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复辟 | |||||||
---|---|---|---|---|---|---|---|
![]() 1917年7月12日在北京东安门下驻扎的北洋政府“讨逆军”士兵 | |||||||
| |||||||
参战方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 ![]() ![]() ![]() ![]() ![]() ![]() ![]() |
![]() ![]() ![]() ![]() ![]() ![]() ![]() ![]() |
张勋复辟[注 1][1](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是指张勋与其旧长官宗社党党人铁良等清朝遗老一手策划,率领定武军于民国六年(1917年)7月1日拥护时年12岁的逊位皇帝溥仪在北京复辟的政变,张勋所部的定武军,人称辫军,故称辫军复辟[注 2][2][3]。因发生在丁巳年,又称为丁巳复辟[4][5],前后历时仅十二天,被段祺瑞讨伐而失败,张勋流亡天津。该复辟政权所控制的范围仅有北京城,且仅有十几天的时间,因此一般仅将其作为民国史中北洋军阀混战的一部分看待,不计入清朝历史。
起因
1917年5月,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大总统府方面)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国务院)针对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发生府院之争。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主张宣战,而国会多数议员反对宣战。黎元洪倾向于国会。
5月23日,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段离京赴天津,声明该总统令没有总理的副署,依法无效,并策动各省督军宣布独立(史称“督军团叛变”),全国形势危急。黎元洪便电召督军团首领长江巡阅使张勋入京调停。段祺瑞欲利用张勋压迫黎元洪,也支持张勋入京。张勋以解散国会为调停条件。时任内阁总理的伍廷芳拒绝签署解散国会之令而辞职。江朝宗被黎元洪任命为代理国务总理,签署解散国会之令,随后卸任。6月,张勋率定武军三千人北上,驻天津,威胁北京,6月14日入京。
民国六年6月30日(宣统九年五月十二日),张勋与陈宝琛等召开“御前会议”,密谋复辟。当天深夜,派兵占据火车站、邮局等要地,并派人劝黎元洪“奉还大政”。复辟的骨干分子是陆军总长王士珍、步军统领(俗作九门提督)江朝宗、警察总监吴炳湘、陆军第十二师师长陈光远、陆军第十三师师长李进才,及康有为、刘廷琛、沈曾植、劳乃宣等。
孙中山在广州呼吁国会议员南下,命令各省革命党人出师讨逆,发动护法运动。
九章约法
张勋复辟后,以宣统帝名义发布“九章约法”,是复辟后大清帝国的法律文件,内容如下:
一、钦遵德宗景皇帝谕旨,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定为“大清帝国”,善法列国君主立宪政体。
二、皇室经费,仍照所定每年四百万元数目,按年拨用,不得丝毫增加。
三、懔遵本朝祖制,亲贵不得干预政事。
四、实行融化满汉畛域,所有以前满蒙官缺,已经裁撤者,概不复设。至通婚易俗等事,并着所司条议具奏。
五、自宣统九年五月本日以前,凡与东、西洋各国正式签订条约及已付债款合同,一律继续有效。
六、民国所行印花税一项,应即废止,以纾民困。其余苛细杂损,并著各省督抚查明,奏请分别裁撤。
七、民国刑律不适国情,应即废除,暂以“宣统初年颁定现行刑律”为准。
八、禁除党派恶习,其从前政治罪犯,概予赦免,倘有自弃于民而扰乱治安者,朕不敢赦。
九、凡我臣民,无论已否剪发,应遵照宣统三年九月谕旨,悉听其便。
复辟
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1917年7月1日)
张勋同康有为等三百余人正式拥立溥仪登基,出御太和殿,穿上清朝的朝服朝冠,并发布八道上谕:
- 封黎元洪为一等公;[6]
- 授张勋、王士珍、陈宝琛、梁敦彦、刘廷琛、袁大化、张镇芳为内阁议政大臣;万绳栻、胡嗣瑗为内阁阁丞。
- 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
- 易五色旗为龙旗;
