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复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张勋复辟

1917年7月12日在北京东安门下驻扎的北洋政府“讨逆军”士兵
日期1917年7月1日-7月12日
地点
结果 复辟失败
参战方

清朝 大清帝国张勋内阁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

指挥官与领导者
清朝 宣统帝(皇帝)
清朝 张勋(总理)
清朝 铁良(宗社)
清朝 康有为(参议)
清朝 江朝宗
清朝 王士珍
清朝 朱家宝
清朝 载涛
北洋政府 黎元洪(大总统)
北洋政府 段祺瑞(总理)
北洋政府 梁启超(参谋)
北洋政府 靳云鹏(参议)
北洋政府 冯国璋
北洋政府 冯玉祥
北洋政府 宋哲元
北洋政府 张作霖

张勋复辟[注 1][1](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是指张勋与其旧长官宗社党党人铁良清朝遗老一手策划,率领定武军于民国六年(1917年)7月1日拥护时年12岁的逊位皇帝溥仪北京复辟政变,张勋所部的定武军,人称辫军,故称辫军复辟[注 2][2][3]。因发生在丁巳年,又称为丁巳复辟[4][5],前后历时仅十二天,被段祺瑞讨伐而失败,张勋流亡天津。该复辟政权所控制的范围仅有北京城,且仅有十几天的时间,因此一般仅将其作为民国史北洋军阀混战的一部分看待,不计入清朝历史

起因

1917年5月,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大总统府方面)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国务院)针对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发生府院之争。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主张宣战,而国会多数议员反对宣战。黎元洪倾向于国会。

5月23日,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段离京赴天津,声明该总统令没有总理的副署,依法无效,并策动各省督军宣布独立(史称“督军团叛变”),全国形势危急。黎元洪便电召督军团首领长江巡阅使张勋入京调停。段祺瑞欲利用张勋压迫黎元洪,也支持张勋入京。张勋以解散国会为调停条件。时任内阁总理的伍廷芳拒绝签署解散国会之令而辞职。江朝宗被黎元洪任命为代理国务总理,签署解散国会之令,随后卸任。6月,张勋率定武军三千人北上,驻天津,威胁北京,6月14日入京。

民国六年6月30日(宣统九年五月十二日),张勋与陈宝琛等召开“御前会议”,密谋复辟。当天深夜,派兵占据火车站邮局等要地,并派人劝黎元洪“奉还大政”。复辟的骨干分子是陆军总长王士珍、步军统领(俗作九门提督)江朝宗、警察总监吴炳湘、陆军第十二师师长陈光远、陆军第十三师师长李进才,及康有为刘廷琛沈曾植劳乃宣等。

孙中山广州呼吁国会议员南下,命令各省革命党人出师讨逆,发动护法运动

九章约法

张勋复辟后,以宣统帝名义发布“九章约法”,是复辟后大清帝国的法律文件,内容如下:

一、钦遵德宗景皇帝谕旨,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定为“大清帝国”,善法列国君主立宪政体

二、皇室经费,仍照所定每年四百万数目,按年拨用,不得丝毫增加。

三、懔遵本朝祖制,亲贵不得干预政事。

四、实行融化满汉畛域,所有以前满蒙官缺,已经裁撤者,概不复设。至通婚易俗等事,并着所司条议具奏。

五、自宣统九年五月本日以前,凡与东、西洋各国正式签订条约及已付债款合同,一律继续有效。

六、民国所行印花税一项,应即废止,以纾民困。其余苛细杂损,并著各省督抚查明,奏请分别裁撤。

七、民国刑律不适国情,应即废除,暂以“宣统初年颁定现行刑律”为准。

八、禁除党派恶习,其从前政治罪犯,概予赦免,倘有自弃于民而扰乱治安者,朕不敢赦。

九、凡我臣民,无论已否剪发,应遵照宣统三年九月谕旨,悉听其便。

复辟

民国士兵搭梯翻越紫禁城城墙
保皇派于天坛祭天的场面

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1917年7月1日)

张勋同康有为等三百余人正式拥立溥仪登基,出御太和殿,穿上清朝的朝服朝冠,并发布八道上谕:

  • 封黎元洪为一等公;[6]

宣统九年五月十四日(1917年7月2日)

宣统九年五月十五日(1917年7月3日)

宣统九年五月十六日(1917年7月4日)

宣统九年五月十七日(1917年7月5日)

宣统九年五月十八日(1917年7月6日)

宣统九年五月十九日(1917年7月7日)

宣统九年五月廿日(1917年7月8日)

宣统九年五月廿三日(1917年7月11日)

宣统九年五月廿四日(1917年7月12日)

  • 五月二十四日(7月12日)段祺瑞的“讨逆军”攻入北京,溥仪批准张勋辞职,并宣布退位。张勋在两名德国人[注 3]的帮助下逃进荷兰使馆,转至天津德租界

事后梳理

苏锡麟的证言

苏锡麟《我在复辟之役中的亲身经历》一文,收录在《文史资料选辑第41 辑》,他对张勋复辟一案的证言,是这样的:

