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明朝)

这是特色条目,点此获取更多信息。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张岱
张岱画像
张岱画像
大明 方部主事
籍贯浙江绍兴
族裔汉族
字号宗子、石公
出生1597年10月5日(万历二十五年)
绍兴
逝世约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
配偶刘氏
亲属
祖父张汝霖
父亲张耀芳
弟弟张山民
著作

张岱(1597年10月5日—约1684年),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1]:206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作家和史学家。张岱出身书香世家,三代进士,家境富裕,前半生生活奢华,养尊处优,精通各种玩乐之道,屡试不第。张岱48岁时明朝覆亡,他一度在南明鲁王朱以海的小朝廷中供职,后来逃避战乱遁入深山,寄居佛寺,潜心著作,生活困顿,其后返回绍兴定居,一度到杭州协助谷应泰编纂史书。文学方面,张岱是小品文名家,著有《陶庵梦忆》及《西湖梦寻》等书,追忆昔日繁华生活,细述明末社会风情,文章平易近人,典雅精练,趣味盎然,脍炙人口,清初风行一时。史学方面,张岱撰有《石匮书》与《石匮书后集》,记述有明一代史事,剖析明亡原因,注重秉笔直书,推崇忠贞节义,以求垂鉴后世;但其书袭抄痕迹过于明显,难以称得上一家之言。

生平

明朝

张岱幼年多病,肺积水[2]:62,自幼喜好读书,无所不读,聪颖过人,善于作对子 [3]:144。张岱是长房长孙,祖父张汝霖亲自教授和呵护,在家中地位特高,平日居家读书,不必为谋生操心[2]:50、41,生活奢华,养尊处优[1]:207,常随祖父到绍兴城西北龙山北麓的“快园”游玩。张汝霖曾带张岱去见大学者黄汝亨,想安排张岱投入其门下,但没有成事。张岱一直没有考上乡试,一度颇为失意,幸得弟弟及好友祁彪佳相劝[2]:49、51、53。1629年,张岱到山东兖州为在当地做官的父亲祝寿,顺道游览泰山;1631年第二度北上探望父亲[2]:83-84、139

清朝

明亡时张岱48岁,从此失去安逸的家园[2]:9。1645年,清兵攻陷南京[1]:207马士英率残余部队投靠鲁王朱以海,张岱以“东海布衣”的身份上书,痛斥马士英的奸诡谋逆,请求鲁王捉拿和处决马士英。鲁王召他到台州,授令他斩杀马士英。张岱领兵追捕马士英,却被他逃脱。九月,鲁王自台州迁往绍兴,张岱曾接待鲁王到自己家中[2]:146-148,君臣尽欢。其后鲁王监国,张岱有意在此小朝廷供职,得到“方部主事”一职,官位低微。他见鲁王不足成事,渐感不安,辞职退隐[2]:150-151。(一说马士英与将领方国安合作,挟持鲁王,斥逐张岱[3]:146。)1646年正月,方国安强邀张岱复出商讨军务,张岱忍病出山,却遭官兵逼税,儿子被绑架[3]:146。张岱出逃,其家为方国安士兵劫掠,藏书尽失。夏天,清兵攻陷绍兴,张岱把几个儿子与两位夫人安顿在城东山中的安全地方,自己则逃到绍兴西南深山之中[2]:153

张岱对明亡刻骨铭心,感慨良深,眼见复国无望,决心归隐,为明遗民[3]:149、146。他隐居山寺,仅带一子、一仆为伴,隐姓埋名,潜心编写明史,生活艰苦困顿,无柴无米,往往饥饿。他想过自尽,但为了撰写明史,又决定活下来[2]:158。1649年,他重返绍兴,在绍兴龙山后麓昔日快园处买地,此地早已荒芜,张岱亲自修葺颓垣败屋,接来家人一家团聚,过粗茶淡饭的生活[2]:161-163。1653年张岱到江西探望族弟张登子,顺道游览江西抗清战场。1654年,张岱曾到杭州一游,自觉景物面目全非,感慨良多。1657年,张岱应浙江提督学政谷应泰之邀,到杭州协助他编写《明史纪事本末》,次年初成书,张岱回到绍兴[2]:170、178-179。约1665年,他为自己建造墓穴,并为自己撰写墓志铭[1]:207-208。卒年不详[2]:201