- 恢复宣统三年的官制,授梁敦彦为外务部尚书、张镇芳为度支部尚书、王士珍为参谋部大臣、雷震春为陆军部尚书、朱家宝为民政部尚书;
- 授徐世昌、康有为为弼德院正副院长;
- 授张勋为政务总长兼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留京办事。冯国璋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 授陆荣廷为两广总督;曹锟为直隶巡抚;齐耀琳为江苏巡抚;倪嗣冲为安徽巡抚;张怀芝为山东巡抚;阎锡山为山西巡抚;赵倜为河南巡抚;李纯为江西巡抚;杨善德为浙江巡抚;谭延闿为湖南巡抚;陈炳焜为广东巡抚;谭浩明为广西巡抚;王占元为湖北巡抚;李厚基为福建巡抚;唐继尧为云南巡抚;刘显世为贵州巡抚;杨增新为新疆巡抚;张广建为甘肃巡抚;张作霖为奉天巡抚;孟恩远为吉林巡抚;许兰州为署理黑龙江巡抚;刘存厚为四川巡抚;陈树藩为陕西巡抚
- 授姜桂题为热河都统;王丕焕署理绥远都统;田中玉为察哈尔都统;王廷桢为江北提督;卢永祥为江南提督;张敬尧为长江水师提督。
- 锡封张勋为忠勇亲王。
- 消息传出后,引发舆论反对复辟,黎元洪拒绝合作,逃入日本使馆避难,段祺瑞组成“讨逆军”,于天津马厂誓师讨伐,进攻北京。
宣统九年五月十四日(1917年7月2日)
- 授瞿鸿禨、升允等为大学士,冯国璋、陆荣廷为参预政务大臣
- 补授沈曾植为学部尚书、萨镇冰为海军部尚书、劳乃宣为法部尚书、李盛铎为农工商部尚书、詹天佑为邮传部尚书(左侍郎陈毅暂代)、贡桑诺尔布为理藩部尚书
- 授张曾敭为都察院都察御史,胡思敬、温肃副都察御史
- 授龙济光广东水师提督,吴光新湖南提督。
- 江朝宗授步军统领,兼京师税务监督,越日谢恩入见。
- 当天午后九时半,黎元洪不预先通知,突至日本使馆区域内之武官斋藤少将官舍。日使馆认为系不得已之事,并为顾及国际道义,决定作相当之保护,即以使馆区域内之营房暂充黎大总统居所。黎大总统在日使馆时期内,绝对不许作政治活动。
宣统九年五月十五日(1917年7月3日)
- 豁免宣统九年前民间旧欠钱粮。
- 授陈光远为直隶提督,范国璋浙江提督,蔡成勋福建提督
- 授达寿为理藩部左侍郎,顾瑗为右侍郎
- 授李进才为陆军部副都统,并派充京师军警总执法处督办。刘金标为陆军第十三师师长,李得胜为陆军步队第二十五旅旅长。
宣统九年五月十六日(1917年7月4日)
- 谕各省督抚,每省推举三人来京,筹议宪法国会。
- 授徐世昌为太傅,张人骏、周馥为协办大学士
- 授岑春煊、赵尔巽、陈夔龙、吕海寰、邹嘉来、张英麟、铁良、吴郁生、冯煦、朱祖谋、胡建枢、安维峻、王宝田为弼德院顾问大臣
- 授马安良为甘肃提督,马福祥为固原提督
- 授陆锦为陆军部左丞,刘恩源右丞,吴兆毅左参议,韩运章右参议。
宣统九年五月十七日(1917年7月5日)
宣统九年五月十八日(1917年7月6日)
- 谕徐世昌以太傅大学士辅政
- 张镇芳兼盐务署督办
- 梁敦彦暂行兼署邮传部尚书,
- 派孙宝琦充督办税务大臣,蔡廷干充帮办税务大臣,
- 严璩署理盐务署署长,兼盐务稽核所总办。
- 授授张茂炯为中国银行正监督,曹锐副监督。
- 授马兰镇总兵熙彦兼管内务大臣事务。
宣统九年五月十九日(1917年7月7日)
宣统九年五月廿日(1917年7月8日)
宣统九年五月廿三日(1917年7月11日)
宣统九年五月廿四日(1917年7月12日)
事后梳理
苏锡麟的证言
苏锡麟《我在复辟之役中的亲身经历》一文,收录在《文史资料选辑第41 辑》,他对张勋复辟一案的证言,是这样的:
为了报复黎元洪,段祺瑞派人劝说张勋派兵入京,驱赶黎元洪。各省督军也派了许多人,来到张勋的驻防地徐州,包括段祺瑞的代表徐树铮、曾毓隽,冯国璋的代表胡嗣瑗(yuàn),曹锟的代表,张作霖的代表等,会上一致推举张勋出兵入京,推翻黎元洪,拥戴冯国璋当大总统,并恢复段祺瑞总理之职。
会上,张勋的秘书长万绳栻(shì)提出条件:张勋可以出兵推翻黎元洪,但是要求扶持前清逊位皇帝溥仪复辟。起初,大家没有答应,僵持良久。后来,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冯国璋的心腹胡嗣瑗等人商量:先假装答应张勋提出的拥戴溥仪复辟的条件,利用张勋入京,等张勋推翻了黎元洪之后,再另想办法解决张勋。
结果,各省督军代表在一张黄缎子上签名,同意张勋搞复辟。张勋不知是计,上当受骗了,他派兵入京,打倒了黎元洪,并风风火火地搞了一场复辟。
不料,段祺瑞突然在天津马厂誓师,征讨张勋。听到消息之后, 张勋恨恨地说:“他们推我出来搞复辟,原来是在耍我,我们不能孬了,拼了命也要跟他们干到底,怕什么?到时候我们就把内情抖搂出来,难道是我一个人要复辟的吗?”
