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杨贵妃
贵妃
𠥹法
族裔唐杨怡族
小字正史无记载,一说玉奴,一说玉环
出生719年
传奇小说称,生日为历六月初一(719年6月22日)
婚年736年(第一次)
745年(第二次)
逝世756年7月15日(756岁-07-15)(37岁)
亲属
寿王李瑁 (736年-740年)
唐玄宗李隆基 (745年-756年)
夫之父唐玄宗李隆基
唐睿宗李旦
夫之母贞顺皇后
昭成皇后

杨贵妃(719年—756年7月15日),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1],是唐玄宗宠妃。相传乃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2]。杨氏最初为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王妃,后出家女道士,道号太真[1],后还俗。天宝四年(745年),杨氏封为贵妃,正式成为唐玄宗妃嫔。

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杨玉环随唐玄宗仓皇逃往蜀地。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时禁军发生哗变,杨玉环被缢死于驿旁佛堂。

姓名

正史载其号为太真[3],未载其名,故士大夫史家诗人多唤为杨太真。一说其小字玉环[4],另说小字“玉奴[5],世人多称以杨玉环[6]

生平

早年

现代人在华清池旁建造的雕像:杨贵妃入浴像

杨氏家族出于弘农杨氏,出自东汉高门杨震。十世祖杨结为慕容氏中山相,九世祖杨珍为北魏上谷郡守,八世祖杨真官为河内、清河郡守,七世祖杨懿为洛州刺史,封弘农简公。六世祖杨顺为冀州刺史,封三门县伯,迁居蒲州永乐,于是家族籍蒲州,遂为永乐(今山西永济)人[3],是为河中杨氏房。五世祖杨琛,官仪同三司,封平乡县公。高祖杨汪,为隋大理卿,梁郡通守;大唐秦王世民平洛阳,杨汪因党附王世充,“以凶党诛死”[7]。曾祖杨令本,官至金州刺史。祖父友谅,为昊陵令。妃父玄琰,家于蒲州永乐独头坡,为蜀州司户,妃生于彭州导江县。据《新唐书[3]》所记逝世时三十八岁(虚岁),倒推为719年。

传奇小说杨太真外传》称其生日为六月一日[8],生于蜀地[9],地方志更一进步指出杨氏生于导江县(在今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境)[10]清朝嘉庆年间编撰的《全唐文》中,收录的《容州曾宁县杨妃碑记》称她为“容州杨卫人”[11],故地方志[12]称生于容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但有认为此文为后世伪作[13]。杨氏为唐初被杀的隋朝官员杨汪之五世孙[14],高祖杨令本任金州刺史。父亲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户[1][15],后被叔父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收养[1][3]

寿王妃时期

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736年2月10日),杨氏以“杨玄璬长女[16]”的身份受封为寿王妃,成为寿王李瑁的妻子。李瑁的母亲武惠妃唐玄宗最为宠爱的妃子,在宫中的礼遇等同于皇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玄宗悼惜良久,当时后宫数千,无可意者。《旧唐书·后妃传[1]》的记载:“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同时回避了杨氏是李瑁妻子的事实。古代中国社会,杨氏先后嫁父子二人,被认为是乱伦,驸马都尉杨洄,也看出了唐玄宗的心事,就与高力士商量,高力士杨洄的提醒,便寻机向玄宗进言,《新唐书·后妃传[3]》的记载:有人进言杨氏“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唐玄宗打算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17],以为玄宗母亲窦太后[a]祈福的名义[18]敕书寿王妃杨氏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19]

贵妃时期

File:Pao-Shan Tomb Wall-Painting of Liao Dynasty (宝山辽墓壁画:颂经圗).jpg
宝山辽墓壁画“杨贵妃教鹦鹉颂经图”

