興淳熙慶元取法慶曆元祐開禧取自開寶天禧[注 2]

年號的廢止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廢除年號紀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國紀年。雖然在袁世凱稱帝時使用過「洪憲」的年號,而愛新覺羅·溥儀在擔任偽滿洲國「執政」和「皇帝」時分別使用過「大同」和「康德」的年號,但通常不為中國正統史書所承認,而認爲中國皇帝的最後一個年號為清末的「宣統」。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公元紀年。近年來,也有少數人提出為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豐富世界紀年文化多樣性,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出恢復年號紀年的建議[6]

臺灣

臺灣在鄭氏王朝時雖然南明永曆帝已死,但仍繼續使用永曆年號。在清朝統治時期則使用清朝各皇帝之年號,而在一些民變事件中,起事領袖(例如朱一貴林爽文等)曾經使用過自己的年號。甲午戰爭後,反對日本佔領臺灣的臺灣民主國則一度以永清為年號,而在日本佔領時期則使用日本天皇的年號(依序是明治大正昭和)。抗日戰爭結束後,台灣光復,改用民國紀年。1949年,蔣介石當局逃往台灣,台灣地區沿用民國紀年至今。

蒙古

蒙古高原在5世紀柔然政權時,一度使用中國式的年號。蒙古帝國在1260年忽必烈即位後,建元中統,隨後建立了統治全中國的元朝。年號一直沿用到北元時代。1388年之後,蒙古年號不可考,僅知瓦剌也先稱汗後,改元添元。清朝滅亡後,博克多格根在撤銷獨立前使用共戴年號。

朝鮮

朝鮮是中國國外第一個使用年號的地方,新羅君主法興王使用的年號建元朝鮮半島歷史上首個年號,與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一樣(漢朝漢武帝的建元)。但相比日本越南兩國,朝鮮半島自創的年號比較少,主要是因為朝鮮自新羅真德王四年(650年)至大韓帝國成立(1897年)之間的一千二百餘年內,都是中國的藩屬國,除高麗太祖光宗曾自立年號外,都是採用中國的年號,奉中國為正朔。

日本

孝德天皇接觸唐朝之後,開始效仿中國,於646年使用年號。大寶元年(701年)開始正式使用年號,直到今日。

另外日本天皇的年號的特色之一就是部分的單一年號可跨越前後兩名在位天皇。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跟中國明朝以前一樣,一位天皇可有多個年號,而在明治維新後就跟中國時代的君主一樣,一位天皇一個年號。

日本的年號多為當年改元。現時日本年號是令和,於2019年5月1日起用。

越南

越南在936年以前長期為中國郡縣,使用中國年號,除李賁於541年十二月集合交州數州人士起兵,544年正月,李賁自稱「南越帝」,改元天德,為越南史上首個年號。丁部領於968年建立丁朝,970年開始建元太平,此後越南於國內使用自身年號,直到1945年阮朝滅亡,廢止保大年號。

參見

註解

  1. 唐朝皇帝為例,唐高祖武德)、唐太宗貞觀)、唐順宗永貞)、唐憲宗元和)、唐穆宗長慶)、唐敬宗寶曆)、唐武宗會昌)、唐宣宗大中)、唐懿宗咸通)在位期間都只使用了一個年號,而唐玄宗開元)、唐代宗大曆)、唐德宗貞元)、唐文宗太和)長期也只使用一個年號,真正頻繁改元的皇帝只有唐高宗武后唐中宗唐睿宗唐肅宗唐僖宗唐昭宗
  2. 參見:趙彥衛著,《雲麓漫鈔》,卷第十。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现代汉语词典 第七版.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6年: 952. 
  2.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絡第五版試用版,台灣當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國語推行委員會」
  3. 朱勇,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现代化, 張晉藩 (編), ‘93 中国法律史国际硏讨会论文集,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25, 1996 
  4. 《廿二史札記》卷2:是帝至元狩始建年號。從前之建元、元光等號,乃元狩後重製嘉號,追紀其歲年也。不然,則武帝六年,即應雲建元六年,其下所云明年又明年,皆可書元光幾年、元朔幾年,豈不簡易明白?而乃雲明年後年耶!
  5. 《漢書·郊祀志》:「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一元曰『建』,二元以長星曰『光』,三元以日月復始曰『朔』,四元以郊得一角獸曰『狩』雲」
  6. 周到. 让纪元再现中国元素——关于恢复年号的倡议. 社會科學論壇:B版. 2007, (9): 143–151. 
  • 李崇智. 中国历代年号考 3. 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 ISBN 978-7-101-02512-5. 

延伸閲讀

  • (中文)陳光. 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年1月. ISBN 978-7-5402-1031-1. 
  • (中文)鄧洪波. 東亞歷史年表 (pdf). 臺北: 臺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 2005年3月 [2007年3月10日]. ISBN 978-986-00-0518-9. 
  • (中文)李崇智. 中国历代年号考 2. 中華書局. 2001年1月. ISBN 978-7-101-02512-5. 
  • (日語)松橋達良. 元号はやわかり—東亜歷代建元考. 砂書房. 1994年7月. ISBN 978-4-915818-27-1. 
  • (日語)所功. 年号の歴史―元号制度の史的研究. 雄山閣. 1988年3月. ISBN 978-4-639-00711-1. 
  • (中文)徐紅嵐. 中日朝三国歷史纪年表.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年5月. ISBN 978-7-5382-4619-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