为了报复黎元洪,段祺瑞派人劝说张勋派兵入京,驱赶黎元洪。各省督军也派了许多人,来到张勋的驻防地徐州,包括段祺瑞的代表徐树铮、曾毓隽,冯国璋的代表胡嗣瑗(yuàn),曹锟的代表,张作霖的代表等,会上一致推举张勋出兵入京,推翻黎元洪,拥戴冯国璋当大总统,并恢复段祺瑞总理之职。

会上,张勋的秘书长万绳栻(shì)提出条件:张勋可以出兵推翻黎元洪,但是要求扶持前清逊位皇帝溥仪复辟。起初,大家没有答应,僵持良久。后来,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冯国璋的心腹胡嗣瑗等人商量:先假装答应张勋提出的拥戴溥仪复辟的条件,利用张勋入京,等张勋推翻了黎元洪之后,再另想办法解决张勋。

结果,各省督军代表在一张黄缎子上签名,同意张勋搞复辟。张勋不知是计,上当受骗了,他派兵入京,打倒了黎元洪,并风风火火地搞了一场复辟。

不料,段祺瑞突然在天津马厂誓师,征讨张勋。听到消息之后, 张勋恨恨地说:“他们推我出来搞复辟,原来是在耍我,我们不能孬了,拼了命也要跟他们干到底,怕什么?到时候我们就把内情抖搂出来,难道是我一个人要复辟的吗?”

于是,张勋叫万绳栻马上把当时大家签了名的黄缎子拿出来,公之于世,让全国人民评评理。万绳栻说:黄缎子留在天津,我现在就去取。不料,万绳栻一去不回。原来,黄缎子早就被冯国璋的心腹胡嗣瑗用二十万银元的价钱买走了。

紧急关头,王士珍派人找到苏锡麟,要求不要开火,希望牺牲张勋,以免北京人民遭受战火涂炭。苏锡麟说:“复辟,是各省督军签名同意的, 现在他们反悔,耍了张勋,是他们没有信用,现在张勋很危险,张勋是我的长官,我不能见死不救!你回去告诉王士珍,只要讨逆军不开枪,我也决不开枪。而如果张勋的人身安全受到保障,我就更不开枪!”

最终还是开火了。之后,荷兰使馆派车去救张勋,张勋不肯走,荷兰人把张勋强架着走,张勋情急时,还咬了荷兰人一口。

后来,京师警察厅厅长吴炳湘陪同苏锡麟去荷兰公使馆看张勋。苏锡麟问张勋:“打败仗了。部队怎么办?”张勋说:“你看着办吧。”于是,苏锡麟安排辫子军剪掉辫子、换上服装,发放遣散费,解散回乡了。

叶恭绰的证言

叶恭绰是段祺瑞讨逆军总司令部的交通处长,他在《我参加讨伐张勋复辟之回忆》一文中,记述如下:1917 年5 月下旬,黎元洪下令免了段祺瑞总理的职务,安徽省长通电独立,继而冀、鲁、豫、陕、奉、浙、闽七省相继响应独立。相当多的政客聚集到徐州,当时相当多的军政人物对张勋说:赞成张勋搞复辟,张勋以为功业有成的机会到了,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叶恭绰的证言也旁证了各省督军和政客假装同意张勋复辟,欺骗玩弄张勋的事实。

曾毓隽的证言

曾毓隽,是段祺瑞的心腹。曾毓隽在《忆语随笔》一文中说:段祺瑞曾经说过:“张勋带兵入京打倒黎元洪,是上了我们的当了。”徐树铮也说过:“张勋是复辟脑袋,先让他干,我们才有机会(倒黎执政)。”显然,曾毓隽的证言,也旁证了张勋上当受骗的事实。

注释

  1. 中国学者阎崇年不赞成张勋复辟这一说法,他认为“‘复’是‘恢复’,‘辟’是‘帝位’的意思。张勋是安徽督军,不过一个地区司令,怎么能说‘张勋复辟’呢?”所以他认为应该是“张勋兵变,宣统复辟”。
  2.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时事多艰,人才难得”为由,对“洪宪帝制祸首”和与张勋的“辫军复辟等案人犯”,一律特赦,获得自由后寄居天津
  3. 张勋曾通电反对中国对德宣战,因而德国人对张勋有好感。此时因中德断交,德国驻北京使馆已经关闭,所以张勋被护送到中立荷兰使馆。

参考文献

引用

  1. 阎崇年:我们应当敬畏历史. 中国网. (简体中文)
  2. 张勋复辟失利 却在另一跑道走向人生巅峰(繁体中文)
  3. 何子炘. 警專中外歷史. 鼎文书局. ISBN 978-957-479142-2. (繁体中文)
  4. 胡平生. 丁已復辟的開場與收場. 台大历史学报. 1984-12, (10 & 11): 437–530. (繁体中文)
  5. 馬勇《丁巳復辟再檢討》. 
  6. 黎元洪奏称:前因兵变被胁,盗窃大位,谬领国事,无济时艰,并历陈改建共和诸弊害,奏恳复临大统以拯生灵,自请待罪有司等话。……览奏情词悱恻,出于至诚,从乱既非本怀,归政尤明大义。厥功甚伟,深孚朕心,著锡封为一等公,以彰殊典,尚其钦承朕命,永荷天庥。张勋复辟北京遍街龙旗,独独这个地方飘扬着五色旗

来源

  • 商公泽:《张勋策动丁巳复辟失败经过》,《天津文史资料选辑》1985年第31辑.