于是,张勋叫万绳栻马上把当时大家签了名的黄缎子拿出来,公之于世,让全国人民评评理。万绳栻说:黄缎子留在天津,我现在就去取。不料,万绳栻一去不回。原来,黄缎子早就被冯国璋的心腹胡嗣瑗用二十万银元的价钱买走了。
紧急关头,王士珍派人找到苏锡麟,要求不要开火,希望牺牲张勋,以免北京人民遭受战火涂炭。苏锡麟说:“复辟,是各省督军签名同意的, 现在他们反悔,耍了张勋,是他们没有信用,现在张勋很危险,张勋是我的长官,我不能见死不救!你回去告诉王士珍,只要讨逆军不开枪,我也决不开枪。而如果张勋的人身安全受到保障,我就更不开枪!”
最终还是开火了。之后,荷兰使馆派车去救张勋,张勋不肯走,荷兰人把张勋强架着走,张勋情急时,还咬了荷兰人一口。
后来,京师警察厅厅长吴炳湘陪同苏锡麟去荷兰公使馆看张勋。苏锡麟问张勋:“打败仗了。部队怎么办?”张勋说:“你看着办吧。”于是,苏锡麟安排辫子军剪掉辫子、换上服装,发放遣散费,解散回乡了。
叶恭绰的证言
叶恭绰是段祺瑞讨逆军总司令部的交通处长,他在《我参加讨伐张勋复辟之回忆》一文中,记述如下:1917 年5 月下旬,黎元洪下令免了段祺瑞总理的职务,安徽省长通电独立,继而冀、鲁、豫、陕、奉、浙、闽七省相继响应独立。相当多的政客聚集到徐州,当时相当多的军政人物对张勋说:赞成张勋搞复辟,张勋以为功业有成的机会到了,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叶恭绰的证言也旁证了各省督军和政客假装同意张勋复辟,欺骗玩弄张勋的事实。
曾毓隽的证言
曾毓隽,是段祺瑞的心腹。曾毓隽在《忆语随笔》一文中说:段祺瑞曾经说过:“张勋带兵入京打倒黎元洪,是上了我们的当了。”徐树铮也说过:“张勋是复辟脑袋,先让他干,我们才有机会(倒黎执政)。”显然,曾毓隽的证言,也旁证了张勋上当受骗的事实。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 ↑ 阎崇年:我们应当敬畏历史. 中国网.(简体中文)
- ↑ 张勋复辟失利 却在另一跑道走向人生巅峰(繁体中文)
- ↑ 何子炘. 警專中外歷史. 鼎文书局. ISBN 978-957-479142-2.(繁体中文)
- ↑ 胡平生. 丁已復辟的開場與收場. 台大历史学报. 1984-12, (10 & 11): 437–530.(繁体中文)
- ↑ 馬勇《丁巳復辟再檢討》.
- ↑ 黎元洪奏称:前因兵变被胁,盗窃大位,谬领国事,无济时艰,并历陈改建共和诸弊害,奏恳复临大统以拯生灵,自请待罪有司等话。……览奏情词悱恻,出于至诚,从乱既非本怀,归政尤明大义。厥功甚伟,深孚朕心,著锡封为一等公,以彰殊典,尚其钦承朕命,永荷天庥。张勋复辟北京遍街龙旗,独独这个地方飘扬着五色旗
来源
- 商公泽:《张勋策动丁巳复辟失败经过》,《天津文史资料选辑》1985年第31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