根据新出土《唐景龙观威仪检校修功德使田尊师墓志铭》考证(又命为贵妃授三皇宝录师),道士田僓为杨太真授三皇宝箓。陈寅恪、陈垣认为,杨太真入道时间是开元二十九年正月二日。从开元二十九年至天宝三年,杨氏身份为女道士[20]天宝四年七月(745年)李瑁新娶韦氏。一个月后,杨太真受册封为贵妃[21],成为唐玄宗妃嫔中地位最高者。此时杨氏二十七岁,而唐玄宗已六十一岁了,这时杨氏反成为李瑁庶母。宫中呼杨氏为“娘子”,杨贵妃受到的礼数实际上等同于皇后[22]

杨贵妃备受宠幸,其宗族因此繁盛,很多人都获授官爵或赏赐:父亲杨玄琰累次追赠太尉、齐国公,母亲[b]受封凉国夫人[1]。叔叔杨玄珪提拔为光禄卿。其堂兄杨国忠之子杨昢杨暄,贵妃堂弟杨鉴,皆娶公主郡主为妻,杨氏一门尚两公主、两郡主。贵妃父祖立私庙,玄宗御制家庙碑文并书。其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韩国夫人的女儿崔氏亦因母亲的关系,被唐玄宗选为皇孙广平郡王李俶王妃。唐玄宗对杨氏姐妹的恩宠声焰震天下。每次命妇入朝,玄宗的妹妹持盈公主等人皆礼让杨氏姐妹不敢就位。从中央至地方的官员“奉请托,奔走期会过诏敕。四方献饷结纳,门若市然”。玄宗的两个女儿建平信成公主因为得罪贵妃家族,被追回赏赐驸马都尉独孤明因此失官,另一位驸马程昌裔亦因杨氏家族停官。

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来到长安,玄宗亲自出迎。在长安的日子里,李白亲眼目睹了杨贵妃的多采风姿并著诗歌颂,比如在他的《清平调词》三首中,描写了玄宗与贵妃在兴庆宫的沉香亭观赏亭前牡丹的情景,其中一首更成为千古绝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23]

天宝九年(750年),杨贵妃又触犯了唐玄宗旨意被送回娘家,杨国忠跑去找户部郎中吉温商议。吉温于是晋见玄宗说:“妇人犯过错、忤逆圣意罪该万死,但陛下为何要怜惜宫中一席之大作为处死的地方,却让她到外面去丢脸呢?”玄宗因此被触动,停止进食,命令宦官张韬光把自己的食物赐给杨贵妃。杨贵妃通过张韬光传话,向唐玄宗谢罪说:“妾罪该万死,但除身体头发外,妾的所有东西都是皇上所赐。现在妾将死去,没有可用来报答皇上的东西。”随即拿用刀割下一束头发进献给玄宗,说:“留下这东西与陛下诀别。”唐玄宗见后立刻派高力士把杨贵妃召回宫中,从此更加宠爱。然而其堂兄杨国忠为人好,但也封官入朝、把持朝政。唐朝政治更加腐败。周昉有画《杨妃架雪衣女乱双陆图》,描画唐玄宗与人玩双陆要输时,杨贵妃故意放白鹦鹉扰乱棋局。杨氏家族飞扬跋扈、胡作非为,使朝野均对他们充满了巨大的怨恨。

逝世

兴平市马嵬镇杨贵妃墓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著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将杨国忠寸斩

但杨国忠被杀后,军队将士仍不散去。玄宗派高力士询问原因,将士们说:“祸乱的根源还在!”唐玄宗不得已与杨贵妃诀别,让人将她带走,勒死在驿旁佛堂,用紫色褥子裹尸,埋在大路边。贵妃享年三十八岁。这次事件史称“马嵬坡之变”[24]

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玄宗从蜀郡回长安,路经马嵬驿,派人祭奠贵妃,并下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称:“龙武军将士因为杨国忠有负于皇上,招致祸乱,所以替天下人杀掉杨国忠。现在改葬贵妃,恐怕会引起将士们疑虑不安。”玄宗因此未能正式改葬贵妃,他秘派宦官备好棺椁把杨贵妃的遗体迁移到别处安葬。宦官在收殓遗骸时,发现她原先佩带的香囊还在,于是将其呈献给玄宗;玄宗看到香囊后,伤感落泪,命画工在偏殿里画杨贵妃的像,早晚前去看望,每次都要哽咽抽泣。[25]