文学

File:《陶庵梦忆》.png
《粤雅堂丛书》本《陶庵梦忆》书影

散文

张岱散文造诣精深[1]:207,是著名小品文作家,作品脍炙人口,被奉为学习对象[3]:157,在清初风行了几十年[4]:115。其小品散文流畅自如,平易近人,用字典雅精练,情感自然流露,无所不记,欣然可读,趣味盎然;史书文辞则简练清新[3]:157、167。张岱善于人物描写,能在有限篇幅中,透过日常生活的细节琐事,运用亦庄亦谐、简洁有力的语言,独特的句法,夸张讽刺的写作技巧,突显人物的身份地位和个性特征,从而感动读者[5]:125祁彪佳称赞张岱文笔洗练,说自己用二百字才能说完的事,张岱只需二十余字即可尽述[2]:97。其弟祁豸佳说他“笔具化工,其所记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丽,有王季重之诙谐,无所不有”[6]。张岱赞同归有光袁宏道等人的文学主张,虽然批评古文辞派后七子,但也没有一概否定他们的文学成就,对当中王世贞尤为欣赏[5]:103-105

张岱散文主要著作有《陶庵梦忆》8卷、《琅嬛文集》6卷、《西湖梦寻》5卷[1]:208。《陶庵梦忆》成书于1646年[2]:192,自传色彩浓厚,怀念畴昔风流,细味个中佳趣,品评欣赏庭院、戏曲、烟火、名妓、茶水,艺人及各种奇异之物[7]:214-215,描述其早年生活及明末社会风情[1]:208。张岱少年时意气风发,多少娱乐享受,国亡之后一切转眼成空,犹如春梦一场[3]:149。他认为所遭种种劫难,都是往日骄奢淫逸的报应,因而记下昔日生活,“持向佛前,一一忏悔”[2]:158,书中眷恋惜逝,重温旧梦,亦有反讽与省思[7]:216。他详述圆月之夜西湖的游人,大多无心赏月;游人散尽后,张岱及其友人才能真正欣赏月夜之美: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4]:118

张岱以反讽笔法书写女性的肉体买卖。穷人女儿自小被收买,加以调教,长成后转卖给富家作妾,称之为“瘦马”。张岱记牙婆以“扬州瘦马”见客,犹如商品推销,交易过程匆促、低俗、冷酷,毫无风流情趣可言。张岱又记扬州数以百计的下级妓女盘桓茶楼酒馆之前拉客,强颜欢笑而难掩凄楚。他数次提到报应,暗示繁华热闹背后的罪恶。西湖香市盛极一时,但1641-1642年杭州饥荒遍野,百姓过半饿死,当地习俗扫墓豪奢,反衬后来的落寞。张岱偶然涉笔令人萦怀的女子,勾勒女伶朱楚生和名妓王月生的动人形象。朱楚生一往情深,“劳心忡忡,终以情死”。王月生孤高自傲,却困处风尘,不喜与俗人交接却不得不周旋,既周旋又难以为情[7]:215-216

西湖梦寻》序成于1671年,他认为梦中和记忆中的西湖比乱后残破的西湖更真实动人[7]:215,书中记述西湖周围的名胜和会友地点,重现明末杭州风景[8]:140-141

香港中学中文课文《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作品。

诗与曲

张岱自称早年学诗深受徐渭公安派竟陵派的影响[5]:102,喜受陶渊明诗,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以陶诗为慰藉,写下不少与陶渊明作品唱和的诗篇[2]:160。张岱也撰写戏曲,魏忠贤倒台后,他以魏忠贤为题材编戏,名为《冰山》,曾在绍兴排演,反应热烈。1631年,他带著戏班到山东为父亲献演《冰山》,一些旧京官告诉他亲身经历,张岱把这些事也写入戏中,使剧情更跌宕起伏,引人入胜[2]:106-107

