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船招商局

出自求聞百科
輪船招商局
China Merchants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
成立 大清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九
西元1873年1月17日)
代表人物李鴻章盛宣懷
總部清朝 清朝 中國上海
業務範圍世界各地
產業航運

輪船招商局(簡稱招商局)是中國晚清洋務運動時期以官督商辦模式創辦的航運企業,也是中國最早以現代公司概念經營的企業之一,由李鴻章等人在清同治11年(1873年)1月17日於上海成立[1]。1949年後分裂為招商局集團陽明海運集團,前者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香港中央企業之一,後者則由跟隨國民黨當局遷往台灣的所謂「招商局輪船」改組擴展而來。

歷史

李鴻章故居內的李鴻章與招商局展覽

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各國通過與清政府簽訂一系列條約,攫取中國大陸沿海內河龐大的水運利權。然則本土傳統航運難以匹敵,迅速潰敗。至1850年代末,少數華商已涉足外資航運企業。由於華商行船不單要交納捐稅,亦須支付厘金。索性與外人各圖所求,互為結盟,因此輪船懸掛洋旗之現象相當普遍。1867年在總理衙門曾國藩的來往信件中,就說到通商口岸有不少商人購買或租僱洋船而又寄名在洋商名下。清國因此無法督查、稅收損失慘重,開始限制民眾購買洋船。後來,主政者兩宮太后採納許多官員自主經營航運事務的建議,逐步放開購買或租僱洋船的禁令。在這種形勢下,一些商人提出由華人自組新式輪船企業。慈禧太后其實相當擔心清國航運業會完全落入外國公司手中,以致漕糧運輸受制於人。因此總理衙門對當時容閎建議按西方公司章程,去籌組新式輪船企業,有相當大的戒心。總理衙門對建議批示的條件是,輪船必須為華人所有。無奈此事只能作罷,直到李鴻章改以官督商辦方式才能成事。

1860年代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軍事工業相繼成立,但苦於官僚主義管理,製造產品成本昂巨,清國投資已顯不敷之勢。大學士宋晉趁機發難,大力主張裁撤滬閩船局。

籌措

李鴻章《論試辦輪船招商》中說:「目下既無官造商船在內,自無庸官商合辦,應仍官督商辦,由官總其大綱,察其利病,而聽該商董等自立條議,悅服眾商。」

1872年(同治十一年),李鴻章開始輪船招商的籌辦工作,並在12月23日以《設局招商試辦輪船分運江浙漕糧由》奏表朝廷[2]

欽差大臣大學士直隸總督一等伯臣李鴻章跪奏為派員設局招商試辦輪船分運來年江浙漕糧以備官船造成僱領張本恭折具陳仰祈……查照外所有試辦招商輪船分運江浙漕糧各緣由理合繕折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謹奏

三天後,慈禧太后批准設立輪船招商局。

創建

陳禮陶,原名陳煥彬,廣東新會潮連鄉人。父陳月亭(Chun Yue Ting),從香港赴芝罘(今煙臺)設公司代理招商局業務。畢業於香港皇仁書院,任廣州招商局總辦二十餘年。新會潮連鄉陳氏家族參與創辦經營輪船招商局。

1873年1月17日在上海洋涇浜永安街正式設立「輪船招商公局」,這是洋務運動中由軍工企業轉向兼辦民用企業、由官辦轉向官督商辦的第一個企業。其中官股10萬兩,朱其昂朱其詔兄弟各10萬兩,李鴻章5萬兩,輪船4艘,從事江浙漕糧運輸及各種客貨運輸業務。公司開辦半年,虧損嚴重,朱其昂被迫辭職。

1873年6月著名買辦唐廷樞徐潤等加入。上海商人、英國怡和洋行買辦唐廷樞擔任輪船招商局的第一任總辦。徐潤、朱其昂、盛宣懷為會辦。其中,唐為外資洋行背景;朱為漕糧北運代表;盛為李鴻章代表;徐為具有買辦背景的國內工商業主代表。後唐前往天津兼辦開平煤礦,由盛宣懷繼任。輪船招商局核定股本白銀100萬兩,每股100兩,對社會招商入股,徐潤附股24萬兩。1873年8月7日,公司遷上海三馬路新址,改名為輪船招商總局,同年設天津漢口長崎、香港等19個分局。

李鴻章對輪船招商局有委任董事的權力。輪船招商局在李鴻章的保護下,除了有漕糧專利生意外,還得得到政府的貸款,興建碼頭貨棧所需的土地,而且所承運的貨品還免徵厘金。輪船招商局的受任者與作為主要股東的商人一起管理公司。然而政策性的決定都掌握在由政府委任的官董手中。公眾持股並未象西方一樣帶來經營權和擁有權分離,反而股份制適應到中國生意傳統中。輪船招商局為了吸引商人入股有主要持股人直接管理公司分號的安排。1873年章程規定(第一條):將股份較大之人公舉入局作為商董,在主要港口協助商總經營業務。最初上海設商董二名,天津、漢口、香港、汕頭各設一名,以後如另有別口貿易,或遇附入股份較大者,再行酌量選充。