相关传说

日本画家细田荣之所绘杨贵妃画像

旧唐书》、《新唐书》与《通鉴》等正史与正典以及唐人笔记杂史如《高力士外传》、《唐国史补》、《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等皆认为玄宗在安史之乱中逃亡时被叛军所迫,绞死杨贵妃。但亦有各种不同说法。有说,玄宗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宫,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26]

死于佛堂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乐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法来自《唐国史补》。

死于乱军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吞金而死

“杨贵妃图”高久霭厓画,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收藏

有一说指出杨贵妃是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流落民间

还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民间。俞平伯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之本意,盖另有所长。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绝不会有。陈鸿的《长恨歌》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值得注意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唯恐后人不明,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来去描述他们的爱情故事。

东渡日本

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怜惜杨贵妃美貌,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合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亲信护送南逃,扬帆出海,由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藤原刷雄护送,于日本久谷町久津上岸,当时的日本皇室仿拟唐朝,对唐朝贵妃的到来,自然是热烈欢迎、礼遇有加。杨贵妃到达日本后,受到当时的女天皇孝谦天皇的接见,安排居住在奈良附近的和歌山上,并把她许配给藤原刷雄为妻。日本都城迁平安京(京都)时她又随至京都,生活了三十年,后病逝于京都,享年六十八岁。日本山口县“杨贵妃之乡”建有杨贵妃墓。1963年有一位日本女性向电视观众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谱,说她就是杨贵妃的后人。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

纪念

现杨贵妃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西60多千米处的马嵬坡,整个墓园依山而建,呈阶梯状,气势雄伟。墓冢高约3米,墓碑题写“唐杨氏贵妃之墓”,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所题[27]。在墓葬东西两侧为清朝风格的碑廊,陈列着唐及之后达官贵人、文人学士题写的珍贵诗词刻石38通,这些碑石中既有唐僖宗李商隐贾岛等唐朝著名人物的作品,也有近代林则徐赵长龄于右任等人的题咏,字体不同、风格各异。

相关

体态

五代的《开元天宝遗事》称杨贵妃“素有肉体”,宋朝苏轼的诗《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一句,后世一些人遂以成语“环肥燕瘦”而附会,认为杨贵妃体态较胖。

然而,唐朝的画作如《簪花仕女图》、《步辇图》等描绘的宫廷贵族女性多为脸庞圆润,体态匀称,并不是肥胖。此外,唐诗中并无以胖为美的诗句,反倒有不少赞美细腰的诗句。

根据历史记载,贵妃擅长舞蹈,其代表舞即为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其舞蹈水平也常被人与赵飞燕相比较,贵妃还十分擅长于胡旋舞。一般认为,杨贵妃作为舞者,即使胖最多也是微胖,如果太胖,是难以完成这些曼妙舞曲的。此外,杜甫的《丽人行》有:“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认为杨贵妃等丽人是骨肉匀称,并不是肥胖。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侍儿扶起娇无力”,而扶起胖人是不会让人觉得娇弱无力的。陈鸿的《长恨歌传》则描写杨贵妃“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冶,如汉武帝李夫人。”“纤秾”意为纤细和丰腴,显然作者认为杨贵妃肥瘦适中,身材匀称。[28]

容颜

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还有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来形容她的倾国之貌、 用“温泉水滑洗凝脂”描写贵妃皮肤的嫩滑白净。

传说

  • 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乃置骑传送,走数十里,味未变已至京师[3]”。据说荔枝从产地岭南送到长安时表面尚有露水。此品种亦称为“妃子笑”。
  • 另有传说她当时曾被解救,后来到了日本度过馀生,日本知名女艺人山口百惠就曾自称是杨贵妃的后代。[29]

影响

杨贵妃的故事是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的素材:

另外,现今的浙江省玉环市的名字一说来源于杨贵妃[30]

备注

  1. 全唐文·卷三十五·元宗(十六)》○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的原文仅称“太后”。玄宗嫡母刘氏和生母窦氏均在693年逝世,其中,生母窦氏追尊为皇太后。
  2. 杨贵妃母亲的姓氏不详,除受封为凉国夫人外,其余生平史书无载。传奇小说《杨太真外传》称“册妃日赠其父玄琰济阴太守,母李氏陇西郡夫人。又赠玄琰兵部尚书,李氏凉国夫人。”