史学

石匮书》卷一〈高帝本纪〉书影

张家有修史传统,张岱高祖张天复和曾祖张元忭都撰有方志,张岱亦有修史的使命感[2]:151,以史家而不是文学家自居,但成就上,张岱史学不如文学[5]:94、136。史书中张岱重视司马迁史记》,欣赏欧阳修新五代史》的叙事简洁[5]:116。他22岁起开始编纂《古今义烈传》,10年后完成初稿[2]:152。他读历代节义之士的事迹,总是热血慷慨,因而编写此书。书中搜罗历代良将、大儒、廉吏、明君事迹,也涉及商贾、僧人、乞丐,逐一立有小传,后置赞语。此书在绍兴当地文人间大获好评[2]:104-106

张岱编写的重要史书有《石匮书》220卷,约250万字,《石匮书后集》63卷,约50万字[2]:183[3]:143。“石匮”乃司马迁保全史料之处,张岱以“石匮”为书名,表示对司马迁的推崇[2]:187。张岱著史,是因为看见其他明朝史书问题甚多,故挺身而出,要编成可靠的明史[3]:152-153。1628年《石匮书》开始撰写,约1655年完成初稿[2]:167-168,此后继续增修[3]:152,体例上仿效《史记》,有本纪、表、、世家、列传。表、志主要取材于郑晓《吾学编》及何乔远名山藏》,列传因袭《名山藏》最多,其次是《续藏书》、焦竑国朝献征录》及王世贞多种著作,间中亦有取自朱国桢《皇明史概》[5]:96-97。因缺乏崇祯一朝史料,《石匮书》只写到天启时候。张岱有意藉修史探讨明亡原因,他认为明亡的主要因素是宦官乱政和朋党之争,批评东林党人党同伐异[3]:152、160-161明神宗时明朝腐败迹象已初露,明熹宗时宦官把持朝政,明朝病入膏肓[2]:170-171

张岱认为,过去明史作者,因政治、派系、观点,或缺乏史料,有隐讳掩饰,混淆是非之处,故他特别强调信史,注意收集和考证史料,注重历史事实,史家要秉笔直书,不顾忌讳,甚至要实地考察。表达上,张岱强调掌握史实的精华和重点,使文意活现,更加生动;强调画龙点睛的效果,以简练文字道出重点,不必冗词赘字[3]:156-158。后来张岱协助谷应泰编写《明史纪事本末》,书中大量章节引自《石匮书》[2]:179毛奇龄参与官修《明史》时,曾致书张岱,求取《石匮书》抄本以供修史之用[1]:208。《石匮书》的缺点是,袭抄各书之迹过于明显,书中论赞不少取自郑晓、何乔远、王世贞等人的评论,难以说是“成一家之言”;张岱增删既有传记资料时,有时会有错误和不协调之处,对原书的删削有时并不恰当,削去了传主的生平事迹,又采用一些荒诞不经的传说,实难称佳构[5]:97、130、132

1657年,张岱自谷应泰处得见崇祯朝的邸报,利用邸报史料编写《石匮书后集》[2]:179,完成崇祯及南明部分[3]:153。因《石匮书》止于明熹宗,为了剖析明朝沦亡,故撰写后集。他批评明思宗过度节省,用人反复无常,征税过多[2]:171-172,对明思宗褒贬各半,颇为公允。他能正确指出南明朝中的两大弊病:文武官员无法合作,大臣间发生冲突。张岱认为明思宗自尽后明朝即亡,南明抗清其实不成气候,诸王和权臣都无德无能,难以成就大事,故他没有把南明诸王放在本纪,另立“明末五王世家”来综述南明诸王事迹,篇幅亦无多[3]:162、166、163。张岱史书强调忠贞义烈,推崇死节,侧重表彰忠义烈之士,期望能激发人心,为后世模范[3]:157、147、153。他也赞同退隐以保全忠孝之道。他在《石匮书后集》特别赞扬忠臣和殉国士民,为殉明的官员与平民立传,如〈流寇死事诸臣列传〉、〈甲申死难列传〉、〈江西死义列传〉等[3]:147、164。书中袁崇焕传内容有舛误,评价有欠公允[5]:127

张岱最后一部著作是《越人三不朽图赞》,分立德、立功、立言三部分,其中以立德为主,占全书三份之二[3]:153。他与徐渭之孙徐沁一起,在绍兴一带挨家逐户寻访当地古人画像,共得108帧[2]:196