成立之初,輪船招商局就加入與美商旗昌洋行和英資太古洋行的航運業激烈競爭。

1875年成立「保險招商局」,承辦水險與船殼險;1876年招商局大股東徐潤與唐廷樞合辦「仁和水險公司」。上述兩公司均參與航運業保險市場。

1877年輪船招商局收購了「美商旗昌輪船公司」的所有產業,包括7艘海輪、9艘江輪及各種躉船駁船碼頭、棧房、位於上海外灘9號的辦公大樓,總計作價222萬兩,成為規模最大的輪船公司,但是這項收購行動造成了招商局的虧損。[3]1877年12月26日輪船招商局與2家英資輪船公司怡和洋行太古洋行達成協定,共同壟斷中國水運;由於在制度上落後於對手,英資輪船公司不久重新佔據了主導地位。

1881年唐廷樞起草、李鴻章核定的《輪船招商章程》正式頒布執行,同年招足股本100萬兩白銀。

1882年輪船招商局股本增至二百萬兩,徐潤又認股24萬兩,保持股本比例不變。。1883年完成預訂計劃時合共集資200萬兩。其中徐潤投資48萬兩,徐所招徠的親友就投入股金五六十萬兩,由徐個人聯繫的股金就佔有一半的總投資。而唐、徐等招致的股東相當多是廣東人[4]

1882年李鴻章任命原太古洋行買辦鄭觀應為輪船招商局幫辦,1883年正式任總辦,負責公司業務。

盛宣懷時期

1885年夏改為督辦為最高負責人,盛宣懷為督辦。盛宣懷把官商合辦體制改為轉向官督商辦體制,放棄了股東推選局董和「輪船歸商理」的經營原則,商股的利益受到侵占,與官委督辦之間的矛盾激化。在1909年由股東選舉董事會以前,股東只能極少量地參與公司事務的管理。局董在年度報告中對攻訐者的反駁,也有生意傳統的思維:

蓋實未知局員皆有巨資倡為商股,即各董事亦系有股之人所充,孰不望局務蒸蒸日上……而有股商,大半局員之親友商人,耳目較近,豈肯受其欺矇?是不待官查,早為眾商所不容矣。

1909年8月15日,招商局在上海張園舉行第一次股東大會,與會代表732人,選舉董事9人,組成招商局首屆董事會。1909年8月,招商局奉旨歸郵傳部管轄,郵傳部委派鍾文耀為正坐辦,沈能虎為副坐辦。但9月21日,招商局召開了第一次董事會會議,推舉盛宣懷為董事會主席,郵傳部委派的正副坐辦與股東推選的董事會同時並存。

招商局成立後,先後出資參與創辦了仁和水險公司(1876年)、濟和水火險(1878年)、開平礦務局(1882年)、上海機器織布局(1891年)、中國通商銀行(1896年)、漢冶萍廠礦公司(1908年)等企業和南洋公學(1896年,今上海交通大學)。

中華民國招商局

辛亥革命後,招商局於1912年3月31日在上海張園召開第二次股東常會,推舉伍廷芳楊士琦為董事會正副主席,組成招商局第二屆董事會,公司名稱改為「商辦招商局輪船公司」,後又稱「商辦招商輪船有限公司」。

1928年1月,國民政府交通部監督處命招商局董事會全體董事停職,改設招商局總管理處,招商局改為民有國營。1932年11月11日,更名為國營招商局。1938年8月,國營招商局改組為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

1947年招商局共擁有船舶246艘、25.7萬噸,約佔全國船舶總噸位的40%。

1948年10月1日,股份化改組為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劉鴻生任董事長,徐學禹任總經理。

1949年3月20日,國民黨當局對招商局全面軍管。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商局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後,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航運處接管了招商局的總公司。

1950年1月15日,香港招商局(分公司)全體員工和留港的13艘海輪共600餘人集體起義。但由於珠江口的萬山群島仍被國軍據守並掌握了南海北部制海權,在港起義船舶一直滯留到萬山群島戰役結束。

1951年2月1日,招商局(上海總公司)改稱「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8月,再次撤銷),香港招商局仍沿「招商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並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直屬的在港中資企業。

1956年,在香港的招商局開始恢復業務。

1980年1月8日,香港招商局船務部改組為香港明華船務有限公司

1985年11月12日,香港招商局改組為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為交通部直屬一級企業。1987年,招商局發起成立招商銀行(國有控股企業)。1988年招商局與中國工商銀行發起成立平安保險公司

1999年,招商局由交通部直屬企業改為由中央直接管理的39家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之一。

2002年7月,招商局持有的平安保險股權全部售出。

台灣「招商局」

1949年4月30日,渡江戰役發起10天後,國民黨當局控制下的招商局在台灣設立所謂「總管理處」。

1972年12月28日,國民黨當局為了防止失去台灣「招商局輪船」旗下資產,由台灣「招商局輪船」投資成立陽明海運,成立時資本額新台幣1億元。並將絕大多數部門移至陽明海運,「招商局」部分逐漸只剩管理處。1994年6月,台灣當局「行政院」核定,台灣「招商局」併入陽明海運,並於1995年3月正式完成合併,台灣「招商局」自此不復存在。

參見

參考文獻

  1. 呂實強. 中国早期的轮船经营 (PDF). 中央研究院近代歷史研究所. 1962 [2013-12-04] (中文). 
  2. 李鴻章, 设局招商试办轮船分运江浙漕糧由, 1872-12-23 (中文) 
  3. 陳爭平; 龍登高. 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 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2: 79. ISBN 978-7-302-05842-7. 
  4. 廣東人在上海的經濟活動 招商局歷史博物館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