注释

  1. 1.0 1.1 1.2 1.3 1.4 1.5 旧唐书 卷五十五 列传第一 后妃上》
  2. 中国仕女剪纸经典. 非遗·中国剪纸经典系列. 海天出版社. 2018: 33. ISBN 978-7-5507-2205-7 (中文). 
  3. 3.0 3.1 3.2 3.3 3.4 3.5 新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
  4. 郑处诲所撰《明皇杂录 卷下》“环上系罗衣”者,贵妃小字的,马嵬时,高力士以罗巾缢之也。[1]
  5. 郑嵎所做《津阳门诗》中有“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一句,郑嵎自注“玉奴,太真小字也”。
  6. 杨贵妃芳名背后蕴藏的奥秘(图). 网易 来源: 山东商报. 2010-05-31 [2011-05-28] (简体中文). 
  7. 唐朝京兆韦氏家族与文学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ISBN 978-7-301-25814-9 (中文). 
  8. 杨太真外传》记:(天宝)十四载六月一日,上幸华清宫,乃贵妃生日。上命小部音声,于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海进荔枝,因以曲名《荔枝香》。
  9. 传奇小说《杨太真外传》称:杨贵妃小字玉环,弘农华阴人也。后徙居蒲州永乐之独头村。高祖令本,金州刺史;父玄琰,蜀州司户。贵妃生于蜀。尝误坠池中,后人呼为落妃池。池在导江县前。
  10. 田晓锋. 杨贵妃故里究竟在哪儿?. 2015-05-07 (简体中文). 
  11. 全唐文·卷四百三》○容州曾宁县杨妃碑记 杨妃,容州杨卫人也
  12. 容县县志
  13. 《全唐文·杨妃碑记》伪证作者:黄永年,原载《人文杂志》 1982年4期
  14. 新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作“四世孙”
  15. 大唐贵妃:杨贵妃. 细说后妃.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ISBN 978-7-208-15383-7 (中文). 
  16. 全唐文 卷三十八 册寿王杨妃文》
  17. 《新唐书 本纪第五 睿宗 玄宗》二十八年正月癸巳......十月甲子,幸温泉宫。以寿王妃杨氏为道士,号太真。
  18. 全唐文·卷三十五·元宗(十六)》○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 圣人用心,方悟真宰,妇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
  19. 大唐贵妃:杨贵妃. 细说后妃.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93. ISBN 978-7-208-15383-7 (中文). 
  20. 宫花寂寞红:细说中国后宫. 凌网授权.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4. ISBN 978-7-205-07858-4 (中文). 
  21. 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一十五》秋,七月,壬午,册韦昭训女为寿王妃。八月,壬寅,册杨太真为贵妃
  22. 唐玄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21. ISBN 978-7-5004-7018-2 (中文). 
  23. 李白诗解. 大国学研究文库.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105. ISBN 978-7-5161-9874-2 (中文). 
  24. 唐国史补》说“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靿一只,相传过客每一借玩,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
  25. 唐宋才女逸史. 测绘出版社. 2015: 58. ISBN 978-7-5030-3801-3 (中文). 
  26. 中国名女传闻传奇.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6: 175. ISBN 978-7-209-02004-6 (中文). 
  27. 陕西省文物局. 陕西文物古迹大观: 陕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巡礼. 三. 陕西文物古迹大观. 三秦出版社. 2006: 248. ISBN 978-7-80736-121-3 (中文). 
  28. 中国艺术漫谈——中国舞蹈发展概况. BEIJING BOOK CO. INC. 2011: 52. ISBN 978-7-999196-62-4 (中文). 
  29. 山口百惠是杨贵妃后代?. [2010-01-12]. 
  30. 陈志鹏. 读古诗 解玉环历史——玉环境名溯源及史事钩沉. 今日玉环. 2014-02-27 [2018-11-24]. 

外部连结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