嗜好

张岱年轻时生活多姿多彩[2]:33,纵情享乐,精通各种玩乐之道[3]:154,自述:

少为纨袴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9]:43

张岱是品茗专家,精于以山泉煮茶[1]:207,品茶而能道出何种茶叶与水源,并懂得烘培茶叶[3]:145。他和三叔张炳芳一同研究,以各处名泉煮各地名茶,找出最能相配的茶与泉。张岱钻研各种美食的烹调方法,喜爱赏灯,会寻访造灯的巧匠,举办灯展。他有各种癖好,十分沉迷。他曾迷上弹琴,十九岁时说服六位亲友跟他一同学琴,又拜各家名师学艺,勤加练习,能奏出古拙之音,有时会与琴师和同学在众人前合奏。廿五岁,张岱迷上斗鸡,与同好创立斗鸡社[2]:18-20。他和二叔张联芳斗鸡,以古董、书画为赌注。戒了斗鸡后,他迷上看蹴踘。他又喜爱玩骨牌,甚至自己设计纸牌[2]:21-22。张岱善狎名妓,南京艺妓中最欣赏王月生,常与她出南京城游历燕子矶等名胜,并为她作诗。张岱很欣赏南京说书柳敬亭的演出[2]:28-30,曾听柳敬亭说《水浒传》“武松打虎”,觉得其演绎比小说原著更精采动人,细节戏剧化,使人听得如痴如醉[10]:1286

张岱喜爱出游,少年时在绍兴城内庞公池附近读书,会在池中备有小舟,兴致一来就乘船外出,进入纵横交错的溪流。他在西湖赏月时,特别爱看赏月之人[2]:23-24。张岱曾游览泰山,当天天色欠佳,大雾弥漫,张岱希望等云雾散去,得识泰山真面目,但导游和轿夫都坚持下山。第二天张岱想再上山,但导游拒绝,因习俗认为再一次登山是不祥的,张岱自行找轿夫上山,这次终于在天朗气清下看到壮丽景致[2]:86-87。他喜爱赏雪景,有次在西湖赏雪,见“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他也喜欢狩猎,他曾身穿戎装策马出城,姬侍随行,随从骑马,带同猎犬猎鹰,次日才归家,设宴与亲戚分享猎物[2]:22-23、25。张岱甚爱看戏,精研唱腔、身段和扮相,花了不少金钱和力气搬演好戏。其家族中有多人都养戏班,张岱自己也不例外,请伶人在宾客前演唱。在自己戏班里,他最喜欢女伶刘晖吉,觉得她唱功奇绝,擅长反串,独树一格[2]:21、30-32。他曾带同戏班出游,晚上路过江北大运河畔的金山寺,当地是宋朝名将韩世忠击退金兵的地方,张岱就在寺中大殿叫伶人演出韩世忠退金人的戏,一时间锣鼓喧嚣,通宵演唱[2]:34

宗教

张岱母亲陶氏诚心拜佛,他年幼时随母亲到杭州高丽寺、绍兴城东曹山庵礼佛进香[2]:61-62、16。张岱并不笃信佛教,但会拜佛、上香、布施,喜爱游览各地著名佛寺,如杭州灵隐寺天竺寺、高丽寺、宁波阿育王寺南京灵谷寺栖霞寺等。有时他当寺院是士人聚会交谈的地方[9]:45-47、50。他对佛教仪式特别感兴趣,常在佛教节日与家人到寺院参习佛教仪式[2]:45,每年春天都参加杭州昭庆寺的庙会。他对佛教有相当认识,但不算深入[9]:47。1638年,他到宁波海上的普陀山,参观当地四月初三的观音诞,进香期间一多月,他都谨守持斋戒律[2]:88-90,在普陀岛,他对百姓盲目而单纯的信仰感到惊奇[9]:53。同年,张岱与友人秦一生往宁波阿育王寺,自称从寺内所藏的佛舍利子,看到一尊白衣观音小像显形[2]:96。明亡后,张岱曾剃光头,隐居在与世隔绝的山寺中;晚年在绍兴山中建成一座小茅庵,请庵中僧人为他祈佛,死后为他祭奠[9]:50、52

