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2022年8月16日 (二) 21:09的版本 (我来啦, replaced: 東 → 东 (2), 內 → 内, 國 → 国 (24), 開 → 开, 參 → 参, 會 → 会 (2), 與 → 与 (2), 幹 → 干 (11), 華 → 华, 作戰 → 作战, 愛 → 爱 (2), 權 → 权, 無 → 无, 歐 → 欧, 領 → 领 (2), 張 → 张, 馬 → 马 (14), 魯 → 鲁, 見 → 见, 對 → 对, 爾 → 尔 (22), 發 → 发, 親 → 亲, 羅 → 罗 (9), 圖 → 图 (2), 線 → 线, 區 → 区, 為 → 为 (4), 於 → 于 (2), 亞 → 亚 (40), 頓 → 顿 (8), 維 → 维 (11), 庫 → 库, 達 → 达, 敗 → 败 (2), 後 → 后 (4), 倫 → 伦, 歷 → 历, 爭 → 争 (13), 認 → 认, 統 → 统, 產 → 产, 過 → 过 (2), 進 → 进, 約 → 约 (4), 個 → 个, 兩 → 两, 戰 → 战 (20), 強 → 强, 島 → 岛, 們 → 们, 奧 → 奥 (7), 邊 → 边, 遠 → 远, 機 →…)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巴尔干战争的一部分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时的军事行动
日期1913年6月16日 - 1913年7月29日(O.S.)
地点
结果 保加利亚战败,1913年布加勒斯特和会
参战方
 保加利亚王国  希腊王国
 塞尔维亚王国
 黑山王国
 罗马尼亚王国
Template:Country data 鄂图曼帝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Mihail Savov, Nikola Ivanov, Vasil Kutinchev, Radko Dimitriev 塞尔维亚拉多米尔·普特尼克
希腊康斯坦丁国王
罗马尼亚斐迪南王储, 亚历山德鲁·阿维雷斯库
兵力
 保加利亚王国500,000人

Template:Campaignbox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发生于1913年6、7月间,是1912年至1913年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延续。

背景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之后,奥斯曼帝国在欧领土被占去了一大部分,只能保留包括君士坦丁堡在内的部分色雷斯等少量东南方地区,巴尔干同盟等战胜国在伦敦召开和会,商讨对奥斯曼帝国的利益瓜分。

但是,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马其顿的统治权产生分歧。

经过

保加利亚认为与奥斯曼作战中他们出力最多,所以希望能多分土地,保加利亚国内倾向占领整个马其顿,因此无法和塞尔维亚谈拢。在奥匈帝国的支持下,保加利亚便于1913年6月29日向塞尔维亚及希腊宣战。保加利亚不久就陷入困境,因为黑山罗马尼亚加入塞尔维亚一方向保加利亚宣战。奥斯曼为了收复亚德里亚堡,也从东进攻保加利亚。在四面受敌的困境下,保加利亚国王斐迪南一世宣布投降。

1913年8月,保加利亚和战胜国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多布罗加北部划给罗马尼亚;马其顿则被分成三部分,其中华达马其顿(Vardar Macedonia,其边界与今北马其顿共和国相若)划归塞尔维亚,皮林马其顿(Pirin Macedonia)划归保加利亚,爱琴海马其顿(Aegean Macedonia)划归希腊。亚德里亚堡在稍后由保加利亚单独和奥斯曼签订的《伊斯坦布尔条约》中,交还奥斯曼。

引发事件

塞尔维亚经过这次战争,变得更加强大;奥匈帝国巴尔干的扩张遭到妨碍。两国的争执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线。保加利亚战败后亦疏远背后支持塞尔维亚的俄罗斯,转而亲近奥匈帝国

图片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