张岱也会祈神祷雨。绍兴当地曾发生旱灾和饥荒,张岱跟从村民的决定,祈求《水浒传》中的人物相助,因“水浒传”书名就是个吉兆。张岱四出寻找相貌外形类似《水浒传》故事角色的人物,终于找了三十六人来绍兴城扮演李逵林冲武松等等。张岱认为,梁山泊108个好汉都是天罡地煞,可以协助乞雨[2]:118-119。外母去世前,张岱曾为她到祠堂祝祷,也向东岳泰山之神祈求。此外,张岱读过一些天主教著作,写过一篇论利玛窦的文章[2]:76、93

家族

张岱书香世家,高祖、曾祖、祖父三代进士,从嘉靖年间(1522-1566)开始任官[3]:144。高祖张天复1547年进士,在云南任职时被人陷害,几经周旋才脱困,自此元气大伤,前途尽毁[2]:63、107。曾祖张元忭1571年状元,曾任太子的经筵讲官,他为人严苛耿介[2]:63-65,在京城不肯巴结奉承,被迫辞官回乡。他教子相当严格[2]:108、66,著作繁多,思想上支持王学泰州学派[9]:43。祖父张汝霖1595年进士,官至江西参议[1]:207,在江西任县令时,曾为新开征的矿税向税官力争,平息因药材税过重而引起的动乱[2]:108。父亲张耀芳多次应考落第[3]:144, 53岁时才考上乡试副榜[2]:47,1627至1631年间,在山东兖州鲁王朱寿镛府内担任长史。自张汝霖起,张家生活渐趋奢靡。张耀芳及其兄弟建造华屋,蓄养歌伎,收藏古玩,贪酒好色,穷奢极侈[1]:207;张耀芳沉耽于各种嗜好,日益挥霍[2]:73。张家三世藏书,多达三万余卷,让张岱有良好的读书条件[3]:151。张岱有三个弟弟,其中张山民集学者、诗人、艺术鉴赏家于一身[2]:71

1616年张岱娶刘氏为妻,刘家也是读书人,家世中等。他至少有两名小妾,刘氏过世后,二妾仍与张岱同住。张岱儿孙满堂,有十个女,六个儿子[2]:74、197、162,晚年时,张岱仍须负起一家温饱的重担。长子、次子颇为懒散,但不失为读书人,1654年到杭州应考乡试,张岱没有阻止,而二人亦没有考上[2]:189、177-179

参考文献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恒慕义 (编). 《清朝名人传略》上册. 张广达译.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0. ISBN 7225001329 (简体中文). 
  2.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史景迁. 《前朝梦憶:张岱的浮华与苍涼》. 温洽溢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63385393 (简体中文). 
  3.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王成勉. 〈文史述情衷——张岱的遺民书写〉. 《气节与变节:明末清初士人的处境与抉择》. 台北: 黎明文化. 2012: 143–167. ISBN 9789571608228 (繁体中文). 
  4. 4.0 4.1 吕立亭. 〈晚明文学文化(1573—1644)〉. 孙康宜; 宇文所安 (编). 《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卷. 北京: 三联书店. 2013: 83–177. ISBN 9787108044679 (简体中文). 
  5.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杨文信. 〈张岱对王世贞传记文章的评价——从《石匱书》谈起〉. 《明清史集刊》. 2004, 7: 93–136 [2017-10-05] (繁体中文). 
  6. 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 第四卷.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183. ISBN 978-7-04-032572-0. 
  7. 7.0 7.1 7.2 7.3 李惠仪. 〈清初文学(1644—1723)〉. 孙康宜; 宇文所安 (编). 《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卷. 北京: 三联书店. 2013: 178–277. ISBN 9787108044679 (简体中文). 
  8. 顾彬 (编). 《中国古典散文: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散文、游记、笔记和书信》. 梅琦雯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ISBN 9787561761090 (简体中文). 
  9. 9.0 9.1 9.2 9.3 9.4 9.5 卜正民. 《为权力祈禱: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 张华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ISBN 7214039923 (简体中文). 
  10. 富路特房兆楹 (编). 《明朝名人传》. 北京: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5. ISBN 9787569901443 (简体中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